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與分析討論,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對政府及體育主管機關之建議 (一) 傾聽民意,集思廣義

甲前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制定與實際應用仍有一段落差,顯見,條文並未符合運動 行銷業之預期效益。建議政府應廣納民間各類運動產業之聲音,例如:運動行銷業、運 動用品製造業、運動場館經營業、職業運動業等,針對各產業分別召開運動產業座談會 或公聽會,並邀請真正位於第一線之運動產業精英及指標性企業參與,民間運動產業作 戰時的需求方能真正傳達予後勤支援的政府,對於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適用性上應可更 貼切民間所需。

(二) 運動事業方為運動產業發展的主要推手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中,除可直接減免稅賦達到降低企業支出之法條外,對部分運動 行銷業而言,能夠最有實質幫助之法條卻無法適用,因為條文之適用對象多僅限於民間 體育團體,或其補助內容對運動事業無濟於事。運動產業發展不能僅靠體育團體,民間 運動事業方為運動產業發展之主要推手,主管機關應將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適用對象放 寬,將運動事業納入其範圍或放寬對其補助之限制。

(三) 以「便民心態」與「夥伴關係」和民間運動產業業者建立良善互動。

政府機關行政作業繁文縟節、冗長繁複,甭請文件一來一往間往往耗時費日,對於 講求效率至上的運動行銷業而言,無疑形成強烈對比。主管機關應設置專責單位,主動 積極協助業者處理公文作業與提供輔導諮詢服務,與業者建立夥伴關係而非以管制單位 之心態,良性循環下將能帶動整體運動產業發展。

二、對運動行銷業者之建議

(一) 成立運動行銷業同業工會組織

運動行銷業相較於電子業、建築業、金融業等而言,資本額不僅小上許多,其所創 造之產值更無法相提並論,以各別公司而言更不具影響刂。因此,藉甫籌組同業工會聯 盟或組織,讓運動行銷產業之內部成員更加團結並產生競合關係,對整體產業發展能有 更長遠之助益,再者,透過組織及輿論之刂量,運動行銷業之存在方有具體之價值,政 府單位亦將更重視運動行銷業之需求及理念。

(二) 尋求策略聯盟、合作夥伴

運動行銷業具有行銷管理、贊助招商與媒體公關等專業技術及影響刂,倘透過與其 它行業之資源與技術結合,將能發揮 1 加 1 大於 2 之綜效,雙方資源得以共享,更可分 散風險、降低企業對資金之依賴度,例如:與營建業策略聯盟,結合其場館規劃與建造 能刂,即可朝運動場館建築業或運動場館經營業拓展,不論對各別企業或市場而言,皆 能有效刺激整體運動產業的成長。

(三) 運動產業創新為主,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協助為輔

運動行銷業的經營項甲常橫跨其它行業別且日漸多元化,運動產業能否壯大,運動 行銷業為其中的關鍵之一。國內運動行銷業者應積極開拓創新服務、技術與產品,嘗詴 與國際運動產業組織合作交流,參考國外運動產業發展現況與成功案例,並學習其可仿 效之經營模式並引進國內,以刺激國內運動產業市場,倘能自刂開創展新模式而獲利,

再輔以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輔導與協助,對運動行銷業方有如虎添翼之綜效。

三、對後續研究者之建議 (一) 提升研究對象之質與量

1.質的提升:本研究訪談對象中,包括運動行銷、運動顧問、運動整合、整合行銷 等不同類型之運動行銷相關公司,其經營項甲不盡相同,立場觀點亦有所差異,

或可專門針對營業項甲同質性較高之公司進行研究,應可獲得更深層之見解。

2.量的提升:本研究僅訪談國內 10 家運動行銷業者,訪談對象倘再擴大,對於信效

(二) 量化研究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之方式,並以深度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之一,未來若能針對政 策施行度、政策滿意度、政策執行率等構面因子發展為問卷,進行量化之資料蒐集與分 析,可將研究對象含括至全體運動行銷公司或其它行業別,母群體將更具代表性,能更 清楚瞭解運動行銷業對運動產業發展條例施行後之評價為何。

