•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步驟

第五節 第五節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本研究首先就研究動機進行初步文獻閱讀探討,形成研究之題目,接著檢 閱相關研究並藉此建構立論之基礎,提出研究之架構方法,並編製調查問卷,

針對北區大學校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再就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考驗研究 假設、回答問題。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之研究步驟如 圖3-2所示。

圖圖

圖 3-2 研究步驟圖

準備階段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準備階段

(一)研究動機與研究題目確立

(二)蒐集、閱讀相關文獻

(三)決定研究對象與撰寫研究大綱

(四)建構理論基礎

(五)編製問卷

(六)申請第一階段論文計畫考試

問卷施測問卷施測 問卷施測問卷施測階段階段階段階段

(一)確立研究工具並完成問卷編製

(二)問卷施測及回收

結果分析 結果分析 結果分析 結果分析階段階段階段階段 (一)資料整理與分析

(二)完成論文撰寫 (三)第二階段學位考試

54

55

貳 貳 貳

貳、 、 、 、問卷施測階段 問卷施測階段 問卷施測階段 問卷施測階段 一 一

一 一、 、 、 、確立研究工具並完成問卷編製 確立研究工具並完成問卷編製 確立研究工具並完成問卷編製 確立研究工具並完成問卷編製

本研究以「大學生的社團參與及公民參與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並參考 相關文獻及歷年研究形成問卷初稿。問卷邀請專家學者,並於論文計畫審查時 由口試委員針對問卷內容修正及建議討論,最後再經由指導教授指正確認問卷 內容。

二 二

二 二、 、 、 、問卷施測及回收 問卷施測及回收 問卷施測及回收 問卷施測及回收

正式問卷於 102 年 4 月上旬委託各大學校院學生事務工作夥伴們,以郵寄 或親自送達的方式送至該校,請受委託人協助發放給受試者,並於 102 年 5 月 上旬陸續回收,若有逾時未回收問卷者之情形者,則以電話或電子郵件進行催 收,以提升問卷的回收率。

參 參 參

參、 、 、 、結果分析階段 結果分析階段 結果分析階段 結果分析階段 一 一

一 一、 、 、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與分析

將回收的問卷進行編碼、建立電子資料檔,並利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0.0 for Windows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二 二

二 二、 、 、 、完成研究論文 完成研究論文 完成研究論文 完成研究論文

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三 三 三

三、 、 、 、參加第二階段學位考試 參加第二階段學位考試 參加第二階段學位考試 參加第二階段學位考試

修正後並完成論文撰寫。

56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第六節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本研究正式問卷回收後,逐項檢視剔除無效樣本後,將有效問卷整理編碼,

並建立電子資料檔,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 資料分析。茲將本研究資料的處理與採用的統計方法分述如下。 輸入時,以遺漏值(missing data)處理。

57

二 二

二 二、 、 、 、單一樣本 單一樣本 單一樣本 單一樣本 t 考驗 考驗 考驗 考驗

本研究單一樣本 t 考驗檢定北區大學生之班級參與、學校參與、社會參與 以及整體公民參與是否顯著高於理論平均值,以瞭解研究問題一,並考驗研究 假設一。

三 三 三

三、 、 、 、變異數分析 變異數分析 變異數分析 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以北區大學生個人背景與社團參與之「性別」、「學校別」、「學院別」、

「年級」、「父母親的教育程度」、「社團數量」、「社團屬性」、「社團年資」、「社 團平均時間」、「幹部經驗」、「擔任社團幹部最高職位」為自變項,以班級參與、

學校參與、社會參與以及整體公民參與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考 驗個自變項在公民參與上之差異情形。考驗結果若達顯著水準,在變異數同質 性假設成立狀況下,將進一步以最小顯著差異法 (Least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test;LSD)進行事後比較,若變異數同質性假設不成立,則以 Games-Howell 檢定進行事後比較,以瞭解研究問題二及三,並考驗研究假設二及三。

