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一、實務上的建議

(一)加強基礎建設

經濟基本建設不僅本身即能促進資本形成,有利於經濟發展,而且 有對直接生產性活動提供必要的服務,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益,此為經濟 基本建設在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蔡承旺,2006)。創造經濟起飛的 前提條件之主要工作乃是社會基本設施(如鐵路、公路和港口)之興建,

以及提供一個有利於使農業和貿易轉變為製造業的經濟環境(Rostow,

1960)。是故金門如要經濟發展,勢必要加強海陸空對外交通的改善,港 口、道路及機場等基礎建設,都要提升至符合國際規格。

(二)提昇觀光水準

金門雖然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但似乎缺乏整體的規畫及宣導,以 及提供優惠配套措施鼓勵民間投資、開發旅遊資源,也沒有適當的管控 機制,結果不是大型投資開發案乏人問津、國內外財團興趣缺缺,就是 現有經營者陷入惡性競爭、血本無歸的困境,金門觀光旅遊的品質因此 每況愈下。事實上,當地住宿條件、餐飲、休閒娛樂等基礎設施及服務 水準,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政府應該要有整體的發展規劃構想,將金 門豐富的觀光資源有效的銜接起來。多樣化且具深度主題的旅遊行程,

才能吸引旅客停留的意願,甚至於會一來再來。

(三)自由化國際化

在全球化及兩岸逐漸走向和解的今天,金門不可能再回到戰地政務 時代仰賴軍隊消費生活,封閉與圍堵的經濟政策不可能成功,振興金門 經濟的方法只有走向更大的開放,只有自由化與國際化,金門在兩岸甚 至全球的競爭中,才能找到生存的空間,才有機會像香港或杜拜一樣經 濟繁榮。

(四)發展區域經濟合作

廈門自成立經濟特區之後,經濟成長卽突飛猛進,加上台商及外商 的大量投資,更是如虎添翼,建設一日千里,金門要自由化國際化,就 不可能屏除與廈門合作。根據歷史經驗,金廈關係本來密切,合則兩利,

分則兩害,故應在不涉及敏感的主權問題之下,可以進一步發展兩地之 間的更緊密關係,甚至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成立「金廈自由貿易區」,就

像 2001 年開放小三通政策一樣,為兩岸的經濟合作進行一場「先發先行」

的和平交流實驗,尤其是在台灣朝野還沒有取得共識之前,還有 500 多 萬人對所謂的「兩岸共同市場」還存有疑慮之際,金厦的經濟合作,恰 可以提供一個可以管控及仔細觀察的場域,也是一個突破兩岸僵局最安 全最有效的途徑。

(五)培養及延攬優秀人才

人才是中興之本,用對人才能把事情做對,金門過去因為缺少就業 及進修的機會,所以大部分青年人只能離鄉背井赴台就學就業,一旦學 有成就卻也難以返鄉貢獻所學,以致於「楚材晉用」,本地人口素質無法 顯著提升。不過金門技術學院設立之後,這個情況已明顯改善,除了提 供本地住民進修的機會,也有不少優秀的金門學者返鄉教學,這些可為 未來變革儲備人才,也是金門經濟發展的智庫。

(六)政府部門要行政革新

金門公務部門的高階主管及行政人員大都有軍管時代的歷練背景,

好處是有忠誠度及服從性高,壞處則是缺少熱情及鮮有創意,再加上僵 化的官僚體系,鮮有改革的思維和進步的動力。如果個人所呈現的素質 如此,整個組職的能力勢必癱瘓,也就是說因循苟且的組織文化是與追 求創新發展的市場思維互相背道而馳的。金門的經濟發展除了來自中央 的政策支持以外,也必須地方政府的全力配合,否則徒法不能自行,因 此,公務人員的觀念是否能夠轉變,減少行政惰性及其所引起的浪費與 成本,提昇公共政策的品質,這將是未來成敗的關鍵。

二、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嘗試以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來探討金門設立自由貿易區的 可行性,企圖將金門的核心資源、能力與競爭優勢做一通盤而深入的探 討,但因為許多主客觀因素的限制,難免有所疏失,因此,特提出後續 研究之建議,以供後來者研究參考:

(一)本研究採用質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文獻的資料分析為主,研 究的取向其廣度與深度均有所不足,而且缺少實證的檢驗,恐怕有流於 主觀及過於理想化之嫌,因此後續研究者可以嘗試以其他研究方法進一 步加以驗證,或者引入其他的理論觀點,建立新的學理或研究模式。

(二)本研究發現金門現有的核心資源與能力固然有助於自由貿易區的 設立,然而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均有待補強以提升金門的競爭優勢。但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地球已經變成平的,金門 必須急起直追,以免被邊緣化,至於如何以最短的時間來改善以上所揭 櫫的問題,有待後續研究者進一步探索並提出良策。

