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研究"

Copied!
19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研究. 研 究 生: 朱 玨 茹 指導教 授: 朱 文 增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研究 完 成 年 月:2012 年 6 月 研 究 生:朱玨茹 指 導 教 授:朱文增.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探討高中職校籃球社團學生與具籃球專項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對 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程度。採問卷調查法,調查臺北市高中職校369名籃球社團 學生及302名具籃球專項的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並於2012年4月期間進行資 料蒐集。問卷量表參考Vallerand等 (2003) 及李炯煌等 (2007) 中文版熱情量表與 McIntrye (1989) 涉入量表編製而成。研究結果發現,第一,籃球社團學生與具籃球 專項的運動績優生對籃球運動均呈現中高程度熱情,且以調和式熱情高於強迫式熱 情,故高中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傾向調和式熱情。第二,不論何種模式與構面,運 動績優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均高於社團學生。第三,社團學生與運動績優生對籃球 運動均呈現中高程度的涉入現況,且「吸引力」高於「中心性」高於「自我表現」, 又以運動績優生對籃球運動的涉入高於社團學生。第四,社團學生與運動績優生, 在不同性別與攻守置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均有顯著差異存在。第五,社團學生 與運動績優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間是具有相關且正向直接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職學生、熱情、涉入、籃球運動. iii.

(3) A Study of Taipei high school students’ passion and involvement for basketball Date: June, 2012 Student: Jyue-Ju Chu Adviser:Wen-Tseng Ch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passion and involvement of playing basketball between th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and the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for basketball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research is performed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are collected by surveying three hundred sixty nin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and three hundred and two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for basketball (including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senior high school during April 2012. The scale is a developed research instrument by referring to the Vallerand (2003) and Chiung-Huang Li (2007) passion scale in Chinese edition and the McIntrye (1989) involvement scale. The research results lead to five conclusions. First, they show a medium to high level of passion on basketball activities between th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and the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for basketball. Both groups have more harmonious passion than obsessive passion. Therefore, high school students tend to be more harmonious passion on basketball activities. Secondly, no matter what model or perspective is, the passion on basketball activities of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for basketball is higher th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Thirdly, they show a medium to high level of involvement on basketball activities between th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and the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for basketball. For involvement on basketball activities, attraction is greater than centrality and centrality is greater than self-expression for both th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and the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for basketball. Also, the involvement on basketball activities of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for basketball is higher th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Fourthl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and basketball position in the passion and involvement of playing basketball for the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and iv.

(4) the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for basketball. Fifthly, a positiv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passion and involvement on basketball activities for both basketball association students and the sportily talented students.. Keyword: senior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passion, involvement, basketball activities. v.

(5) 謝. 誌. 盼了兩年,終於等到寫謝誌的一天。回想當時讀書的光景,白天上班忙碌,晚 上趕著上課,假日準備作業,到寫論文時,那就更可怕,找文獻、看文獻、讀書會、 跑統計、寫論文等,相當的繁忙,曾經有多次已到了放棄的邊緣,幸好有指導教授 耐心的教導,朱門同學的互相提攜,終於順利的挺過來,而我也可以大聲的說:我 從師大運休所碩士畢業了。 擁有碩士學歷是我多年來的夢想,由於家庭、工作的繁忙,始終未能完成。如 今終於找出時間,鼓足勇氣,朝夢想前進,雖然這段過程是艱辛及困難,致少我做 到了、努力實踐了。若夢想不實踐就只是空想而已,真的做到才知道有夢最美、逐 夢踏實。 讀書的這段時間,首先,最感謝的是恩師 朱文增教授的教導,除在課堂上傳 授財務管理及運動行銷等專業知識外,更在指導論文的過程中費盡心思、耐心教導, 甚至犠牲自己的週末假期,指導 我們論文寫作的方向,研究架構的形成,調查的問 卷完成,統計分析的講解,更不厭其煩的一再指導論文寫作的各項重點,讓我的論 文能前後一貫,順利完成。 其次感謝的是李建興教授與邱順發教授,於百忙中審查我的論文,並提供寶貴 的意見,讓我的論文可加完整。再來要感謝朱門的同學澤君、家慶、嘉寧、碧霞、 寵珍等的陪伴,每週末的讀書會一起學習、一起努力。當然,我最感謝的是澤君, 每每當我燃起放棄的念頭時,他都能適時給予當頭棒喝,托著我往完成論文的方向 衝。謝謝你們的協助,讓我在這條路上處處遇貴人。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感謝你們的包容,感謝因為我的進修而造成家裡繁 亂,更減少與你們相處的時光。感謝親愛的兒子懷寛,當 我疲累時幫我按摩,當我 想放棄時鼓勵我,並為我加油。謝謝妳們,我做到了、我畢業了。. 朱玨茹謹誌 中華民國 101 年 7 月 27 日. vi.

(6) 目. 次.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證書................................................................................... 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謝. 誌.............................................................................................................. vi. 目. 次.................................................................................................................. 表. 次................................................................................................................. viix. 圖. 次.................................................................................................................. 第壹章. 緒論...................................................................................... viii. xii.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高中職學生現況之研究..……………………………………….…. 6. 第二節. 籃球 運動 現況 之研 究 ..……………………………………….…. 13. 第三節. 熱情理論及相關研究…………………………………………….... 16. 第四節. 涉入理論及相關研究…………………………………………….... 22. 第五節. 熱情與涉入之相關研究....................…………………………..…. 31. 第六節. 本 章 總 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 vii.

(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架 構…………………………………………………………. 33.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3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3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1.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人口背景變項的資料描述………………………………………. 53. 第二節. 熱情與涉入之現況呈現…………………………………………. 57. 第三節. 人口統計變項對熱情的差異分析………………………………. 64. 第四節. 人口統計變項對涉入的差異分析………………………………. 72. 第五節. 熱情與涉入之關係探討…………………………………………. 8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8. 第一節. 結論………………………………………………………………. 98. 第二節. 建議………………………………………………………………. 102. 參考文獻. ....................................................................................... 105. 附. ....................................................................................... 117. 附錄一.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總綱…………………………….... 117. 附錄二.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 123. 附錄三.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 129. 附錄四.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131. 附錄五. 各級學校 100 學年度發展重點運動項目核定表 (競技) ……. 137. 附錄六. 100 學年度各校體育班運動種類ㄧ覽表………………………. 143. 附錄七. 正式問卷…………………………...……………………………. 149. 錄. viii.

(8) 附錄八. 不同背景變項的社團學生與熱情之統計分析-t 檢定…………. 155. 附錄九. 不同背景變項的社團學生與熱情之統計分析-ANOVA………. 159. 附錄十. 不同背景變項的運動績優生與熱情之統計分析-t 檢定………. 170. 附錄十一. 不同背景變項的運動績優生與熱情之統計分析-ANOVA……. 173. ix.

