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章節根據研究者對課程之實施經驗與心得,分別對課程設計、教學活動、

以及未來研究等三部分提供個人之建議,以作為身心動作教育及原住民舞蹈教學 活動課程有熱忱之研究參考。

一、對課程實施之建議

(一)課程前後的呼吸與放鬆的練習,學習效果良好,不能省略。

(二)課程的設計內容應該多元化、生活化,才能更符合年輕學子的需求。

(三)學會呼吸與放鬆,跳舞時就不那麼費力,鼓勵研究參與者課後練舞時,

自我要求與督促。

二、對教學活動之建議

(一)教學過程中,多運用生活化的引導,且每個動作的探索,要親自示範 與清楚的口語表達,研究參與者才能更細心去體會每一個肌肉、呼吸、

骨骼,所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二)對於上課愛吵鬧的學生,應用堅定的態度適時制止,以免影響教學進 行。

(三)善用音樂,能讓上課氣氛變得更好,使教學效果更佳。

(四)本校原住民舞蹈團學生生長環境較弱勢,對學習意願較低落,自信心 相對較薄弱,多給予鼓勵或肯定的語氣,使研究參與者信心大增,學

(五)本校原住民舞蹈團學生活潑好動,抗力球、治療球、軟球的教具運用 最受歡迎,讓研究參與者能更專注在自我身體的覺察,添加學習效果 與樂趣。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從事原住民舞蹈相關的教學者,應推廣身心動作教育於課程中,增加 學習者的覺察能力,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身體,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身體覺察的項目很多,可選擇一項來對原住民舞蹈的學生來做研究,

如:身體構圖或呼吸覺察,讓研究效果更精緻與細膩。

(三)身心動作教育能推廣到體育教師或從是相關運動的專業教練身上。

(四)可嘗試運用身心動作技法融入原住民舞蹈教學。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譯(1999)。焦點團體訪談。臺北:五南。

王克芬、隆蔭培(2000)。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王偲潔(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不同專項運動員運動能力及身體自我概念之 影響。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平珩(1995)。舞蹈欣賞。臺北:三民。

伍曼麗(2000)。舞蹈欣賞。臺北:五南。

江日新(1977)。舞蹈的語言性格。鵝湖月刊,

3(6),30-31。

江正發(2005)。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大學女性學童經痛改善效果之研究。國立臺 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吳美慧(2006)。身心遊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與體操動作技能學習之效 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李光哲(2009)。以身心放鬆課程進行教師工作紓解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卓子文(2002)。舞者身體覺察能力的開發:一像針對舞者實施身心教育課程的行 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英嬌(2010)。應用身心動作教育提昇跆拳道學童身體覺察及核心肌群之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明立國(1999)。奇美之歌-阿美族奇美社的音樂與文化。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 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林大豐(2001)。探索與體驗身體智慧的學問-身心學(Somatics)。東師體育,

8,

42-47。

學院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建成(1992)。臺灣原住民藝術田野筆記。臺北:藝術家。

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側彎效果 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季福(2005)。身心動作教育之 Body Mapping 教材應用於健康與體育課程之研 究。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1,57-70。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懷民(2011)。親子玩身體:打造孩子幸福成長的八堂課/雲門舞集舞蹈教室。 臺北市:遠流。

孫大川(2000)。夾縫中的族群建構-臺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臺北:聯 合文學。

高炎(1952)。交通大學浩然藝文數位博物館。

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Gao/。

張鈴(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高中體育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曹雯芳(2007)。開發身體覺察能力--從教育做起。臺東大學體育學報,

6,17

(3)。

許語喬(2009)。彼拉提斯課程對增進射箭選手專項技能與身體覺察能力之行動研 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許鎮顯(2008)。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及樂樂棒球打擊效能 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郭立仁(2011)。身體構圖融入跆拳道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 休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郭恬如、趙榮瑞、楊書銘、黃子榮(2008)大專舞蹈系學生運動傷害之分析:以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舞蹈系學生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國際體育運動與 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249-261,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陳佩祺(2010)。運用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於國小舞蹈班學童身體覺察影響之研究。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陳怡真(2004)。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陳昱甫(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於改善國小教師下背疼痛效果之研究。國立 臺東大學體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陳書芸、曾國維、黃靖雅、黃健榕、吳若萍、王淑華(2008)。不同舞蹈類型舞者 運動傷害分析。北體學報,

