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結論與討論,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以作為教育實務改 善之參考,並且也針對本研究未臻完善之處做檢討,以提供未來研究者進行相關 研究之參考。

一、對教育當局的建議

本研究結果顯示,影響青少年飲酒行為的主要因素為,同儕的飲酒行為愈 多、重要他人愈同意其飲酒以及壓力事件愈多,教育實務工作者應有效評估學生 的生活壓力,及早發現青少年壓力調適困難的症狀與其交友狀況,適時給予輔導 和紓壓訓練,以防止學生因壓力過大或同儕的不良影響而產生飲酒行為;此外校 方也應建立社會規範,並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和宣導,制定禁止飲酒的校規,重視 衛生教育的宣導與推行,讓青少年能在正確地規範下認識飲酒的傷害並減少飲酒 行為;最後學校也應鼓勵學生培養正當的興趣,並提供休閒活動的設備與場地,

讓青少年能透過休閒生活的安排,減少飲酒行為的產生。

二、對家庭教育的建議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要他人愈同意學生飲酒以及同儕的飲酒行為愈多,都會 造成青少年愈有飲酒行為,因此建議衛生單位應從家庭著手,加強學生家長對飲 酒傷害的認識與相關教育的宣導,而青少年的父母及親長等重要他人,也應以身 作則,建立良好的楷模,父母應建立正確的飲酒認知及飲酒危害,並關心其子女 的交友情形,多付出時間陪伴孩子成長學習,營造一個無酒的成長環境,以防止 青少年飲酒行為的發生。

三、對社區與部落的建議

本研究結果顯示,台東縣原住民青少年的飲酒行為有高於漢人的趨勢,原住 民青少年的飲酒行為較漢人多,是由於壓力事件較漢人多所造成。因此,建議當 地衛生單位能加強青少年飲酒行為防制的宣導,可針對『原住民飲酒與健康問題』

舉辦相關的活動與協助,有效地落實到各部落與社區,讓飲酒防制議題與日常生 活密切結合,使原住民得到尊重關懷以及實際有用的協助,並且提供部落原住民 青少年學習一技之長與正當休閒的管道,以避免原住民青少年因壓力過大,而造 成飲酒行為的產生。

三、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進行貫時性的比較與分析

本研究採橫斷式的問卷調查方法來分析壓力事件、重要他人影響與青少 年飲酒行為的因果關連性,對其中的因果順序並無法做進一步的確認,後續 的研究可做長期追蹤調查研究,以貫時性的資料進行變項間因果順序的探 討。而關於青少年的壓力事件是否會隨年紀的增長而對飲酒行為有不一樣的 影響?這也值得進一步研究,因此未來的研究仍可依照此方向進行更清楚的 探討,以釐清壓力事件對青少年飲酒行為的影響。

(二)、相關解釋變項的加入

本研究受限於現成問卷的限制,無法將所有可能影響青少年飲酒行為的 解釋變項全部納入,例如:社會技巧、個人特質等(李燕鳴、張慈桂,1999;

黃春太等,2004),未來建議納入這些可能影響青少年飲酒行為的因素,作 進一步的探討與分析。

(三)、採取多面向的資料蒐集方式

本研究採用量化研究方法,探討台東縣八年級青少年的飲酒行為,由於 財力、物力以及時間上的限制,僅以現成的問卷調查資料做分析,並未以質 化研究,如深度訪談、參與觀察等方法相輔,建議後續的研究可以選取較具 特殊意義的個案作進一步的深度訪談,以求得更多面向的資料,並進一步釐 清相關量化研究發現之意義。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煥琛、柯華崴(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

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雯、陳學志(2003)。心理學。台北,學富。

台東縣政府(2005)。台東縣統計要覽,54,35。台東,東部印刷廠。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謝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教 育研究集刊,43,213-242。

李亦園、許木柱(1987)。台灣高山族的現代適應問題:一些初步發現及其理論 意含。科學發展月刊,13(11),1413-1425。

李欣瑩、姜逸群(2001)。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 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5,115-131。