(9) 表. 次. 表1. 國內熱情理論相關學術研究一覽表............................................ 20. 表2. 國外研究者對於涉入定義一覽表……………………………….... 23. 表3. 國內研究者對於涉入定義一覽表……………………………….... 24. 表4. 國內對於涉入相關研究一覽表……………………………………. 29. 表5. 抽樣學校之籃球社團學生及運動績優生人數調查表…………… 38. 表6. 預試問卷發放人數統計摘要表…………………………………… 39. 表7. 正式問卷發放人數統計暨樣本分配摘要表……………………… 40. 表8. 熱情程度問項表……………………….…………………………… 42. 表9. 涉入程度問項表……………………………………………………. 43. 表 10. 個人背景變項問項表………………………………………………. 44. 表 11. 專家學者名單………………………………………………………. 45. 表 12. 籃球社團學生熱情量表信效度檢驗之結果摘要表……………… 47. 表 13. 運動績優學生熱情量表信效度檢驗之結果摘要表……………… 48. 表 14. 籃球社團學生涉入量表信效度檢驗之結果摘要表……………… 49. 表 15. 運動績優學生涉入量表信效度檢驗之結果摘要表表…………… 50. 表 16. 正式問卷回收統計摘要表…………………………………………. 51. 表 17. 個人基本資料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54. 表 18. 社團學生及運動績優生熱情的現況及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58. 表 19. 社團學生與運動績優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差異情形摘要表…. 59. 表 20. 第Ⅲ模式熱情題項描述性摘要表…………………………………. 60. 表 21. 社團學生及運動績優生涉入的現況及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61. 表 22. 社團學生與運動績優生對籃球運動的涉入差異情形摘要表…. 62. 表 23. 涉入題項描述性摘要表……………………………………………. 63. 表 24. 不同背景變項的社團學生與熱情之差異情形摘要表-t 檢定……. 65. 表 25. 不同背景變項的社團學生與熱情之差異情形摘要表-ANOVA…. 67. 表 26. 不同背景變項的運動績優生與熱情之差異情形摘要表-t 檢定…. 68. 表 27. 不同背景變項的運動績優生與熱情之差異情形摘要表-ANOVA 70 x.

(10) 表 28. 學校別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ANOVA……………. 73. 表 29. 性別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t 檢定…………………. 74. 表 30. 年級別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ANOVA…………. 75. 表 31. 居住情形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ANOVA………. 76. 表 32. 住民身分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t 檢定…………. 77. 表 33. 父親教育程度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ANOVA…. 77. 表 34. 母親教育程度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78. 表 35. 父親職業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79. 表 36. 母親職業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0. 表 37. 社團學生擔任幹部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1. 表 38. 籃球組別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1. 表 39. 校外比賽擔任何種職業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2. 表 40. 平均上場時間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3. 表 41. 最常攻守位置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4. 表 42. 開始加入 (成為) 籃球校隊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5. 表 43. 每週打球 (練習) 天數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6. 表 44. 每次打球 (練習) 時間對籃球運動涉入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87. 表 45. 第Ⅰ模式熱情與涉入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社團學生)...………. 89. 表 46. 第Ⅱ模式熱情與涉入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社團學生)...………. 90. 表 47. 第Ⅲ模式熱情與涉入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社團學生)...………. 90. 表 48. 第Ⅰ模式熱情與涉入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運動績優生)………. 91. 表 49. 第Ⅱ模式熱情與涉入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運動績優生)………. 91. 表 50. 第Ⅲ模式熱情與涉入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運動績優生).………. 92. 表 51. 第Ⅰ模式社團學生的熱情對涉入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3. 表 52. 第Ⅱ模式社團學生的熱情對涉入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3. 表 53. 第Ⅲ模式社團學生的熱情對涉入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4. 表 54. 第Ⅰ模式運動績優生的熱情對涉入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5. 表 55. 第Ⅱ模式社團學生的熱情對涉入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5. 表 56. 第Ⅲ模式社團學生的熱情對涉入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96. xi.

(11) 圖. 次. 圖1. 體育班 (含運動績優生) 升學管道……………………………….. 12. 圖2. 熱情發展過程………………………………………………………. 18. 圖3. 遊憩專門化組成之三環圖……………..…………………………… 27. 圖4. 研究架構......................................................................................... 33. 圖5. 研究流程圖……………………………………………….................. 36. xii.

(12)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第三節提 出研究問題;第四節探討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提出名詞操作性定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國家的重要資產,此時期學習能力強,亦是人格養成教育 中最重要的階段。世界有許多先進國家均優先建構完善的教育體系與具體執行策 略,以培養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故重視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培養活力的青少年,是 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 (教育部,2003) 。 廿一世紀是資訊發達的時代,由於高科技、自動化與網路化改變人類的生活型 態。由於時代的演進,媒體視覺 (如電腦與網路) 成為青少年的最愛,坐式的生活 型態亦普遍產生在國內青少年的身上。依行政院主計處2009年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 結果指出,15至24歲青少年最常從事之休閒活動以看電視、電影、演 (簽) 唱會或 唱KTV居多,占34.24%;其次為球類、游泳、韻律、瑜珈、健身房等,占19.88%; 第三為上網咖、網際網路 (含線上遊戲) 或BBS站,占16.07%;最少的為登山、旅 遊、健行、釣魚、釣蝦等,占3.59%。由此可知,有近五成以上的青少年是坐式的 生活型態。有鑑於此,2009年吳清山博士就任臺北市教育局局長,明確揭示「臺北 101、教育111」的教育理念。其中教育111的內涵為「一校ㄧ特色;ㄧ生一專長;一 個都不少」 ,所謂「ㄧ生一專長」是以運動為主軸,推展健康概念,倡導動態生活型 態,好讓校園內每位學生都能動起來 (朱佳宏,2010) 。 高中職的學生正值青少年時期,正是社會中最具朝氣的年齡層,亦是人格發展 和生活適應的關鍵期 (謝明材,2000)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意識到心理經驗會 影響到思考及行為表現,因此,青少年會藉由參加社團活動來增加經驗,從中來了 解自己的能力、興趣與性向。 就學校體育教育而言,運動團隊包含運動社團及運動代表隊 (教育部體育司, 2003) ,運動團隊發展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國家體育政策,故學校的運動團隊具有 推廣性、競技性與國際性等目標,配合國家體育政策,共同推展體育運動 (楊宗文, 1994) 。我國目前運動選手培訓發展,在國小、國中階段以培養學生對於運動之興.

(13) 2. 趣與認知為主;高中階段主在遴選具有潛能的運動人才,接受長期計畫性之基礎運 動培訓,以提供國中運動績優生進入高中繼續升學,銜接中學階段的優秀選手繼續 培訓,並建立優秀運動人才一貫培訓之體系為目的 (教育部,2006) ;大學階段為 延續高中養成訓練,並接受更專業的運動訓練,期參加國內各項競賽,以創造佳績; 國家培訓階段,以獲取國際賽,甚至奧運會金牌為主要目標。故本研究選擇高中職 在學的學生為探討的對象,並區分參加學校運動社團的一般學生與具有某專項體育 重點發展項目的體育班 (含運動績優生) 學生。 籃球深受學生及民眾的喜愛,是我國運動領域的熱門項目,亦是媒體播報的寵 兒,故其各年齡層級皆蓬勃發展。由於籃球運動是由球類遊戲演變而來,不受性別 及年齡限制,參與者可利用空暇時間進行全場或半場的競賽,並從運動中獲得樂趣, 從緊張的生活中得到回復和放鬆,進而豐富空閒生活,提高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馬 毅、李杰凱、徐威,2003) 。依教育部體育司 (2010) 「2010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 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發現,學生想參加學校運動社團項目,籃球項目除國小占3.9% 位居第三外;餘國中到大專均以籃球為最高 (國中3.9%、高中6.8%、大專4.8%) 。 學生目前參加學校運動代表隊之情形,國小及國中均以籃球位居第三 (國小2.4%、 1.2%) ;高中到大專仍以籃球為最高 (高中1.9%、大專1.3%) ,故籃球是學生們最 熱愛運動之一。 Vallerand (2003) 的研究團隊,提出活動熱情理論 (passion toward activities) : 「一種對所喜愛活動的強烈傾向,個體認為此活動是重要的,且願意投注時間與精 力於其中」。同時提出「二元活動熱情模式」(dualistic model of passion) ,並將熱 情分為調和式熱情與強迫式熱情兩種。然而過去研究顯示不同熱情模式,亦會分別 帶來不同的正負情緒影響。 日本國寶級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曾說:「現在我已經66歲了,只要我活著 一天,我就像18歲剛開始的時候一樣,每天認真工作。一個人要成功有兩個條件: 意志力和熱情」 (鄭呈皇,2007) 。故熱情是一種驅力 (Marsh & Collet, 1987) ,個 體感覺重要並將其排在最先目標,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得到他們熱烈的目的。這也 是本研究想了解為何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是有籃球場的地方,一定有許多不同階 層的人,群聚在一起,盡情揮攦汗水。 另一方面,吳若權 (2003) 曾說:「運動員養成,需要投注多年的時間與精力,.

