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本研究的結論作成建議,以下分為對現行補救教學方式的 建議、補救教學精武門開班的建議,及未來後續研究的建議。

壹、對現行補救教學的建議

目前在國中施行補救教學的方式,主要是外加式的抽離課程。政府 編列預算,期待藉由投入人力、經費,以強化補救教學的功效。但是正 式教師因各種原因,任教意願低,或是願意來任教的非正式教師,教育 素質仍不足,以致於常陷入找不到補救教學教師的困境。

近年因十二年國教多元比序的推廣,國中生積極尋找服務學習的機 會,更多學習成就高的學生,願意花時間來服務他人。

因此製造機會,幫助學生運用專長進行服務,結合服務學習與補救 教學,將服務學習裡的志工轉變為認知學徒制補救教學裡的數學師父,

能達到雙贏的效果。

貳、補救教學精武門的開班建議

本研究雖以數學領域為研究科目,但服務學習、認知學徒制、補救

97

教學的概念是一樣的,不會因為研究科目的不同,而受到影響。因此在 結論裡的「數學精武門的掌門人秘笈」可以嘗試套用在其他科目,只是 在實務操作上,課輔課程依徒弟而異,掌門人在過程中仍需抱持「行動 研究」的精神,留心觀察,不斷進行反思修正,做最適切的調整,才能 達到最佳效益。

一、課輔志工的延伸性及永續性

這次研究中的數學師父,在授予教學技巧及實務練習九次課程後,

都具備了基本的一對一教學能力,建議能將數學師父的教學能力、個人 特質,整理為「數學師父人力資料庫」,以後可以繼續邀請他們成為課輔 志工,他們也會愈來愈熟練。即使是這群數學師父畢業後,仍有機會藉 由辦理國高中合作的補救教學計劃,讓這群數學師父有機會將自己的才 能回饋母校,造福學子。

二、質量難兩全時,以質為優先考量

本研究的數學掌門人在同一期精武門中,能同時關注、細心留意的 組別有限。掌門人一次可帶領的組數依人而異,雖然需要補救教學的學 生很多,但為了讓每一組師徒都有成長,應以質為優先考慮,掌門人需 留意自己的能力狀況,做出最恰當的組別限制。

然而,依上述兩點及本次研究結果思考,有些數學師父在課輔過程 第三階段,已幾乎不需掌門人的協助,自己即能讓數學徒弟安靜、專心 於課輔,且教學方式亦已成熟,像這樣的數學師父若能繼續參與下一期 的數學精武門,不太需要掌門人多花心力,則可增設「第七組」,正如許 永熹(1997)指出,同儕輔導若經適當的選擇、訓練及督導,且逐漸制 度化與普遍化,更具有質與量「拓展性」。

98

三、精學精武門的退班機制

因數學師父扮演正向楷模的榜樣,因此除了在一開始挑選時,要有 導師、原班數學教師的推薦之外,倘若在服務學習期間,在掌門人的觀 察教導帶領下,若有行為不當經勸導無效者,應中止其數學精武門的服 務學習機會。

雖然補救教學的精神是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但因數學精武門是以 同儕學習的方式,屬於特別的補救教學模式,因此若是數學徒弟的行為 失當,在數學掌門人的勸勉下,仍不見改善,應考慮停止在數學精武門 的學習。

以上不論是數學師父或是徒弟,發生中徒退班的情況,掌門人都應 善盡告知責任,使學生導師、原班數學教師了解狀況,以利後續輔導、

教導工作。

參、未來研究建議

一、對數學徒弟的學習成效,可更細膩地分析

除了用學習單、教學單、師徒的日記及掌門人的觀察之外,建議可 佐以數學領域能力指標來整理數學徒弟的學習成效,或是搭配「高雄市 學習診斷與進展評量計畫(PRIORI)」中評量系統的分析,來觀察數學徒 弟的學習成效。

二、對數學師父的成長可作深入的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數學師父在數學學習的成長和進步,超過研究前的 期待,是很值得探討的主題。未來有心於相關研究者,可將數學師父從

99

第 1 次到最後 1 次課輔的教學技巧、互動資料及數學徒弟的學習成效做 更詳細的分析、比對。

在數學師父學習改變的部份,可根據國中數學領域第四階段能力指 標,五大主題能力中的「連結」部份,做細部的分析,更能進一步看出 數學師父透過教學的過程,在「連結」能力的改變。

