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探討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之相關研究,並以高中職體育教師 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的蒐集,共發出 367 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 325 份。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之現況、關係與教學信念對教學承諾之預 測力,並探討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在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之差異。依據研究問題,本研究 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之現況

高中職體育教師的教學信念各特徵皆呈現出良好的情形。在整體平均得分與各層面 得分的比較之下,其中在教師角色構面的平均數最高,其次為師生互動,最後是教學方 法與課程內容,顯示教師認為體育教師應有抱持好的教學態度並具備多元豐富的專業知 識及能力,且除了累積經驗外更要參與研習或教學觀摩等提升專業知能。

在教學承諾的認同、額外投入與忠誠等三個層面,亦皆呈現出良好的情形。整體平 均得分認同的平均數最高,其次為忠誠,最後則是額外投入,顯示教師相當認同體育課 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且可以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及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並對學生 未來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二、不同背景變項高中職體育教師在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之差異情形 (一) 不同背景變項高中職體育教師在教學信念之差異情形

1.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各層面在不同性別間無顯著差異。

2.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各層面在不同年齡間無顯著差異。

3.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各層面在不同任教年資間無顯著差異。

4.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各層面在不同擔任職務間無顯著差異。

5.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各層面在不同教育程度間無顯著差異。

6.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各層面在不同學校類型間無顯著差異。

7.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各層面在公立或私立學校間無顯著差異。

8.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各層面在是否擔任校隊教練間無顯著差異。

(二) 不同背景變項高中職體育教師在教學承諾之差異情形

1. 高中職體育教師在認同層面不同性別間無顯著差異;在忠誠與額外投入層面上男教 師皆高於女教師且達顯著差異。

2.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承諾各層面在不同年齡間無顯著差異。

3.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承諾各層面在不同任教年資間無顯著差異。

4. 高中職體育教師在認同與額外投入層面不同兼任職務間無顯著差異;在忠誠層面上 教師兼任組長高於專任教師且達顯著差異。

5. 高中職體育教師在認同與忠誠層面不同教育程度間無顯著差異;在額外投入層面上 研究所以上高於大學且達顯著差異。

6.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承諾各層面在不同學校類型間無顯著差異。

7.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承諾各層面在公立或私立學校間無顯著差異。

8. 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承諾各層面在是否擔任校隊教練間無顯著差異。

三、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之關係

教學信念的四個層面與教學承諾的三個層面,均有顯著正相關,亦即高中職體育教 師整體教學信念得分越高,其教學承諾越高。以「師生互動」層面與「認同」層面的相 關程度最高,以「師生互動」層面與「額外投入」層面的相關程度最低。

四、高中職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對教學承諾之預測力 (一) 教學信念各層面對「認同」層面的預測力

教學信念的「師生互動」與「教學方法」層面,可以有效預測「認同」層面的差異 情形,其預測力為 47%,其中以「師生互動」的預測力最高。

(二) 教學信念各層面對「額外投入」層面的預測力

教學信念的「師生互動」與「課程內容」層面,可以有效預測「額外投入」層面的 差異情形,其預測力為 22%,其中以「師生互動」的預測力最高。

(三) 教學信念各層面對「忠誠」層面的預測力

教學信念的「師生互動」與「教師角色」層面,可以有效預測「忠誠」層面的差異 情形,其預測力為 32%,其中以「師生互動」的預測力最高。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學校及現職教師參考,以利提升教學品質,

亦將結果提供給師資培育單位使其可將相關內容與建議融入師資培育的整體課程。

一、學校、教師及師資培育單位之建議 (一) 學校

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有顯著正相關且能有效預測,而教學信念會受到個人及環 境因素的影響,其中包含學校安排之職務、行政支援、同事等 (蕭秋祺,2012),因此,

學校方面除了積極辦理體育教學相關研習、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及能力、提升專業知能 及安排適合不同教師之職務外,更應鼓勵教師在職進修,提供教師豐富的教學資源,給 予教師行政方面的支援以提升或保持教師高度的教學信念及教學承諾。

(二) 教師

體育教師應抱持正向教學態度並具備多元豐富的專業知識及能力,且除了藉由參與 研習或教學觀摩等提升自我課程安排能力、教學技巧與方法等之外,更應投入更多額外 的時間關心學生,享受體育教學工作的樂趣並定期檢視與反省個人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

教師之間更可籌組成立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提供教學經驗與心得分享交流的平台與機會,