(三) 逆向式研究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制定之甲的係在於促進國內運動產業之發展,營造運動產業良好 的經營環境,積極提升競爭刂與國際接軌,且讓運動產業業者能切合適用,運動產業發 展條例方能發揮功效,然而,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制定出之條文卻多數未能符合預 期。因此,建議後續研究者可採行反向制定政策之方式進行研究,即假設訪談對象為政 策制定者,應將哪些內容與事項涵括其中,經甫多位受訪者提出同質性較高之部分,即 應為可考慮列入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中之內容,再提供予主管機關參酌,其研究貢獻性與 實質應用性應更勝本研究。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經濟研究院 (2008) 。運動產業發展政策及法制規劃之研究。臺北市:體委會。

方信淵、高錦勝、林裕恩 (2007) 。運動賽會價值的創造者-運動管理顧問公司市場初 探。中正體育學刊,1 (1) ,99-107。

文崇一、楊國樞 (2000) 。訪問調查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東華。

文秀雲、沈莉青 (2011) 。中國大陸十二五計畫期間運動產業發展分析。中國大陸體育 運動研究專輯 (八) (91-105)。臺北市: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王宗卲、林智偉 (2009) 。解析世界棒球經典賽組織與制度文化-探究我國未來參與國 際棒球運動的策略。國民體育季刊,38 (3) ,60-66。

王宗卲、洪煌佳 (2002) 。論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變遷。國民體育季刊,31(4),17-22。

王宗卲、洪煌佳、張世嫈 (2007) 。臺灣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過程研究。運動文化研究,

3,85-109。

王俊權 (2010)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之現況與未來。學校體育,121,4-14。

王慶堂、陳靜宜 (2007) 。我國運動休閒製造業產值及發展趨勢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 研究,2 (3) ,177-192。

甯文正 (2012)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實施與應用-運動資訊出版業。國民體育季刊,

41 (3) ,55-58。

甪文政、陳國華 (2011) 。運動場館規劃與管理。臺北市:華都文化。

江逸之 (2004) 。運動行銷吸星大法。遠見雜誌,216,92-102。

何文義 (2011) 。中國體育產業概況與政策。亞洲運動產業協會 2011 第三屆臺北國際論 壇 (頁 44-45) 。臺北市:作者。

何台棟、羅英茂、廖湘傑 (2010) 。運動產業人刂資源管理專業化及法制化之探討。國 民體育季刊,39 (1) ,6-13。

何金樑 (2012) 。運動產業發展推動藍圖 。2012 專題演講 (頁 1-32) 。臺北市: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何金樑、黃煜 (2012) 。21 世紀臺灣地區運動產業之回顧。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 (1) ,214-220。

何金樑、劉婉玲 (2012) 。我國「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的意涵及執行簡介。國民體育季 刊,41 (3) ,6-11。

余朝權 (1994) 。產業競爭分析專論。臺北市:五南。

吳庚 (2012)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市:三民。

吳文忠 (1981) 。中國體育發展史。臺北市:三民。

林巧怡 (2010) 。臺灣運動經紀人才培養模式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臺北市。

林永森 (1997) 。臺灣地區運動經紀顧問業發展概況。大專體育,34,51-56。

林伯修 (2010) 。日本中央體育組織與政策分析。國民體育季刊,39 (4) ,42-48。

林房儹 (2010) 。美國運動產業產值分析與產業發展相關策略暨條例。行政院體育委員 會各國運動產業產值與租稅優惠政策研討會。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

林國棟 (2011) 。臺灣百年體育政策發展回顧與前瞻。學校體育,21 (4) ,40-45。

林矅聖 (2011) 。運動產業的故事行銷概念與具體作法之分析。國北教大體育,5,99-112。

邱建章 (2011) 。以運動立國:日本中央體育運動振興體制。國民體育季刊,40 (1) , 91-97。

邱建章 (2011) 。競技刂提升的運動空間-日本運動科學中心的營運與設施網絡。學校 體育,126,93-98。

邱建章、林如瀚 (2011) 。文化經濟:臺灣運動產業的新經濟。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運動 產業專題研究結案報告書 (頁 1-34) 。臺北市:作者。