1

6,215-225。國立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陳素雲(2009)。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公務人員肩頸疼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 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曾淑羚(2011)。身心動作教育融入肚皮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 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黃晴淇(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教師身心放鬆效果之研究。國立臺東大 學體育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楊杜煜(2003)。臺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

1930

年代至

2000

年。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心怡(2008)。原住民舞蹈與舞蹈治療。諮商與輔導,

271,28-33。

劉美珠 林大豐(2007)。身心對話-自然動作與身心遊戲。臺東市:國立臺東大 學。

劉美珠(2003a)。身心動作教育觀點應用在體育課程之教材研究-以肌膜動作探 索教材發展為例。臺東大學體育學報,創刊號,225-247。

劉美珠(2003c)。探索與體驗身體智慧的學問。2003 年暑期身心學導論專題研究 進修資料。

劉美珠(2006)。健康養身的新趨勢-身心適能(Somatic Fitness)。2006海峽兩岸 傳統與新興養生運動學術研討會專刊,25-41。國立體育學院。

劉美珠、林大豐(2003)。音樂家的肢體開發。桃園:原笙。

劉美珠(1999)。一呼一吸中談人體動作(movement)。臺東大學體育雙月刊,49,

17-23。

劉美珠(2003b)。身體覺察。大專體育,68,141-147。

臺北市教育研究院。

劉美珠(2005)。身心對話-與球共舞。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

劉美珠(2005b)。93 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身心動作教育種子教師研習會。

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手冊。國立臺東大學,未出版,臺東縣。

劉鳳學(1996)。與自然共舞-臺灣原住民舞蹈,

69。臺北市:遠流。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蔡琇琪(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究

-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東縣。

謝文茹(2006)。身心動作技法融入瑪莎葛蘭姆技巧教學之研究。載於林大豐、劉 美珠編著。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

2,251-274。臺東市:臺灣身心教學育學

會。

顏惠蘭(2012)。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婦女詩歌班歌唱技巧之行動研究。國立 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鐘志安(2009)。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柔道選手身體覺察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英文部份

Conable, B. (1998). What every musician needs to know about the body: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body mapping and the Alexander Technique to making music.

New York: Andover Press.

Feldenkrais, M. (1997). Awareness through movement: Health exercises for personal

growth.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2).

Krueger, R. A. (1986). Focus group interviewing: A helpful technique for agricultural educators. The Visitor, 73(7). 1-4.

Linden, P. (1994). Somatic literacy: Bringing somatic education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JOPERD, 65(7), 15-21.

附錄

附錄一 參與研究同意書

參與研究同意書 親愛的家長您好:

我是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運動休閒管理研究組碩士班二年級研究生廖瑞姿,在身 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劉美珠教授與林大豐教授的指導下,進行「身心動作教育 對原住民舞蹈團學生身體覺察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的活動課程,從呼吸與放鬆的覺 察、身體結構的認知、身心動作教育探索三個層面之效能來規劃課程的理念,讓 學習者,透過身體各部位的介紹,了解認知身體的結構與功能,透過呼吸的練習,

觀察自己的呼吸與放鬆,透過身體各部位的動作探索,了解身體的使用與控制的 能力,對於舞蹈傷害或疲勞酸痛減輕到最低。

教學活動自102年2月18日到5月6日進行十週20節課,教學過程將全程錄影,課後需填 寫回饋單及進行課後訪談記錄,另外在訪談時進行錄音。以上資料純粹為調整課程與 修正之依據,僅供研究之用途,如無當事人同意,絕不公開,對參與者的隱私絕對給 予保密。這個教學活動是針對原住民舞蹈團學生所設計的,十分需要您的支持與鼓 勵,並歡迎提供寶貴建議或意見,感恩不盡。

敬祝 平安

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指導教授:劉美珠 博士 研究生:廖瑞姿 敬上

---我同意參與「身心動作教育對原住民舞蹈團學生身體覺察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之參 與研究者,並瞭解本研究相關活動的內容及事宜。

---我同意參與「身心動作教育對原住民舞蹈團學生身體覺察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之參 與研究者,並瞭解本研究相關活動的內容及事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