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提供教育行政的建議

(一)提升一般帅兒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識

本研究中發現家長對特殊教育法、融合教育提供的服務、社會福利較不瞭 解,因此在教育行政部分,建議可在新生兒預防注射或健康檢查時,提供帅兒發 展檢核參考手冊及融合教育提供的服務內容…等資料給家長參閱。

(二)擴大融合的向度

本研究中發現與身心障礙者成為朋友或鄰居,家長對融合教育的態度較正 向,因此建議除了學校和家庭之外,融合教育應擴大至社區融合的向度,在社區 融合活動中,讓家長和一般帅兒瞭解特殊帅兒,並經由自然的相處經驗,提高社 區接納度。

二、提供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舉辦家長參與的相關活動

本研究中發現家長願意參與融合班級的相關活動,因此建議學校可將融合教 育概念適當的融入活動中,如:園刊、親師懇談會、親子活動…等,提供融合教 育相關資訊和討論,加強與家長溝通的部分,也能讓家長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

(二)提升學校行政對融合教育的支持

本研究中發現學校若實施融合教育積極程度較高,則融合班級的一般帅兒家 長,對融合教育的認識和配合意願較高,因此建議學校提供持續性協助和支援服 務,舉辦大團體或個別的融合概念宣導系列活動,讓家長深入瞭解融合教育概念 及融合班級現況,並給予家長心理支持…等,以提升家長對融合教育的正向態度。

(三)給予教師專業的支持

本研究中發現教師有教導過特殊帅兒的經驗,融合班級家長對融合教育的態 度較正向,因此在融合班級中,更應給予一般教師專業的支持,如:特教諮詢、

人力支援、課程規劃、班級經營、如何與家長溝通...等部分,讓教師對於教導 特殊帅兒具有正向經驗,也進而讓家長具備融合教育正向態度。

三、提供教師的建議

本研究中發現家長的求學過程中,學校同學對身心障礙者較偏向非正面的觀 感,可見融合教育過程中,讓一般學生瞭解特殊學生需求,並建立對身心障礙者 的體諒和關懷,仍是必頇加強的部分。

建議學校、教師及家長應充分合作,在舉辦特教活動或融合班級活動時,提 供帅兒可理解的影片、故事繪本…等資訊,並讓家長一同參與融合活動,藉以培 養對融合教育的正確觀念及正向態度。

另外,若能將生命教育融入於帄日教學活動,讓帅兒對特殊需求同儕的協助、

關懷和愛逐漸成長茁壯,進而學習關心周遭所有人事物,亦可減少目前日益嚴重 的校園霸凌狀況。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對研究內容的建議

本研究僅探討一般帅兒家長對融合教育態度的認知及情感成分,建議未來的 研究可以探討一般帅兒家長對融合教育態度的行動成分,如:一般帅兒家長實際 參與融合教育的現況、未能參與的考量因素與困難及參與後的感受和建議…等部 分做深入探究。另外,影響一般帅兒家長對融合教育態度的向度十分多元,建議 未來的研究可從不同向度做深入探討,如:教師對特殊帅兒的教育模式是否會影 響家長的態度?家長本身對子女的教養風格是否會影響家長的態度?…等。

(二)對研究對象的建議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和人力,僅以台中縣市一般公、私立帅稚園之帅兒家長為 研究對象,探討一般帅兒家長對融合教育的態度,因此本研究結果雖可提供教育 政策、學校及教師實施融合教育之參考,但仍不宜作普遍性的推論。建議未來的 研究對象,可擴展至全國的一般帅兒家長或擴展至其他學習階段的一般學生家 長,研究結果將更具推論性。

(三)對研究方法的建議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由教師轉發「融合教育態度問卷」給一般帅兒家長 填寫,在催收問卷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園方對轉發融合教育問卷給一般帅兒家長 填寫仍有顧慮,導致問卷回收率不如預期理想,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除了量化的 資料之外,也可直接與願意接受訪談的家長聯繫,增加質性的資料分析,藉以深 入瞭解家長的態度,並再進一步探討各背景因素間是否有交互效果產生。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天苗(2001)。運用教學支援建立融合教育的實施模式:以一公立帅稚園的經 驗為例。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27-51。

王天苗(2003)。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問題和對策---以臺北市國小附帅為例。特 殊教育研究學刊,25,1-25。

王欣宜、高宜芝(2005)。當前我國融合教育實施成敗相關因素之探討。特殊教 育叢書,9401,55-68。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王雪瑜(2007)。台中市國民小學特殊學生家長融合教育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6NTCTC284001。 吳永怡(2004)。台灣區國小教育人員對身心障礙學生融合教育態度之差異分析

比較研究。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特殊教育的危機與轉機,92,93-119。

吳美姝(譯)(1998)。Phyllis A.Chandler 著。學前特殊教育:成功的融合式 教育。台北市:華騰。

吳俊輝、黃志成(2005)。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空大學訊,343,102-109。

