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鑑於本研究所得到結果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學生、家長與教師及未來研 究之參考。

壹、 中階類型手機是首選

根據研究結果高中職學生對於手機使用,以溝通為主,影音為輔。由於高中 職學生使用的手機主要用途在於通話、簡訊與影音方面,因此建議學生不需購買 高階智慧型手機,只需中階的多媒體手機即可。另外,智慧型手機很多功能都要 配合行動上網才會發揮最大效益,若增加上網方案會增加手機帳單費用,對不具 經濟能力的高中職生來說是一筆額外負擔。

貳、 關注子女使用手機的習慣

手機原本是家長用來方便聯絡子女的工具,但隨著手機的多功能性發展,造 成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甚至到了依賴的地步。然而手機提供的便利性與私密性,

使得許多學生利用手機通訊之便,創造了另一個人際關係的互動空間。

傳統家長通常較注意孩子的手機帳單費用,而輕忽當孩子過度使用手機時,

可能造成的人際關係變化或其他異常狀況等問題。因此建議家長要留意孩子使用 手機的行為,若出現異常現象,建議家長應善用親子時間,進一步瞭解、溝通;

或運用手機中文字、符號、簡訊等功能,表達關懷與叮嚀,也免除面對面的緊張 及檻尬;甚至進一步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而勿使孩子淪為’’低頭族’’行列。

參、 共同制訂手機使用原則

拜手機便利與通訊之便,手機已是學生隨身攜帶的物品,而隨著手機功能愈 來愈多,利用手機上網、玩遊戲、觀看影音……等行為時常發生,嚴重影響學生

的學習的心思與專注力。有時在課堂上,教師還須關注留意,甚至喝止學生使用 手機,往往增加師生衝突的機會。如何兼顧學生使用便利與專心學習,是值得老 師與學生仔細深思的課題。建議教師可與學生共同訂定,上課時手機的使用原則 或規定,不必全然禁止,而是讓學生在規範之下,有節制的使用手機,如上課時 間啟動靜音功能等。

另外,教師可在課程設計時加入手機使用相關議題,如利用班會課上將手機 使用規範與禮節納入討論題綱,也可與健護老師討論將手機對健康危害設計於課 程中,協助學生瞭解手機的電磁波影響,及拇指族、低頭族對身題所造成的損 害……等。

肆、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以下針對研究方法與工具、研究變項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相關研 究之參考。

一、 研究方法與工具方面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問卷題目設計過多可能會影響學生填答耐心,造 成對問卷正確性的影響;此外,部分題目可能受限社會期許效應,學生未能誠實 作答進而影響填答的真實性,假若研究者能輔以觀察研究法,透過實際觀察學生 手機使用的行為、使用頻率…等,以深入了解學生的行為全貌與發展軌跡,因而 獲得量化研究中無法得到的資料,也許會得到更真切的事實與結果。

二、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背景變項僅列入性別、年級與科別,對高中職手機使用行為差異影響 或許還有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等可以列入探討以比較差異;而本研究 對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只探討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學業成就及家庭等四個因素,

所以對手機依賴僅有 15.5%的解釋力,或許還有其他會影響手機依賴的因素未探 討到,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相關議題研究可以加入其他因素,以進一步得到更完 整與周全的實證結果。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GNN(2004)。手機遊戲 女性玩家佔多數。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gnn.gamer.com.tw/7/16027.html

大紀元(2001)。匈國青少年學生出現手機依賴症。2011 年 8 月 19 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9/n108079.htm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二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 限公司。

王偉臣(2005)。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自我概念一致性之研究-以青少年使用手機 行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臺北。

朱耀明、黃一峰(2006 年 12 月)。高中生使用行動電話之行為文化探究分析研 究。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24-129)。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江昭倫(2011 年 7 月 19 日)。為健康把關!教育部將訂校園使用手機規範。中 央廣播電台,取自 http://seo.twgogo.org/12636.html

林慧婷(2012)。網路成癮與手機依賴之大學生人格特質的比較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臺北。

何國慶(2011 年 3 月 29 日)。大學生,當心“手機依賴症”。湖南日報,取自 http://epaper.big5.voc.com.cn/hnrb/html/2011-03/29/content_319943.htm?div

=-1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

李佳蓁(1996)。高職學生網路成癮相關因素及學習成就之探討。中原大學資訊 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桃園。

李孟潔(2010 年 10 月 13 日)。大學生手機使用經驗調查。台大智活中心,取自 http://insight.ntu.edu.tw/zh-tw/node/2610

李柏學(2009)。大學生人際關係、依附關係與線上遊戲成癮關係之研究---以淡 江大學為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臺北。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第一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房敏(2007)。簡析新形勢下大學校園“手機依賴”現象。濱州職業學院學報,(4)

