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建議

根 據 心 理 學 家 維 果 斯 基 (Vygotsky )的 社 會 發 展 認 知 論 為 基 礎,指 出「 學 生 獨 立 完 成 的 作 業 」 與 「 學 生 在 成 人 協 助 之 下 完 成 的 作 業 」 之 間 的 距 離 是 學 生 的 可 能 發 展 區 , 經 本 次 的 研 究 發 現 : 互 動 多 媒 體 試 題 與 靜 態 圖 文 試 題 所 要 評 量 的 目 標 是 一 致 的 , 然 而 互 動 多 媒 體 試 題 能 提 高 學 生 的 成 就 , 無 論 是 成 績 的 表 現 方 面 , 或 是 激 發 學 生 主 動 探 索 都 非 常 顯 著 , 因 此 , 建 議 有 志 於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各 科 教 學 的 教 育 人 員 選 用 優 良 的 視 覺 化 教 案 設 計 工 具 , 開 發 各 領 域 的 互 動 多 媒 體 試 題 , 以 激 發 學 生 主 動 求 知 探 索 的 動 機 與 態 度 。 並 促 進 多 媒 體 適 性 測 驗 試 題 的 發 展 。

參考書目

[ 1]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成績評量準則,民國 90 年。

[ 2] 劉安彥,「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用」,教育資料與研究,第五十五期,100-10 頁,民國 92 年。

[ 3] 張國恩,從學習科技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民國 90 年。論文發表於「新 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台灣師大,台北市,民國 90 年 9 月 21 日。

[ 4] 吳正己、吳秀宜,資訊融入教學實例及相關問題探討—以社會科為例,民國 90 年。論文發表於「新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台灣師大,

台北市,民國 90 年 9 月 21 日。

[ 5] 顏永進、何榮桂,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初探,民國 90 年。論文發表於「新 世紀課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議題教育研討會」,台灣師大,台北市,民國 90 年 9 月 21 日。

[ 6] 何榮桂、陳麗如,「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內涵與精神」,資訊與教育,22-28 頁,民國 90 年。

[ 7] 洪碧霞、林素微、林宜樺、陳沅、陳靜姿,「以多元化的數學評量支持學生的 學習進展」,教育研究資訊,第十一卷,第六期,33-63 頁,民國 92 年。

[ 8] 何榮桂,遠距測驗的可行性與相關問題與探討,民國 88 年。Paper presented at GCCCE’99(The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99)

1999,June,pp.07-09,Macau.(邀請演講論文)。

[ 9] 何榮桂,「遠距測驗— Dear CAT 的設計與實施」,物理教育,第一卷,第一 期, 51-62 頁,民國 86 年。

[10] Gardner, Howard. (1993).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

Basic Books.

[11] 楊明恭、卓鴻賓、洪志盈,「多元智慧在教學評量上的應用」,研習資訊,第 二十卷,第六期,71-75 頁,民國 92 年。

[12] 徐新逸、施郁芬,多媒體教案設計,心理出版社,台北,民國 92 年。

[13] IRT Tutorial:2004 年 4 月 8 日,取自 http://work.psych.uiuc.edu/irt/tutorial.asp [14] 何榮桂,「網路環境題庫與測驗之整合」,科學發展月刊,第二十八卷,第七

期,534-540 頁,民國 89 年。

[15] 陳新豐,「多媒體線上適性測驗系統之探討--教育測驗的新趨勢」,菁莪季刊,

第五十四卷,第一期,106-113 頁,民國 91 年。

[16] 歐滄和,教育測驗與評量。,心理出版社,台北,民國 91 年。

[17] 余民寧,「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習資訊,第八卷,第六期,13-18 頁,民 國 90 年。

[18] Lord, F.M. (1980). Applications of item response theory to practical testing problem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 Inc., Publishers.

[19] 余民寧,「基本概念和假設」,研習資訊,第九卷,第一期,5-9 頁,民國 90 年。

[20] 余民寧,「試題反應模式及其特性」,研習資訊,第九卷,第二期,6-10 頁,

民國 90 年。

[21] 何榮桂,「測驗電腦化與電腦化測驗」,台灣師大心輔系主辦改進學校輔導工 作研討會專輯引言,116-136 頁,民國 79 年。

[22] 何榮桂,「從「測驗電腦化與電腦化測驗」再看網路化測驗」,測驗與輔導,

第 144 期,2972-2974 頁,民國 86 年。

[23] 邱關誼,「應用線上測驗評量試題難易之網路題庫系統」,資訊與教育, 47-55 頁,民國 89 年。

[24] 周文正,WWW 上電腦輔助測試系統之研製,民國 87 年。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 第七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民國 87 年。2004 年 4 月 8 日,取自網頁:

http://thccx5.cc.nthu.edu.tw/wjchou/tecpaper/w3cat/。

[25] 古松民,「線上適性測驗系統」,資訊與教育, 61-69 頁,民國 90 年。

[26] 朱錦鳳,「國中生物科適性測驗的建構歷程—IRT 理論的應用」,教育與心理 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二期,615-627 頁,民國 91 年。

[27] 吳錫修、蔡新民、楊博清、孫霞繡,電腦輔助測驗之動態命題與試卷驗證模式 研究,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民國 86 年。

[28] 陳新豐,「國小學生對電腦化適性測驗態度之調查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

301-330 頁,民國 88 年。

[29] 孫光天,線上適性整體評量環境之研究,民國 87 年。論文發表於「TANET98」

網址:http://tanet98.ndhu.edu.tw/TANET98/HOMEPAGE/paper/1a_2/1a_2.htm。

[30] 林鴻源,線上測驗回饋型態對國小學童學習影響之分析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87 年。

[31] 吳毓瑩、林怡呈,「多元評量概念在課程標準演變中之定向與意義」,教育研 究資訊,第十一卷,第六期,3-32 頁,民國 92 年。

[32] 張郁雯,「邁向教學評量專業化之路」,台灣教育,33-39 頁,民國 90 年。

[33] Bloom, B. S. et al.,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N. Y. : David Mckay.