(14) 3. 是什麼原因驅動他們這麼做?無非就是對運動的熱情」。或許體育班的學生從小就 開始接受專長訓練,然而這個過程是艱辛及困難,除了要兼顧課業,更要花許多的 時間及體力來接受訓練,更要承受許多內、外在的壓力,但他們仍然無怨無悔的奮 鬥著,這對體育班的學生來說,是否屬於一種熱情運動,故這是本研究想探討的動 機之一。專長運動對於體育班的學生而言,除了是興趣外,或許是種義務,在這種 情形下,他們對運動的熱情,是否會與一般學生不同,這是本研究想要探討的另一 動機。 涉入偏向為一種心理之狀態,其強度會受到某件事物與個人需求、價值觀及所 欲達成的目標在特定情境下的相關程度所影響,當相關性愈強,認知到的自我攸關 程度愈高,涉入程度亦隨之加深,進而產生一連串關心該事物的後續行為 (陳肇芳, 2007) 。Tyebjee (1979) 認為購買某項產品時,若該項產品能滿足購買者內在的持 續性需求,便會產生對此產品的長期興趣,也就是對產品的涉入。熱愛籃球運動的 籃球社團學生或體育班與運動績優生等,不外乎是冀望自己參與這項運動後,各項 需求能獲得滿足,若參與學校社團或代表隊後能持續滿足參與者的內在需求,便會 培養出長期興趣,就會擁有高度的涉入程度,變會成為一種穩定且不容易隨著外在 環境改變的狀態,這也就是本研究想要了解的另外一個動機。 最後,一個人對於所熱愛的運動,具備的熱情類型應會有所不同,本研究將透 過高中職籃球社團的學生與具有籃球專項的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的實證研 究,來探討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對籃球運動熱情是否會影響其個人的涉入程度。由 於相關的學術研究不多,本研究首度進行這兩種不同類型學生的運動熱情與涉入關 係之探討,並採用 Vallerand 等 (2003) 熱情量表與 McIntyre 與 Pigram (1989) 持 續涉入量表,來測量兩種不同類型學生的熱情與涉入程度,亦檢驗運動熱情、涉入 間的關係。冀盼透過本研究,進一步了解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參與運動之內涵,以 提供實務與學術領域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將針對臺北市高中職的一般學生與運動績優 (含 體育班) 學生,探究其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相關情形,研究目的為:.

(15) 4. 一、瞭解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現況。 二、探討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在熱情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在涉入之差異情形。 四、探討不同熱情型態之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在涉入之差異情形。 五、比較臺北市高中職一般學生及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熱情與涉入現況及關 係之異同。.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問題有下列五項。 一、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現況? 二、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在熱情有何之差異? 三、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參與籃球運動在涉入有何之差異? 四、不同熱情型態之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在涉入差異情形為何? 五、比較臺北市高中職一般學生及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熱情與涉入現況及關 係有何異同?.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間的關係,研究 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是以100學年度下學期就讀於臺北市高中職的學生為研究範圍。研究對 象分別為參與學校籃球社團的一般學生與具有籃球專項的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 生,以探討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關係。. 二、研究限制 (一)抽樣對象僅以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為範圍,推論至其他縣市將有其限制性。 (二)以籃球運動為其熱愛的運動,其研究結果推估至其他專項運動有其限制性。.

(16) 5. 第五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一、高中職學生 本研究所指的高中職學生,係指100學年度第2學期就讀於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 校的日間部男、女學生。. 二、熱情 本研究採用Vallerand等 (2003) 提出「二元活動熱情模式」(dualistic model of passion ),將活動熱情定義:「一種對所喜愛活動的強烈傾向,個體認為此活動是 重要的,且願意投注時間與精力於其中。」區分調和式熱情與強迫性熱情兩種。本 研究所指熱情係個人對所喜愛的活動投注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參與,熱情的能量係以 個人內化為自我價值認同而來。本研究測量工具區分3種模式,第Ⅰ模式為原 Vallerand的中文版熱情量表,區分為「調和式」及「強迫式」熱情等2個構面;第Ⅱ 模式將原Vallerand的中文版熱情量表,再增加3題為達成某項目的而從事該項運動的 題項,重新編製成新的熱情量表,亦區分為「調和式」及「強迫式」熱情等2個構面; 第Ⅲ模式則將原Vallerand的中文版熱情量表及新增3題目的式的題項為另一新的構 念,定義為目的式熱情,區分為「調和式」、「強迫式」及「目的式」熱情等3個構 面。得分愈高,表示對籃球運動的熱情程度愈高。. 三、涉入 本研究採用 Houston 與 Othschild (1978) 對持續涉入的概念,係指基於個人內 在原因,對事或物的持久關切程度,也就是說持續涉入不會因為情況不同而有所改 變。本研究係指個體對所喜愛活動的認知與興趣並表示持續關心的程度。測量工具 採用McIntrye (1989) 之涉入量表,將涉入區分為「吸引力」、「自我表現」與「中 心性」等3個構面,得分愈高,表示參與程度愈高。.

(17)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關係理論,作為本 研究的理論基礎與發展研究架構的依據。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高中職學生現 況之研究;第二節為籃球運動現況之研究;第三節為熱情理論及相關研究;第四節 為涉入理論及相關研究;第五節為熱情與涉入之相關研究;第六節為本章總結。. 第一節. 高中職學生現況之研究. 高中職學生正值青少年時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力,故其身心發展與體能狀 況受到極高度的重視。由於本研究以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為研究對象,故本節重點共 分為四部份:一、高中職學生之介紹;二、學生社團之介紹;三、體育班 (含運動 績優生) 之介紹;四、本節小結。. 一、高中職學生之介紹 青少年 (adolescent) ,就字面解釋為「成長」 (to grow up) 或「愈來愈接近成 熟」 、 「成長為成年人」 (to come to maturity) 等意思 (王煥琛、柯華葳,1999;李加 惠,1997) 。從社會學上解釋,依賴性兒童進入自立性成人期的過渡階段;從心理 學上解釋,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由兒童行為轉變到成人行為的過程 (王煥琛、柯 華葳,1999) 。林政龍 (2006) 指出廣義的青少年期,解釋為指 12 歲到 21 歲間的 歲月,並區分為 3 個階段:青少年前期、青少年早期以及青少年後期;狹義的解釋, 則為介於 12 歲至 18 歲間的階段,也就是相當於我國國中、高中階段。 由於青少年時期正是身心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同時在生理、心理及社會等三 方面經歷重要的轉折階段。林政龍 (2006) 認為生活適應能力越高者,就越能接納 自己,他們的自信心也就越高,也越趨於成熟。 謝明材 (2000) 指出,高中職學生正值青少年時期,正是社會中最具朝氣的年 齡層,亦是人格發展和生活適應的關鍵期。對各項事物充滿好奇與興趣,尤其是對 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更是執著與熱情,如在大太陽下仍不畏酷曬的從事喜愛的運動, 或瘋狂追逐喜愛的明星。本研究以臺北市高中職在學的學生為探討對象,並區分參 加學校籃球社團的一般學生與具籃球專項的運動績優 (含體育班) 學生,藉以分析 不同對象,對喜愛運動的熱情與涉入之研究,接著將對不同的學生族群加以介紹。.

