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組成試題研發小組

桃園縣 98 年度五年級數學學力評估試題,主要是由桃園縣國教輔導團輔導

員命題,為確保試題之品質及信效度,建議可以邀請相關學科專家、測驗專 家、國小學校資深教師共同組成試題研發小組,根據雙向細目表來命題,經過 修審題、預試及試題分析,最後再選出優良試題。

貳、可針對學力評估進行 DBF 分析

未 來 可 針 對 學 力 評 估 各 主 題 內 容 進 行 差 異 題 組 功 能 (differental bundle function ,簡稱 DBF)偵測,分析出各群組間 DBF 題組,以了解不同群體在學力 評估表現上的差異特性。

參、學校領域課程之補救策略

一、進行補救教學規劃

利用彈性時間或導師時間,將需要補救教學之學生依能力分組進行 補救教學。並且強化教師專業能力,了解教師是否欠缺此單元之教學能 力,以協助其增進教學知能。

二、原住民學生之補救教學

原住民學生在主題內容的「關係」、「量與實測」方面試題表現比非原 住民學生差,須再針對此主題內容進行補救教學。

肆、給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試題分析及探討不同變項學生在學力評估的表現是否有差異,未 來研究可擴展到不同鄉鎮區域或不同教材版本,以進一歩了解影響學力評估的 情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為量化研究,施測資料的取得係由國教輔導團提供,未來研究 可增加質的研究,透過晤談的方式,更能了能學生選擇各個選項的因素及過 程,以期分析結果能更客觀。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中等(1999)。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北:五南。

王世英、溫明麗、謝雅惠、黃乃熒、陳玉娟、陳烘玉…廖翊書(2006)。我國新移 民子女學習成就現況之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68,138-170。

王國亨(2005)。國小一年級新生數學能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甘幸惠 (2001)。影響國小學生數學基本學力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吳明隆(1999)。數學教育歷程中性別學習差異的探究。國教之友,51(1),

12-23。

吳嘉麗(1998)。從性別角度看國中數理化教科書。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58-64。

余民寧(1992)。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三) ── 試題反應模式及其特性。研習資 訊,9 (2),6-10。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余民寧(2006)。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出版 社。

阮慧心(2010)。國小數學成就測驗差異試題功能(DIF)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李佩倫(2005)。影響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李鴻章(2010)。臺東縣中小學學生數學學業成績之馬太效應研究。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學報,41(1),35-60。

李鴻章(2006)。臺東縣不同族群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影響模式之探討。臺灣教 育社會學研究,6(1),1-42。

郭李宗文、鄭偉壕(2009)。在地化具體化數學活動對原住民小一學童學

習成效之影響—量化資料分析之一。2009年原住民學生數理教育學術研究 研討會。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巫有鎰(2007)。學校與非學校因素對臺東縣原漢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7(1),29-68。

林碧珍、蔡文煥(2005)。TIMSS 2003 臺灣國小四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及其相 關因素之探討。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3。台北市: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柯淑慧(2003)。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以基隆市國小 一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英豪、吳裕益(1992)。測驗與評量,第四版。高雄:復文。

陳振新(2007)。影響台東縣國小學童學業成就因素之研究~以外籍配偶子女及 原、漢學童差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陳湘淇(2003)。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明終(1995)。能力測驗試題偏誤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台北市。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縣:菁華。

張碧如、段慧瑩(2004)。台灣偏遠地區原住民學前教保育現況與整合考量之探 討。教育資料與研究,61,29-36。

張芳全(2006)。影響數學成就因素在結構方程式模型檢定:以2003 年臺灣國 二生TIMSS 資料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9(2),163-196。

黃毅志、陳怡靖(2005)。臺灣的升學問題:教育社會學理論與研究的探討。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77-118。

蔡馨儀(2008)。原住民幼兒數概念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曾建銘、陳清溪(2009)。2007年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結果之分析。教育研究與 發展期刊,5(4),8-10。

曾建銘(2006)。國中數學題庫之建置—以一元一次方程式單元為例。教育部 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九十五年度專案研究報告。

鍾文悌(2005)。外籍配偶子女學業表現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簡茂發(1991)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簡茂發、李虎雄、陳昭地、林保平、曹博盛、王淑真、…張武昌(1995)。教 育部八十四年度國民教育階段學生基本成就學習評量研究研究報告。台 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學校研習中心。

蘇雅雯(2008)。台中市國小四年級新移民子女數學學業表現之調查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蘇筱楓(2005)。台灣、中國與東南亞新娘之子女的國語文能力與學業表現(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台南市。

二、外文部分

Bakermans-Kranenburg, M. J., IJzendoorn, M. H. V., & Bradley, R. H. (2005).

Thosewho have, receive: The Matthew effect in early childhood intervention in thehome environmen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5(1), 1-26.

Birch, M. W. (1964). The detection of partial association: The 2*2 case. Journal of the RoyalStatistical Society, Ser. B, 26, 313-324.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nd ed.).

Hillsdale, NJ: Erlbaum

Cohen, J. (1992). A power prim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2 (1), 155-159.

Cox, D. R. (1970). Analysis of binary data. London: Mdthuen and Co.

Chase, C. I. (1978) Measurement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nd ed.).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Ebel, R. L. & Frisbie, D. A. (1991).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5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ambleton, R. K., & Cook, L. L. (1977). Latent trait models and their use in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test dat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4, 75-96.

Haladyna, T. M. (1994). Developing and validating multiple-choice test items.

Hillsdale,NJ:Lawrence Eri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Hoy, A. W., & Hoy, W. K. (2003).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 learning-centered guide.

Boston, MA: Ally & Bacon.

Mullis, I. V. S., Martin, K. D., Gonzalez, E. J., & Chrostowski, S. J. (2004). TIMSS 2003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report: Findings from IEA’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fourth and eight grades.

Chestnut Hill, MA:TIMS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ntel, N., & Haenszel, W. M. (1959). Statistical aspects of the analysis of data from respective studies of diseas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2, 719-748.

Noll, V. H., Schnnell, D. P., & Craig, R. C. (1979)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4th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Shields, M. K. & Behrman, R. E. (2004). Children of Immigrant Families: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 Children of Immigrant Families, 14(2), 4-15.

附錄

Item2、Item7、Item24 為 DIF 試題

附錄二 原住民 DIF 試題一覽表 Item10、Item14、Item21 為 DIF 試題

附錄三 父母任一個為外籍人士 DIF 試題一覽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