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果及所歸納之結論,研究者提出下列的建議,以供學校行政、

班級導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壹、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進行特教宣導時應著重情感層面的提升

就本研究之結果發現,特教宣導程度在態度量表上有趨向存在,即隨著特教 宣導項目的增加,學生對資源班同儕態度也隨著提升;但在情感分量表中的各題 項總平均數均較認知與行動傾向分量表為低,態度量表中第31題「我願意和小平 分享彼此心中的秘密」的平均分數為3.31,更是最低的。因此,建議學校在進行特 教宣導時,不僅項目可增加外,更可加強動態項目的宣導,如:邀請身心障礙者 經驗分享或演講、參觀特殊教育機構等方式,以引發同理、關懷、包容他人的正 向情感態度,提升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在情感層面上的支持。

貳、對資源班學生之班級導師的建議

一、藉由合作學習提升普通班與資源班同儕間之互動

根據本研究結果,不同接觸程度的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態度達顯著水準且 組4(曾經和資源班同學同班)和組5(有兄弟姐妹或親戚在資源班上課)學生的 態度高於組1(從來沒有),除此,接觸程度對於整體態度具有預測效力,且開放 式性問題中,也顯示資源班同儕應多和其他同學一起互動,因此設計適當的教學 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其身心特質與互動上之問題,提供學生面對特殊狀況的因應 方式及應有觀念,並藉由合作學習的機會、自然相處的情境或小老師制度,提升

普通班學生與資源班同儕的互動機會,讓普通班學生學習對資源班同儕表現出正 向態度,亦有助於班級良好學習氣氛的營造。

二、透過楷模學習提升男學生對資源班同儕之正向態度

在本研究中發現,以性別變項而言,國小女學生在整體態度、認知、情感與 行動傾向層面上對資源班同儕態度均較國小男學生正向積極,因此教師在班級中 可透過楷模學習,利用多元方式鼓勵男女學生正向良性交流,互相學習對方的優 點,使男同學可以學習到女同學對資源班同儕的正面態度,並可搭配獎勵制度,

鼓勵女同學帶動風氣,藉以提升男同學對資源班同儕的正向態度。

三、運用資源班學生之優勢能力參與班級事務而獲肯定

本研究也發現,題項第 10 題「小平可以當班上的幹部」在本問卷中平均數頗 低(M=3.58),且標準差值偏高,顯示學童對資源班同儕的能力多持質疑的態度。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能力,資源班同儕除了課業上的表現外,應該有其他的長 處,教師若能妥善開發其長才,幫助找回自信心,資源班學生也能令普通班學生 欽佩與接納。因此普通班教師可以針對其本身的長處,讓他擔任不需以成績來決 定服務表現的工作,如:資源班學生若是本身較過動活力旺盛,可以指派他擔任 傳達事務的工作,替老師或同學服務;從簡單的工作開始,一方面無形中增加同 儕互動機會,二方面透過服務性質,能提昇同學對資源班同儕的正向觀感,因此,

資源班學生若能運用本身優點將工作完美完成,有助提升普通班學生對資源班同 儕的正向態度。

四、透過特教相關研習與進修提升對資源班學生之瞭解

在本研究之態度量表中,題項第 4 題「小平被同學欺負,我會報告老師」的 平均分數為 4.45,及第 15 題「小平是老師比較不喜歡的同學」的平均數為 4.34,

顯示大多數國小學生仍是以老師展現的處理方式與態度為標的,可見,教師在學 校中是會影響普通班學生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因此,普通班教師對資源班學生 的個別差異更應寬容與尊重;可透過特教研習、研習會或觀看相關特教影片等方 式,增進自我對資源班學生的瞭解,進而表現平等正向的態度,以提生國小學生 對資源班同儕之正向態度。

參、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嘉義市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普通班學生為研究對象,未針對 一至三年級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態度做探討,因此在推論上難免有所限制,未 來的對象可再向下延伸探討,若能有新的研究發現,相信對於資源班同儕的態度 會更有助益。

再者本研究對象主要普通班學生,較難從資源班學生的角度來瞭解其學校生 活中的需求與困難,因此建議未來可增加以資源班學生為對象的相關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採問卷調查輔以開放性問題的方式,進行國小學生對資源班同儕態 度之研究,雖然本研究已了解嘉義市國小學童對資源班同儕的態度與觀感,但仍 有無法深入瞭解國小學生與資源班同儕交往互動之實際情況,以及忽略其他影響 研究結果之潛在因素之虞,故建議未來研究可嘗試訪談班級導師與學生或定期入 班觀察,用以完整周詳探討資源班學生人際相處的適應情況,使態度議題有更深 一層的了解。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1991)。社會心理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王文科(2000)。特殊教育的定義、發展與趨勢。載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 編),新特殊教育通論(1-38 頁)。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欣宜(2000)。心 理學。載於林寶貴(主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47-86 頁)。

臺北市:心理。

王明泉(2002 )。融合教育教學設計。載於融合教育(75-81 頁)。臺東縣:國立 台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市:心理。

孔秀麗(2009)。國小學童對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毛連塭(1994)。當前特殊教育的 兩個重要理念。特教新知通訊,2,57-58。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2009 修正)。

何東墀(2001)。融合教育 理念的流變與困境。特教園丁,16,56-60。

何華國(199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信鏘(2008)。彰化縣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婉君(2009)。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以圖片情境式量表調查 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吳勝儒(2000)。高級職業學校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聰賢(2002)。態度量表的建立。載於楊國樞等(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 法(518-542 頁)。臺北市:東華。

吳清山、林天佑(1996)。教育名詞:融合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19,68。

吳武典、簡明健、王欣宜、陳俊隆(2001)。對殘障者的態度調查及二十年前後的 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1,77-88。

杞昭安(1995)。師範學院學生對視覺障礙兒童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永昌(1980)。台北市國小學生對弱視學生接納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玉琴(2002)。東部地區國小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與互動模式之調查 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美枝(2000)。社會心理學。臺北市:大洋。

李美枝(2002))。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文笙。

李碧真(1992)。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慧韻(2008)。國中普通班學生對資源班身心障礙同儕的態度:以台中縣為例。

私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呂美玲(2004)。桃園縣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的態 度之研究。國立台東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余益興(1996)。如何幫助普通班智能障礙兒童-同儕輔導。教師之友,2,55-56。

巫俊賢(2009)。國小學童對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東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沈寶玉(2001)。特殊教育理念融入社會科課程設計之協同行動研究-以「認識特殊 需求兒童」課程為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花蓮縣。

林仁和(2002)。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金誼(2009)。國中普通班學生對情緒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思忖(2008)。高雄市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東山(2005)。台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姉瑤(2009)。台中縣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美和(1992)。智能不足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美和(1996)。國民小學資源班課程與教學。臺北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林素貞(2006)。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臺北市:五南。

林真鍊(2004)。台中縣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

林清江(1986)。社會教育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林乾福(2003)。國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 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淑玲(2003)。高雄市國小資源班實施現況調查研究。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特殊 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坤燦、洪麗遠(1992)。國小學生接納智能不足兒童態度與行動之實驗研究。特 殊教育季刊,44,11-16。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市:心理。

邱上真(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臺北市:心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