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結論,針對實務及未來研究方面分別提出以下建議:

一、實務方面

103

(一)本研究證實以跨理論模式為依據的戒菸教育介入計畫對研究對 象的戒菸行為變項中,只有「一氧化碳值」有顯著成效。為了 增進戒菸行為,建議未來對吸菸學生實施戒菸教育時,可以先 調查學生的「戒菸行為改變階段」。若學生的改變階段在沈思前 期和沈思期,則著重在模組1~3的教學;若學生的改變階段在準 備期,則著重在模組4~5;若學生的改變階段在行動期和維持 期,則著重在模組6的教學,期能達到預期的戒菸成效。

(二)本研究發現,戒菸成功者在改變階段上會再度呈現退步的現象,

建議學校輔導室在課程結束後,可以視學生的個人意願,繼續 給予戒菸個別輔導,協助學生持續戒菸。

(三)實驗組的吸菸學生因有在校的吸菸記錄,故被學校要求參加戒 菸教育,所以有少數學生參與意願不高。建議未來學校可用鼓 勵的方式,如戒菸成功者可以銷過或是提供戒菸成功獎品等,

以增進吸菸學生主動參與戒菸教育的意願。

二、未來研究方面

(一)本研究是以立意取樣選取一所國中為實驗組,且只選取國一和 國二吸菸的學生。若經費及資源許可,建議以隨機抽樣的方式 選取實驗學校,並將國三的吸菸學生列入研究對象,使其能將

104

研究結果推論到其他國中的吸菸學生。

(二)本研究立意取樣台北縣的國中為實驗組,且戒菸教育介入成效 多半不佳,建議未來可以選取都會型(如台北市)的國中進行 研究,藉此了解城鄉差異是否也是影響戒菸教育介入成效的原 因之一,且能再次評估戒菸教育介入計畫對不同地區學生的成 效。

(三)本研究在戒菸教育介入之前,已有4名研究對象的戒菸行為改變 階段為「行動期」,建議未來相關研究,可以縮小研究對象在

「戒菸行為改變階段」的差距,針對不同的改變階段,施以不 同的戒菸教育課程,提升戒菸成效。

10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郁芬(2005)。臺北縣某完全中學國中生拒菸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方美蘭(2006)。某技術學院學生戒菸教育介入成效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杰炫(2000)。青少年戒菸意向之研究-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以臺北 縣、市專科吸菸學生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李淑卿(2003)。戒菸教育介入計畫成效之研究對象—以臺北縣某技術 學院學生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市。

李景美、林秀霞、劉雅馨(1995)。中學生藥物濫用認知、態度、行為 及教育需求調查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1,59-76。

李景美、張鳳琴、賴香如、李碧霞、陳雯昭 (2002)。臺北縣市高職一 年級學生成癮物質濫用之危險與保護因子研究。衛生教育學報,

17,73-88。

李景美、黃松元、陳政友、苗迺芳、李淑卿、鄭其嘉等(2008)。青少 年戒菸教育實施之先驅計畫。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研究 報告。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布藍恩與費斯特(1999)。健康心理學:行為健康入門。(心理出版社 譯)。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8 年)

周思源、李玫姿、梁文敏、郭憲華、張麗惠、賴璟賢等(2006)。臺灣地 區在校青少年吸菸、喝酒及嚼食檳榔與藥物使用之盛行率。

Mid-Taiwan Journal of Medicine,11(3),177-186。

周碧瑟、劉美媛、李燕琴(1999)。臺灣地區在校青少年藥物使用流行 病學調查研究。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報告(編號:DOH88-TD- 1064)。臺北市:國立陽明大學。

林宜蕙(2005)。學生戒菸教育計畫成效之研究-以臺北市立某高級中 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市。

106

林冠品(2004)。醫護大學學生戒菸後在回復吸菸的經驗。護理雜誌,

51(6),55-63。

張玉青(2006)。臺北市某國中吸菸行為意向。學校衛生,48,63-80。

張明惠(2004)。青少年戒菸教育課程介入成效之探討-以臺北市某公 立高職學生為對象。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

張惠芬(2001)。探討青少年戒菸課程之成效。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憲文、李玫姿(2004)。臺灣地區在學國中、高中生藥物濫用之調查。

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報告(編號:DOH83-HP-I19)。臺中市:中 國醫藥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

游育苓(1999)。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某高職吸菸學生之戒菸意向。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芷苓、何夢青(2004)。臺灣南部某國中學生戒菸教育成效之探討。

學校衛生護理,16,1-7。

董氏基金會(2009 年 1 月 17 日)。菸害防治教育-菸害防治。2009 年 6 月 8 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_o9P5nWTHhPVBVB

CmVKzIg--/article?mid=147

廖信榮(2007)。臺北市國中學生菸害預防教育介入成效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梨伶(2001)。運用網際網路於青少年戒菸行為之介入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潔心、劉貴雲、蔡春美(2000)。青少年互動式戒菸自助手冊教材發 展及介入效果之初探性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3,73-89。

嚴道、黃松元、馬藹屏、蕭蕙文、周曉慧(1994)。臺灣地區高青少年 對吸菸、飲酒、檳榔之認知、態度、行為與其心理特質調查研究 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報告(編號:DOH83-HP-I19)。臺北市:財 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107

英文部分

Adelman Willian P. (2006). Tobacco Use Cessation for Adolescents.