(18) 7. 二、學生社團之介紹 張良漢、蘇士博 (2000) 指出,所謂「社團」是指ㄧ群人擁有共同的興趣,能 遵守共同規則,為了追求共同目標,自願在一起從事達成目標的活動。構成社團組 織的要素可分為: (一) 物質的要素:人員、經費、設備、器材、活動空間等; (二) 精神的要素:社團的組織章程,包括宗旨、任務、使命、制度、規範、組織及職掌、 認同、權利與義務 (朱佳宏,2010) 。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改造」,學生的各項學習, 透過親身體驗才能促進成長,故學校的社團活動是學生整體教育的一環,指導學生 參與課外活動,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個人才藝、增進合群德性、促進同學情 感與團隊精神和榮譽,並發掘優秀人才,達成學生人格之健全發展,以符合九年一 貫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多元的能力 (朱佳宏,2010) 。 依據95年「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總綱」規定 (如附錄一) ,「綜合活動」 課程每週教學節數兩節,必修不計學分。各校可因應實際需求,於每週兩小時的課 程中,安排各項綜合活動,如專題演講、社團活動等。故社團活動是納入綜合活動 課程範圍內實施,各校可依實際需求,彈性安排各項活動,不受每週兩節或每週班 會、社團活動各一節之限制。社團活動是指學生依其興趣、性向及社團組織型態, 向學校提出申請,在教師輔導下的學習活動。隨著2010教育部修正發布「普通高級 中學課程綱要」 (如附錄二) ,增列社團活動以每週一節為原則,期能依據學生興 趣、及身心發展,同時兼顧學校發展與社區資源,透過團體活動的參與、體驗,以 強化團隊服務與全人發展。 楊永森 (2002) 認為,社團是由同學所組成的校內次級團體,具有志願性組織 的特質。何進財 (2000) 指出,社團是由ㄧ群基於共同興趣與意願的同學,自動籌 組,並經學校核准成立之組織,學生透過活動的參與,走出教室,認識志同道合的 同學,在社團一展所長,體驗多采多姿的學校生活。葉日煌 (2005) 提出,學生社 團活動是在學校課外活動中,最受學生關注,也是教室教學外最為重要的學習之道。 而參與社團活動是高中校園生活的特色,透過社團活動學習服務,因此生活、學習、 感情、課業及參與社團是高中學生不可少的過程。 王誕生與林伯章 (2000) 指出,學生社團的立基是以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主,各 類型的社團需要在學校規範下,在制度、規章、管理辦法上與學校相互配合,才能.

(19) 8. 經營一個健全且完善的學生社團。由於現今社會環境多元,學生社團的成立亦趨於 多元化,依其性質大致可分為服務性、學術性、康樂性、技能性、藝術性、運動性、 自治性及聯誼性等社團 (陳玫伸,2006) 。 陳皆榮 (2004) 指出,青少年充滿熱情、活力及希望,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 是社會珍貴的人力資產,亦所謂「體力即國力,健康即財富」,有健康的身體才有 健全的明日社會。再者,我國「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14條 (附錄三) 規定「各 校應輔導成立各種運動社團,做為推展課外運動之基礎單位,並提供學生參與課外 運動之機會」。在學校教育方面,除課程安排的體育課外,學生可依個人意願參與 運動社團的體育活動,此為學生參與課外運動的最佳途徑,其目的是鍛鍊強健體魄、 提升運動技術水準,並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除此之外,教育部更積極推動「一人 一運動,一校一團隊」,期望每位學生至少學會一項運動技能,並培養終身運動的 習慣。因此,強化學生體能狀況,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藉由透過學校實施學生的運 動社團活動,為最徹底且直接而有效的做法 (吳仁宇,1999) 。 就學校體育教育而言,運動團隊包含運動社團及運動代表隊 (教育部體育司, 2003) ,具有推廣性、競技性與國際性等目標,配合國家體育政策,共同推展體育 運動。故運動團隊發展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國家體育政策。國家體育政策分為兩大 類:一是以全民福祉,全民健康為依歸的「全民運動」;另一是以奪取勝利為導向 的「競技運動」,運動社團就如同「全民運動」在於量的追求 (翁志成,1992) 。 目前我國高中職運動社團的發展,依據體育司 (2010) 「99年度教育部學校體 育統計年報」顯示,高中職運動社團總計2,399個,平均每校設有4.89個,其中以設 立「籃球」項目的學校最多,總計512個,有398所學校,占全國81.06%,其後依序 為桌球、羽球、排球、跆拳道、運動舞蹈、網球、其他、壘球及棒球等。 另依體育司 (2010) 「99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發現,以 各級學校為類別,統計其參加學校運動社團百分比,國小為24.5%、國中為15.8%、 高中為28.6%、大專校院為22.5%,總平均為22.5%,與98年結果相當 (98年為22.3 %) 。兩年度比較結果顯示,國小學生參與率上升約2.6%,國中生參與率下降約 0.7%,高中生參與率增加3%,而大專校院生則下降2.9%。再者,調查結果報告亦顯 示,國小、國中與大專校院學生未參加運動社團的原因皆以沒有時間比率最高 (國 小為57.3%、國中為44.6%、大專校院為59.9%) ,然高中學生則以沒有興趣的比率.

(20) 9. 最高 (46.8%) ,沒有時間次之 (41.6%) 。故高中生參加運動社團是以興趣為其出 發點。 因此本研究將高中生參與學校社團活動定義為運動性社團,其目的是鍛鍊強健 體魄,並推廣運動技能,發揮團隊精神,增進身心健康 (陳玫伸,2006) 。如:各 種球類、游泳、田徑、跆拳、柔道、空手道、武術、扯鈴、溜冰、直排輪、體操、 飛 盤 等 。 楊 極 東 (1988) 提 出 , 運 動 性 社 團 活 動 是 利 用 學 生 正 式 課 程 (informal curriculum) 以外的時間,實施運動休閒教育使學生在課餘有正當消遣,並發展個 性、群性與知性,使學生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環境的一種活動,故運動性社團活動是 學校體育教育的延伸。因此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扮演著重要角色,是社會體育的搖 籃,學習運動的技能,培養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場所,是國家體育的根基,培 育優秀運動員強而有利的推手,更是影響國家政策執行成效最重要的關鍵 (楊宗 文,1994) 。. 三、體育班 (含運動績優生) 之介紹 (一)體育班發展之沿革 我國優秀運動人才培訓政策隨著時代慢慢演變,從最先的運動代表隊模式、接 著重點發展項目模式、再者體育實驗班模式,一路發展成現今的體育班模式 (王光 輝,2007) 。我國最早的體育資優教育發展始於1971年。直至1975年教育部頒布「重 點發展學校單項運動辦法」後,此時單項重點運動項目體育班才在臺中一中、臺中 女中等名校開始設置 (曾瑞成,2002) ,當時推展之重點運動項目為田徑、游泳、 體操、桌球等四項 (葉憲清,2002) 。教育部為遴選具運動潛能之學生,造就國家 級選手,為國增光 (徐元民,1985) ,依序於1979年7月頒布「長期培育中小學優秀 運動人才實施要點」、同年8月頒訂「積極推展全民體育運動計劃」及1980年訂頒「積 極推展全民體育運動重要措施計劃」等 (曾瑞成,2002) 。至此,培育優秀運動人 才已成為推動學校體育重要目標之一,且與推行普及化之教育理念並列為學校體育 發展的兩大主軸 (詹俊成,2002) 。 教育部於1984年通過「特殊教育法」,學校體育班才正式納入資賦優異教育範 疇,同時並訂定「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辦理中等學校 運動績優生保送甄試與甄審。1997年前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頒布「臺灣省高級中等學 校體育班實施計劃」,同年教育部修訂頒布「特殊教育法」,將體育班以「特殊班」.

