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教材及教學上的建議

1.在「平分」的教材設計上只畫了一個餅,分成大小不同的兩塊,讓兒童判 斷這樣分是否公平,接著就開始介紹

2 1、

4

1 、…,在「平分」的概念上,

並未詳細的澄清學童概念,因此學童很容易誤認為分成幾份就是等分成幾 份了,並未考慮到每一等分的大小、面積要相等。在課程設計上,可以給 學童需要判斷是否等分的問題,提升學生能力。

2.教材中,對於設計連續量與離散量的情境下,明顯是以連續量的情境為 主,應讓學童接觸不同的情境,以穩固其概念基礎。

3.學童易將部份量當作是單位量,或將全部量當作單位量,教材設計上可 以單位量的辨認為學習基礎。在教學時,可以提供學童多樣化的試題,

以利思考。

二、評量上的建議

本研究在資料收集檢閱過程中,有的學童在回答問題時是憑著直覺或是猜 測,可以從學童在回答為什麼時的答案中發現其概念仍是不清楚的,因此若在題 目中加問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學童的概念是否清晰。

三、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只以臺中縣市為範圍,且僅以四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致使本研究結 果在推論上有所限制,建議未來可將研究對象採隨機抽樣方式擴及全國,作為教 學上的參考。

本研究中發現學生常犯的一些分數錯誤概念,未來的研究可以探討學生容易 產生的迷思概念、常犯的錯誤類型進行探討,可運用在教學上加強學生概念,並 可作為補救教學之用。

參考文獻

王美仁(2009)。電腦化九年一貫國小五年級學童等值分數能力診斷測驗編制之探 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呂玉琴(1911a)。分數概念:文獻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4,573-606。

呂玉琴(1911b)。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1/2 vs 2/4。國民教育,31,(11,12)。

呂玉琴(1993)。影響分數二分之ㄧ概念的因素:個案分析。國民教育,33,(5,6),2-11 呂玉琴、李源順、劉曼麗、吳毓瑩(2009)。國小分數與小數的教學、學習與評量。

五南圖書出版。

李玉瀅(2009)。國小教師覺知三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分數學習困難之個案研究。

明道大學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林天麒(2009)。國小四、五年級分數運算錯誤類型分析之研究。中央大學數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芳玉(2004)。國小學生在等值分數上的表徵轉換表現。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美如(2007)。多元表徵融入分數的乘法教學。高雄縣國教輔導團九十六年度「成 果文集」,第四集。

林碧珍(1990):從圖形表徵與符號表徵之間的轉換探討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新 竹師院學報,第四期,295-347。

洪素敏、楊德清、蔡秋鳳(2007)。等值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

2007,10(3),125-160。

洪繼賢、劉祥通(2004)。一位小五學生解分數單位量等分割問題的表現。科學教 育研究發展季刊,35 期。

張春興(1989)。普通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熙明(2006)。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表徵教學之研究。中華民國第 22 屆科學教育 學術研討會。

教育部(2003)。九年一貫數學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許紋菁(2007)。七巧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之研究~~以四年級分數補救教學為例。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雅芬(2003)。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念之試題範例。測驗與統計簡訊 55 期,民 92.09,20-32 頁。

彭海燕(1998)。國小兒童等值分數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政雄、呂玉琴、吳宏毅、劉世能(2003)。臺灣北部地區國小學童的分數單位量 概念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南師學報」第37 卷第一期數理與科學類,

19 -40。

黃志敘、楊德清(2007)。兒童分數迷思概念與解題策略之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 發展季刊,第四十七期,63-88。

黃芳玉(2003)。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表徵能力與計算能力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甯自強(1993)。分數的啟蒙~量的子分割活動的引入~。教師之友,34(3),45-51。

甯自強(1995)。五個區分對數與計算教材設計的影響。八十三學年度國民小學新 課程數學科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專輯,81-82,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編印。

甯自強(1997a)。量的子分割(二)~真分數的引入~。教師之友,38(4),33-39。

甯自強(1997b)。量的子分割(三)~等值分數的引入~。教師之友,38(5),36-40。

楊瑞智(2000)。探究師院生之分數基本概念及分數概念的課室教學。臺北市立師 範學院學報,31期,357-382。

詹婉華、呂玉琴(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分數概念量表之設計研究。科學教育研 究期刊,第十二卷第二期,241-263。

劉秋木(199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臺北:五南書局。

劉祥通(2004)。分數與比例問題解題分析-從數學提問教學的觀點。師大書苑發行。

蔣治邦(1994)。由表徵的觀點探討新教材數與計算活動的設計。國民小學數學科

新課程概說(低年級),60-76。

蔡玄修(2007)。屏東地區國小四年級學童分數學習成效之影響因素探討。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振初(2006)。分數教學分析概念和運算。臺北:九章。

謝淡宜(2008)。以單位概念配合後設認知策略建立分數加減概念理解的歷程之研 究。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羅鴻翔譯(1970)分數的數之發展。國教之友,454-455 期,36-41。

Bergeron, M, J., & Herscovics, H. (1987), Unit Fractions of a Continuous Whole,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 .

Behr, M. J., Lesh, R., Post, T. R., & Silver, E. A. (1983). Rational number concepts. In

R. Lesh., & M. Landau (Eds.), Acquisition of mathematics concepts and process (pp. 91-126). New York:Academic Press, Inc.

Behr, M., Wachsmuth I., Lesh, R., & Post, T. (1984). Order and equivalence of rational number: A clinical teaching experiment.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5), 323-341.

Behr, M. J., Wachsmuth, I., & Post, T. R. (1988). Construct a sum: A measure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raction siz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6(2), 120-131.

Brenner, M. E., Herman, S., Ho, H. Z, & Zimmer, J. M. (1999).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representational competenc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30(5), 541-547.

Dreyfus, T., & Eisenberg, T. (1996). On different facets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In R.

J. Sternberg & T. Ben-Zeev (Eds.), The Nature of Mathematical Thinking, 253-284. Mahwah, NJ:Erlbaum.

Lesh, R., Post., & Behr, M. (1987a). Representations and translations among representation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 In C. Janvier (Ed.).

Problems of representation i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pp.33-40, Hillsdale, NJ:Erlbaum.

Lesh, R., Post., & Behr, M. (1987b). Rational number relations and proportions. In C.

Janvier (Ed.). Problems of representat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pp.41-58, Hillsdale, NJ:Erlbaum.

Mack, N. K. (1990). Learning fractions with understanding: building on informal knowledge.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21(1), 16-32.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hmy.

New York: Basic books.

Pothier, Y., & Sawada, D. (1983). Partitioning:The emergence of rational number ideas in young children.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4(4), 307-317.

( )1.媽媽買了一些糖果,她把買的糖果

( )10.下面 2 個相同的長方形,哪一個長

附錄二 授權同意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