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的過程、研究結果與研究結論,針對學校體育教學發展與後續 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一、學校體育教學發展層面

在學校提育教學發展層面提出四點,包括課程設計、善用異質性分組、資訊 融入體育教學,以及多元評量,內容分述如下:

(一)課程設計

本研究結果顯示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生的樂樂棒 球學習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建議體育教師在設計課程時,可依 據學生的能力與需求,修改簡易性的入門遊戲或比賽,讓不同程度能 力的學生均能從遊戲或比賽中獲得成就感,引發其學習動機。設計結 構性的問題,以問題與討論的方式來刺激學生思考有關比賽戰術、技 能執行等問題,培養學生的戰術意識,並透過實際情境的體驗,建構 相關的運動知識與比賽規則,養成良好的運動禮儀以及團隊運動精神,

相信對於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有所助益的。此外,針對較需要精熟 技能的運動,亦可透過相同的概念,先設計簡易的入門遊戲以提高學 生的學習動機,再循序漸進,讓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體會到技能學習 的重要性與需求性,然後再進行技能的教學與練習,相信對於學生的 學習也是相當有幫助的。

(二)善用異質性分組教學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強調採用異質性分組,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 者發現,異質性分組係讓不同程度能力的學生分在同一組內,除了讓 分組競賽時,各組彼此之間的實力較為平衡之外,亦能提供能力低的 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向能力高的學生學習,能力高的學生能指導能力 低的學生的機會,也讓不擅於主動融入團體中的學生,因為參與本次

100

研究而有更多的機會體會到參與團體的魅力。此外,教師在分組時,

應事先瞭解同學之間的人際互動關係,初次接觸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時,

可利用良好的同儕關係,互相幫忙、互相激勵,有助於學生儘快融入 學習情境中。隨著對課程進行流程熟悉度的增加,教師在分組時就無 須考慮是否讓情誼和諧的同學分在同一組,但仍應避免情誼過於不和 諧的學生分在同一組時,反而成為互相干擾,影響學習的因素。並且 應隨時注意分組內的互動情形,避免能力高低學生之間的對立,讓不 同能力的學生能互相幫助、欣賞、學習。

(三)資訊融入體育教學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會針對比賽中發生的問題對學生做情境 教學,但發現部分學生對於用口頭描述比賽中的情境狀況,無法在腦 海中形成影像,若能搭配攝影機,將剛剛的比賽的畫面重播,並且講 解給學生聽,教學效果會比利用白板繪圖或是請學生於現場重新模擬 狀況來得更好。此外,學生亦可透過觀察錄影帶中其他同學的比賽表 現過程,更能有效率的瞭解別人的優點,改進自己不足之處。

(四)多元評量

研究者在本次研究中,除了從認知、情意、主客觀技能與比賽表 現評量等五種量化的工具來評量學生的外顯的學習成效,還使用了訪 談與書寫學習心得等二種質性的方式做為評量學習成效的參考,以瞭 解學生內隱的學習動機與感受。因此,建議未來在評量學生體育表現 時,可以採用多元化的評量方式,使體育教學成績的評量依據更全面 性。

二、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對於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提出二點,包括研究項目,以及主客觀技能測驗方 式,內容分述如下:

(一)研究項目

本研究之研究項目為樂樂棒球,比賽性質近似棒、壘球運動,但 投手無須投球。建議未來可以針對棒、壘球運動做相關的學習效果研 究,以比較在比賽中增加投手投球對於學生戰術思想的形成、打擊技 能之執行與比賽表現之影響程度。

(二)主客觀技能測驗方式

本研究以樂樂棒球之打擊能力做為客觀技能測驗之項目,主要以 是否擊出安打上壘為評分重點,因此打擊結果除了受防守方之防守能 力影響外,也受參與研究學生個人戰術判斷之影響。建議未來可修改 評分方式,以擊球之遠近、落點等因素做為評分依據,不需考慮防守 人員防守能力以及場上狀況之影響,以更客觀的方式測量學生技能學 習成效。