(21) 10. 的方式設置。隔年1998年修訂「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劃」及訂定 「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學生成績考查辦法」,藉以對具有運動潛能之中學生, 施以系統化之專項運動訓練,以培育國家優秀運動人才 (徐郁婷,2006) 。 2001年教育部為了解高中體育班實施成效與問題,於是實施訪視,結果發現: 「高中體育班之設置對於提升我國競技運動水準與發展具有正面性意義,應加以妥 善規劃設立」 (教育部,2001) 。此外,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於2002年召開「國家競 技運動發展會議」決議事項:請教育部配合體育委員會重點發展項目規劃設置各級 學校體育班。教育部乃於2002年增訂「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16條之一:「中 等以下學校為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得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後成立 體育班」。同時,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亦擬訂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及運動代 表隊訓練注意事項」,並授權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可依本身需求及區域性發展體育 特色成立體育班,遂於民國2004年3月16日公布實施,肯定高中體育班對於國家競技 運動發展具有正面性意義與貢獻 (施致平、黃蕙娟,2006) 。 為提供未來體育班發展方向,教育部分於2004至2006年度辦理「93年度高級中 等學校體育班工作檢討會」、「93學年度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發展計畫研討會」、 「95年度高級中學學校體育班經營策略研討會」,邀集相關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研 擬具體策略以強化高中體育班之未來發展方向,歷經十多次會議討論及十一次修訂 草案,最後通過「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2006) ,確立 體育班發展應配合轉型,朝精緻化發展,以銜接整體之競技運動培育體系。爾後, 教育部更委託玄奘大學辦理「修訂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計畫」 ,同時著手修訂「高中 體 育 班 課 程 綱要總綱」,自2010年8月1日起由高中一年級起逐年實施 (鄭維宜, 2008) 。 由於主管機關為使運動專項才能學生獲得適性發展,不斷藉由全國性的訪視與 檢討會議,增修相關辦法,更於100年11月修正「國民體育法」第13條,增訂高級中 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班辦法,並明確規範學校增聘專任運動教練,從事運動訓練或 比賽指導工作等,期使體育班的發展更為健全。 (二)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之發展 運動績優生升學輔導之執行爰於教育部1966年5月3日頒布「各公私立以下中等 學校體育成績優良學生保送升學辦法」 ,具有資格的學生稱之為「體育績優保送生」 ,.

(22) 11. 簡稱體保生;至1975年前有關體育績優生保送的科系僅限定於體育科系,後來辦法 修訂,體育績優學生參加聯招時,可依運動成就得享有特殊加分優待 (鄭維宜, 2008) 。教育部又於1979年修訂升學輔導辦法,對參加國際各單項運動競賽獲得冠 軍的團隊隊員,可以集體保送方式,免試進入大專院校一般科系就讀 (許樹淵, 1979) 。歷經多次修訂後,再將「保送」的字眼刪除,改以「運動成績優良」代替, 並於1984年修訂為「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具資格的學生 稱之為「運動績優生」 (黃楗翔,2003) 。將過去參加聯招後,再行加分的方式, 更改為「甄審」及「甄試」的方式甄選學生,並在轉學或插班考試時予以加分優待。 直後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可透過「甄審」、「甄試」的方式,進入接受運動保送學生的 大學科系就讀。「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最後一次修訂是 在2011年1月5日 (如附錄四) 。 (三)體育班 (含運動績優生) 升學管道 高中職體育班或運動績優生的學生升學管道現有三種,即為教育部甄審與甄 試、獨立招生及多元入學 (如圖1) 。 1.教育部甄審與甄試: 凡高級中等以上學校畢業生 (包括應屆畢業生) ,合於教育部辦理中等以上學 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規定資格者,得申請輔導參加甄審、甄試 (王光 輝,2007) 。所謂「甄審」 ,即是學生依該辦法檢具過去參加世界、亞洲等優秀競賽 成績,按志願分發的方式,不需參加考試,由委員會審查,並依學生志願、運動及 學業成績分發進入大學校院就讀。所謂「甄試」 ,即是學生亦需提出全國性以上的競 賽成績 (其運動項目屬團體競賽者尚需參加專長術科檢定) ,經由學科甄試,再依 學科成績高低、運動等級及志願順序分發 (鄭維宜,2008) 。 2.獨立招生: 由各大專院校單獨或聯合組成委員會辦理招生事務,並訂定招生辦法及簡章, 亦由各校依各自不同入學管道提供名額。因此各校多由運動績優學生單獨招生委員 會自辦。 3.多元入學: 各大學得依其特色訂定招生條件,招收適才適性之學生入學。各大學將以個人 申請、學校推薦及考試分發等三種入學管道升學。.

(23) 12. 圖1.. 體育班 (含運動績優生) 升學管道 (研究者整理). (四)體育班 (含運動績優生) 之發展 「體力就是國力,而體力加智力等於國家整體競爭力」,就目前我國運動選手 培訓發展現況,國小、國中階段以培養學生對於運動之興趣與認知為主;高中階段 主在遴選具有潛能的運動人才,接受長期計畫性之基礎運動培訓,以提供國中運動 績優生進入高中繼續升學,銜接中學階段的優秀選手繼續培訓,並建立優秀運動人 才一貫培訓之體系為目的 (教育部,2006) ;大學階段為延續高中養成訓練,並接 受更專業的運動訓練,期參加國內各項競賽,以創造佳績;國家培訓階段,以獲取 國際賽,甚至奧運會金牌為主要目標。故高中設立體育班或運動績優生,對培育優 秀運動人才、提升國家競技運動,有著相當大的助益 (詹俊成,2002) 。 運動績優生升學制度卻引起訓練上的某些阻力,某些運動績優生將此升學管道 視為升學的跳板,得到升學目的後,以功課跟不上為由,消失在運動競賽場 (雷寅 雄,1994) 。甚至部份運動績優生,好不容易到大學校院就讀後,因學業根基太差 而造成學科重修或退學等困擾,而影響運動成績的衰退,導致兩頭皆空,而失去培 養與保送的意義 (莊翠玉,1997) 。「甄審甄試進大專院校」成為多數運動績優生 從事運動的終極目標,使得升學輔導制度設立的目的變得混淆。然依辦法的旨意, 應是鼓勵其繼續努力創造更佳的運動成績,然而卻被視為一種「獎勵」,結果許多 運動績優生得到這項「獎勵」後,便不再努力從事運動訓練,更別提創造運動佳績 了 (張榮升,2010) 。吳若權 (2003) 曾說:「運動員的養成,需要投注多年的時間 與精力,是什麼原因驅動他們這麼做?無非就是對運動的熱情。」到底這些運動績.

(24) 13. 優生對專項運動是因為興趣、熱情還是獎勵,於後段再加以探討。. 四、本節小結 高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少年時期,亦正是社會中最具朝氣的年齡層,對各項事 物充滿好奇與興趣,尤其是對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更是執著與熱情,如在大太陽下仍 不畏酷曬的從事喜愛的運動,或瘋狂的追逐喜愛的明星。 由於學生參與社團活動是高中校園生活的特色,透過社團活動學習服務,因此 生活、學習、感情、課業及參與社團是高中學生不可少的過程。依體育司 (2010) 「99 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情形調查報告」發現,高中生參加運動社團的比率逐年 增加,參與運動社團的主因會以興趣為出發點。 就學校體育教育而言,運動團隊包含運動社團及運動代表隊 (體育司,2003) , 運動團隊發展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國家體育政策。故學校的運動團隊具有推廣性、 競技性與國際性等目標,配合國家體育政策,共同推展體育運動。「體力就是國力, 而體力加智力等於國家整體競爭力」,目前我國運動選手培訓在高中階段主在遴選 具有潛能的運動人才,接受長期計畫性之基礎運動培訓,以提供國中運動績優生進 入高中繼續升學,銜接中學階段的優秀選手繼續培訓,並建立優秀運動人才一貫培 訓之體系為目的 (教育部,2006) 。因此為了解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喜愛運動的 熱情與涉入之研究,故將研究對象區分為參加學校運動性社團活動之一般學生與具 有籃球專項的體育班及運動績優的學生。. 第二節. 籃球運動現況之研究. 籃球深受學生及民眾的喜愛,是我國運動領域的熱門項目,亦是媒體播報的寵 兒,故其各年齡層級皆蓬勃發展。由於本研究探討高中生對籃球運動的熱情與涉入 程度,故本節將針對籃球運動分三部份說明:一、籃球運動的源起與發展;二、高 中籃球聯賽 (HBL) 之介紹;三、本節小結。. 一、籃球運動的源起與發展 籃球運動始於1891年美國麻州春田市的春田學院詹姆士.納史密斯博士 (Dr. James Naismith) 從市場工人裝梨子的動作中啟發靈感而發明,由於當時室內運動場 兩端二樓凸出懸空的走廊外緣有十尺高,因此決定梨桶就訂在十尺高的地方。他再.

