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整理研究之結果,區分實務上之建議及後續研究之建議,分別說明如下。

一、實務上之建議

以下針對社團學生與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家長與教練、體育政策提出 相關建議如下。

(一)對社團學生與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之建議

本研究證實,高中籃球社團的學生與具籃球專項的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 生,對籃球運動均呈現中高程度的熱情的現況,並以運動績優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 高於社團學生,且以調和式熱情高於強迫式熱情,顯示高中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傾 向調和式熱情。表示當他們在從事籃球運動時,是基於對這項運動的熱愛,且是出 自於自願,並非是為了升學或其他外在的因素,故他們願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於 其中,同時亦能與生活中其他方面相融合,較不容易造成偏執與僵化的行為。

不論研究對象的背景為何,調和式熱情與強迫式熱情對涉入均會產生高低程度 不同的影響,愈傾向調和式熱情的社團學生或運動績優生,愈能感受到籃球運動的 重要性,及所帶來的愉悅感與吸引力;愈傾向強迫式熱情的社團學生或運動績優生,

則愈以籃球運動為其重心。故調和式熱情有助於長時間從事籃球運動,強迫式熱情 則較易將籃球運動視為重心,不易與生活中其他部份融和。

在社團學生方面,由於籃球社團學生可自由選擇喜愛的社團或運動,亦可利用 課餘時間從事這項運動,所以在從事喜愛的運動時,應多檢視自身對這項運動的態 度。當參與時,應多以自主、積極的態度面對,享受這項運動帶來的愉悅感。但應 留意參與這項運動時,應多多保持其彈性,避免應過度執著或積極參與這項運動時,

產生負面的情緒或過度成癮行為之情事。

在運動績優生方面,由於長期間投入在專項運動之中,雖然有助於各項運動技 巧及體能方面的提昇,但長期面對喜愛的專項運動所帶來的訓練艱辛、課業負荷以 及精神壓力等,若不以正向、愉悅與輕鬆的態度來面對,將會產生更多的衝突與焦 慮等負面情緒的影響,甚至會導致負面運動績效或倦怠等情況發生。因此,運動績 優(含體育班)學生應莫忘初衷,仍應持續探索籃球所帶來的樂趣、刺激與興奮感,

並保持對籃球的興趣及熱情,進而內化成一股力量,才能創造出更好的成績。

(二)對家長或學校教育之建議

在家長方面,家長經常是子女學習與成長時模仿的對象,亦是子女參與各項活 動或運動社會化的關鍵。家長應避免過度介入子女對喜愛運動的選擇,而是培養子 女自身對運動的興趣。但由於過去許多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的家長,認為自 己的小孩書讀不好,無法順利進入大學就讀,或希望子女能就讀更好的大學,所以 往往希望藉由運動績優多元升學的入學管道,進入良好的大學就讀。因此就會強迫 子女從事某項專項運動。可是這種心態基本上完全否認了專項運動對運動績優生的 價值與意義,亦否認了他們日以繼夜接受訓練的努力。由於本研究證實,運動績優 生是基於對籃球運動的喜愛而從事其專項運動,並非是基於升大學或比賽成績優良 等等外在有目的因素。其實,子女的未來並不應該全由家長主導,無論課業成績好 壞,均應多思考如何培養子女對運動的興趣,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念。因此,家長應 多以正面的態度來面對子女從事的各項運動,以避免扭曲掉打球對子女的意義與價 值,凡事多加鼓勵與讚揚,使其能保持對專項運動的熱情。

在學校教育方面,「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故老師或教練對學生而言,

除是課業教導者與人生指引者外,更困惑解決者。由於過去的教育風氣較為封閉,

升學的管道不多,故惟有讀好書、練好球才會有好出路的功利主義。現在,教育環 境多元且變化性大,各種升學管道眾多,故應培養良好的興趣及正向的人生觀,並 適時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與讚揚,以培養健全與正向的人格特質。

(三)對體育政策之建議

我國目前運動選手培訓發展,國小、國中階段以培養學生對於運動之興趣與認 知為主;在高中階段主在遴選具有潛能的運動人才,接受長期計畫性之基礎運動培 訓;大學階段為延續高中養成訓練,並接受更專業的運動訓練,期參加國內各項競 賽,以創造佳績。經由本研究實證,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對專項運動是出自 於對這項運動的喜歡、自願或主動等的性質,不畏艱辛努力的奮鬥。雖然有時過程 中,帶有義務、強迫或目的等的性質,甚至帶來負面情緒與壓力,但他們還是努力 奮鬥。故高中設立體育班或運動績優生,對培育優秀運動人才、提升國家競技運動,

是有著相當大的助益。因此,如何讓他們在一連串的嚴格訓練與外在壓力下,仍能 保有對專項運動的熱情,是主管單位應深入研究並探討,冀盼能在運動領域中,為 國家創造更多的「台灣之光」。