Adolescent medicine clinics, 17, 697-71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Calle, E.E., Miracle-McMahill, H.L., Thun, M.J., & Heath, C.W., Jr.

(1994). Cigarette smoking and risk of fatal breast cancer.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39, 1001-1007.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2001). Youth Tobacco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0.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50. NO. SS-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2006). Youth Tobacco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1-2002.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50. NO. SS-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2008a).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United States, 2000-2007.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57 .NO. SS-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2008b). State Smoking Restrictions for Private-Sector Worksites, Restaurants, and Bars-

United States, 2004 and 2007.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57(20), 549-55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2008c). Smoking-Attributable Mortality,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and Productivity Losses --- United States, 2000--2004.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57(45),1226-1228.

Ceoleman-Wallace, D., Lee, J., Montgomery, S., Blix, G., & Wang, T.D.

(1999).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ograms for adolescent tobacco cessation.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69(8), 314-319.

Dino, G., Kamal, K., Horn, K., KalseKar, I., & Fernandes, A. (2004).

Stage of change and smoking cessation outcomes among adolescents.

Addictive Behaviors, 29, 935-940.

108

Donaghy, M., Nicol, M., & Davidson, K. (2007). Cognitive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s in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New York:

Butterworth-Heinemann.

Friedkin, N.E. (1998). A Structural Theory of Social Influenc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eloma, A., Nurminen, M., Reijula, K., & Rantanen, J. (2004). Smoking prevalence, smoking-related lung diseases, and national tobacco control legislation. Chest, 126(6), 1825-1831.

Hollis, J.F., Polen, M.R., Whitlock, E.P., Lichtenstein, E., Mullooly, J.P., Veliver, W.F. et al. (2005). Teen reach: outcomes From a 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Tobacco Reduction Program for Teens Seen in Primary Medical Care. Pediatrics, 115(4), 981-989.

Horn, K., Fernandes, A., Dino, G., Massey, C.J., & Kalsekar, I. (2003).

Adolescent nicotine dependence and smoking cessation outcomes.

Addictive behaviors, 28, 769-776.

Hu, J., Galeone, C., Lui, R., Pelucchi, C., Vecchia, C.La, & Negri, E.

(2005). Smoking and lung cancer in Harbin, northeast China.

Annals of Oncology, 16(10), 1605-1608.

Josendal, O., Aaro, L.E., Torsheim, T., & Rasbash, J. (2005).Evalution of the school-based smoking-prevention program“BE smoke FRE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6, 189-199.

Liaw, K.M., & Chen, C.J. (1998). Mortality attributable to cigarette smoking in Taiwan: a 12-year follow-up study. Tobacco Control,

7(2), 141-148.

O’Connell, M.L., Freeman, M., Jenning, G., Chan, W., Greci, L.S., & Manta, I.D. et al. (2004). Somking cessation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mpact evaluation of a novel program.Behavior Modification, 28(1), 133-146.

Prochaska, J.O., & DiClemente, C.C. (1983). Stage and Processes of self- change of smoking: Towar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hange.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1, 390-395.

Prochaska, J.O., Redding, C.A., & Ever, K.E. (1996). The

te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 of change. In Glanz, K., Lewis, F.M.,

109

Rimer, B.K. (Eds.).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

1997

). San Fancisco, CA: Jossey-Bass.

Prokhorov, A.V., Hudmon,K.S., & Stancic, N. (2003). Adolescent smoking epidemiology and approached for achieving cessation.

Pediatr Drugs, 5(1), 1-10.

Stevens, S.L., Colwell, B., Miller, K., Sweeney, D., McMillan, C., & Smith, D.W. (2003).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s of a Tobacco

Awareness and Cessation Program by Adolesvents in four Stages of Change. Addictive Behaviors, 28, 471-482.

Sun, P., Miyano, J., Rohrbach, L.A., Dent, C.W., & Sussman, S. (2007).

Six-month and one-year effects of Projects EX-4: A classroom- based smoking prevention and cessation intervention program.

Addictive Behaviors, 32, 3005-3014.

VanDyke, E.M., & Riesenberg, L.E. (2002). Effectiveness of a school- based intervention at changing preadolescents’tobacco use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2(6), 221-22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World No Tobacco Day2004-31 May.

Tobacco and poverty: a vicious circle.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en, C.P., Tsai, S.P., Chen, C.J., Cheng, T.Y., Tsai, M.C., & Levy, D.T.

(2005). Smoking attributable mortality for Taiwan and its projection to 2020 under different smoking scenarios.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

14, 76-8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 World No Tobacco Day2004-31 May.

Tobacco and poverty: a vicious circle.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8). Eliminating tobacco-induced cancer: a

worldwide challenge. Retrieved November 6, 2008, from http: //www.

esmo.org/fileadmin/media/presentations/977/1461/Tobacco%20induce d.ppt.pdf.