(25) 14. 以美式及歐式足球與冰上曲棍球等規則,擬定13條遊戲規則。主要是把球丟進桶裡 得1分,防守者第2次犯規要下場禁足,直到對方進球後才可解禁上場,如果某隊犯 規到第3次,則算對方得1分。值得注意的是不允許球員運球或拍球,只可傳球或擲 球到某處,然後擲球員跑過去接球 (陳志成,2010) 。同年12月在當地的 YMCA 體 育館舉行世界第一場籃球比賽,揭開籃球比賽史的序幕 (李俊秀,2000) 。直至1932 年國際業餘籃球總會成立後,籃球才有統一的標準 (王人堂,1998) 。故籃球運動 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一項永不衰退的運動。 臺灣最早的籃球比賽,開始於 1947 年臺灣省政府社會處主辦的道明杯籃球賽。 當時以臺北市新公園 (現為二二八紀念公園) 的網球場為比賽場地,由於比賽場地 太小,於是以尼龍繩和草繩圍出足夠的場地,故被戲稱「鑲邊籃球場」 (王信良, 2011) 。1949 年臺北市鄭州路鐵路局員工宿舍附近興建一座鐵路籃球場,可容納四、 五百人觀看,接著第一座夜間球場-憲四團球場亦建成啟用 (徐耀輝,2005) 。1950 年元旦開辦全省籃球聯賽,為最具歷史性的錦標賽。 1951 年總統府前的三軍球場落成後,由於籃球場的興建帶動籃球比賽的盛行, 讓當時籃球比賽成為社會共通的話題。之後於三軍球場開打的每場比賽,幾乎場場 爆滿、場場狂熱。可見籃球運動在當時受到各界重視及喜愛的程度,可說是臺灣籃 球的黃金時期 (莊俊喬,2008) 。當時人人以打好籃球為無上榮耀,社會各階層與 高官顯貴,均以看籃球為正當消遣娛樂 (瞿子清,1961) 。一般社會大眾均認為, 籃球就是體育,體育就是籃球 (劉世珍,2001)。 中華體育館於 1963 年落成後,再度掀起臺灣籃球運動熱潮。每年定期舉辦甲組 自由盃籃球錦標賽、中正盃籃球錦標賽等多場大小賽事。熱情的球迷必蜂擁而至, 為臺灣籃球運動創造另一波高峰 (莊俊喬,2008) 。直至 1988 年鴻源機構籃球賽時 施放沖天炮,引燃大火燒毀體育館,從此熄燈至今。 中華職業籃球聯盟 (Chinese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CBA) 於1994年正式成 立,開啟中華職籃元年球季,更開啟臺灣籃球重要的新里程碑。從此,籃球不僅與 企業結合,亦以企業方式精緻的包裝,行銷到臺灣每一處熱愛籃球的角落。後因金 融風暴、財務危機及轉播權金等問題,遂於1999年封館落幕,使臺灣的職業籃球運 動走入歷史。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振興臺灣籃壇,於2003年促成「超級籃球聯賽」 (Super.

(26) 15. Basketball League,簡稱SBL) 開打,才慢慢讓籃球熱潮復甦,球迷漸漸回籠。超級 籃球聯賽是一個半職業的籃球聯盟,現有新北裕隆、臺北達欣、臺灣啤酒、台灣大 (前 緯來獵人、再前中廣戰神) 、金門酒廠 (前東森羚羊、再前九太科技) 、臺灣銀行、 臺中璞園 (前東風、再前幼敏、更前新浪) 共7支隊伍,為現今臺灣籃球界最高層次 賽事。 近來,籃球運動仍能在全球掀起一股流行性的狂熱風潮,除了籃球運動本身的 種種特性外,美國職業籃球聯盟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簡稱NBA) 在全 球吸引成千上萬的球迷更是主要原因。例如2012年2月開賽以來,「林書豪」這個名 字在全美掀起一股「林來瘋」旋風,甚至更獲選美國時代雜誌票選年度百大人物。 由此可知,籃球運動始終受人們的喜愛。. 二、高中籃球聯賽 (HBL) 之介紹 校際運動是學校體育的一環,亦是學校教育的一環 (邱祖賢,1989) 。教育部 為推廣各項體育活動,達到「校際運動競賽」之目的,並藉此增進各校之間的感情 交流,有鑑於許多體育先進的國家,如美國與日本等均設有聯盟組織及完善的聯賽 制度,對體育推展幫助頗甚多。然而,我國卻無此類似的專責組織,再加上籠罩在 升學主義風氣的影響下,所以各校之間缺少體育競賽活動,體育之交流嚴重不足 (曾 銀助,2011) 。 1987年,教育部長毛高文仿照美國大學運動聯盟籃球聯賽 (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 NCAA) 方式,規劃我國學校籃球聯賽,並廣邀專家學者共同研 商,再參考美、日等國運動聯賽制度,遂於1988年1月推出第一屆大專籃球聯賽 (University Basketball Alliance, 簡 稱 UBA) , 同 年 10月 開 啟 高 中 籃 球 聯 賽 (High School BasketballLeague, HBL) 的序幕。 為使聯賽正常運作,於1988年成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總會」,簡稱高中體總, 教育部遴派組成委員會及會長運作。自2006年2月後,依教育部指示將組織改制為「社 團法人」,主管體育行政機關委辦之運動競賽、選手培訓、推廣活動、國際及兩岸 交流等業務 (曾銀助,2011) 。 高中籃球聯賽舉辦初年,依各校籃球隊實力分成一至四級,但由於當時參賽隊 伍眾多及強調主、客場的競賽制度等因素,第四級的隊伍無法於學期結束前完成賽 事。故自1989年起,將籃球比賽分成地區與自強兩聯盟,並採主、客場的競賽制度。.

(27) 16. 直至1993年,考量國內地理環境、學校場館設備與實際執行效益等因素,將競賽改 以甲組、乙組兩聯盟,採集中比賽制之方式實施。1997年,甲、乙組改名為甲、乙 級,有關賽事分級、集中比賽的競賽制度等仍維持至今 (莊俊喬,2008) 。 在臺灣,高中籃球聯賽是最受歡迎、最蓬勃的運動。從開賽初期,計有129隊 報名參加;到2002年有293隊;接著2006年有322隊,其成長率實在驚人。由此可知 高中籃球聯賽在學校重視的程度。由比賽現場來看,不論是預、決賽或複賽,每場 比賽幾乎是座無虛席、場場爆滿,由此也知高中籃球聯賽受大眾歡迎的程度 (莊俊 喬,2008) 。. 三、本節小結 在臺灣,籃球運動是國人喜愛運動的項目之一,亦是運動人口數最多的項目, 更是媒體報導的寵兒。由於籃球運動是由球類遊戲演變而來,不受性別及年齡限制, 參與者可利用空暇時間進行全場或半場的競賽,並從運動中獲得樂趣, (馬毅、李 杰凱、徐威,2003) 。依教育部體育司 (2010) 「2010年度各級學校學生運動參與 情形調查報告」發現,學生想參加學校運動社團項目,籃球項目除國小占3.9%位居 第三外;餘國中到大專均以籃球為最高 (國中3.9%、高中6.8%、大專4.8%) 。學生 目 前 參 加 學 校 運 動 代 表 隊 之 情 形 , 國 小 及 國 中 均 以 籃 球 位 居 第 三 (國 小 2.4%、 1.2%) ;高中到大專仍以籃球為最高 (高中1.9%、大專1.3%) ,所以籃球是學生們 最熱愛運動之一。 高中籃球聯賽歷經24年之經營,其過程除了培養出無數優秀籃球運動員進入國 家青年隊、國家代表隊,在體壇為國爭光外,於國內亦形成屬於高中籃球聯賽特有 的蓬勃景況,且牽動青年學子熱愛籃球的心。. 第三節. 熱情理論及相關研究. 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份喜歡往往基於對這件事的熱 情,本節的目的在於整理熱情相關文獻理論,以作為熱情理論基礎之依據,故本節 的重點係針對熱情的理論及相關文獻研究進行探討,其內容共分為三部份:一、熱 情的理論;二、熱情的相關研究;三、本節小結。.