二、後續研究之建議

對後續研究欲探討相關之議題者,提出三點建議如下。

(一)探討研究對象的熱情之差異來源

本研究發現,籃球社團學生與運動績優(含體育班)學生,不論在整體、調和式 及強迫式熱情上均展現高程度的熱情,且得知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對籃球運 動熱情高於社團學生。由於本研究認為,高中生參與學校社團活動,有些是出自於 自願及喜愛,有些則是出自於學校規定要參加社團活動,所以,不得不選其中一項 社團參加,加上本研究係針對籃球運動的熱情來加以探討,或許無法正確掌握到社 團學生的來源。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應調查受訪者的熱情活動或運動種類,再 針對其參與活動或運動的熱情程度做探討。

(二)探討調和式及強迫式熱情之差異

本研究認為,不論調和式還是強迫式熱情都具有一共同構念「熱情」,表示二 者是不可分割,且會互相影響。雖然 Vallerand 等 (2003) 二元活動熱情模式,提出 熱情活動區分的方式,但未提出調和式及強迫式熱情在個體中會如何同時產生。加 上本研究無負面及反面題項,故無法檢驗熱情所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建議後續 研究者,可針對上述的問題再深入研究,以更瞭解二元活動熱情模式所產生的內涵。

(三)探討熱情與涉入之關係

本研究發現,籃球社團學生與具籃球專項的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對籃球 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間是具有相關且正向直接的影響。雖然過往研究並無類似結 果,相關文獻亦也未提出支持。因此,後續研究者若欲了解熱情與涉入之關係,可 先行探討產生此差異的原因。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人堂 (1998) 。中華民國優異技擊項目選手運動傷害趨勢分析比較。光武學報,

23,447-492。

王煥琛、柯華葳 (1999) 。青少年心理學。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王誕生、林伯章 (2000) 。高中職學校健全學生社團發展之道。訓育研究,

39 (3) ,

48-53。

王英婷 (2005) 。高中資優生熱情樣貌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王光輝 (2007) 。台中縣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信良 (2011) 。穿越時光隧道-籃球運動在臺灣。臺北市:璞璞有限公司。

中 華 民 國 籃 球 協 會 (2012) 。 SBL超 級 籃 球 聯 賽。2012 年 04 月 25 日 , 網 址 : http://sbl.basketball-tpe.org/bin/home.php。

朱笠瑄 (2003)。東北角海岸攀岩冒險遊憩活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 技大學,臺中市。

朱家慧 (2006) 。涉入、體驗、依戀之影響關係研究

以鶯歌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

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朱佳宏 (2011) 。臺北市中等學校學生參與運動社團對運動自信心與學習態度影響 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 (2009) 。98年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2011年11月9日,

網址: 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072815595471.pdf。

余孟蓁 (2009) 。早泳會會員行為涉入、社會心理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

以臺中 市四季潛水游泳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李惠加 (1997) 。青少年發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俊秀 (2000) 。輕鬆學籃球。臺北市:二匠文化出版社。

李濟仲 (2007) 。父母的運動熱情對子女運動參與信念和行為的影響

以父母社會 化模式為基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李炯煌、季力康、彭涵妮 (2007) 。熱情量表之建構效度。體育學報,

40(3),77-87。

李奕宏 (2010) 。保齡球參與者運動熱情與目標取向之關聯性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何進財 (2000) 。亦師亦友的貴人。高中教育,

10,4-6。

林靈宏 (1993)。消費品類型、創新類型與新產品行銷策略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政龍 (2006) 。臺北市青少年的休閒參與特性對生活適應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子揚 (2009) 。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 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祖賢 (1989) 。從高中籃球聯賽談校際競賽活動。國民體育季刊,

18(3),25-30。

吳仁宇 (1999) 。學校實施學生體重控制之意義及重要性。學生體重控制指導手冊, 教育部編印。

吳若權 (2003) 。創造自己的價值。臺北市:方智出版社。

吳永發 (2006) 。路跑運動參與者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吳科驊 (2006) 。登山健行者休閒參與動機、持續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 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胡婉玲 (2009) 。雙元熱情對競技啦啦隊員之影響。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

8,

55-74。

施致平、黃蕙娟 (2006)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解析。學校體育,

16 (5) ,23-33。

徐元民 (1985) 。高級中學體育的展望。國民體育季刊,

14 (3) ,22-26。

徐耀輝 (2005) 。臺灣籃球發展過程與社會變遷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郁婷 (2006) 。桃園縣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與問題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翁志成 (1992) 。論大專學生運動社團的意義及功能。大專體育,

3(1),91-93。

莊翠玉 (1997) 。運動績優生就讀大專院校一般科系之學校適應情況研究

(未出版

莊翠玉 (1997) 。運動績優生就讀大專院校一般科系之學校適應情況研究

(未出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