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針對有志從事山野教育活動的工作者,給予以下建議:

壹、山野教育與學校學科課程結合

計畫型的山野教育活動是外加式的課程,透過這樣的課程加深學生對學科 內容印象,但同時也會排擠掉學生正規的學習時間;若能將山野教育活動與學 校學科課程結合,進行山野教育活動時也能跟其他相關學科進行協同教學,將 教學場育移至戶外,這樣不僅不會影響正規課程時間,還能加深學生學習經驗 累積。

貳、爭取行政及人力支援

規劃一份完整的山野教育活動需要許多資源挹注,此時尋找志同道合的夥 伴就非常重要!由這群夥伴組成非正式的教師社群,針對山野教育活動擬定期 程、進行課程規劃,共同分擔辦理活動的辛勞,使課程活動策畫更完整。若教 師想推動山野教育,尋求行政體系的支持與支援就很重要,行政端可以協助山 野教育各項行政作業;若行政端有意推廣山野教育,則是需要教師的支援與協 助。

7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芝芳譯(2001)。登山技術入門(日本登山學校)。台南市:大孚。

王正宇(2008)。戶外教育效益機轉模式之應用研究—以台北縣某國民中學隔宿 露營為例(未出版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 北市。

呂岡侃(2012)。冒險教育活動對中學生領導力影響之研究—以新北市某私立學 校八年級學生攀登雪山活動為例(未出版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 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台北市。

良心時代(2014 年 7 月 9 日)博崴媽媽推動「面山教育」預防山難【ETtoday 新聞雲】。 取自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709/376635.htm 吳冠璋(2008)。美國戶外教育與台灣登山教育的接合。2008 全國登山研討會 論文集。台北市: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杜麗芳(2013)。面山教育(TWN Mountain Education-Liv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2013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李萬吉(2013)。築一個百岳的夢—康橋雙語學校登山活動經驗分享。2013 全 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胡幼慧(1996)。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檢視法。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個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 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圖書公司。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翁注賢(2003)。台灣登山教育之回顧與展望。2003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 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75

陳永龍(2012)。山野教育政策與行動方案芻議。2012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 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陳永龍(2015)。山域安全與登山自律宣言探討。2015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市: 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陳清圳(2013)。一雙手都不能放—力挽狂瀾的陳清圳校長。台北市:寶瓶文化。

陳端仁(2013)。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座大山。2013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陳靜淑、周筠宜、陳清圳(2013)。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國小山野課程推動成效初 探。2013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環境教育)。台北市:

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海洋教育)修訂說明。

台北市: 作者。

教育部(2014)。中華民國戶外教學宣言。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體育署(2013)。山野教育特色學校、培訓種子教師與研發教材(手冊)

取自: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5353&ctNode=684&mp=11 教育部體育署(2015)。山野活動安全手冊。

取自:http://www.sa.gov.tw/wSite/lp?ctNode=684&mp=11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彙編(2013)。光武大聯盟/各「山野特 色種子 學校」相關成果簡要彙編。2013 全國登山研討會論文集。台北:

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程鴻傑(2006)。戶外教育活動之經驗銘印效果及其深遠影響(未出版論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雲林縣。

黃義良(2014)。我帶孩子登百岳—勇氣 X 毅力 X 挑戰自我,向上人生從小學習。

台北市:日月文化。

76

黃培雯(2015)。山野教育融入高中地理實察之歷程研究(未出版論文)。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台北市。

葉慶昌(2013)。山野教育師資培訓:以大崗山生態解說員為例。2013 全國登 山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劉曼儀(2006)。生態登山培訓課程之歷程研究(未出版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鄭廷斌(2005)。登山教育的另一條路—社區大學與青少年。2005 全國登山研 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鄭安晞、陳永龍撰(2013)臺灣登山史‧總論。台北市:營建署。

蔡居澤(1996)。戶外教育的涵義及其發展之探討。公民訓育學,5,283-302。

廖櫻芳、林志純(2008)。台灣登山教育資源整合之初探。第十二屆全國大專院 校登山運動研討會論文輯,47-61。台北:中華民國大專登山聯盟。

簡慧茹(2015 年 7 月 23 日)。<北部>縣長登山後,促加強山野教育。自由時 報。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00284

(二)外文部分

Bogdan,R.C.,& Biklen,S.K.(1982).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Boston:Allyn and Bacon.

Sharp, L. B. (1956). Basic Consideration in Outdoor and Camping Education.

Yaki-ma: P. S. printer, Inc.

