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相關的理論和模式

本研究運用相關的理論作為「團體戒菸課程」及「戒菸個別輔導」

的依據,本節將針對這些理論做簡述的說明。其理論包括:跨理論模 式、認知行為理論、社會影響模式和五A五R原則,說明如下。

一、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

Prochaska 與 DiClemente(1983)指出行為改變是透過一系列的階段 改變。強調個人行為是一個連續的循環過程,而非單純的二分法

(Prochaska, Redding, & Ever, 1996)。理論發展之初,主要用於戒菸

17

行為。研究者指出,不同的戒菸階段,會使用不同的戒菸過程。此模 式還被廣泛運用於酒精、藥物濫用、飲食失調、肥胖和AIDS 的預防等 健康行為(Prochaska & DiClemente, 1983)。

跨理論模式包括了四個基本概念分別為:改變階段(Stages of hange)、改變過程(Processes of change)、決定帄衡(Decisional balance) 及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以下將概述說明。

(一)改變階段

跨理論模式認為行為的改變是一系列五階段的改變過程,以下針 對各階段的內容統整成表格進行說明(Prochaska et al., 1996)

2- 3 改變階段的名稱及內容

改變階段名稱 內容

沈思前期

(Precontemplation stage)

在未來六個月內並無採取行為改變之打 算。可能是因個人尚未意識到自己的行為 有問題,或曾經嘗詴多次但卻失敗,因而 產生挫折。

沈思期

(Contemplation stage)

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問題,在未來六個月 內有打算戒菸。此階段個人會覺察行為改 變的好處和困難,兩者的拉鋸會使人停留 在此階段。

準備期

(Preparation stage)

指個人在未來一個月內有採取行為的打算

,且已經採取一些零星的改變。例如購買 一些自己需要的書籍等。

行動期

(Action stage)

指個人正採取改變行為,但時間還未超過 六個月。其改變行為必須符合科學及專業 判斷足以降低疾病的罹患率,以吸菸而言

,完全不吸菸才是屬於行動期。

18

2- 3 改變階段的名稱及內容(續)

改變階段名稱 內容

維持期

(Maintenance stage)

指個人已經維持戒菸長達六個月以上。此 階段的人較有自信不再受誘惑使舊行為復 發。

Note. From: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y Prochaska, J.O., Redding, C.A., & Ever, K. E., 1996, San Fancisco, CA: Jossey- Bas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of the author.

此五個階段間並非是直線移動,而是螺旋狀的,因而有可能回 到沉思前期的改變階段。很多人在達到目標前,往往需經歷數次的嘗 詴與挫折(Prokhorov, Hudmon, & Stancic, 2003)。

(二)改變過程

在跨理論模式中,有以下十個方法促進行為的改變,包括意識覺 醒(Consciousness raising)、情緒釋放(Dramatic relief)、自我再評價 (Self-reevaluation)、環境再評價(Environmental reevaluation)、自我解放 (Self-liberation)、協助的關係(Helping relationship)、情境替代(Counter conditioning)、增強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刺激控制(Stimulus control)和社會解放(Social liberation)(Prochaska et al., 1996)。

這十個改變的過程可使戒菸者從上一階段循序到下一個階段,針 對不同階段的吸菸者便要運用不同的策略促使其改變。

(三)決定帄衡

決定帄衡是指人們在決定是否採取行為改變時,會先衡量此改變

19

行為對個人和他人的利弊得失,如果利益大於障礙,則較有可能採取 行為改變;反之,則較不易採取行為改變(Prochaska et al., 1996)。

(四)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Bandura在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 核心概念。自我效能是指「個人自己評估在特定情況下,自己能完成 特定行為的能力」(Bandura, 1986)。

由跨理論模式可知,行為的改變是相當複雜的,因而要先了解行 為的改變階段,使用較合適的策略做介入,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認知行為理論

認知理論是個人在環境中,對發生的事件所做的一種解釋過程。

認知行為理論是根據精神病理學的理論,且模式建構在精神治療的技 巧上。認知行為治療法是有系統的精神療法,它可以幫助研究對象學 習更多有效的方法克服問題和痛苦。研究對象會接受想法上的訓練和 自我對話,他有強烈的想法就是取消偏見且不質疑。這些想法在認知 治療上被稱為自動化的想法(Donaghy, Nicol, & Davidson, 2007)。

針對成癮物質而言,認知行為的核心是社會技巧的訓練,認知技 巧的策略包括個人了解成癮物質的開始或渴望成癮物質的反應。技巧 的目標是增強自我效能,增加正向的社會互動和自我的信心以減少負

20

向的社會互動。並可選擇適當的認知行為策略應用在跨理論模式的改 變階段中,作為成癮物質的治療方式(Donaghy, Nicol, & Davidson, 2007)。

三、社會影響模式

社會影響的重要因素是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它包括了社會凝聚 力、相似性和向心力。在社會凝聚力方面可以維持成員的興趣、成員 的社會控制能力和集體行動力。社會凝聚力會讓興趣相似的人很快知 道彼此的想法,經協調之後,他們會凝聚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想法,

因而成員彼此間是互相影響的。在相似性上,有相似特質的人較容易 引起彼此的注意,它是結合團體的基本元素。向心力會展現出人際間 的影響力,一個有向心力的團體,如果周遭的人跟這團體有相似的想 法,就會受到它的影響(Friedkin, 1998)。

社會影響模式會影響青少年對於藥物使用的態度和行為,社會影 響的來源包括父母、學校、同儕和社區,當青少年遇到困難時,可以 提供實際和正向的行動。本研究是應用此模式中學校教師、同儕及課 程的影響力來幫助研究對象戒菸。

四、五A五R原則

以下將分成五A原則及五R原則兩部分予以陳述。

21

(一)五A原則

五 A 原則已被證實可以用在成人臨床戒菸實務上,並被美國的中 等學校承認為公共健康服務(Public Health Service)的指南。從調查 California 的醫師中發現,有超過九成以上的小兒科和家庭醫師對戒菸 的青少年使用五A 原則。五 A 原則分別為:1.詢問(Ask):詢問吸菸 的使用狀況;2.建議(Advise):建議戒菸;3.評估(Assess):評估 戒菸意願;4.協助(Assist):協助吸菸者戒菸;5.安排(Arrange):

安排戒菸治療後的追蹤(Adelman, 2006)。

(二)五R原則

對於沒有戒菸意願的吸菸者,輔導者可依五 R 原則,增強其戒菸 動機。五R 原則分別為:1.個人關聯性(Relevance):與吸菸者談論他所 感興趣的事,例如吸菸的立即性危害,進而談論戒菸的重要性;2.吸菸 的危害(Risks):與吸菸者談論吸菸對健康還有環境的影響;3.戒菸的好 處(Rewards):強調戒菸對自身的好處;4.戒菸的障礙(Roadblocks):

讓吸菸者了解戒菸所會產生的身體狀況,並讓其了解輔導者可以給予 協助;5.反覆嘗詴(Repetition):不斷對吸菸者進行輔導,鼓勵其不斷的 嘗詴戒菸(引自李景美等,2008)。

本研究將以上的主要理論概念,融入到「團體戒菸課程」及「戒

22

菸個別輔導」中,作為國中戒菸教育介入計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