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研究者提出幾項建議供教師改善日後親師溝通的參考,

也針對研究未完善之處提出幾項建議,提供未來研究者參考的依據。

壹、 實務建議

以下針對親師溝通的實務方面提出一些建議,作為日後教師對於親師溝通的 參考:

一、 教師應該多瞭解學生之家庭背景狀況

從研究數據中顯示,多數家長認為教師不夠熟悉學生的背景,建議教師在學 生入學時能多瞭解每位學生的家庭背景,除了能適時的給予學生協助之外,在與 家長互動時,也能依照不同的背景狀況,適度的關心與關懷。在家庭訪問前先初 步瞭解家長的職業與背景,愛波斯坦曾說,家訪是非常精心策劃的議程和信息,

什麼時候,為什麼,和誰在一起,在什麼樣的地方(引自 Sawchuk, S.,2011:10)。

由此可見家庭訪問前,是必須經過謹慎的思考與計畫的。教師也可透過學生住在 鄰近的同儕或家長們探知學生的生活狀況,掌握住取得學生資料的每ㄧ條線索,

在學生發生問題時便能立刻連結並作處理,增加處理問題的速度,相對也能取得 家長的信任。

二、 班級網頁的推廣

雖然目前很多學校已經有班級網頁的設立,但很多家長對於此溝通方式較不 熟悉,但在科技的進步下,未來仍有發展的空間,除了教師應該推廣之外,研究 者發現多數的學校在班級網頁上只有放上教師與學生的照片和姓名,其他的資訊 就較少放上去,建議教師可以再多放一些活動的資訊和照片,例如:運動會及戶

82

外教學的照片,來供家長上網下載或瀏覽,並增設與教師溝通的欄位,方便家長 與教師作進一步的溝通。

三、 教師可多與家長作直接的溝通

根據研究發現,多數家長覺得用聯絡簿與電話聯繫為較好的溝通方式,另一 方面,多數的家長也認為,請孩子口頭代為轉達並非是較好的溝通方式。研究者 推斷,低年級的學生在口語表達能力並不如成年人,可能在轉達的過程中會有所 誤差,造成教師與家長間的誤解,亦或是學生在回家時遺忘教師所要傳達的事項,

導致家長遺漏教師所想傳達的訊息。建議教師可將要傳達的事項運用聯絡簿告知 家長,或是請學生將要傳達的事項記在聯絡簿上,而較重要的事項則由電話與家 長作聯繫,除了能避免遺漏訊息,也能將正確的訊息傳達給家長知道,減少誤會 的產生。

四、 運用聯絡簿或家訪時討論教師與家長的教育理念

在研究結果中,本研究發現家長鮮少與教師討論彼此的教育理念,建議學校 可以配合親師會,請專業教育學者到校宣導教育相關議題,教師更可以運用聯絡 簿或家訪的時間,談談自己的教育理念,若彼此間理念不同,可以選擇溝通或改 變其他方式,減少學生在學習中產生「是老師對?還是父母對?」的混淆,間接 在推廣新的教育方式或是教育政策上,家長能更快的理解並且配合。

五、 教師多主動與家長溝通

本研究發現,家長對教師溝通滿意度越高,則家長對教師滿意度也會相對提 高,由此可知,教師可以透過增進家長對於溝通的滿意度,來提升家長對教師的 滿意程度。現在科技發達,手機跟電話都很方便,教師可透過學生或平日的溝通,

瞭解家長的作息,每周安排ㄧ至二位學生家長,用電話與家長作三分鐘左右簡短

83

的寒暄瞭解,例如:孩子平日在家的生活狀況。讓家長有感受到教師是關心自己 的小孩;並非重大事件發生才來關切,也能提升家長對於教師的觀感。

貳、 對未來研究建議

針對本研究未完善之處,提供研究者相關建議:

一、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時間與經費的限制,僅對臺東縣國小家長作抽樣作為研 究對象,在結果的推論上有其限制,未來研究對象若能擴大樣本數,將能使研究 結果更具完整性。

二、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僅採用問卷調查法,分析親師溝通方式、內容以及親師溝通滿意度與 教師滿意度,但未探究其原因,建議日後研究者可採用質性研究及長期紀錄來探 究造成差異的原因,使研究更加完善嚴謹。