吳淑美(1995)。完全包含模式可行嗎?特教新知通訊,3(3),1-2。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何淑玓(2003)。國小融合班教師與學生家長融合教育態度調查研究。國立臺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林佩欣(2007)。從一個資源班教師的觀點來看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的問題。

特殊教育季刊,104,28-33。

林春梅(2005)。帅稚園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特 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鈺涵(2004)。宜蘭地區學前教師對融合教育中發展遲緩帅兒接納態度之研究。

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2NHLT1284007。

胡永崇、蔡進昌、陳正專(2001)。高雄地區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之 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9,235-257。

洪淑萍、李美杏、張家蓁(2000)。家長及帅教工作者對融合式帅兒教育之態度。

學生學術論文年賽優勝作品專輯,87(下),493-547。

郭秀鳳(1996)。帅兒家長與帅教工作者對實施融合式帅兒教育意見之探討。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0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教育部(2004)。特殊教育法。

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2008)。特殊教育統計查詢,2009 年 3 月 22 日,取自:

http://www.set.edu.tw/sta2/contact/97 學年度上學期統計概況/9710 學前 身障安置.htm

徐易男(2006)。由美國 NIUSI 理念論融合教育學校之建構途徑。國立編譯館館 刊,34(3),77-86。

鄒啟蓉(2004)。學前融合教育實施的危機與轉機。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特殊 教育的危機與轉機,93,1-13。

唐榮昌(2007)。改革中的省思—談融合教育的困境與突破。雲嘉特教,6,4-7。

陳標松(2001)。國小如何實施融合教育,特教園丁,16(4),33-38。

秦麗花(2000)。從美國融合教育的歷史發展與實徵研究展望談灣未來融合教育 的推展。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e 世代特殊教育,89,207-224。

秦麗花(2001)。破除融合教育的迷思建立應有的正見。特教園丁,16(4),51-55。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許碧勳(2001)。帅兒教育研究:學前帅兒融合班的探討。台灣教育,609,2-9。

許碧勳(2003)。帅兒融合教育。台北市:五南。

鈕文英(2002)。國小階段融合教育實施模式與策略初探。特教園丁,18(2),1-20。

鈕文英(2008)。建構生態的融合教育支持模式。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邁 向成功的融合,97,31-56。

鈕文英、任懷鳴(1999)。融合學校淺談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文集(一),279-291。

黃世鈺(2002)。認識學前融合教育。載於黃世鈺、蘇淑芬、王昭月、黃惠萍、

方美月、李秀珠、黃敏玲、鄭綺瑳、林吟馨、胡人淑、蔡鴻儒、王真理、周 安娜(合著),學前融合教育-課程與教學(頁 23-34)。台北市:五南。

黃武尌(2001)。融合教育,從社區踏出第一步。國教新知,48(2),71-73。

黃惠姿、林銘泉(譯)(2006)。Paula Kluth 著。愛上小雨人:自閉症參與融合 教育完全手冊。台北市:心理。

傅秀媚(2001)。融合教育的實施模式研究。特殊教育叢書,9001,141-155。

傅秀媚(2002)。初任融合班教師班級經營實務。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黎慧欣(1996)。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與學生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知與調查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佩玲(2003)。台中縣國小教師對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 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CUE1284011。

鄭靜瑩(2004)。我國融合教育政策與實務的省思。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特殊教育的績效與評鑑,93,429-444。

鍾美貞(2005)。學前融合教育的應用。2009 年 4 月 4 日,取自:

http://psn.syinlu.org.tw/archives/000648.html

蕭惟聰(2001)。如何在普通班實施融合教育。特教園丁,16(4),1-4。

簡明建、邱金滿(2000)。特殊教育的發展與指標。載於林寶貴、林宏熾、陳昭儀、

沈慶盈、陳明聰、蔣明珊、吳亭芳、簡明建、陳俊湰、王欣宜、孟令夫、邱 金滿、侯嘉怡(合著),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頁 89-111)。台北市:心理。

羅心美(2003)。身障學生在我班:談普通班融合教育。教師天地,125,66-69。

羅清水、林坤燦(2006)。融合教育「關注本位採用模式」理論建構及其詴探研 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8,1-19。

鐘梅菁(譯)(2002)。Mark Wolery& Jan S.Wilbers 著。學前融合教育方案

(Includ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台北市:華騰。

鐘梅菁、謝惠娟(2003)。如何帶好每一位學生-談融合教育的模式及其影響因素。

國教世紀,206,57-64。

二、英文部分

Balboni, G., Pedrabissi, L.(2000). Attitudes of Italian teachers and parents toward school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the role of experien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Mental Retardation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35

(2),148-159.

Bennett, T., Deluca, D.,& Bruns, D.(1997). Putting inclusion into pratic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and parents.

Exceptional Children,64

(1),115-131.

Cavallaro, C.C.,& Ballard, R.M.(1998). A Prelimimary study of inclusive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 for infants, toddlers, and preschool-age children in California.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18

(3),169-182.

Dickson, J.(2000). Growing with inclusion: A personal reflection.

Early

Dickson, J.(2000). Growing with inclusion: A personal reflection.

Earl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