李燕鳴、張慈桂(1999)。原住民與漢族青少年之身心症狀和不利健康生活型態 的差異。慈濟醫學,11(3),237-245。

李蘭、孫亦君、翁慧卿(1998)。台北市國中生物質濫用行為之預測因子。醫學 教育,2(4),420-428。

林正文(2002)。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五南。

姜逸群、黃雅文、黃春太(2002)。台灣地區國中生飲酒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衛生教育學報,18,95-108。

胡海國、陳珠璋、葉玲玲(1989)。飲酒問題之描述性研究:在一個山地鄉的嘗 試。中華精神醫學,3(4),219-231。

翁萃芳(2003)。台灣警察人員的飲酒行為。應用心理研究,18,227-248。

張宇岱、楊重源(2005)。酒精效果預期與飲酒行為之關係。慈濟醫學,17(2),

35-37。

張欣萍、高淑貴(2000)。原住民飲酒行為宇家庭相關之研究-以泰雅族、賽夏 族為例。農業推廣學報,17,58-82。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7)。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苙雲(1989)。生活壓力的回顧與展望。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8,

189-226。

張善楠、黃毅志(1997)。台灣原漢族別、社區與家庭對學童教育的影響。載於 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149-178。台北,師大書苑。

梁文敏、郭憲文、王昶弼(2002)。台灣地區 1999 年勞工抽煙、喝酒及嚼檳榔之 盛行率調查。中台灣醫誌,7,146-54。

莊懷義、劉焜輝、曾端真、張鐸嚴(1990)。青少年問題與輔導。台北,國立空 中大學。

許木柱(1997)。阿美族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 學研究所。

郭至豪、郭靜晃(1997)。台北市單親家庭少年生活壓力、福利服務介入與其心 理健康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0,243-270。

陳全成(1998)。當前原住民國中酗酒防治工作探討-以屏東、台東、花蓮原住民 國中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9,1-21。

陳全成(1999)。台灣原住民飲酒行為變化。原住民教育季刊,13,34-44。

陳美君、陳美如、陳秀卿、林宜美等(譯)(2003)。Carson,R.C.,J.N.Butcher.and Mineka,S 著。變態心理學。台北,五南。

陳惠敏、王瑞霞(1999)。南部某護專三年級學生生活壓力事件、壓力症狀和社 會支持系統。護理雜誌,46(6),56。

陳順利(1998)。影響學童飲酒行為的因素探討。思與言,36(3),261-299。

陳順利(2000)。社會網絡和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衛生教育學報,12(14),

137-157。

陳順利(2001)。原、漢青少年飲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縣關山 地 區為例 。教育與心理研究 ,24(1),67-98。

陳憲明、汪明輝(1993)。台灣山地鄉的酒類消費與飲酒問題。師大地理研究報 告,20,57-100。

傅瓊儀、陸偉明、程炳林(2002)。以結構方程模式探討制握信念及社會支持在 國中生壓力知覺的作用。教育心理學報,34(1),61-82。

游恆山、李素卿(譯)(1999)。G.Z. Philip, J.G. Richard 著。心理學。台北:五南。

黃春太、姜逸群、黃雅文、張寶仁(2004)。國中生的社會技巧、個人能力與飲 酒行為之初探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1,147-168。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

黃毅志(2000)。教育研究中的學童自陳問卷信、效度分析。國科會人文及社會 科學研究彙刊,10(3),403-415。

黃毅志(2001)。都市原住民階層變遷史。載於蔡明哲(等著),台灣原住民史:都 市原住民史篇。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毅志(2003)。「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 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49(4),1-31。

黃毅志、侯松茂、巫有鎰(2003):。台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之建立:國中小學 生學習狀況與心理健康追蹤調查。台東縣政府委託專題研究第三年成果報 告。