表 5- 2 國中數學領域第四階段能力指標:連結

連結

C-T-01 能把情境中與問題相關的數、量、形析出。

C-T-02 能把情境中數、量、形之關係以數學語言表出。

C-T-03 能把情境中與數學相關的資料資訊化。

C-T-04 能把待解的問題轉化成數學的問題。

C-S-01 能分解複雜的問題為一系列的子題。

C-S-02 能選擇使用合適的數學表徵。

C-S-03 能瞭解如何利用觀察、分類、歸納、演繹、類比等方式來解決問題。

C-S-04 能多層面的理解,數學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所遇到的問題。

C-S-05 能瞭解一數學問題可有不同的解法,並嘗試不同的解法。

C-C-01 能理解數學語言(符號、用語、圖表、非形式化演繹等)的內涵。

C-C-02 能理解數學語言與一般語言的異同。

C-C-03 能用一般語言與數學語言說明情境與問題。

C-C-04 能用數學的觀點推測及說明解答的屬性。

C-C-05 能用數學語言呈現解題的過程。

C-C-06 能用一般語言及數學語言說明解題的過程。

C-C-07 能用回應情境、設想特例、估計或不同角度等方式說明或反駁解答的合 理性。

C-C-08 能尊重他人解決數學問題的多元想法。

C-E-01 能用解題的結果闡釋原來的情境問題。

C-E-02 能由解題的結果重新審視情境,提出新的觀點或問題。

C-E-03 能經闡釋及審視情境,重新評估原來的轉化是否得宜,並做必要的調整。

C-E-04 能評析解法的優缺點。

100

三、數學師父的性別影響補救教學成效的差異研究

且在課輔過程,觀察師徒互動時,發現有些對於較基本的補救單元 來說,似乎女的數學師父顯得更有耐心,教得更好。而在較困難的單元,

或是應用問題中,男的數學師父顯得更有教學熱誠,這樣的差異性在本 研究中,僅是觀察結果,未作深入及嚴謹的研究。但這方面的差異性,

非常值得繼續探討,其研究結果,相信對於未來補救教學的實務操作,

能有所助益。

101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網(2014)。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實施方案 (修正草案)。上網日期:2014 年 4 月 14 日。網址:

http://12basic.edu.tw/Detail.php?LevelNo=151。

方吉正,張新仁(2000)。認知學徒制在國小數學解題教學成效之研究。

課程與教學季刊3(4),頁 49-72。

林芸蒂,林麗娟(2011)。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學生服務學習之反思。圖書 與資訊學刊(77),頁 33-51。

林艾蓁(2008)。大學生參與社福機構課後輔導志願服務經驗之研究。慈 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貞(2007)美國高等教育服務學習方案設計之研究。通識研究集刊,

(11),117-140。

林璟禧(2008)。認知學徒制融入國小六年級數學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勝義(2001)。服務學習指導手冊。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邱美虹,林秀蓁(2004)。以 CHILDES 分析一對一科學教學活動中師 生互動共建科學知識的行爲表現。科學教育學刊,12(2),

133-158。

曾慧媚(2003)。台北縣中小學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楊翠凌(2005)。資優生在服務活動中展現的學習。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 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唐淑華(2013)。帶著希望的羽翼飛翔—談補救教學在十二年國教的定位 與方向。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1)。

許永熹(1997)。同儕輔導的功能及兩種方案模式。學生輔導,52,43-51 頁。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服務學習網(2014)。教育部推動服務學習方案。上網 日期:2014 年 3 月 21 日。網址:

http://servicelearning.yda.gov.tw/NewsContent.php?menuID=15&id=

635&typeID=1

陳曼玲 (2007)。建立學生教學生的同儕學習模式-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學

102

生學習中心。評鑑雙月刊,2007,(6),頁 12-14。

陳嘉彌(2004)。青少年學習應用同儕師徒制可行性之探析。教育研究資 訊雙月刊,12(3),3-22。

彭巧綾(2004)。運用認知學徒制於國小數學領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新仁(2006)。學習策略的知識管理。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006,2

(2),頁 19-41。

葉兆祺,張麗雲(2006)。國中生物科同儕學習輔導成效―一個行動研究。

國民教育研究集刊,(15),205-224。

黃善美(2004)。國小運用「同儕師徒制」輔助教學策略探析。網路社會 通訊期刊,40。

鈕文英(2012)。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馮莉雅(2013)國中推動服務學習成效與困境之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 刊,2013,2(2),頁 44-51。

謝宜芳(2005)。從服務學習談圖書館志願服務。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1(2),45-54。

魏麗(1997)。同儕輔導的理論與實務。學生輔導,52,52-61。

103

貳、英文部份

Berman, S. (2006). Service learning: A guide to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assessing student projects. Corwin Press.

Brendtro,L.,&Long,n.(1995).Breaking the cycle of conflict. Educational Leadership,52(5),52-56.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1), 32-42.

Collins, A., Brown, J. S., & Newman, S. E. (1989).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eaching the crafts of reading, writing, and mathematics. Know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Essays in honor of Robert Glaser, 18, 32-42.

Garner,R.(1988).Verbal-report data on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strategies.In C.E.Weinstein,E.T.Goetz,&Alexander.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NY.:Academic Press.

Garner, R., Wagoner, S., & Smith, T. (1983). Externalizing question- answering strategies of good and poor comprehenders.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439-447.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loya, G. (1945). How to solve it: A new aspect of mathematical metho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Vygotsky, L. S. (1980).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04

附 錄

附錄一 數學徒弟真心話大冒險

數學徒弟 真心話大冒險

班級: 座號: 姓名:

1. 你有被人 1 對 1 單獨教數學的經驗嗎?那時的你,愉快嗎?還是不愉快呢?請寫下當時的想法感 受。

2. 除此之外,以前你有教過別人數學的經驗嗎?如果有的話,那一次的經驗愉快嗎?為什麼?

3. 數學課中讓你感到頭痛的是什麼內容?最常遇到什麼困難呢?

4. 接下來將有數學師父特別 1 對 1 地教你數學,針對此,請寫下你的想法感受。

5. 在正式拜師時,你要對師父說一句話,想一下,那會是什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