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手機依賴及相關研究

前一個以大學生為訪問對象的談話性節目,討論到手機對他們的重要性,許 多學生表示表示沒有手機在身就覺得日子難過,直言活不下去,分享的經驗過程 雖然逗趣好笑,但他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著實讓人擔憂,手機為我們生活帶來 了便利,但相對的過度依賴卻也引發新的文明病。

壹、 手機依賴現況

近幾年來,世界各國陸續有「手機成癮症」案例報告出現,匈牙利科學院心 理研究所進行的調查發現,該國十四至廿歲的青少年,尤其是教育程度較低的技 工學生和專業學院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機會最高,報告指出,患有「手機依賴 症」的人會認為手機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一刻也不能離開(大紀元,2001)。

大陸在 2006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 12 小時以上,33.55%的人 24 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如果手機不在身邊會有些焦慮(何國慶,2011)。2009 年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完成的調查報告指出,高達 1/5 的民眾坦承強迫性使用手 機,明知撥打次數或花費金錢、時間過多,就是欲罷不能(柯俊銘,2009)。

日本中小學生習慣使用手機網路交友,許多學生每天收發手機簡訊達 10 封 以上,甚至還有學生收發 50 封以上,而發送簡訊後若是沒收到回應就會開始感 到不安,呈現「簡訊依存現象」(鄭曉蘭,2008)。

市場調查公司思緯(Synovate)進行的一份 11 個國家 8,000 多名受訪者網上 調查發現,其中有 3/4 的人表示他們到哪兒都會帶手機,其中尤以俄羅斯人和新 加坡人為甚。超過 1/3 的受訪者表示,沒了手機就無法生活,這以台灣和新加坡 人為代表,而有 1/4 的受訪者手機比錢包更重要,大約有 2/3 的受訪者睡覺時會 把手機放在附近,且不關機,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錯過某個電話(明報,2010)。

如果沒有手機,多數人無法生活,出門不能不帶手機,如果在手機和錢包之間一 定要做個選擇,他們選的也是手機,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遙控器,手機無處不 在,這明顯都是手機依賴的典型表現。

金車教育基金會 2009 年 3 月公布一份「青少年使用手機」調查報告,結果 顯示,高達 88%的青少年產生「手機依賴症」徵兆,影響學習及生活日趨嚴重

(湯雅雯,2009)。而今年(2011)5 月份調查報告指出,有 93%的青少年有手 機焦慮傾向,手機沒帶或沒電最讓青少年感到不安,電話不接或不通也讓青少年 感到焦慮,在沒有手機的青少年中,超過 80%認為沒手機「不方便」,19.34%青 少年擔心與朋友脫節(陳怡靜、林曉雲,2011)。

總結來說,手機對青少年來說益發重要,而手機使用是繼網路使用問題受到 人們關注之後的另一個新的探討問題,而手機依賴的比率從上述報告都呈現出每 年遞增現象,值得我們教育人員好好重視。

貳、 手機依賴定義

出門忘帶手機,就會魂不守舍;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就會感到不適,

甚至出現幻聽;有時明知沒有簡訊或來電,也會不時地翻出手機看一下……”如 果開始出現了上述“症狀”,也許已經患上了一種叫「手機依賴症」的心理疾病(湖 南日報,2011)。

國內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術語不同,「手機依賴症」又被稱為「手機成癮」、

「手機濫用」、「手機焦慮症」、「手機綜合徵」等,主要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 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一種狀態(科技日報,2011)。

趙軍燕指出:「手機依賴症是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出現的現代心理問 題,根據依賴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輕度依賴、中度依賴和重度依賴。到目前為 止,還沒有一個標準的疾病分類系統正式把手機依賴症列為一種精神障礙,但參 照美國精神病協會制定的《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手冊》(DSM-IV-TR)中界 定物質成癮(或依賴)的標準,重度依賴屬於一種精神障礙。國外研究者正在研 究和討論,是否將手機依賴作為一種信息和交流技術成癮,寫入 DSM-V 版本中。

另外有心理專家將「手機依賴症」定義為「對手機存在強烈的、持續的需求感和 依賴感的心理和行為」(湖南日報,2011)。

如何判斷是否得了手機依賴症,根據「健康世界雜誌」報導(柯俊銘,2009),

如果使用手機且最近經常出現以下舉止時,小心手機依賴症已經上身。

1. 只要忘了帶手機或手機沒電或斷訊,馬上覺得心煩意亂、定不下心。

2. 一段時間手機沒響,就會不自覺地查看一下手機,看鈴聲設置是否正 確、又是否有未接來電或簡訊。

3. 不斷留意手機鈴聲是否響起,甚至把別人手機鈴響當成自己手機在響。

4. 一坐上公車、捷運,馬上拿起手機查看所有來電、已撥電話、簡訊或玩

遊戲。

5. 一看到手機上有未接到的號碼保密電話,就開始猜測、擔心,是否漏接 了什麼重要電話或簡訊,或有工作漏失了,或有朋友出事了。

而根據 ICD-10(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把依賴定義為:「一 組生理、行為、認知現象,用藥者將使用藥物作為第一需要(priority),放棄了 既 往 認 為 是 重 要 的 事 情 」 。 而 美 國 心 理 學 協 會 所 出 版 的 The Diagnostic Statistical-Manual Disorder, 4th ed.(DSM-IV)一書中提到所謂的依賴症狀可能包 括失控、耐受性、戒斷和渴求(Edwards et al., 1990),其 DSM-IV 診斷準則可以 用作測量是否具有依賴症狀之用途(Morgenstern, 1994),而在 DSM-IV 這本書 中,並沒有「Addiction」這個字的定義,取而代之則是「Dependence(依賴)」

