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依據本研究的重要發現,針對國語文領域教科書在編輯和教學上,以 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一、 對國語文領域教科書編輯之建議

(一) 呈現更加多樣化的利社會行為概念內涵次類目

本研究係針對當前國小高年級國語文領域教科書中,利社會行為概念內涵類 目出現之情況,進行探究及分析。發現不論是主類目或次類目均有較為集中之現 象,造成某些次類目出現的比重較低,甚至在某年級中同時有二個版本均未出現 該次類目,像是「尊重生命」、「適切應對」、「合作」及「社會參與」,在三個版本 所出現的總次數均少於 20 次,特別是「社會參與」在六年級的南一版、翰林版完 全未出現。這顯示國語文領域教科書在編輯上,或許忽略了利社會行為概念內涵 的多元性。因此,建議出版社在進行國語文領域教科書的編輯時,能留意是否已 全面包含所有的利社會行為概念內涵,有助於達成學生全人發展的目標。

(二) 增加「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相關之選文

利社會行為概念所包含的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等四大 層面,就是結合九年一貫課綱與十二年國教課綱之精神,亦為利社會行為概念從 小我至大我的實際作為展現。特別是即將施行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核心素 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 動」、「社會參與」。自主行動主要呼應「人與自己」的層面;溝通互動主要呼應「人 與他人」的層面;社會參與則可呼應至「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的層面。若 是「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的主類目的比重偏低,在利社會行為概念的養成 上就會造成偏頗,因此每一層面皆有其重要性,四大主類目均完整包含,才有助 於全人健全之發展。

而本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三個版本在「人與自己」和「人與他人」所佔 的比例為適中至偏高;而「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相較之下比重則較為偏低,

尤其是「人與自然」三個版本均在 20%以下。以上結果顯示,在國小高年級階段的 教材選用上,仍多著墨在與自身及周遭生活之家人、同儕、教師的互動為主,因 為在 97 課綱微調後,教材編輯取向強調將社會議題融入,且在十二年國教課綱中 也提及融入公民參與之精神,希望學生成為具有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

以因應現在及未來社會之需要,可見對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關係的重視。故未

110

來在編輯教材時,是否視時代需求調整其主類目之間的比重,增加相關之選文,

是值得思考的面向。

如此將較缺乏的內涵皆補足,有益於培養學生從人己到群我、個人到公民循 序漸進發展,並形塑個人社會責任感、權利及對社會議題的主動關注與民主參與,

體現尊重法治社會並關懷自然生態與人類永續發展之實踐,正是現今國民最急需 培養的基本素養。

(三) 增加含有「合作」及「社會參與」之課文

在此次研究中發現,三個版本的次類目統計後,「合作」和「社會參與」此兩 類目出現的比重均低於 5%,為國語文領域教科書中較缺乏的利社會行為概念內 涵。而即將施行的十二年國教課綱的基本理念,其中的「互動」就是希望學習者 可以有效的與他人溝通與表達,重視「團隊合作」、「社會互動」,以促進群性充分 發展。且十二年國教課綱與九年一貫課綱最明顯的差異就屬納入了「社會參與」

和國際視野的觀點。

在本次內容分析中,康軒版第十冊第二課《從空中看臺灣》,就是在描寫齊柏 林完成空拍臺灣影片的夢想,從高空俯瞰臺灣,可以看見這塊土地的美麗與哀愁,

亦傳達了省思愛護鄉土的重要性。本課充分融入了「人與社會」的「社會參與」

內涵,像齊柏林這樣的實際作為與對社會、國家貢獻的精神,是教科書想透過文 字傳達給學生的重要利社會概念內涵,亦是學校教育想傳達給學生的價值觀。另 外,與群體互動上,如何與團體合作,以增加工作效能,亦是學生未來融入社會 時必須接觸的重要歷程。

但是,這部分的題材在目前的國語文領域教科書中所佔的份量仍然偏低,因 此,建議在編輯教材時,期望融入「社會參與」和「合作」這兩個次類目,以充 分展現新時代的公民精神。

二、 對國語文教學之建議

在國小的學習領域節數中,國語文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如果能將利社會行 為概念內涵融入到國語文教學之中,對於促進學生五育均衡發展的理想必定有所 幫助。且國語文領域教科書之內容,除了能有傳遞深厚的文化涵養,其中也蘊含 了高尚的道德表現,以及利社會行為概念內涵,而這些隱而未見的內含,更需要 透過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加以引導啟發。