(三)本研究純就經貿的角度而言,未涉政治層面的討論,然而事實上,

金門的經貿發展與兩岸關係有關,而長期以來兩岸關係是一極其困難且 複雜的議題,兩岸關係若處理得當,金門經濟或許一日千里,兩岸關係 若嚴峻對立,金門經濟不免坐困愁城。然而兩岸直航以後,對金門是利 還是弊?是危機還是轉機?這個議題值得大家進一步研究。

(四)從先進的地區觀察,經濟的發展必然對環境的品質造成一些衝 擊,而島嶼的特性是非常敏感而脆弱的,不當的開發,勢必付出一些慘 重的代價,而且永遠難以恢復。因此,金門在從事高度的經濟開發時,

如何能同時保護環境的免於被過度破壞,以創造一個與萬物和諧共生且 能永續經營的環境,這是大家責無旁貸的任務,也期待後續研究者能就 此做出更多的研究與探討。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肇琳(2005),《基隆港發展自由貿易港區之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 商船學系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港埠協會(2003),《港埠物流中心之發展及自由貿易港區》,中 華港埠第 32 卷第 2 期。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2007),《金門縣綜合建設計劃暨離島綜合建設實施 方案》,金門縣政府委託規劃。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3),《兩岸關係中金門產業發展規劃研究—設置兩岸 貨品交易中心、加工產業區規劃》,金門縣政府觀光局委託研究規劃。

方正榮(2002),《高雄港發展國際物流中心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成功 大學交通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連常福、王塗發(1996),《金馬經濟政策白皮書》,民進黨中央政策研 究中心,未出版。

王漢文(2003),《以 Hamel 經營模式探討金門陶瓷廠經營策略》,銘傳大 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王燕珠(2004),《我國自由貿易港區營運法規之研究--以海空運為中心》,

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衛煌(2004),《小三通後金廈經濟整合可行性之評估》,淡江大學大陸 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初版,台北:

智勝。

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2000),《兩岸小三通推動方案》,台北。

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2004),端節大陸台商協會負責人聯誼座談會。

行政院經建會(2003),《我國自由貿易港區之規劃及相關國家作法研析》,

台北,頁 1-3。

行政院經建會法協中心(2003),《我國自由貿易港區之規劃及相關國家作 法研析》,2003 年 3 月 26 日,頁 1-3。

米復國、李國忠(1990),《金門地區觀光資源與整體發展計劃》,台北:

交通部觀光局。

邱慶生(1995),《外商肯定台灣優勢,建議改善經營條件》,投資中國月 刊,第 16 期。

李仕德(2004),《十七世紀的海上金門》,初版,金門:金門縣文化局。

李沃士(2005),《小三通後金門永續發展的策略規劃》,銘傳大學國家發 展與兩岸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沃牆(1998),《從兩岸小三通到金廈共榮圈》,經濟前瞻月刊,第 59 期,

頁 132-138。

李沃牆(2002),《從金門現況看未來政經走向》,經濟前瞻月刊,3 月號,

頁 116-122。

李金振等(2002),《金門設立特別行政區可行行之評估》,行政院研考會 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研究報告。

李培齊、張力、陳滄江(2008),《金馬地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影響 相關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李嘉凌(1992),《電信局因應自由化、民營化之競爭策略研究》,國立成 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上根(2002),《由經貿角度探討小三通及金馬發展兩岸經貿和平特區之 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倉儲營運所碩士論文。

林晉寬(1995),《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資源特性與成長策略之關係》,國 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金門縣文獻委員會(1992),《金門縣志》,金門:金門縣政府。

金門縣主計室(2008),《金門縣統計月報》,四月份。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初版,台北,臉譜。

吳卓憲(2006),《小三通對金門地方經濟發展之探討》,銘傳大學公共事 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秋木(1997,4 月 1 日),《金門的生命繫於經濟特區》,金門日報,頁 6。

兪堪圭(2005),《自由貿易港區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基隆港為例》,

海洋大學航運所碩士論文。

東華大學(2007),《金門地區與福建地區發展邊境經濟之研究與規劃》,

金門縣政府委託研究規劃報告。

翁明志(1994),《浯潮澎湃》,自費出版。

韋伯韜(2007),《打造前求最大免稅天堂》,卓越雜誌,7 月號。

徐作聖(1999),《策略制勝:科技產業競爭優勢策略分析的新模式》,台 北:遠流。

徐宗國(1997),《紮根理論研究法》,刊在胡幼慧編著《質型研究:理論、

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徐宗國譯(1997),《質型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許士軍(1995),《掌握競爭優勢的策略思考—新競爭時代的經營策略》,

許士軍(1995),《掌握競爭優勢的策略思考—新競爭時代的經營策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