Zheng, H., Sussman, S., Chen, X., Wang, Y., Xia, J., & Liu, C. et al.

(2004). Project EX-Ateen smoking cessation initial study in Wuhan, China. Addictive behaviors, 29, 1725-1733.

110

附錄一

問卷效度處理專家名單

(依姓氏筆劃排序)

李恆如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企劃師 吳憲林 財團法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醫師 林清麗 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主任

郭瑋淋 臺北市立萬華國中組長 黃正旭 張老師戒菸專線主任 楊秉植 國立泰山高中教官

劉梅瑛 臺北縣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科企劃師

蔡梅瑛 前財團法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臺安醫院戒菸班講師 歐志輝 臺北縣私立智光商工組長

賴香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藍孝芬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研究員

謝茉莉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羅素英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科長

111

附錄二

國中學生吸菸與戒菸意見調查(前測用)

流水碼

1 □□□□□□

【作答說明】

1. 請詳細閱讀每一題目,然後在適當答案前的「□」內打「ˇ」,或將其他答案寫 在「 」內。

2. 每題皆為單選,只能選一個答案(標明「可複選」的題目,則可複選)。

3. 請不要遺漏任何一題。

4. 請不要與他人討論;若有任何問題,請你隨時舉手發問。

◎你就讀的學校: 國中

◎你的年級: 年級 親愛的同學:

你好!這是一份有關國中學生對於吸菸與戒菸意見的調查問卷,本問卷的目的想 要了解你對吸菸與戒菸相關問題的看法。你在此所填的一切資料僅供本研究使用,絕 不做為其他用途,也不會提供給任何單位使用,請安心填寫。你的寶貴意見,將使本 研究更有價值,謝謝!

敬祝

健康快樂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青少年戒菸教育研究小組敬上 民國九十七年四月

112

1.性別:□(1)男 □(2)女 2.年齡(實歲):

□(1)12 歲 □(2)13 歲 □(3)14 歲 □(4)15 歲 □(5)16 歲

□(6)17 歲 □(7)18 歲及 18 歲以上 3.父親教育程度:

□(1)不識字 □(2)小學沒唸完或識字 □(3)小學畢業

□(4)國(初)中畢業 □(5)高中或高職畢業 □(6)專科或大學畢業

□(7)研究所(碩、博士)畢業 □(8)不知道 4.母親教育程度:

□(1)不識字 □(2)小學沒唸完或識字 □(3)小學畢業

□(4)國(初)中畢業 □(5)高中或高職畢業 □(6)專科或大學畢業

□(7)研究所(碩、博士)畢業 □(8)不知道

5.父母婚姻狀況: □(1)父母共同生活 □(2)父母分居 □(3)父母離婚

□(4)父親過世 □(5)母親過世 □(6)其他:___________

6.平均來說,你目前段考成績在班上的排名約是:

□(1)前面三分之ㄧ □(2)中間三分之一 □(3)後面三分之一

7.你開始吸第一支菸的年齡(實歲)是幾歲?□(1)7 歲或 7 歲以前 □(2)8-9 歲 □(3)10-11 歲

□(4)12-13 歲 □(5)14-15 歲 □(6)16-17 歲 □(7)18 歲或以上 8.你第一次吸菸是在什麼地方?□(1)家中 □(2)學校 □(3)朋友家

□(4)社交場合(如:朋友聚會、親友婚宴等) □(5)公共場所 □(6)其他:

9.你養成規律吸菸習慣(指每週都吸菸)的時間(菸齡)有多久?□(1)少於 1 年 □(2)1 年

□(3)2 年 □(4)3 年 □(5)4 年 □(6)5 年或 5 年以上

10.你養成規律吸菸習慣(指每週都吸菸)的年齡是幾歲?□(1)7 歲或 7 歲以前 □(2)8-9 歲

□(3)10-11 歲 □(4)12-13 歲 □(5)14-15 歲 □(6)16-17 歲 □(7)18 歲或以上 11.從開始吸菸到目前為止,你吸菸總量是否超過 100 支(合計為 5 包菸)?

□(1)未超過 100 支 □(2)已超過 100 支

12.你常在哪些地方吸菸?(可複選)□(1)家中 □(2)學校 □(3)朋友家

□(4)社交場合(如:朋友聚會、親友婚宴等) □(5)公共場所 □(6)其他:

13.你常和誰一起吸菸?(可複選)□(1)同學 □(2)朋友 □(3)父親 □(4)母親

□(5)兄弟姊妹 □(6)獨自一人 □(7)其他:

14.你的要好朋友的吸菸情形為何?□(1)要好朋友都沒有吸菸 □(2)少部分要好朋友吸菸 □(3)有一半要好朋友吸菸 □(4)大部分要好朋友吸菸 □(5)要好朋友全部都吸菸

113

114

35.你曾經想過要戒菸嗎?

□(1)未來六個月內,並無採取戒菸行動的打算

□(2)打算在未來六個月內採取戒菸行動

□(2)打算在未來六個月內採取戒菸行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