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 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特教教師知覺潛在課程與教師信念的相關研究。綜合本 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可作為學校行政單位、特教教師與未來相 關學術研究之參考。

壹、對學校行政單位之建議 一、塑造正向的潛在課程

潛在課程所包含的層面包括「物質層面」、「認知層面」和「社會層面」, 也就是教師與學生一踏進學校,就開始受到潛在課程的影響,本研究結果發 現,特教教師對潛在課程的知覺程度,與教師信念呈現正相關,顯示若特教教 師所知覺到的潛在課程越正向,其教師信念也會越趨向於進步取向,教師的依 切教學行為都受到教師信念的影響,因此,若學校行政單位能塑造正向的潛在 課程,讓教師感受到正向積極的潛在課程力量,教師信念也會因此而提升和成 長,學生亦能受惠良多。

二、提供年輕教師自由發揮的機會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30 歲(含)以下」的特教教師在教師信念的表現較 好,且在「教師角色」、「學生差異」和「課程教學」的表現更達到顯著差異。

由此可知,年輕教師雖然在經驗上不如資深教師來得好,但在「教師角色」、「學 生差異」和「課程教學」的教師信念表現上,都趨向於進步取向,顯示年輕教 師在教學上充滿熱誠,對學生的輔導與課程教學、活動設計也具有衝勁,因此,

若學校行政單位能提供年輕教師自由發揮的機會,將可為學校整體教學風氣注 入一股新的活力和希望。

貳、對特教教師之建議

一、重視並善用潛在課程的影響力

由於潛在課程往往是看不到、摸不到也不易被察覺的,因此它的重要性很 容易被忽略,本研究結果顯示,特教教師不分性別、年齡、學歷、任教年資、

任教班別和學校規模,對潛在課程的知覺程度都很高,且特教教師對潛在課程 的知覺程度越高,教師信念則越趨向進步取向,若教師能善用隱而不顯的潛在 課程,透過教室環境安排、考評獎懲或營造正向學習氣氛等方式,將可對學生 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鼓勵特教教師在職進修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學歷的特教教師在教師信念上有顯著差異,且研究 所(含四十學分班)畢業的特教教師,教師信念最趨近於進步取向,顯示學歷 高的特教教師在教師信念上表現較好,因此,若特教教師能主動爭取在職進修 的機會,充實教師的專業知能,鼓勵教師不斷自我成長,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 習將會獲得更大的助益。

參、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台中市、彰化縣和南投縣的特教教師,其中又以集中 式特教班(智障)和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的特教教師為主,因此,無法將結 果推論到巡迴教師、其他類集中式特教班教師以及資優班教師,除此之外,研 究者以「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一百年九月份的資料,從中抽取總數 1/2 的 特教教師為研究樣本,建議後續研究的樣本能將其他班級類型的特教教師囊括 進來,亦可擴及全國的特教教師,將可獲得更全面、更完整的資料,如此特教 教師知覺潛在課程和教師信念的關聯性,應有更真實的全貌呈現。

二、就研究工具而言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潛在課程問卷」和「教師信念問卷」,是研究者依據 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探討,自行編製而成。在「潛在課程問卷」的部分,由於國 內對於潛在課程的研究多以質的研究為主,研究者嘗試以問卷進行量的研究,

在題目編製上或許有些不盡周全的地方,而「教師信念問卷」的部分,國內雖 然已有許多關於教師信念的研究,但針對特教教師而做的研究較少,在題目的 編製上大多以一般教師的角度為主,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研究「潛在課程」

時,可依其研究本身的內容與要素,將潛在課程的向度重新調整進行因素分 析,在研究特教教師的「教師信念」時,可將特殊教育特有的生態系統一併考 慮進去,如此必可得到更有突破性的資料。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受限於時間與人力的限制,僅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蒐集,問卷 都是由教師以自陳方式進行填答,容易受到自身心理防衛機制或社會期望之影 響,而在填答時有所保留,再加上教師們時常參與各項研究調查,時常收到大 量的問卷,一邊進行學校教學工作的同時,又要幫忙填寫問卷,造成教師們心 理上的負擔,在填答時容易以漫不經心或不重視的態度來填寫,可能會有隨意 勾選的情形出現,未必與教師真實的情境符合,因此易使研究結果產生誤差。