[34] 林寶山,教學原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民國 90 年。

[35] 教育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教育部,台北,民國 82 年。

[36] 許家驊、邱上真、張新仁,「多階段動態評量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促進與補救 效益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三十五卷,第二期,141-166 頁,民國 92 年。

[37] 教育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商務印書館,台北,民國 41 年。

[38] 教育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正中,台北,民國 51 年。

[39] 教育部,國民學校課程標準,正中,台北,民國 64 年。

[40] 余民寧,教育測驗與評量,心理出版社,台北,民國 86 年。

[41] Sands, W. A., Waters, B.K., & McBride, J.R. (1997).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 from inquiry to opera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42] 邱怡仁,電腦多媒體教學應用。2004 年 4 月 8 日,取自雲林科技大學教學中心 教學研討會資訊網頁 http://www.yuntech.edu.tw/~aax/03/uni-03-0307.htm

[43] 謝禎冏,「多媒體的發展趨勢」,影像與識別,第四卷,第二期,1-10 頁,民 國 86 年。

[44] 朱延平,「多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資訊與教育,15-25 頁,民國 88 年。

[45] 王明仁,「從科學博物館電腦教育軟體發展模式來探究電腦輔助教學媒體的發 展趨勢」,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18-34 頁,民國 86 年。

[46] 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民國 90 年。2004 年 4 月 8 日,取自中小學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網頁 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47] Jonassen, D.H. (2000).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Engaging critical thinking

(2nd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48] 教育部,教育部發展小班教學精神計畫,教育部,台北,民國 87 年。

[49]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民國 89 年。2004 年 4 月 8 日,取自 教育部 TESEC 國教專業社群網網頁

http://teach.eje.edu.tw/data/kunda/200010222331/

[50] 翁全志: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能力指標之網路多媒體教材與測驗評量研 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民國 92 年。

[51] Van Hiele, P. M. (1986). Structure and insight: A theor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Orlando, FL: Academic Press.

[52] 吳德邦、鄭佳昇,由表徵觀點初探國小兒童立體幾何概念之研究,2004 年 4 月 8 日,取自網頁 http://

www.nknu.edu.tw/~gise/17years/17year.files/sheet002.htm

[53] 劉好,國小數學實驗班學生幾何概念發展之分析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 89-2511-S-142-012,國立師範學院 數學教育系。

[54] Sweeters, W. (1994). Multimedia Electronic Tools for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4(5), 47-52.

[55] Driskell, J. E. & Dwyer, D. J. (1984). Microcomputer video game based trai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4, 11-17.

[56]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基本能力,民國 92 年。2004 年 4 月 8 日,取自教 育部 TESEC 國教專業社群網網頁 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4.php [57] 孫春望,「1997 童話幻想曲:合作式電腦遊戲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 第

三十七期,2-9 頁,民國 87 年。

附件一 試題開發設計單

試題開發設計單【數學領域】

設計者:陳淑鈴

主題名稱 分一分,說說看 適用年級 ˇ一 □二 □三 □四 □五 □六年級 試題目標 能察覺基本幾何形體外觀的異同。

先備知識 知道基本幾何形體的名稱。

能力指標 S-1-01 能辨認、分類簡單平面圖形與立體形體,並認識其名稱。

認知層次 ˇ視覺 □描述 □理論 □形式邏輯 □邏輯法則 □應用 □分析 □綜合

【選擇題】

題幹:請對右圖的幾何形體加以分類,並選出合適的答案。

選項:(1) 圓錐體有 6 個 (2) 角椎體有 5 個 (3) 圓柱體有 4 個 (4) 立方體有 3 個

答案:(3) 圓柱體有 4 個

轉成互動多媒體試題

備註說明:

提供良好的操作介面,可搬移分類,允許學童做具體操作,便於受試者運思。

延伸試題【ˇ類似題 □內容的加深題 □內容的加廣題 □教學內容的擴展題】:

S-1-01-1b 請搬動左圖的幾何形體並加以分類,選出合適的答案。

附件二 試題審核同意表

專家審核評量表 設計者:陳淑鈴 符合一般化的原則

1. 試題表達的方式切合該題的評量目標。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2. 試題根據能力指標只考驗一個潛在因素。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3. 試題內容正確。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4. 試題內容能清楚的表達題意。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5. 試題的文字敘述沒有直接抄襲課文。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6. 試題敘述簡潔,避免出現與答案無關的內容。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7. 試題取材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符合精緻化的原則

1. 題幹以正面敘述為主,或特別強調否定字。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2. 題幹敘述完整,避免被選項分割成兩個部份。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3. 題幹或選項中,無暗示正確答案的線索。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4. 題幹與選項的文法一致,邏輯上要能連貫。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5. 每個選項使用相似的表達方式。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6. 選項中應避免出現絕對性的字眼。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7. 選項中只有一個最佳或正確答案。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8. 選項相互獨立,彼此間沒有邏輯上的關聯。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9. 錯誤選項具有誘答力。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10. 錯誤選項有充分的理由,足以說明其不正確。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符合公平化的原則

1.試題內容避免歧視性別或種族的字眼。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2.試題中的訊息非某些群體所特別熟悉。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3.答對的機會,不受該題能力指標外的因素影響。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4. 各個答案之間具有邏輯順序排列。

□適合

□不適合,應修改為:

□不適合,應刪除 符合獨創化的原則

1. 試題非課本、習作、參考書中出現過。

1. 試題非課本、習作、參考書中出現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