58

59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以北區大學校院在學大學生(不含碩博士生)為研究對象,共發出 問卷 570 份,回收有效問卷 552 份,回收率為 96.8%。經 SPSS 統計分析之結 果共分三節:第一節為北區大學生公民參與之現況分析;第二節為個人背景在 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第三節為各社團參與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北區大學生 北區大學生 北區大學生公民參與之 北區大學生 公民參與之 公民參與之現況分析 公民參與之 現況分析 現況分析 現況分析

本研究分析調查資料,據以說明北區大學生公民參與現況及其差異,並針 對研究結果綜合討論,以驗證研究假設一。首先,採用描述統計中的次數分配、

平均數、標準差、偏態係數、峰度係數以及排序等分析,並以單一樣本 t 考驗,

進行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學校參與、社會參與以及整體公民參與的現況描 述,並進一步以單組 t 考驗檢定北區大學生班級參與、學校參與、社會參與以 及整體公民參與是否顯著高於理論平均值 3 分(五點量表平均值)。

北區大學生公民參與量表分為「班及參與」、「學校參與」和「社會參與」

三個分量表。本量表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包含「總是如此」、「經常如此」、「有 時如此」、「很少如此」、「未曾如此」五個選項,並依序給予 5、4、3、2、1 分。

表 4-1 是北區大學生「班及參與」、「學校參與」、「社會參與」以及「整體 公民參與」上得分之描述統計及單一樣本 t 考驗摘要表。就集中情形而言,北 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的得分最高(M=2.99),其次依序為社會參與(M=2.96)

及學校參與(M=2.83)。就離散情形而言,北區大學生以社會參與的個別差異 最大(SD=.896),在班級參與的個別差異較小(SD=.789)。

為了解北區大學生公民參與現況是否顯著高於理論平均值 3 分,採用單一 樣本 t 考驗進行檢定。發現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t(551)=89.038,p<.001)

「學校參與」(t(551)=78.334,p<.001)、「社會參與」(t(551)=77.679,p

<.001)及「整體公民參與」(t(551)=95.712,p<.001)上,經統計考驗北區

60

61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個人背景在公民參與的差異 個人背景在公民參與的差異 個人背景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個人背景在公民參與的差異 比較 比較 比較

本節以北區大學生之性別、就讀學校、學院、年級以及父母的教育程度等 個人背景為自變項,以班級參與、學校參與、社會參與以及整體公民參與為依 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考驗各自變項在公民參與上之差異情形,考驗 結果若達顯著,在變異數同質性假設成立情況下,則以最小顯著差異法(LSD)

進行事後比較,若同質性假設不成立,則以 Games-Howell 檢定進行事後比較,

並檢視其關連強度,以 Eta Square 值(η2)判斷其實務顯著性。邱皓政(2010)

建議,.059>η2≧.01 屬低度關聯強度,.138>η2≧.059 為中度關聯強度,而 η2≧.138 為強度關聯強度。據以回答問題二,並考驗研究假設二。

壹 壹 壹

壹、 、 、 、不同性別之 不同性別之 不同性別之 不同性別之大學 大學 大學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大學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表 4-2 為不同性別的北區大學生公民參與之描述統計與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由表 4-2 可知,不同性別的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學校參與」以 及「整體公民參與」的每題平均得分而言,雖然皆以「男」大學生得分較高,

但差異不大。

為了解不同性別的北區大學生在公民參與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者透過變 異數分析進行考驗,發現不同性別的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學校參與」、

「社會參與」以及「整體公民參與」上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與孫建文(2008)以高雄市 9 所大學學生、李美玲(2009)以 北部某所公立大學住宿生、嚴秋蓮(2011)以公私立 5 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 發現相同,但與廖添富等(1997)、康筆舜(2006)、顏素霞(2009)、杜繐 芬(2010)的發現不同。究其可能原因不論是男性或女性之北區大學生,無論 在受教育的機會上、公開發表言論的場合上及所能發揮的能力上皆相當,因此,

