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往後相關研究之參考:

一、 教學上的建議

(一) 善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提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不僅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於學習成效的提高也是肯定的。在資訊數位科技發達的時代,資訊融 入漸漸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而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的提升也將 受到重視。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所組成,持 有共同的信念、目標或願景,為致力於促進學生獲得更佳的學習成效,

而努力不懈地以合作方式共同進行探究或問題解決(張新仁、王瓊珠、

馮莉雅,2009)。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有興趣的教師便可申請相關的學 習社群,利用所補助的經費安排專業的講座、課程,成員間互相協同合 作,提升教師資訊科技的應用能力。

85

(二) 資訊融入與傳統教學宜相輔相成

由研究結果可知,資訊融入與傳統教學兩種教學法均能提升學生的

學習成效,不過各有其優缺點。若教師在教學時能依據教學目標的不 同,巧妙的截長補短,例如利用資訊科技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 習興趣,再輔以傳統的小組討論、成果發表、教師統整,形成完整的教 學模式,將更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適度的、彈性的運用資訊科技,

學生才不會因為教師不斷的使用資訊媒體而降低對資訊科技的熱情,讓 學生不僅學得快樂還能學得好。

(三) 選擇簡單易上手的教學平台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觀察到,太過複雜的操作程序,對於中、低 能力水準的學生而言,是一項很大的負擔。目前許多大專院校都開始使 用 e 化的教學平台,提供教師上傳教學檔案、課程內容等,學生可上網 瀏覽課程、繳交作業、小組討論....等,不僅教與學打破了時空的限制,

亦可透過此平台留下學生的學習歷程。而在國小可能沒有能力(財力)架 設專屬的 e 化教學平台,但坊間是可以找到功能相似的平台(如:K12 數位學校)供有意從事 e 化教學的教師使用,不過教師在選用時應考慮 到平台的操作是否簡單、易上手,因為使用者不只老師還有學生,太過 複雜的功能反而會造成學生使用上的困擾與挫折,學習成效也可能大打 折扣。

(四) 設計不同任務挑戰吸引學生主動課後復習

從訊息處理理論的文獻探討中,發現資訊的接受與處理,即是人類 產生學習的模式,在此過程中學習是知識轉變的歷程,這個歷程始於環 境刺激(資訊)的輸入而終於記憶的駐留。記憶是學習的表徵,復習則 是短期記憶輸入長期記憶的必要條件(張春興,2003),教師應提供充分

86

的練習機會,協助學生儲存與提取學習的訊息,培養其訊息處理的能 力。如何讓學生主動進行課後復習,教師除了指派作業外,尚可依課程 內容賦予各小組挑戰任務,組員分工合作,利用教師上傳至資料庫中的 資訊 (或自行蒐尋) ,在預定時間內達成,即給予相當的獎勵。讓復習 工作變得較為有趣及挑戰性,吸引學習主動課後復習。

(五) 提供低能力水準學生更多的協助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教學品質,讓每個學生都能學 得好、學的快樂,但研究結果卻顯示低能力水準的學生並未因資訊融入 而提升學習成效。建議教師在安排座位或小組活動時,最好採三種能力 混合編組的方式,由高能力水準的學生來帶領及指導中低能力水準學 生,避免低能力水準學生因資訊能力較差而降低學習成效。再者,教師 於教學的過程中亦可多留意低能力水準學生的反應,利用行間巡視的機 會,適時提供他們意見與協助,減輕學生心理上的負擔,降低學生的挫 折感。

二、 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因受限於課程實施時間及行政配合等因素,選擇以研究者任 教學校五年級的兩個班級五十位學生為研究樣本,除了樣本數較小外,

因五年級學生進入青春期的人數不多,在相關問題的討論上限制較大,

若未來的研究能針對六年級的學生再擴大樣本數來進行教學,應能有更 好的課堂討論及較佳的外在效度。

(二) 在研究時間方面

雖然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呈現不顯著的情形,但實驗組的 成績卻有進步的趨勢,若能延長實驗研究時間,持續進行資訊科技融入

