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一、在教學分組上盡量讓女生擔任智能障礙同儕的小老師,事後訪談發現:國小 普通班女生比較主動且願意協助智能障礙同儕,因此透過女生協助智能障礙 同儕的行為來影響男生的態度,進而改善國小普通班男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 態度。

二、建議教師編排組別時可將智能障礙學生輪流分配到各個組別,讓智能障礙學 生與普通班學生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而不是由固定組別協助智能障礙學生,

可降低有接觸經驗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負面態度,進而提升普通班學生對 智能障礙學生的接納態度。

三、多舉辦「認識智能障礙」的相關活動,如:話劇、才藝表演,讓國小普通班 男女生一起參與所有演出過程,其中,可藉由女生協助智能障礙同儕的行為 來影響男生的態度,以增進國小普通班男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

四、在融合課程中,多增加普通班學生與智能障礙同儕的正面社會互動經驗。若 學校有設立特教班,普通班與特教班教師可以共同設計融合課程,讓普通班 及特教班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與互動,例如體育、綜合活動課等,而以體育 課分組競賽為例,在同組的普通班學生和智能障礙學生為了一起贏得比賽,

能與彼此共同討論比賽策略和進行活動,而增加雙方的正面社會互動經驗,

73

進而提升普通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

五、增進智能障礙學生之衛生、儀容、整潔習慣,以及與他人互動和接觸的技巧。

經過事後訪談發現:許多智能障礙學生的家長忽略其子女的衛生習慣,而不 良的衛生習慣常常是導致有接觸經驗的國小普通班學生無法接受智能障礙 同儕的原因,因此建議智能障礙學生的家長花點心思教導其子女的衛生習 慣、保持儀容的清潔與整齊,給他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將有助於提升有接觸 經驗的國小普通班學生對他們的接納態度。

六、對於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本研究結果發現:國小普通班女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較男生為 優,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進一步探討其原因,並針對原因設計有效的教學 策略,以提升國小普通班男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

(二)本研究結果發現:無接觸經驗的國小普通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接納態 度優於有接觸經驗者,故建議後續研究可進一步擴大探討其原因。

(三)本研究僅針對國小普通班學生進行接納態度的研究,而透過事後訪談後發 現,大部分教師與家長的態度會影響國小普通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接 納態度,故建議後續研究者可考慮將教師與家長的態度納入自變項並配合 國小普通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進行相關研究,以了解其中的 相關性。

7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毛連塭(1995)。特殊幼兒教育。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編印。

王欣宜(2000)。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特殊教育的創新。國教輔導,39(3),9-13。

王姿元(2000)。隨機教學法對自閉症兒童及其家長溝通行為效果之研究。國立彰 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敏行(2007)。應用聯合分析法探討接觸經驗對身心障礙者偏好決定的影響。特 殊教育研究學刊,32(1),15-34。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2011 年 11 月 28 日。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32。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2011 年 11 月 8 日。

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65。

全 國 法 規 資 料 庫 (2009) 。 特 殊 教 育 法 。 2011 年 12 月 28 日 。 取 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27。

全 國 法 規 資 料 庫 (2011) 。 國 民 教 育 法 。 2011 年 12 月 26 日 。 取 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1。

何東墀(2001)。融合教育理念的流變與困境。特教園丁,16(4),56-60。

何金樺(2003)。治療取向的班級藝術活動對國小學童情緒經驗、同儕關係與師生 關係之輔導效果。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屏東。

何華國(2007)。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吳宗賢(1977)。學生個人品質與教師期待及喜愛的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

19,27-76 頁。

吳武典(1999)。修正特殊教育法的特色與檢討。師友,390,5-11。

吳武典(2005)。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28-42。

75

吳武典、簡明建、王欣宜、陳俊隆(2000)。對殘障者的態度調查及二十年前後的 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 77-88。

吳秋燕(1998)。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兒童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璇玉(2000)。多重障礙兒童學習社會技巧的具體方法。國小特殊教育,29,

11-16。

吳聰賢(1989)。態度量表的建立。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臺北。東華。

吳麗君(1987)。國民中小學師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三益、洪淑玲(2010)。國小融合式班級學童與身心障礙同學接觸經驗對其接納 態度之影響。研究與實務的對話:2010 特殊教育暨早期療育國際學術論文 研討會論文集,89-119。

李玉琴(2002)。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查 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美枝(1993)。心理學。臺北。大洋。

李美枝(2000)。社會心理學。臺北。大洋。

李茂興、余伯泉譯(2003)。社會心理學。臺北。弘智。

李碧真(1992)。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杞昭安(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 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杞昭安、何東墀、張勝成(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實驗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2,147-177。

沈寶玉(2001)。國內博碩士論文有關對身心障礙者接納態度之研究的研究分析。

76

特教園丁,16(3),1-8。

沙依仁、江亮演、王麗容(200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空大。

林姉瑤(2009)。臺中縣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東山(2005)。台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春嬿(2010)。台中縣國小普通班學生對學習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 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林乾福(2003)。國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清江(1986)。社會教育學。臺北:國立編譯館。

林貴美(2000)。特殊教育的新精神:尊重個別差異,融合不同於群體。特殊教育 年刊,191-203。

林寶山、李水源(1992)。特殊教育導論。臺北。五南。

邱上真(2001)。義務教育階段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載於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編印,補救教學理論與實務,108-194。

邱佩瑩(1994)。國小學生對自閉症兒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土論文,未出版,臺北。

俞文釗(1993)。管理心理學。臺北。五南。

柯 華 威(2004)。說變就變嗎?談態度的改變 。2011 年 11 月 28 日。取自 http://love.pchome.com.tw/story/content.html?Flow_no=152308&first=c&type=

c0166212&no=152184。

洪雅鳳(2003)。團體諮商中的抗拒與反抗拒。諮商與輔導,210,10-20。

洪蘭譯(1997)。心理學(下)。臺北。遠流。

徐光國(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五南。

77

徐錫穎(2006)。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涂添旺(2002)。臺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秦麗花(2001)。融合教育理念的流變與困境。特教園丁,16(4),51-55。

張君如(2003)。台中市國小普通班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 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春興(201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74)。教育心理學。臺北。文景。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臺北。教育部。

梁家瑜譯(2009)。社會心理學。(原作者:Robert A. Baron, Donn Byrne Nyla R.

Branscombe)。臺北。心理。(原著作出版年:2007)。

許天威主編(2001)。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五南。

郭生玉(1995)。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

陳厚仁(2004)。國小六年級被同儕忽視學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皎眉、王叢桂、孫蒨如(2002)。社會心理學。臺北,空大。

陳慧茹(2010)。臺中縣國中學生對自閉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 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陳麗如、Dalun Zhang(2004)。美國身心障礙者重要法案之陳述。臺東特教,19,

41-47。

彭源榮(2003)。國小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曾目哖(2004)。台灣省高中職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78

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程鈺雄譯(2004)。特殊教育導論–應用在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原作者:Tom E.

C. Smith, Edward A. Polloway, James R. Patton, & Carol A. Dowdy)。臺北。五 南。(原著作出版年:2001)。

鈕文英(2002)。國小階段融合教育實施模式與策略初探。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 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編印,特教園丁季刊,18(2),1-20。

黃金美歡(2005)。台北市國中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金源(1988)。我國國小啟智班學童回歸主流現況及改進途徑之研究。特殊教育 叢書,10。屏東:屏東師範學院。

黃素娥(2006)。電腦動畫特教宣導活動對國小學生接納聽覺障礙同儕態度之研

黃素娥(2006)。電腦動畫特教宣導活動對國小學生接納聽覺障礙同儕態度之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