84

85

江麗莉、鐘梅菁(1997)。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0,

1-22。

吳宗立 (2002)。親師溝通的障礙與突破。臺灣教育,616,48-54。

何宣甫(2002)。提升教育品質—以澳洲大學教育品質的提升為例。臺灣教育,

613,34-39。

李鈺奐(2007)。臺東縣國小高年級課後照顧服務實施現況、需求與滿意度之調 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市。

余瑞仁(2011 年 12 月 20 日)。不滿導師換座位 家長罵老師挨告。自由時報。

取自:http://tw.news.yahoo.com/不滿導師換座位-家長罵老師挨告 -203111753.html

邱如美(譯)(2000)。親師新主張(原作者:Dodd,A.W.,&Konzal,J.L)。台北:

天下遠見。

林瓊惠(2004)。台東縣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行銷策略與學校滿意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臺東市。

林海清(2005)。學生、家長、教師、校長對於課後照顧實施內容意向調查。研 習資訊,22(5),8-15。

86

http://tw.news.yahoo.com/師刁難情緒障礙生-家長投訴-202358243.html 教育部(2010)。教育統計資料(99 版)。線上檢索日期:2011 年 12 月 30 日。

取自: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許育禎、蘇美芳(2007)。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職能與家長滿意度之概念及其問

卷發展。中華民國品質學會,43(13),1-15。

許錦雲 (2008)。幼兒園良好親師關係之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13-29。

許莉琳(2010)。臺東縣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學校形象與家長滿意度之關係

87

陳琍芬(2007)。國小校長對行銷策略重要程度的認知與家長滿意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嘉義市。

陳雅鈴、許玫玲(2009)。家長對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復健治療的滿意度之研 究。醫務管理期刊,10(4),289-308。

郭明科(1997)。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理論與實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3(2),158-178。

曹玉鳳(2008)。重視度表現值分析法在提升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對融合教育滿意 度上的應用。身心障礙研究,6(4),261-272。

張笑虹(1993)。國民小學教師與家長對教育之認知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 院學報,24,181-214。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鐸嚴、何慧敏、陳富美、連心瑜(2004)。親職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燕紅(2007)。臺北私立課後托育機構服務品質需求與家長滿意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市。

曾瑞真(1996)。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師溝通。北縣教育,11,11-13。

曾瑞真、曾玲珉(譯)。人際關係與溝通。台北:五南。

曾智豐(2009)。公立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期望與滿意度之動態研究。經營管理 學刊,1,105-132。

黃瑞琪(1996)。批判社會學:批判理論與現代社會學。臺北:三民。

黃毅志(2005)。教育研究中的「職業調查封閉式問卷」之信效度分析。師大教 育研究集刊,51(4),43-71。

88

黃淑華 (2009)。都會地區教師親師關係的營造與親師溝通。國教新知,56 (3),

96-103。

黃惠雯(2010)。以動態的觀點探討國民小學家長滿意度的決定因素—以學生的 年級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 所碩士班,臺南市。

傅和彥譯(1999)。生產管理。台北縣: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楊嫊薰 (2008)。質性研究田野練習實錄--訪談國中導師之親師溝通情形。臺灣 教育,650,40-46。

趙聖秋(1998)。國民小學家長與教師親師溝通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蔡昆瀛、曾彥翰 (2008)。促進融合教育之家長參與--談親師有效溝通。國教新 知,55(4),24-31。

劉慈惠(2001)。幼稚園老師和家長對彼此合作關係及幼兒發展之期望的連續性 研究。(國科會研究案第一年結案報告,NSC89-2413-H-134-011-F22)。 謝靜蕙(2001)。危機到轉機—由溝通理論談親師溝通衝突的化解方法和具體策

略。學生輔導,72,64-77。

鍾美英(2001)。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簡加妮(2001)。高雄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事務角色層級及影響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蘇福壽(1998)。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親師衝突因素及其處理方式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89

貳、英文部分

Hanke, Stacey (2009). Communication Styles: What Is Your Impact on Others?

Professional Safety, 54(5), 22-25.

Studer, Jeannine R. (1994). Listen so that parents will speak. Childhood Education,

70(2), 74-76.

Swick, Kevin J. Broadway, Francis (1997). Parental efficacy and

successful parent involvement.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 24(1), 69-75.

Sawchuk, S. (2011). Through Home Visits. Teachers Recruiting Parents as Partners.

Education Week, 31(14), 10-10.

Umansky, D. (1999). How to talk to your child's teacher. Good Housekeeping, 228 (2), 60-62.

90

91

92

在文檔中 家長對教師滿意度之研究 (頁 95-10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