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針對本研究之研究成果與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計畫,提出相關教學實 務上之建議,且同時對於未來後續研究創意教學領域之研究者提出本研究未竟之 相關建議。

一、對教育實務上的建議

(一)教學者可以運用創造力思考技巧融入於課堂討論中

94

在本次的教學實驗中,發現畫心智圖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聯想力,以及能啟 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此外更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並且和同儕產生互動與連 結,有助於提升學生的人際互動關係,教師可以先教會學生創造力思考技法的使 用原則,再針對不同的課程融入適當的創造力思考技法,給予學生主動思考與探 究知識的機會,這樣一來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更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人際 互動,將有助於提升教學成效。

(二)教學者營造安心與溫暖的環境讓學生樂在學習

從本研究結果可知,透過戲劇表演的活動可以營造幽默輕鬆的學習情境,學生 能夠從中學習到語文知識,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啟發學生主動學習的 動機,創意教師除了教學策略要多元化之外,在教學中要營造溫暖正向的環境,

教學者要讓學生有機會和他人分享創作,用鼓勵肯定學生的獨特之處,提升學生 的自信讓學生樂在學習。

二、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一)增加樣本的數量以提升研究成果的信效度

本研究是以四十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因為地處偏鄉小校,所以在樣本的尋找 上比較侷限,後續研究者可以增加研究樣本的數量,提高研究成果的信效度,也 能夠更加精確的比較出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此外,增加樣本數量也有助於質 性資料的蒐集能夠更加廣泛,藉由聆聽更多參與樣本對於研究的回饋與建議,將 有助於研究結果的進一步分析與探究。

(二)問卷的施測能夠增加為每週一次以驗證時間序列的變化

研究者在這次的研究中安排前測與後測各施測一次,藉此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 時能夠根據後測成果去看出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差異,此外,透過實驗組的前測與 後測也能看出其創造力的進步情形,不過由於前測與後測只有施測一次的關係,

所以比較沒有辦法觀察到各組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所以在研究成果的推論上比 較沒有辦法更細膩的掌握住每週學生的表現情形,以提升研究成果的品質。

95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方淑貞(2004)。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

毛連塭(1984)。臺北市國民小學發展創造性體育課程實驗報告。創造性教育資料 彙編,1-12。

毛連塭(2000)。創造力研究的發展。臺北:心理。

王淑俐(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市:東大。

王瑞(2002)。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臺灣教育,614,24-28。

何華國(2003)。人際溝通。五南出版社。

吳青山(2002)。創意教學的重要理念與與實施策略。臺灣教育,614,1-8。

吳貞霖(2006)。創作性舞蹈對注意力缺陷症(ADD)學童之發展成效探討。台灣 舞蹈研究學會夏初研討會論文集。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創造力的發展與實踐。

臺北:五南。

吳靜吉、高泉豐、丁興祥(1992) 。建立《拓弄思語文創造思考測驗》(乙式) 常模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吳靜吉、郭俊賢、劉士豪、林偉文、葉玉珠、高泉豐(1998)。《新編創造思考 測驗》指導及研究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李乙明(2006)。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指導手冊。臺北,心理出版社。

李秀蘭(1999)。創意教學。台北市: 聯經。

初正平(1973)。兒童創造能力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兒童研 究實驗中心。

林弘昌(2009)。教學科技的發展與趨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臺北市。

林志成(1999)。溝通的要素與歷程模式對促進良好師生溝通的啟示。教育實習輔 導,4(4),72-77。

96

林幸台(1995)。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報告。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133-149。

洪榮昭(2003)。提升創意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未出版)。

徐西森,連廷嘉,陳仙子、劉雅瑩(2002)。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出 版社。

張世彗(2007)。創造力:理論、技法與教學。臺北市:五南。

張世彗(2011) 。創造力教學、學習與評量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00,1-21。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臺北:心理。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振成(2000)。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與策略。菁莪,12(4),66-7。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綱要:重大議題。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郭有遹(1989)。創造的定義及其所衍生的問題。創造思考教育,1,10-12。