以提升或保持教師高度的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

(三) 師資培育單位

教師於求學及實習時是影響其教學信念重要的時期,因此,如何透過師資培育課程 與教育實習來形塑教師的教學信念顯得相當重要,建議師資培育單位於安排師資培育課 程時,除教育專業科目外,更應注意教師教學信念的培育,透過了解師資生之教學信念,

給予輔導調整,並加強在校指導教授及實習學校輔導教師指導時的潛在課程,以身教使 師資生從中學習,藉以提升教師的教學信念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承諾。

二、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方法:

教學信念與教學承諾之內涵與影響因素極為複雜,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了解教師 教學信念特徵及教學承諾程度,建議後續研究除量化方法外,加入質性研究方法如訪談 與觀察等,質量並行對教學信念及教學承諾進行深入探討,了解教師內在的想法與教學 信念及教學承諾形成之歷程。

(二) 研究對象

教師教學信念及教學承諾會對於教學成效及品質造成影響,藉由充分了解教師信念 及承諾並給予適合的建議對於提升教師教學效能相當重要,目前以高中職體育教師進行 教學信念及教學承諾之研究相當的少,因此,建議後續研究可對中部、南部及東部之教 師進行研究,除了不同地區外,更可以對於不同階段之體育教師,如:體育師資生、體 育實習教師、初任教師、資深教師與專家教師等進行研究,以豐富此領域資料除提升結 果之代表性外亦可供相關單位參考與討論。

引用文獻

孫志麟 (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唐于凡 (2008)。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承諾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 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梁玟燁 (2004)。台北縣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教學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梁鳳珠 (2012)。教師教學信念之影響因素分析。教育研究論壇,3(1),157-172。

教育部 (2013)。教育部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臺北市:作者。

陳偉瑀 (2000)。體育教師工作倦怠成因與預防之道。大專體育,(50),102-108。

陳五洲 (譯) (2003)。運動研究法。臺中市:華格那企業。

122-128。

廖佳韋 (2010)。幼稚園教師教學知識與教學承諾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 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劉威德 (2002)。教師教學信念系統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中州學報,(15),164-178。

劉春榮 (1997)。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承諾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2,85-96。

劉先翔、周宏室 (2010)。大學法修正後大學體育教師之難題與轉變-敘事探究取向之研 究。臺灣體育學術研究總刊期,(49),1-28。

蔡貞雄 (2000)。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國民體育季刊,29(4),42-51。

蔡育佑 (2005)。運動教練組織承諾之研究。北體學報,(13),292-304。

蔡偉澎、江美姿、洪維佳、蔣仲霖 (2013)。大學教師信念與教學策略之研究─以臺灣某 一私立大學為例。高教評鑑與發展,7(2),63-85。

潘義祥 (2004)。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自我效能、教學承諾與教學實踐及其 線性結構關係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潘義祥 (2007)。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承諾關係之研究。臺 灣運動心理學報,(10),37-55。

蕭秋祺 (2009)。國中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及其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體育學報,42 (2),

49-66 。

蕭秋祺 (2013)。國中體育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線性結構關係分析。

長榮運動休閒學刊,(7),56-67。

顏銘志 (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羅志成、賴東榮 (2011)。國立高中職教師工作倦怠感,情緒智慧與教師效能關聯性之研 究。技職教育期刊,(4),51-67。

蘇益生 (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素慧、詹勳國 (2005)。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行為之研究。師 大學報,50(1),27-51。

蘇俐綺 (2009)。高雄市國小教師對親師衝突現況知覺與其教學承諾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英文部分

Abler, D. A. (2002). Relationships of teacher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eacher efficacy to school academic standing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llen , T. K. (2004) . The relationship of thebelief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ans andstudent performance on the NationalCouncil Licensure Examination (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AuburnUniversity.

Becker, H.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32-40.

Buchanan, B. (1974).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managers in work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 533-546.

Borich, G. D. (1988).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Pearson Education ,India.

Brousseau, B. A., Book, C., & Byers. J. L.(1988). Teacher beliefs and the culture of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9, 33-39.

Brousseau, B. A., & Freeman, D. J. (1988). How do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members define desirable teacher belief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3), 267-273.

Barksdale-Ladd, M. A., & Thomas, K. F. (1993). Eight teachers‟ reported pedagogical dependency on basal reader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4(1), 49-67.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elbase, S. (2012). Teacher Belie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 Trichotomy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 Retrieved Jan 27, 2016, from

http://www.eric.ed.gov/PDFS/ED530017.pdf

http://www.eric.ed.gov/PDFS/ED530017.pdf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