不同性別在「班級參與」、「學校參與」、「社會參與」及整體公民參與的程度,

無顯著的差異存在。

62 顯著差異;但在「班級參與」(F(1,550)=14.552,p<.001)、「學校參與」(F

(1,550)=6.738,p<.05)、及「整體公民參與」(F(1,550)=7.664,p<.01)皆 達顯著水準;且就讀「公立大學」的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學校參與」、

「社會參與」以及「整體公民參與」的每題平均得分上顯著高於「私立大學」

63

64

參 參 參

參、 、 、 、就讀學院不同 就讀學院不同 就讀學院不同 就讀學院不同之 之 之 之大學 大學 大學 大學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表 4-4 為就讀學院不同的北區大學生公民參與之描述統計與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由表 4-4 可知,就讀學院不同的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學校參 與」、以及「整體公民參與」的每題平均得分而言,皆以就讀「教育學院」者 的得分較高。

為了解就讀學院不同的北區大學生在公民參與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者透 過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發現就讀學院不同的北區大學生在「學校參與」及「整 體公民參與」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班級參與」(F(7,541)=2.883,p<.01)、

「社會參與」(F(7,541)=2.104,p<.05)皆達顯著水準。經進一步以 LSD 進 行事後比較,發現就讀「教育學院」之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上,顯著高 於就讀「文學院」、「商管學院」及「其他學院」之大學生,「理工學院」亦 高於「商管學院」及「其他學院」;就讀「文學院」之北區大學生在「社會參 與」上,顯著高於就讀「商管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及「其他學院」之大 學生,「法律學院」亦高於「商管學院」。另外,判斷其實務顯著性,發現班 級參與及社會參與的 η2依序為.036 及.027,顯示就讀學院可解釋北區大學生在 班級參與及社會參與變異情形分別為 3.6%以及 2.7%,換言之,就讀學校僅具 有低度的實務顯著意義。

經本研究得知就讀教育學院的大學生,在班級、學校和整體公民參與上較 其他學院高,整體而言就讀教育學院的大學生公民參與最理想,究其原因可能 是就讀教育學院的大學生,身負對教育使命與責任,責無旁貸的積極參與公共 事務,其中,與康筆舜(2006)以中部大學校院在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

發現就讀不同學院在公民參與上有顯著差異的結果相同。

65

66

肆 肆 肆

肆、 、 、 、不同年級之 不同年級之 不同年級之 不同年級之大學 大學 大學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大學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生在公民參與的差異比較

表 4-5 為不同年級的北區大學生公民參與之描述統計與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由表 4-5 可知,就不同年級的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學校參與」、

「社會參與」以及「整體公民參與」的每題平均得分而言,皆以「低年級」的 得分較高。

為了解不同年級的北區大學生在公民參與是否有顯著差異,研究者透過變 異數分析進行考驗,發現不同年級的北區大學生「學校參與」、「社會參與」

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班級參與」(F(2,547)=5.635,p<.01)及「整體公民參

與」(F(2,547)=3.674,p<.05)皆達顯著水準。經進一步以 LSD 進行事後比

較,發現「低年級」之北區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及「整體公民參與」,顯著 高於「中、高年級」之大學生。另外,判斷其實務顯著性,發現班級參與、整 體公民參與的 η2分別為.020、.013,顯示年級可解釋北區大學生的班級參與及 整體公民參與變異情形為 2.0%及 1.3%,僅具有低度的實務顯著意義。

本研究結果與康筆舜(2006)以中部大學校院在學生、顏素霞(2009)以 屏東師範學院大一學生、杜繐芬(2010)以南區 14 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 結果相符,但與孫建文(2008)、李美玲(2009)的發現不同。本研究中不同 年級的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及整體公民有顯著差異,表示大學生在公民參與的表

本研究結果與康筆舜(2006)以中部大學校院在學生、顏素霞(2009)以 屏東師範學院大一學生、杜繐芬(2010)以南區 14 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 結果相符,但與孫建文(2008)、李美玲(2009)的發現不同。本研究中不同 年級的大學生在班級參與及整體公民有顯著差異,表示大學生在公民參與的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