(28) 17. 一、熱情的理論 熱情 (passion) 就國語辭典上解釋為「強烈的感情」,英文字典解釋為「a strong feeling ,eg of hate,love oranger」,意指熱情是一種像恨、愛或憤怒一樣的強烈感受。 陳伯壎認為,熱情是一種不完成就會不舒服的情緒,是一種支持個體對「我一定要 做到」的背後續航力,個體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 (商業週刊,2004) 。故熱 情是一種驅力 (Marsh & Collet, 1987) ,個體感覺重要並將其排在最先目標,會花 費大量的時間去得到他們熱烈的目的 (Frijda等 1991)。其實西方哲學家針對熱情曾 提出兩種不同的概念 (Vallerand 等, 2003) :其一,將熱情視為個體失去理性與自 我控制,這種想法源至於passion在拉丁文中即是痛苦之意,Spinoze 提出,可接納 的想法來自於理性,不能被接納的想法來自熱情 (Vallerand 等, 2003) 。其次,則 為正向的觀點,認為人們和熱情的關係是較主動的 。 Rene Descartes 將熱情定義為 一種強烈的情感與內在的理性行為傾向,如果個體可以控制熱情,就能享受到熱情 所帶來的堅強意志及行動力等助益 (Vallerand 等, 2003) 。 熱情的理論始於正向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 ,目的在於期望藉由對正向 經驗、特質以及環境的研究,找到讓人們的生活過的更加充實,且更有意義的方法 (Seligman & Csiksentmihalyi, 2000) 。因此蒙特略魁北克大學心理系的社會心理學教 授 Vallerand 的研究團隊,以正向心理學的角度研究,於2003年提出活動熱情理論 (passion toward activities) :「一種對所喜愛活動的強烈傾向,個體認為此活動是重 要的,且願意投注時間與精力於其中」 (Vallerand 等, 2003) 。同時提出了一個全 新的「二元活動熱情模式」 (dualistic model of passion) ,將熱情分為調和式的熱情 與強迫式的熱情兩種。 調和式熱情 (harmonious passion, HP) ,是個體可以自主決定要不要參與這項活 動,可以控制且有彈性掌控自己喜愛的活動,該活動在個人認知中佔有顯著且不會 過度強勢 (overpowering) 的地位,所以參與該項活動能與生活中其他的部分和諧共 處,該個體不會產生壓迫感,因此個體在參與該項活動時會產生較高的正面情感 (positive affect) 。 強迫式熱情 (obsessive passion, OP) ,則是個體以被控制的方式參與活動,也 就是個體從事活動是有目的 (如:自尊、成就、被迫、責任等) ,於是便會產生壓 力鞭策個體去活動,即使在有風險的情境下仍會積極參與 (如:比賽) ,最後可能.

(29) 18. 導致負面的情緒。這種受控制的內化,是指個人因內在 (如:榮譽心、責任感等) 或 外在壓力 (如:社會期待) ,而感到不得不從事該項活動。例如:學校籃球校隊, 為爭取成績或滿足家長、教練的期待,每日不停地從事訓練,生活大部份的時間都 被訓練所占據,或許最後導致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產生衝突。 由於兩種不同活動熱情傾向,對個體而言就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前 NBA 紐約 尼克隊 Bill Bradley 曾說:「我不是很確定我對籃球的興趣是什麼時候轉變成熱情 的」 (蔡淑莉,2009) 。基此,活動轉化成熱情是一種歷程,Vallerand 與 Miquelon (2007) 提出熱情發展過程的四個階段 (如圖2) : (一) 選擇活動; (二) 個體對於 有興趣之活動衡量價值; (三) 該活動內化 (internalize) 到個體的自我認同 (self identity) 中; (四) 形成對該活動的熱情。. 圖2.. 熱情發展過程-Vallerand & Miquelon (2007). 資料來源:“保齡球參與者運動熱情與目標取向之關聯性研究”,李奕宏,2010,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 (未出版碩士論文) ,頁17。. 綜合上述文獻,熱情係個人對所喜愛的活動投注大量的時間及精力參與,而熱 情的能量係以個人內化為自我價值認同而來,研究顯示熱情區分為調和式及強迫式 兩種,分別帶來不同的正負情緒影響。. 二、熱情相關研究 Vellerand等 (2003) 依據熱情的概念做了四個實證研究,分別調查大學生、大 學男子美式足球選手、業餘自行車運動參與者和參與賭博者等四個研究的參與者, 共計實測949名參與者,得到以下結果: (一) 經由因素分析法得到兩項構面,即是 調和式熱情與強迫式熱情兩種。 (二) 調和式熱情與正面情緒等有關;而強迫式熱 情則與負面情緒等有關。 (三) 發展出熱情量表,成為爾後研究熱情之測量工具。 後續研究者 Vallerand等 (2006) ,針對熱情有更深入的研究,結果顯示: (一) 熱情與價值有高度相關。 (二) 調和式與高滿意度、正向影響、高活動力及高幸福.

(30) 19. 感均有顯著正相關,強迫式則相反。 王英婷 (2005) 提出高中資優生熱情樣貌的研究,該研究以304位高中資優生為 研究對象,瞭解不同性別、資優班類別、投入活動類別的高中資優生對活動熱情之 差異情形。研究結果顯示高中資優生熱情活動最初投入的時間多在幼稚園及國小階 段,投入活動原因大多受到父母、學校課程及天生興趣的影響。該研究針對高中資 優生整理出92種熱情活動,活動類型多元且正向,最受高中資優生喜愛的活動類型 是學科知識類、藝文創作類和閱讀類;最不受喜愛的是益智類及休憩社交類的活動。 由於高中資優生對自己喜愛的活動充滿熱情,且對活動的參與是來自於自主選擇, 因此對活動熱情並不會產生自我毀滅及人際關係疏離等負向結果。研究結果亦顯 示,不同類別的高中資優生,會因性別及所選擇的活動類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活 動熱情形態。 李炯煌、季力康與彭涵妮 (2007) 探討 Vallerand 等 (2003) 熱情量表之建構效 度的研究,並將熱情量表翻譯成中文後,針對221名高中甲組校隊的選手為研究對 象,瞭解不同專項選手對活動熱情之差異情形。研究結果顯示熱情量表包含兩個穩 定的潛在變項,即調和式熱情 (HP) 及強迫式熱情 (OP) ,該研究亦證實熱情量表 在模式內部具建構效度。另外,研究結果亦顯示,高中甲組選手有高水準的調和式 與強迫式熱情現象,是因為該項專長運動基本上是出於自己喜好,雖然訓練過程是 艱辛,但在過程中能感到樂趣、興奮與刺激。因此,李炯煌等人認為,在競技運動 的成就情境中,部分選手會同時發展出調合式及強迫式的活動熱情。 蔡忠義 (2009) 提出從運動動機的觀點來探討運動員倦怠與熱情之間的關係研 究,該研究以345位高中體育班的專項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瞭解不同專項運動員對運 動熱情與倦怠間之差異情形。研究結果發現,運動熱情都與內、外在動機有正相關。 也就是因為高中專項運動的學生,因為喜愛這項運動,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去從事這 項運動,並內化到自己的個人認同,所以可知自我決定程度越高的動機型式,對運 動是比較有熱情。 黃羽淳 (2009) 說明大專院校啦啦隊員運動熱情與涉入關聯性研究,該研究以 大專啦啦隊員442名為研究對象,瞭解大專院校啦啦隊員對運動熱情與涉入之差異情 形。結果顯示隊員皆展現高度運動熱情與涉入,傾向調和式熱情與高度吸引力涉入。 運動熱情對心理涉入都有不同程度之正向影響,其中吸引力涉入受調和式熱情正向.

