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引用文獻分析研究之特性與應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引用文獻分析研究之特性與應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書目,進而找出符合條件之研究樣本的人工方式計算,後演變到以各個不同主題 類別資料庫為主要的研究工具。而依布萊德福分區之原則可以找出特定主題的核 心期刊,但是也非所有研究樣本皆能進行分區,而得出核心期刊,例如:Von Ungern-Sternberg(2000)的研究中,Social SciSearch 資料無法分區,其原因可能是 因為資料庫的學科主題定義明確,或檢索的主題範圍太過狹隘,抑或檢索主題不 包含在資料庫所收錄的主題範疇內所造成之結果;黃惠美(2003)因運用布萊德福 定律之分區原則無法明確界定核心期刊,因此進一步應用布萊德福—齊夫定律,

而得出核心期刊區包括了七種期刊。綜合言之,運用布萊德福定律或是布萊德 福—齊夫定律,能得到某主題文獻之核心期刊,界定核心期刊的價值就在於能幫 助在該專業領域中的研究者或出版者,得知相關且重要的期刊,並且能夠定期的 閱讀、增加新知。因身處在資訊過量的時代下,難以掌握全部的資訊,如何查找 及應用資訊是學習的一大重點,因此當能得知某專業領域中的核心期刊時,能讓 研究者亂中有序,序中有重點,進行研究或是學習能更具有效率。

第二節 引用文獻分析研究之特性與應用

引用文獻分析(citation analysis)為書目計量學中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其理 論根基於出版品之「互相引用」的關係上。本節將介紹引用概念、引用文獻分析 之研究、應用與限制。

一、 引用概念及引用文獻分析研究

牛頓曾言:「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巨 人」一詞可解讀為先前研究者所遺留下的經典智慧或作品。無論是科學的研究或 是學術論文的撰寫,絕大部分皆需參考前人之研究,進而衍生、修正或激發新觀 點,以促進某一學術領域之發展及其地位之鞏固。引用所指的是參考先前發表,

有正式紀錄的資訊,而這些有正式紀錄的資訊被稱為引用文獻 (Weinstock, 1971)。藉著學術文獻的引用,表達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承認、借鑿、繼承、修正、

反駁、批判或是向讀者提供更進一步研究的參考線索等,所以來源文獻與被引文 獻間產生了引用關係(孟連生, 1996)。文獻的引用價值一方面是知識的交流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究,更可從文獻引用的頻率、次數計算等,看出該學科知識的產能與產值,釐清 學科的發展情形、核心著作以及整體的知識架構。

Gross 與 Gross 是第一位針對正文之後所附的參考書目進行計算與分析的學 者,當時所有的引用書目均以人工方式計算,耗時費力且無法實施大量的數據分 析 (蔡明月, 2003),直到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間,電腦的使用促進引用文獻分 析的發展,例如:Garfield 陸續於 1963 年,建立《科學引用文獻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資料庫、1969 年《社會科學引用文獻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等。一旦引用文獻資料轉換成機讀形式,並進而製作成引用 文獻索引資料庫之後,即可作為引用文獻分析之用,並進而產生即時索引(The Immediacy Index)、引用半衰期(The Cited Half-Life)和影響因子(The Impact Factor) 等,這些期刊數據,形成期刊引用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資料庫,作 為定量的評估國際學術期刊的水帄。

在引用文獻分析作為一量化的研究方法且蓬勃發展中時,Broadus(1977)認為 引用文獻分析(citation analysis)是指原始文獻確實被引用於引用文獻(citations) 中,且是基於它預備或認為引用文獻有某種貢獻存在於原始文獻中。

引用文獻揭示其正式傳播的模式與學術影響,引用文獻分析的最大優點就在 於它的高度可靠性且為無感式(unobtrusiveness) (Harter & Kim, 1996)。引用文獻 不僅在學術傳播的過程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同時亦反應了學術資訊尋求行為的 改變 (Naude & Du Toit, 2005)。因此,引用文獻分析是一門透過引用與被引用關 係研究的學問,藉以獲知學科之間的關係與發展及文獻傳播的歷程,審視其發展 現況並進而預測其研究趨勢的一種有效方法。引用文獻分析的方法可分成兩類 型:一是從引用文獻數量上進行分析,透過對期刊、作者、論文等被引用次數的 排列規律,評定文獻的質量與影響力,例如:文獻的老化、文獻的集中與分散、