和「Abuse(濫用)」這些字眼,原因或許是醫學講求 Physiological Evidence(生 理證據),若純粹是心理上的異常則不在精神科的界定範圍,過去精神科將 Physiological Dependence(生理依賴性)歸類為 Addiction(沉迷或成癮),將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心理依賴性)歸類為 Dependence,相比起精神科的嚴 謹定義,部份心理學家則持比較寬鬆的態度。如英國伯明翰大學心理學教授 Jim Orford 認為人不只會對化學物質上癮,行為也可以令人上癮,所以陸續有暴食 症、強迫性賭博(Compulsive Gambling)等名詞出現。

沉迷或是成癮其概念源自臨床醫學中的藥物成癮(藥物依賴)現象,比如成 癮者對酒精,尼古丁或咖啡因等的依賴。這些藥物成癮,都具有相應的生化機制 和明顯的生物學效果,與此同時,藥物成癮也具有心理因素的成分,多數的致癮 藥物都是透過中樞神經系統起作用,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生物體的心理活動,並 通過心理活動表現出來,比如興奮劑,鎮痛劑等,因此,藥物成癮實際包含兩個 方面:一是生理藥癮,一是心理藥癮,而其中心理藥癮影響更大,持續作用時間 也更長。以戒毒為例,消除心理毒癮就遠比消除生理毒癮需要更大的精力和更多 的時間。

而手機依賴則與藥物成癮較不相同,反觀網路成癮則與手機依賴較為相似,

網路成癮指的是過渡使用網路,對網路產生心理依賴的失序行為,與手機皆屬於 科技性成癮範疇,而所謂的科技性成癮便是一種人機互動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的歷程,屬於行為成癮(non-chemical addiction),與藥物成癮依賴 物質的涉入不同。

在探討手機成癮或依賴的定義之前,讓我們先對成癮(addiction)一詞作一 定義,成癮為一種難以克制的藥物使用行為模式,其特性為無法自拔的繼續使用 並隱瞞使用的量,同時也有戒斷之後再度沈迷的現象(蕭銘鈞,1998)。而世界 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對於「成癮」的定義為「一種慢性或週期 性的沈迷狀態,因為無法克制其再度使用的慾望,而不斷的重複使用天然或人工 合成的藥物,隨著藥物使用量的不斷增加,產生了生理及心理性的依賴。」(蕭 銘鈞,1998)。

由上述探討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過去對於成癮的定義大多還停留在藥物濫 用的部分。然而,隨著研究的發展,基於藥物涉入的成癮定義已經受到了挑戰,

人們發現在一部分人身上存在著過度沉澱於某種事物或活動的行為,而在這些行 為中並不像酗酒和吸煙那樣包含有藥物的攝入。在此基礎上,人們不再囿于傳統 的以藥物攝入為核心和基礎的成癮概念。對應于藥物成癮,行為科學提出了行為 成癮概念,包含了許多個人對於飲食、抽煙、賭博、休閒活動、性等產生成癮的 情況(蕭銘鈞,1998),例如,電視成癮、病態性賭博行為、性成癮,甚至是電 玩成癮都已經納入了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當中的衝動-控制疾患。

當人們使用科技產品時會引起心智與意識狀態的轉移,使其進入一種充滿掌控的 虛擬世界,這是造成人們對科技產品產生心理依賴的主要原因。我們以網路成癮 來說,其衍生歷程,與強迫性購物行為或強迫性運動行為類似,初期上網是種放 鬆的體驗,然而有一小群個案會逐漸呈現網路成癮耐受性,因此上網時間不斷增 加,直到無法自拔,最後變成網路成癮。許多學者對於網路成癮究屬衝動性疾患 或強迫性疾患雖尚無共識,但網路成癮確可歸類為成癮症中的一種,看法則是一 致的。而手機依賴與成癮目前雖然並未受到相關研究的矚目,但手機所帶來的負 面影響,已經受到教育、心理、輔導等關注。

綜合上述,手機依賴在醫學與研究上不一,輕者是對手機不在身邊感到不方 便,重者是列入精神障礙,本研究因研究對象為高中職青少年學生,所以將「手 機依賴」定義為「使用手機做為其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的主要工具,只要沒帶手 機出門、手機沒電或手機未響起,就會開始感到不安的心理現象。」

參、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

因手機依賴歸屬於「科技性成癮」,同「網路成癮」、「遊戲成癮」屬於行為 成癮(non-chemical addiction)範疇,所以許多學者的研究中探討科技成癮的成

因手機依賴歸屬於「科技性成癮」,同「網路成癮」、「遊戲成癮」屬於行為 成癮(non-chemical addiction)範疇,所以許多學者的研究中探討科技成癮的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