若時間和人力許可,建議後續研究能輔以質性資料做佐證,透過教室觀察、教 師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蒐集到更客觀、更可靠的資料,應可更清楚的瞭解 特教教師知覺潛在課程的情形,並與教師信念做對照,將更能看出特教教師知 覺潛在課程與教師信念間的關聯性。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吉正(1998)。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資料與研究,

20,36-44。

方怡靜(2006)。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師生衝突、學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之相關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王明美(2010)。國小資源班與普通班教師對身障學生的教學信念與教師合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王俊秀(2002)。校園文化在台灣─通識視窗與潛在課程。學生事務,41(4),10-18。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

丘愛鈴(2003)。綜合活動教科書之潛在課程分析。課程與教學,6(4),37-59。

古玉鈴(201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信念、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朱苑瑜(2001)。國中實習教師之教師信念改變與其影響因素之關係(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江月姻(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台中市。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民95 年 09 月 29 日修正)。

李玉明(2008)。童話教學之潛在課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 學,台北市。

李玉玲(2004)。國小特殊班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效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李玉燕(2009)。國民小學公民教育潛在課程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李佩師(2006)。師資生感受潛在課程及參與非正式課程與教育信念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李映文(2005)。潛在課程中的道德教育。公民訓育學報,17,121-144。

李詠天(1993)。論潛在課程。現代教育,8(3),117-132。

汪素榕(2001)。幼兒教師學習區規劃理念與實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吳永軍(1996)。教學過程中潛在課程的若干分析。教育資料文摘,37(1),86-96。

吳明隆(2011)。SPSS問卷統計分析實務─操作與應用(二版六刷)。台北市:五南。

吳松樺(2002)。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吳威廷(2003)。國民中學教師信念、教學行為與其學生學習結果之關係探討-

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吳清基(1988)。正視教師身教的潛在課程影響。研習資訊,43,3-5。

吳貴蘭(2008)。教師信念運用在學生道德發展歷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

吳清山、林天祐(2002)。潛在課程。教育研究月刊,86,111。

何粵東(2003)。啟智教育的課程與教學省思。屏師特殊教育,6,35-39。

何雅玲、蕭芳玲、張美雀(2004)。高等技職教育潛在課程對學生技術創造力影 響之探討。松商學報,6,263-269。

林三木(1993)。特殊教育行政。台北市:五南。

林玉惠(2010)。讀者劇場教學之潛在課程探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彰化縣。

林廷宗(1993)。從潛在課程的觀點談環境對學生的影響。花蓮文教,7,17-19。

林志儒(2011)。國小教師對學生輔導管教辦法態度與班級經營成效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振中(2006)。校園潛在課程問題的探討。師說,193,20-23。

林素卿(2009)。潛在課程取向及其對教育機會均等之啟示。彰化師大教育學報,

16,31-47。

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林進材(1996)。小學潛在課程分析。國教園地,55、56,11-16。

林進材(1999)。從教師教學信念與決定談教學實施與效能。中等教育季刊,

50(3),9-21。

林詹田(2001)。綜合高中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慧欣(2011)。高中教師知識管理、教師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縣。

林麗華(1989)。特殊教育的潛在課程。特殊教育季刊,30,8-11。

林炎旦、張吉成(1999)。技職院校潛在課程綱領內涵規劃。技術及職業教育雙 月刊,54,20-25。

邱慧媚(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導師之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關聯性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邱錦堂(2002)。國中導師信念、班級經營策略對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邱麗芬(2009)。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信念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洪福財(1998)。潛在課程之意涵分析。國民教育,39(2),71-78。

特殊教育法(民98 年 10 月 23 日修正)。

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民98 年 12 月 23 日修正)。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孫志麟(1996)。國小教師自我效能與班級管理取向。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2,

121-150。

高強華(1992)。教師信念研究及其在學校教育革新上的意義。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集刊,34,85-113。

徐美鈴(2005)。生活教育從情境設計做起。北縣教育,53,79-83。

許錦華(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司直(2002)。通識教育、潛在課程與人文教育之關係。吳鳳學報,10,149-155。

陳宇杉(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教學信念、社會支持與教學行為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兆敏(2010)。國民小學級任教師人格特質與閱讀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以台 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陳伯璋(1985)。潛在課程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伯璋(1987)。課程研究與教育革新。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伯璋(1987)。潛在課程與大學教育之革新。比較教育通訊,15,18-21。

陳伯璋(199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市:南宏。

陳伯璋(1998)。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市:南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