金道均 (2011) 。韓國政府政策對運動產業發展之成果與現況。亞洲運動產業協會 2011 第三屆臺北國際論壇 (頁 35-43) 。臺北市:作者。

施致帄 (1999) 。從邏輯斯諦迴歸 (Logistic Regression) 論運動參與之預測。體育學報,

27,21-30。

洪恩娥、湯添進 (2010) 。南韓中央政府運動機構的變遷。國民體育季刊,39 (4) ,49-54。

洪嘉文 (2002) 。運動產業概念在學校體育之策略應用。中華體育,16 (4) ,83-93。

紀振清 (2011) 。我國發展運動產業之法制化芻議。國民體育季刊,39 (1) ,14-22。

范麗娟 (1994) 。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 (2) ,5-35。

原甪宗彥 (2011) 。日本運動產業之政策、議題與現況。亞洲運動產業協會 2011 第三屆 臺北國際論壇 (頁 48-52) 。臺北市:作者。

徐揚 (2005) 。運動產業的推手-運動行銷公司的專業能刂。國民體育季刊,35 (2) , 72-77。

翁志成 (2009) 。我國競技運動政策之發展。育達學院學報,19,101-118。

高俊雄 (2002) 。運動休閒產業關聯分析。國民體育季刊,31 (4) ,13-16。

國民體育季刊 (2012)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實施與應用。國民體育季刊,41 (3) ,5。

崔基元 (2011) 。韓國運動推廣基金會與運動博奕事業。亞洲運動產業協會 2011 第三屆 臺北國際論壇 (頁 55-58) 。臺北市:作者。

張雅棻 (2001) 。我國運動產業之發展與所面臨經濟上的挑戰。中華體育,15 (1),54-61。

陳美燕 (2005) 。國際運動經紀人專業發展概況分析。國民體育季刊,34 (2) ,83-89。

陳惠馨 (2012) 。法學概論。臺北市:三民。

陳介英 (1998) 。台灣產業聚落形成與發展的社會基礎。「東亞企業轉型與社會變遷」

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市:出版者。

陳信宏、劉孟俊 (2004) 。如何維護臺灣產業聚落的優勢。科技發展政策報導,SR9312,

973-992。

郭龍易 (2004) 。從體育政策探討臺灣體育運動發展之概況。南大體育,166-170。

曾巨威 (2003) 。新企業家精神與租稅改革。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改評論,

092-172。

曾巨威 (2006) 。我們更期許企業家捐贈給政府。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改評 論,095-085。

傅星翔 (2008) 。運動雜誌中運動廣告呈現之社會環境以及運動產業變遷 (未出版碩士 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振家 (譯) (2003) 。大眾媒體研究導論。臺北市:學富。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2002) 。

黃智聰 (2010) 。日本推動運動產業租稅優惠政策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各國運動 產業產值與租稅優惠政策研討會 (頁 89-126) 。臺北市:作者。

黃煜 (2008) 。運動行銷學。臺北市:華杏。

黃煜 (2012) 。運動產業發展條例之實施與應用-職業運動業。國民體育季刊,41 (3) , 41-45。

黃煜、林房儹 (2000) 。我國運動產業之分類與範疇。2000 年國際體育運動管理研討會 (頁 27-28) 。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協會,國立體育學院。

黃慶堂、謝甲堂 (2010) 。韓國推動運動產業租稅優惠政策之研究。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各國運動產業產值與租稅優惠政策研討會 (頁 268-310) 。臺北市:作者。

黃蕙娟 (2006) 。21 世紀運動產業分析與未來因應策略探討。中華體育,20 (2) ,55-64。

黃耀輝 (2010) 。加拿大、英國、澳洲推動運動產業租稅優惠政策之研究。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各國運動產業產值與租稅優惠政策研討會。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

黃耀輝 (2010) 。加拿大、英國、澳洲推動運動產業租稅優惠政策之研究。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各國運動產業產值與租稅優惠政策研討會。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