10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小棒球運動聯賽籌備委員會(2003)。樂樂棒球教學活動參考手冊。臺北市:

教育部。

中華民國棒球協會(2006)。棒球教練指南-少棒訓練。臺北市:中華民國棒球 協會。

中華民國棒球規則(1999)。棒球規則。臺北市: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6)。中華樂樂棒球活動發展沿革。2007 年 5 月 10 日,取自:http://blog.pixnet.net/chba/post/3597406

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6)。樂樂棒球比賽器材規格。2007 年 11 月 5 日,

取自:http://blog.pixnet.net/chba/post/3597087

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9)。中華樂樂棒球活動發展沿革。2009 年 7 月 25 日,取自:http://chba.pixnet.net/blog/post/3597406

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2007)。2006 年中華職棒紀錄年鑑。臺北市:中華職棒事 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其達(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清池(2005)。理解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巧固球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宋俊穎(2005)。國小五年級體育課互動研究-以理解式籃球教學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明憲(1991)。棒球打擊動作指導原則之探討。光武學報,16,515~600。

周禾程(2002)。觀察研究法。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研究法(93-126)。

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宏室、潘義祥(2002)。運動教育學的課程理論。載於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 學(105-144)。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本源(2002)。編制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添鴻、曾慶裕(2002)。影響棒球打擊瞬間的因素分析。大專體育,59,41-44。

林德隆、林清和(1997)。編製棒、壘球揮棒擊球評分標準之研究。中華體育,

22,319-328。

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學。臺北市:文史哲。

林靜萍(200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棒壘球。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邱利昌(2005)。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奕銓(2005)。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姚宗呈(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桌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施博隆(2005)。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擲準學習效果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洪嘉文(2002)。學校體育經營管理實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洪嘉文(2003)。改善學生棒球運動方案。臺北市:教育部。

范綱榮(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唐恩江(1979)。棒球打擊動作之力學分析。輔大體苑,33,2-5。

陳建宏(2009)。理解式球類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羽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104

張世忠(2001)。建構教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張至滿(1995)。體育測驗與評價(2 版)。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茂三(2001)。少棒打擊動作動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張筱玫(2009)。運動教育模式融入 TGfU 應用於樂樂棒球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賴妙理(1998)。科學教師自我評鑑的概念與方法。科學教育月刊,213,2-13。

張簡振豐(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教育部(199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訂定中小學生運動能力指標-棒球。臺北市:教育部。

曹江南(2005)。發揮創意--提升體育教學效能。學校體育,86(15),50-54。

莊忠勳(2005)。淺談樂樂棒球經營策略。學校體育,90(15),55-61。

許義雄(1983)。體育學原理。臺北市:文景。

許義雄、葉國樑(2000)。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教學評量。翰林文教雜誌,11,

12-18。

郭世德(2000)。理解式球類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郭生玉(2000)。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

陳冠任(2006)。樂樂棒球選手打擊之運動學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冠任(2006)。樂在樂樂棒球的打擊。國教新知,53(1),108-110。

陳星如(2008)。Mosston 練習式與理解式球類教學在國小籃球教學效果之比較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國華(1980)。棒球打擊技術與理論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 學會印行,1-2。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曾慶裕、林添鴻(2002)。影響棒球打擊瞬間的因素分析。大專體育,59,41-44。

黃志成(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黑中亮(1996 年 10 月 1 日)。美國大聯盟聯歡園遊會。民生報,第 4 版。

楊閔智(2008)。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排球低手發球學習成效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溫卓謀(1998)。棒球打擊心理訓練策略之探討。東師體育,5,13-20。

溫勝智(2003)。臺灣地區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897~2001)。未出版碩士論文,

私立東海大學,臺中縣。

葉人豪(2007)。國小五年級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葉人豪(2007)。國小五年級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