文獻的語言與類型之分佈情形等;另一個是從文獻引用的網絡系統進行分析,藉 由引用與被引用關係探究其文獻鏈結情形(俞培果, 1995)。

引用文獻構成的關係架構,可以具體反應科學縱向的繼承關係和橫向的連結 關係 (陳光華、江玉婷、莊雅蓁、許雅淑, 1998),陳光華等研究文獻、作者及主 題之間的橫向關係,了解學科之間的內涵與脈絡關聯,並進而找出資訊科學高被 引文獻及高被引作者。一般來說,被引次數一般代表文章的影響力與品質,在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用文獻網絡中,高被引文章構成了網絡中的主節點,它們是對學科發展具關鍵作 用之核心文章,抑或學科的奠基文獻,對該學科的發展有里程碑或指引作用 (孟 連生, 1996)。

二、 引用文獻分析之應用

引用文獻具備可作為資訊檢索的工具學術管理與績效評估的指標及掌握學 術發展歷史的工具等功能(邱淑麗、王梅玲、李美慧, 2000)。引用文獻分析研究 具有下列特點:1.是一種既簡單、直接又實際的技術,可以掌握所有文獻成長的 情形;2.價值判斷早在文獻被引用時即已完成;3.可以容易且精確的選擇引用的 數據;4.引用文獻分析是唯一對作者使用文獻最容易觀察到的指標 (Orr, Pings, Pizer, Olson&Spencer,1968),因此,引用文獻分析研究為學術活動重要的環節之 一,藉由引用文獻分析所建構出的學術傳播模式,表現出該學科發展的模型及未 來趨勢走向,以促進學術研究效益。

引用文獻分析法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Peritz(1992)將引用文獻分析應用歸納 為三大應用研究領域:1.科學家、出版品及科學機構的評估;2.有關科技歷史假 設的調查;3.蒐集資訊及檢索程序的特徵;羅思嘉(2001)則認為引用文獻分析的 運用有四大面向:1.學術發展模式的研究;2.辨識重要學術研究者、文獻及概念;

3.館藏政策發展工具;4.資料的搜尋工具;Smith(1981)則對引用文獻分析的發展、

潛在問題及應用等方面進行系統性的整理,最後將引用文獻分析的應用分成兩方 面,一是提供圖書館員了解圖書館館藏狀況,另一個是作為學術研究活動的分析 工具。

具體言之,Smith(1981)將引用文獻分析法的運用層面分成下列幾項:

1. 文獻的研究(literature of studies):研究某一學科領域引用文獻的特性,藉由此 研究了解核心文獻的來源,界定主題文獻範圍並可反映文獻的使用情形。

2. 文獻類型的研究(type of literature studies):應用引用文獻分析法在某些文獻類 型,例如:政府出版品、學位論文或是其他科學研究人員產生的文獻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使用行為,例如:學術研究人員使用資料的特性、科學文獻被工程人員使用 的情形等。

4. 歷史研究(historical studies):使用引用文獻分析進行歷史研究,是根基於科學 過程的文獻模型。其引用可探討回溯事件發生的時間與其之間的關係。

5. 傳播模式(communication patterns):雖引用連結不能全然代表實際的接觸,但 其結構與引用文獻存在著某種的相關性。透過引文分析了解科學研究在基礎 科學及應用科學,或研究人員彼此之間傳播的隔閡或障礙。

6. 評估性書目計量學(evaluative bibliometrics):作為對文獻、科學家、大學、國 家和其他科學活動的評鑑與解釋的工具,也常用來評鑑科學的影響力與生產 力。

7. 資訊檢索(information retrieval):引用關係可用於發展文獻的再呈現,利用自 動化分類及各種檢索演算法在特定的文字和語言中找尋類似檔,有助於提高 資訊檢索效能。

8. 館藏發展(collection development):引用文獻分析法可用來幫助圖書館發展核 心期刊館藏,根據期刊被引用的排名列表,作為圖書館期刊增訂或刪減之參 考。

作為學術研究分析的資料來源而言,引用文獻分析法受到使用者主觀意識甚 少,因為引用文獻分析法可以獨立作業,進行資料分析,與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

例如:訪談法、問卷以及調查法等,較能客觀的顯現出數據資料所代表的涵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