Vesa Heinonen(2013).Outdoor Education in Finland(芬蘭的戶外教育).2013 全國登 山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台灣山岳文教協會。

77

附錄一:登山安全守則

登山安全守則

(初學者須知)

1. 務必跟隨有責任感、經驗豐富的領隊上山。

2. 不要參加新手超過 1/3 以上的登山隊伍進行高難度的遠征登山。

3. 務必找尋有責任感,並對山區活動、計劃瞭解的人擔任留守工作。

4. 出發前的行程、計劃須慎密完整,並讓每位隊員都徹底瞭解。

5. 平時應多訓練體能及技能,並閱讀專業書籍、雜誌,隨時吸收野外新知。

6. 登山時應有完整的裝備及充足的糧食再行上山。

7. 出發前應先作健康檢查,尤其是平日很少運動的中老年人,更需認真檢查。

8. 從上山到下山,均需隨時向留守人員、途中警察機關或家人報告行蹤。

9. 活動前或進入山區後,應隨時注意氣象資料及地形變化。

10. 對於每一座山峰,不論高山或郊山或溪谷,都不可掉以輕心,得尊敬山。

11. 登山隊伍不可拉太長,應經常保持可前後呼應的狀況。

12. 迷路時應折回原路,或尋找避難處靜待救援,以減少體力的消耗。

13. 切忌在無路的溪谷中溯溪攀登,亦不可在深山無明顯路徑時沿溪下降。因 為高山溪流的地形由緩漸陡,對於登山技能不足,地勢情況不清楚的登山者,

容易失足跌落,因此登山時最好能沿途記住自己走過的路徑,或依循前人所留 下的旗幟辨別方向。

14. 喝水時不可狂飲,否則汗量會增加,更容易造成身體疲勞,此外,行進中 應隨時調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

15. 登山過程中時時應預留行進水和行動糧。

16. 登山期間,可作適度休息,但休息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身體冷掉。

17. 注意現場天候與地形變化,切勿讓身體及衣物受潮,以免體溫散失。

18. 在面臨危機、疲勞等壓力時,維持體溫是首要之務,並應隨時注意自己及 隊友的心理變化,設法維持情緒的平衡。

19. 在山林中活動時,切勿亂丟煙蒂,離去時亦應將營火徹底熄滅。

20. 出發前的行前會議和活動結束後的行後檢討會,有助於自己和他人將來登 山時的安全,必須確實執行。

21. 無論如何,請服從領隊的指示。紀律是登山安全很重要的一環。

78

附錄二、訪談大綱

山野教育推動歷程學生訪談大綱

親愛的受訪者您好:

我是臺東大學教育系教育行政在職專班研究生廖艷秋,目前正在從事山野 教育推動歷程之研究,想藉由此次訪談了解您參與山野教育活動後所獲得的經 驗及看法;希望藉由訪談的結果,整理出檜木國中推動山野教育活動的脈絡,

做為未來推廣山野教育之參考。為保障您的權益,本研究採匿名處理,研究者 於訪談過程中將全程錄音再轉譯為逐字稿,一切資料僅作為學術論文之用,絕 不對外公開散佈,感謝您的合作!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系研究生 廖艷秋 敬上

一、個人簡介

1.請描述過去參加山野教育的活動經驗。

2.為何想報名參加山野活動?

3.參加這類活動時,你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什麼?或是你期望自己學到 什麼?

二、山野教育課程

1.在山野活動前期,學校安排了什麼課程或活動?你做了什麼準備?

2.請列舉從行前訓練課程中,你學到哪些登山的知識或觀念及技能?

3.在山野活動中期,學校安排了什麼課程或活動?你做了什麼準備?

4.請列舉你在活動中期學到哪些登山知識、觀念及技能?

5.在山野活動後期,學校安排了什麼課程或活動?你做了什麼準備?

6.完成山野活動後,你對山林有什麼看法?對自己有什麼評價?

7.進行山野活動期間,有哪些知識跟概念是你曾經在課本上學過的?

三、成效及困境

1.參與過程中(前期、中期、後期)遇到什麼難題?如何解決?

2.整個活動過程中,你覺得對現階段的你有什麼幫助?自己有什麼樣的改 變?

3.參與此類山野教育活動,你認為你個人及主辦單位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 方?

4.未來是否想繼續參加此類活動或推薦同學一起參加?為什麼?

5.針對本次訪談內容有無補充說明或建議之處?

79

山野教育推動歷程教師訪談大綱

親愛的受訪者您好:

我是臺東大學教育系教育行政在職專班研究生廖艷秋,目前正在從事山野 教育推動歷程之研究,想藉由此次訪談了解您參與山野教育活動後所獲得的經 驗及看法;希望藉由訪談的結果,整理出檜木國中推動山野教育活動的脈絡,

我是臺東大學教育系教育行政在職專班研究生廖艷秋,目前正在從事山野 教育推動歷程之研究,想藉由此次訪談了解您參與山野教育活動後所獲得的經 驗及看法;希望藉由訪談的結果,整理出檜木國中推動山野教育活動的脈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