黃毅志、侯松茂、巫有鎰(2005):。台東縣教育長期資料庫之建立:國中小學 生學習狀況與心理健康追蹤調查。台東縣政府委託專題研究第四年成果報 告。

楊明仁、何啟功、樊聯仁、楊美賞(1996)。工作壓力與飲酒行為。高雄醫學科 學雜誌,12(12),670-684。

楊明仁、何啟功、施春華、河內一郎(1998)。工作環境與飲酒行為。中華心理 衛生學刊,11(2),83-102。

楊美賞、張峰紫、鍾信心、陳順勝、葛應欽(1995)。父親為酒癮之青少年飲酒 行為之危險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1(12),686-696。

葉在庭(2001)。青少年情緒適應、焦慮、社會支持及生活事件與自殺意念的關 係。中華輔導學報,10,151-178。

葉美玉(2003)。原住民青少年飲酒行為解析。原住民教育季刊,23,29-48。

葉美玉、李選(1996)。酒濫飲與依賴病患之焦慮、憂鬱反應與家庭功能探討—

文獻查證。護理雜誌,43(3),85-90。

葉美玉、黃松元、林世華、姜逸群(2002)。影響台灣阿美族青少年飲酒行為的 心理社會因素。衛生教育學報,18,95-108。

葛應欽、劉碧華、謝淑芬(1994)。台灣地區原住民的健康問題。高雄醫學科學 雜誌,10(7),337-351。

劉安彥、陳英豪(1994)。青年心理學。台北,三民。

劉美媛、周碧瑟(2001)。台灣在校青少年飲酒盛行率與相關因素的探討。臺灣 衛誌,20(2),143-152。

鄭照順(1999)。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台北,心理。

賴保禎、周文欽、章鐸嚴、張德聰(1999)。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 學。

西文部份:

Aseltine, R.H., & Gore, S.L. (2000) The variable effects of stress on alcohol use from adolescence to early adulthood. Substance use and misuse, 35(5), 643-668.

Chassin, L., & Delucia, C. (1996) Drinking among adolescence. Alcohol Health &

Research World, 20(3), 175-180.

Cooper, J.R., Frone, M.R., Russell, M., & Mudar, P. (1995) Drinking to regulate negative emotions: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alcohol us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 990-1005.

Curran, P.J., Stice, E., & Chassin, L. (1997) The relation between adolescent alcohol use anad peer alcohol use: A longitudinal random coefficients model.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65(1), 130-140.

Erickson, K.G., Crosnoe, R., & Dornbusch,S.M.(2000). A social process model of adolescent deviance: Combining social control and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9(4), 395-425.

Hwu, H.G., Yeh, E.K., & Chen, C.C. (1991). Alcoholism : An emerging mental health problem in Taiwan. Chinese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5(1), 1-9.

Liang, W.M., Kuo, H.W, & Wang, C.B. (2002). Prevalence of Tobacco Smoking, Drinking and Betel Nut Chewing Among Taiwanese Workers in 1999.

Mid-Taiwan Journal of Medicine, 7(3), 146-54.

Rowe, D.C., & Gulley, B.L. (1992). Sibling effects on substance use and delinquency.Criminology, 30(2), 217-233.

Wu, P., Hoven, C.W., Liu, X., Cohen, P.,Fuller, C.J., & Shaffer, D. (2004). Substance Use,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Suicide & Life

- Threatening Behavior, 34,(4), 408-420.

Yang, M.S., Su, I.H., Wen, J.K., & Ko, Y.C. (1996). Prevalence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betel quid chewing in adolescent students. Journal Oral Pathology

Medicine, 25, 69-71.

Wills, T.A., Windle, M., & Cleary, S.D. (1998). Temperament and novelty-seeking in adolescence: A test for convergence of dimensions of temperament with

constructs from Cloninger’s theor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ychology,

74, 387-406.

附表

附圖:背景變項、壓力事件與重要他人對八年級學生飲酒行為影響之因果機制

.14

.20

.37

(以漢人為對照組)

(以漢人為對照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