(31) 20. 影響最高;中心性涉入受強迫式熱情正向影響最高。 萬礎榮 (2010) 探討活動熱情對青少年社會支持及主觀幸福感之影響研究,該 研究以769位高中職學生及72位硬式木棒組棒球選手為研究對象,瞭解不同類別的學 生對活動熱情之差異情形。研究結果顯示,一般學生的活動熱情與棒球員學生對棒 球的熱情有本質上的不同。一般學生的熱情活動類型多以視聽感官類為最多,比如 說看電視、打電腦、聽音樂等,其次則為體能活動類及個人嗜好類,最少為戶外活 動類型的休閒活動,比如說野外露營、攀岩或跳傘等。在參與頻率與時間方面,由 於一般學生的熱情活動屬性多有不同,平均分佈在每天到每月之間,甚至某些學生 幾乎每天參與1至2小時以上的活動時間,且有許多學生接觸該項活動達十年以上。 然而,在球員學生方面,每週參與棒球的比例,反而不及一般學生的比例。大多數 的球員學生,每週參與棒球5天。 本研究整理已出版期刊或未出版論文之熱情理論相關研究,如表1所示: 表1 國內熱情理論相關學術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顯示. 王英婷 (2005). 高中資優生熱. 以304位高中資優生為研究對象,顯示活動熱情. 情樣貌之研究. 會因性別及所選擇之熱情活動類型兩個因素的 交互作用影響。. 李烱煌、季力 康、彭涵妮. 熱情量表. 以高中甲組運動選手221名為研究對象,研究結. 之建構效度. 果顯示熱情量表包含兩個穩定的潛在變項,即調. (2007). 和式熱情 (HP) 及強迫式熱情 (OP) ,證實熱情 量表在模式內部具建構效度。. 陳建瑋、季力康. 休閒網球運動. 以臺北市多個網球俱樂部的網球健身運動者103. (2007). 者的運動熱情. 名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運動依賴與兩種熱情都. 與運動依賴之. 有顯著的正相關,但強迫式熱情的相關較高。不. 相關研究. 同程度的運動依賴者在強迫式熱情上有顯著差 異,但在調和式熱情上則沒有。. 陳建瑋、游鎮安 (2007). 運動熱情. 依Vallerand (2003) 提出雙元熱情及其熱情量表. 之探討. 中的信效度進行探討,提出未來研究發展的方向 (續下頁).

(32) 21. 表1 國內熱情理論相關學術研究一覽表 (續) 研究者/時間. 研究主題. 研究顯示. 李濟仲 (2008). 父母運動熱情. 以540對親子為對象。顯示母親對運動具有低調. 對子女運動參. 和式且高強迫式熱情的兒童,母親對運動具有高. 與信念和行為. 調和式且低強迫式熱情的兒童,對運動參與有較. 的影響 胡婉玲 (2009). 高能力期望和較高價值信念。. 雙元熱情對競. 以498位競技啦啦隊員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隊. 技啦啦隊影響. 員為高度熱情參與活動,且擁有強迫式熱情者占 近2/3的高比例。雙元熱情越高,則得獎績效越 好,且遭致的運動傷害也越多,其中強迫式熱情 的影響力大於調和式熱情。. 黃羽淳 (2009). 大專院校啦啦. 以大專啦啦隊員442名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隊. 隊員運動熱情. 員皆展現高度運動熱情與涉入,傾向調和式熱情. 與涉入關聯性. 與高度吸引力涉入。運動熱情對心理涉入都有不. 研究. 同程度之正向影響,其中吸引力涉入受調和式熱 情正向影響最高;中心性涉入受強迫式熱情正向 影響最高。. 蔡淑莉 (2009). 蔡忠義 (2009). 李奕宏 (2010). 健身運動者的. 以健身運動者549名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調和. 運動熱情與運. 式熱情能正向預測幸福感,但強迫式熱情未能預. 動幸福感及幸. 測幸福感。運動幸福感對運動熱情與幸福感具有. 福感關係研究. 部分的中介效果。. 從運動動機的. 以345位高中體育班專項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結. 觀點來探討運. 果顯示運動員倦怠與運動熱情呈現負相關。運動. 動員倦怠與熱. 熱情與內、外在動機呈現正相關,與無動機呈現. 情之間的關係. 負相關。運動員融入與運動熱情呈現正相關。. 保齡球參與者. 以397位保齡球參與者為研究對象。結果顯示保. 運動熱情與目. 齡球參與者傾向調和式熱情。男性在調和式及強. 標取向之關聯. 迫式熱情皆顯著高於女性。有參賽經驗者在調和. 性研究. 式熱情顯著高於無參賽經驗者。選手類型參與者 的運動熱情顯著高於非選手類型參與者。 (續下頁).

(33) 22. 表1 國內熱情理論相關學術研究一覽表 (續) 研究者/時間 萬礎榮 (2010). 研究主題. 研究顯示. 活 動 熱 情 對 青 以高中職學生及硬式木棒組棒球選手為研究對 少 年 社 會 支 持 象。結果顯示一般學生的活動熱情與棒球員學生 及 主 觀 幸 福 感 對棒球的熱情有本質的不同。 之影響.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酌文獻整理. 三、本節小結 Seligman (2002) 提出快樂三要素—樂趣、參與和意義,其中「樂趣」最為短暫, 只有透過「參與」和「意義」,才能長久。故熱情是將認為有趣的活動透過參與, 進而產生意義,內化為個人認同的一部分。然而這項認同可因個體「自主意識選擇」 而投入活動,所以在投入活動的過程中個體具有調配時間,並能和生活其他層面和 諧並存,稱之為「調和式熱情」。相反的,「強迫式熱情」則是「內在壓力」而使 個體投入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被強迫」的感覺,並且忽略掉生活中他 層面的活動。這兩種熱情模式即是Vallerand (2003) 的「二元活動熱情模式」。. 第四節. 涉入理論及相關研究. 本節的重點係針對涉入的理論及相關文獻研究進行探討,其內容共分為四部 份:一、涉入的定義;二、涉入的分類;三、涉入的相關研究;四、本節小結。. 一、涉入的定義 涉入 (involvement) 一詞之槪念,最早提出的學者是由 Sherif & Cantril (1947) 依據社會判斷理論 (social judgement theory, SJT) 而引出,其主張某人對某事物之 「自我涉入」 (egoinvolvement) 越深,對其相關事物的意見也越深。也就是說,一 個人對一件事的自我涉入程度,影響其對意見的接受度。之後,「涉入」一詞就被 廣泛應用在消費者的態度與行為的衡量。 接著Krugman (1965) 秉持 Sherif 與 Cantril 的理念,將涉入定義為訊息接收者 每分鐘在說服性刺激內容與自我生活建立連結的次數,並將此觀念運用在廣告效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