3,59-62。

明報(2010)。87%港青少年擁手機冠亞洲。2011 年 10 月 17 日,取自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1807938/1.html

林希展、陳怡潔、林婷婷(2001 年 10 月)

。台灣大學生行動電話之使用與滿足研 究—以台北大學、交通大學兩校為例。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2001)

,國立中正大學。

林懿珍(1997)。高中生網路成癮之現況及與心理相關因素 -以台中市為例。亞 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台中。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五 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柯俊銘(2009)。你有…手機成癮症?。聯合報,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6211

沈文英(2009)。「媒介與兒童」不只是「媒介」與「兒童」。國立空中大學機構 典藏,2012 年 5 月 26 日,取自

http://ir.no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070

科技日報(2011)。科學生活:“手機依賴”是一種心理疾病嗎?2011 年 8 月 19 日,取自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fwxx/kp/2011-09/21/content_195266 3.htm

胡牧野(2003)。台北市高中職學生行動簡訊使用行為、使用動機與滿足之研究。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徐華、吳玄娜、蘭彥婷、陳英和(2008)。大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的編制。中國臨 床心理學雜誌,16(1),26-27。

秦永悌(2008)。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人際互動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班論文,臺北。

馬嘉宏(2003)。網路線上遊戲成癮因素之個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 系碩士班論文,高雄。

張芳慈(2004)。宜蘭縣高職學生酒精期望、社會功能與飲酒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臺北。

張瑋(2009)。手機使用者之認知空間與隱私管理: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2011

年 8 月 20 日,取自

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150_1.p df

教育部(2011)。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原則。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4.jges.tc.edu.tw:800/upfiles/school/board/8878/1319424868_1-201 109261132520.pdf

陳心冕(2011 年 7 月 19 日)。校園禁用手機 家長要教育部硬起來。台灣醒報,

取自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35 70

陳秀蓉(2003)。手機文化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6(2),66-72。

陳佩庭(2008)。針對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的調查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碩士論文,臺東。

陳怡靜、林曉雲(2011 年 5 月 18 日)。9成3青少年 沒手機就焦慮。自由時報 電子報,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18/today-life14.htm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論文,高雄。

陳玲玲(1999)。手機現象,解讀年輕的心。幼獅文藝,551,64-67。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出爐。

2011 年 8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fubonedu.org.tw/projectActionView.aspx?itemID=new200810161 63820LL3

曾秀芬(2009)。採用行動定位服務的關鍵因素:信任及使用動機。臺灣大學商 學研究所博士班論文,臺北。

朝鮮日報(2009)。韓國青少年手機普及率逾八成。2011 年 10 月 17 日,取自 http://financenews.sina.com/chosun/000-000-107-102/202/2009-02-10/235939 6925.shtml

游敏鈴、陳曉宜與吳佩玲(2004)。青少年行動電話使用與同儕關係之研究。2011 年 8 月 20 日,取自

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227_1.pd

f。

湯雅雯(2009)。手機依賴症 害慘青少年。聯合報,2011 年 9 月 13 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94473

馮清灜(2004)。青少年手機消費動機和消費行為關係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管 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馮嘉玉(2002)。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及其自覺健康狀況之研 究。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臺北。

黃雅慧(2004)。虛擬世界中的真實人生:線上遊戲成癮現象及其相關因素探究。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班論文,臺北。

楊聖慧(2005)。台灣在學青少年消費者社會化之研究-以手機消費為例。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嘉義。

葉玫君(2004)。年輕族群行動文字簡訊使用研究初探。資訊社會研究,6,236-237 資策會 FIND(2011)。我國主要 ICT 相關統計資料。2011 年 8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nici.nat.gov.tw/content/application/nici/ict_summary/guest-cntgrp-browse.php?ordinal=10020073

資策會 FIND(2011)。美國持有行動電話族群年輕化。2011 年 10 月 17 日,取 自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5712

路透社(2011 年 9 月 16 日)。網路通訊發展 南韓全球第一。2011 年 8 月 19 日,

取自 http://hk.news.yahoo.com/ /網路通訊發展-南韓全球第 -12050000120500002.html

廖婉沂(2008)。青少年手機使用與成癮因素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班論文,嘉義。

廣州日報(2006)。韓國立法監管青少年使用手機 每月不超 40 美元。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06-12/15/con tent_5489931.htm

廣佛都市網(2009)。壓力過大是主因 手機依賴症如何緩解?。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big5.citygf.com/health/HL_016005/HL_016005002/200907/t20090708_

81722.html

鄭曉蘭(2008 年 5 月 28 日)。手機症候群!日政府建議中小學生少用手機。自

由時報電子報,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8/today-int5.htm

盧金足(2010 年 7 月 16 日)。手機調查 國中女、高中男 最愛煲電話粥。中國

盧金足(2010 年 7 月 16 日)。手機調查 國中女、高中男 最愛煲電話粥。中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