雖然在高年級的國語文教學上,多注重文學涵養的培養,這些利社會行為的 養成或許容易被忽略,因此教師應更加注意此類較缺乏的利社會行為概念內涵。

而高年級的學生正因邁入青春期,身心開始漸趨成熟,在社會互動上須更加圓融,

111

培養全面且完整的利社會行為,不僅對其人格健全發展有莫大的助益,亦能培養 未來國家社會之良好公民。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研究者認為利社會行為的養成,除了仰賴教科書的內容 傳遞之外,生活上的潛移默化亦具有相當重要的功能。教師可以搭配課文內容,

補充利社會行為相關新聞實例,有助於加深學生的印象,亦能讓學生同感利社會 行為對生活上的重要性。其實用心觀察生活周遭,就能發現身旁不起眼的小人物 全是無名英雄,每天皆有不少利社會行為在上演。教師透過生活上的引導,就能 讓學生感受到利社會行為的展現並非遙不可及,只要願意發揮愛心並且付諸行 動,關心他人、讚美他人或是日行一善都是利社會行為的展現。教師亦能透過新 聞事件,除了讓學生共同關注時事議題,還能拓展學生看待世界的視野,學習將 小愛化為大愛,共同參與社會上的人事物,成為具備利社會行為素質的新時代公 民。這也正符合社會行為概念內涵欲傳達之精神,只要能引導個體做出為社會群 體共好、共榮的行為,都是同等重要的利社會行為概念內涵。

三、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 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所針對的對象為南一版、康軒版、翰林版於 105 年至 106 年所發行之 國小高年級國語文領域教科書,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將範圍向下延伸至國小中、

低年級國語文領域教科書,以了解中、低年級國語文領域教科書之利社會行為概 念內涵與高年級有何異同,能促使教師將相關概念作一統整、聯結,以利於了解 利社會行為概念內涵融入國小國語文教科書之全貌。

雖然此次研究之教科書僅針對課本,仍可擴充將習作及課本之圖片一併納入 研究對象範圍。

(二) 採用其他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採用的是內容分析法,僅針對高年級國語文領域教科書進行量化與 質性的分析、比較,其研究結果亦僅能呈現國語文領域教科書中利社會行為概念 內涵之分布情形,無法知道課堂中教師在進行國語文教學時,是否將利社會行為 概念內涵融入教學之中。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採以質性訪談或調查、觀察之研究 方法進行研究,或許有助於了解現今國小國語文教學現場中,利社會行為概念內 涵融入教學之實施狀況與成效。

112

113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詩雅(2014)。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利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新北 市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倫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朱敬先(200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李昭玲(1986)。學前兒童利社會行為的觀察研究-一個幼稚園大班的觀察(未出 版之碩士倫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駱遜(2000)。四歲幼兒利社會行為之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小班為例。國教學報,

12,307-338。

辛綺麗、翟敏如(2014)。影響幼兒利社會及其它相關因素之研究。南台人文社會 學報,11,109-142。

沈六 (1993)。群育的科學基礎-利社會行為之發展。訓育研究,32 (2),53-63。

沈六(1998)。社會學習論的道德發展觀與教育。公民訓育學報,7,27-65。

沈六(2004)。論道德發展的心理本質與歷程—說道德教育。臺灣教育,625,2-16。

吳靜吉(1989)。心理學。國立空中大學,台北縣。

吳明宗(2002)。班級讀書治療對促進國小高年級兒童利社會行為之成效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倫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林維芬(1991)。年級與學習策略對國小兒童利社會行為及利社會道德推理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倫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翠湄(譯)(1995)。

D. R. Shaffer

著。社會與人格發展。臺北市:心理。

周珮儀、鄭明長(2008)。教科書研究方法論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1(1),

193-222。

洪堯群(2000)。故事講述與討論對幼兒助人意願與利社會道德推理之影響(未出 版之碩士倫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品格教育推展行動聯盟(2010)。落實品格教育─從「核心價值』談起。臺北市:

財團法人千代文教基金會。

胡玫萍(2007)。兒童參與閱讀方案之利社會行為經驗(未出版之碩士倫文)。國 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姜宜生(2016)。以繪本教學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利社會行為之行動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倫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富美(2014)。高雄市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自我效能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倫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袁之琦、游恒山 編譯(1995)。心理學名詞辭典(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梁家瑜(譯)(2009)。R. A. Baron, D. Byrne, N. R. Branscombe 著。社會心 理學。臺北市:心理。

114

教育大辭書(2000)利社會行為 Prosocial behavior。2016 年 12 月 12 日,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462/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