87

教學的研究,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熟悉、沉澱、再學習,結果可能有所不 同。因此建議未來進行類似研究之研究者,在研究時間方面可考慮延 長,提升研究的價值。

(三) 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量化研究,是依據實驗數據來推估學習的成效,但對於 學生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的學習行為、態度並無法解釋。若能搭配 部份質性研究的晤談及觀察記錄,將有助於了解學生在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時的學習行為及態度。

(四) 在課程設計方面

因性別平等教育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為顧及課程設計的整體 性,每項核心內涵均選擇一至二項學習主題來進行教學,學習的內容 相當的多,本實驗研究時間僅安排十二週,每週進行一節課,對於進 度的完成相當的吃緊,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受到影響。因此建議未來研 究者若顧及課程的完整性,可考慮以一學期為研究期限,在不影響其 他課程的前提下進行實驗研究,應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性別平等教 育的學習成效。

8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立行(1992)。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資訊與教育,29,24-35。

王彥堅(2007)。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學習成效與態 度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熙元(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書法教學與傳統書法教學之比較研究。

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敏娜(2012)。PPt簡報融入四年級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以「假、帶分數 及其互換」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尹玫君(2001)。資訊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載於洪碧霞(主編),

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頁 195-209)。臺南市:翰林出版社。

江培菁(2005)。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鄉土戶外教學學習成效與態度之研 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江福貞(2004)。學校是家庭教育的領航員。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0。2013 年 3 月 4 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0/40-21.htm

朱則剛(2009)。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載於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主 編)教育科技理論與實務(下)(49-73)。臺北市:學富。

朱則剛(1994)。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對教育科技的意義。視聽教 育,35(4)1-15。

朱則剛(2000)。教育傳播與科技。臺北市:師大書苑。

朱則剛(1996)。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育科技與媒體,26,3-12。

朱湘吉(1992)。新觀念、新挑戰—建構主義的教學系統。教學科技與媒 體,2,15-20。

朱湘吉(1994)。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沈中偉(2004)。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呂紹賢(2011)。資訊科技融入環境教育教學單元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

89

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榮桂、籃玉如(2000)。落實教室電腦教師應具備之資訊素養。資訊與教 育,77,22-28。

吳雪芳(2012)。屏東縣國小實施海洋教育之成效分析。屏東教育大學教育 學系,碩士論文。

吳財順、張素貞(2004)。國民小學課程鬆綁的美麗與哀愁—析論課程改 革的問題與對策。載於高新建主編,課程綱要實施檢討與展望(上)

(頁17-39)。臺北市:師大。

李恒嘉(2010)。運用 K12 數位學校資訊融入國中生物教學之研究-以人體消 化與循環系統單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研究所碩士在職專 班,碩士論文。

李啟榮(2008)。資訊科技應用於臺灣自然環境單元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南 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李端華(2004)。資訊融入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方法探究-以社區參與取 向教學法為例。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麗玉(2004)。兩性教育方案班級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 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邱貴發(1998)。網路世界中的學習:理念與發展。教育研究資訊,6(1),

20-27。

邱貴發、鐘邦友(1993)。情境學習理論與電腦輔助學習軟體設計。臺灣 教育,510,23-29。

邱明建(2006)。資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材資源庫之學習成效分析-以全球 議題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

邱襟靜(2004)。國小高年級性教育教學介入效果之研究─以電腦多媒體輔 助教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全(2010)。宜蘭縣城鄉國中學生學習態度、家長參與及學習成就比較

90

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香利(201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之影響-以「日晷」為 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玲(2004)。性別平等教育在國小場域之實踐—從課程實施到成立教師 讀書會。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 文。

林芬玲(2007)。臺南縣市國民中學家庭教育課程內涵及及實施策略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佳徵(2010)。ipod touch 對國小四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 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婉惠(2012)。運用Gcompris軟體結合PBL模式對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成效

林婉惠(2012)。運用Gcompris軟體結合PBL模式對國小學童在數學學習成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