郭志富、王智立、杜佳憲、劉昭男、林閔翔 (第107期)。國小主任儲訓班專題研 究----語文領域創意教學之探究。,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臺北市。

陳正治(2000)。「表達、溝通與分享」的基本能力研究。應用語文學報,2期,

頁91-111。

陳長益(2006)。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成人版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陳烽堯(2003)。人際溝通。研習論壇月刊,27,13-25。

陳皎眉、鐘思嘉(2002)。人際關係。臺北市:幼獅文化。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

陳龍安(2008)。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心理。

曾端真,曾玲珉(譯)(1996)。人際關係與溝通(R.F.Verderber& K.S. Verderber 著)。臺北市:揚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5)

鈕文英(2008)。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97

黃榮真、邱子華(2010) 。開啟特殊需求幼兒人際互動的一扇窗—自編兒歌教學 活動對學前融合班特殊需求幼兒人際互動之成效探討。科學教育期刊。

楊國屏(1996)。輔助溝通系統。科學月刊,頁925-935。

楊錦登(2000)。論述人際關係。國教輔導,38,3。

楊慕慈(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臺北:禾楓書局。

葉玉珠(2000)。創造力發展的生態模式及其應用於科技與資訊領域之內涵分析。

教育心理學報,32(1),95-122。

葉玉珠(2005)。影響國小學童科技創意發展的因素之量表發展。師大學報。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心理。

董奇(1995)。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臺北:五南圖書。

詹志禹(2002)。「創造力」的定義與創造力的發展。教育研究,100,117-124。

詹志禹(2003)。課程創新與教師的自我創化─系統演化的觀點。載於國立教育資 料館編印,教育資料集刊─教師專業發展專輯,28-145。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臺北:臺灣開明。

劉世南、郭誌光(2002)。創造力理論的發展:一個心理構念演進的省思。資優教 育季刊,85,20-30。

劉英茂(1974)。《托浪斯創造性思考測驗》。臺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潘淑滿(2003)。質性理論與應用。臺北:心理。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鄭佩芬(2002)。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臺北市:揚智。

蕭佳純(2015)。初任教師創意教學行為之縱貫性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蕭英勵(2000)。建立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 以一位有創意的教師為例。教育資料 與研究。

羅鈞令(1997)。口語溝通。當代醫學,24卷6期,87-91頁。

羅綸新(2003) 。創造力與創意教學活動之探討與實務,載於國立海洋大學教育 研究所(主編)。創新教學理論與實務(頁 213-229)。臺北:師大書苑。

嚴安安(1999)。創意教學。臺北市:聯經。

98

碩博士論文文獻

方嘉薇(2008)。高雄市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創意教學研究:以 2005-2007 全國 創意教學獎得獎方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佩雯(2013)。 創意角色認定、工作動機及創造力教學技巧與創意教學行為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石兆蓮(2001)。合作學習對兒童溝通表達能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羽慈(2003)。影響國小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因素之研究─以臺北縣、園 縣資訊種子國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余緹湄(2003)。 人際溝通技巧訓練課程對增進國小音樂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之 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欣穎(2006)。團體藝術活動對提升國小中年級學生同儕關係及溝通表達能力之 影響─以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與一般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臺中市。

吳美如, 吳宗立(2004)。戲劇活動融入國小四年級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屏東市。

呂思佳(2006)。以互動創造力系統觀察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創造力行為。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新竹市。

李麗香(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自我概念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成效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伯謙(2013)。班級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一位高中教師的創意教學探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妙玲(2004)。創造力訓練方案對企業人士提升創造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實踐大學,臺北市。

林欣穎(2011)。數學科創意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99

林宥榕(2009)。圖畫書教學對國小教師創造力教學及學童創造力表現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未 出版)。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臺北。

林曉薇(2009)。 溝通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高年級數學領域的環境營造與實施歷 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蕙蓉(2001)。溝通式教學對兒童英語及文化學習之效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姜錢珠(1993)。社會技巧訓練對增進國中生社會技巧、社會自尊與人際關係效果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其玖(2003)。科學社團活動對國小學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夏其玖(2003)。科學社團活動對國小學童溝通表達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