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張秀亞散文在文壇的典律與影響

第五章 張秀亞散文創作歷程與理論

第二節 張秀亞散文在文壇的典律與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開 展 了 台 灣 現 代 主 義 的 改 造 」,她 漸 進 式 的 譯 介 西 方 文 學 作 品,將 他 們 的 理 論 介 紹 到 台 灣 , 在 當 時 極 欲 吸 收 新 養 分 的 文 壇 , 其 卓 著 的 貢 獻 , 一 如 余 光 中 。

第二節 張秀亞散文在文壇的典律與影響

相對於詩與小說,散文向來被視為保守且邊緣的一種文類,在五四以來「言 志」的傳統下,女性作家的作品多被賦予端莊賢良的期待,心靈幽暗面與情慾的 探索,向來有如禁地般少人觸及。在這種保守的主流下,張秀亞在身處其情的同 時,亦可見出不同流俗的異向思索,在她的作品面向中,既有心靈解放,也具有 對男性權威的抗拒;既冷靜自鑒,又放情吶喊內心忖度後仍無法融消的傷痕;既 是承繼五四以來的中國寫實傳統,亦呈現女性文學中的主體性與自覺性。將張秀 亞文字風格奉為圭臬的文壇後浪,包括胡品清、喻麗清、呂大明、樸月、張菱舲、

丘秀芷、劉靜娟、歐陽子等人,都曾為文提及張秀亞對她們日後寫作的影響。這 群人當中,特別直接而明顯的呈現在喻麗清、呂大明兩人的文字風格中。

散文作品橫跨七○至八○年代的喻麗清、呂大明,在文壇上首次出現的時間 雖與張曉風約略,卻因長期旅居國外而不於文壇居於主流,以致討論研究者甚 稀。但說到在文學典律上兩人偏向抒情古典路線,皆自謂受張秀亞啟迪與深刻影 響時,不得不在文學系譜上評點與張秀亞的傳承關係。張瑞芬曾提出:

林文月、方瑜,乃至於張曉風、陳幸蕙等中文系出身的女性散文家,在七○年代崛 起,代表散文書寫上對古典傳統的回歸,匯集了承襲張秀亞美文的呂大明、喻麗清,

向上銜接了抒情美文傳統。172

喻麗清 1945 年生於浙江金華,祖籍浙江杭州,三歲時隨父母遷居台灣,高 中時期就有「秀亞第二」之稱,自喻寫作風格極受張秀亞影響,甚至深及生活與 處事態度,由此已可清晰見出喻麗清寫作風格脈絡的承襲。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172張瑞芬《台灣當代女性散文史論》,頁 3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畢業後,隨即赴美。1969 年返台後孜孜於耕莘文教院青年寫作班總幹事,1972 年再度赴美,並在紐約州立大學教授中文,後任職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脊椎動物 學博物館,現居美國。從十七歲開始寫作至今,已三十多個年頭,在創作歷程中 曾任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台北醫學大學北加州校友會會長,她直接而清楚 表明創作靈感導因張秀亞,無論是持家、育兒、教書等生活瑣事中,以隨筆札記 紀錄之心情,如同張秀亞般清新文麗。甚至在喻麗清皈依天主教時在,張秀亞即 是她的教母,張除了在她散文集《青色花》作序,讚美她「文溫以麗,旨遠神清」

外,喻麗清也在〈想念代母〉一文她直截了當地說張秀亞的《北窗下》就是帶領 她走上寫作之路的第一本書。出版有詩集《短歌》、《愛的圖騰》,散文集《千山 之外》、《青色花》、《無情不似多情苦》、《蝴蝶樹》、《依然茉莉香》、《帶隻杯子出 門》,小說集《愛情的花樣》、《喻麗清極短篇》等。作品經常選入國內外選集與 教科書中,並獲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中國文協散文獎章、兒童文學小太陽獎、

文建會最佳少兒讀物獎等多項肯定。喻麗清寫作面向相當寬廣,除上述的詩、小 說外,另有報導文學、小說、兒童文學等,概列如下:

一九七六 《短歌》,光啟出版社。

一九九三 《愛的圖騰》,漢藝色研。

一九九九 《沿著時間的邊緣走》,格林文化。

二○○二 《未來的花園》,爾雅出版社。

散文

一九六七 《千山之外》,光啟出版社。

一九七二 《青色花》,光啟出版社。

一九七五 《牛城隨筆》,光啟出版社。

一九七八 《春天的意思》,爾雅出版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九七九 《流浪的歲月》,爾雅出版社。

一九八○ 《闌干拍遍》,爾雅出版社。

一九八三 《無情不似多情苦》,爾雅出版社,獲台灣作協散文文藝獎章。

一九八七 《蝴蝶樹》,爾雅出版社,獲台灣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

一九九○ 《依然茉莉香》,王開平編選,爾雅出版社。

一九九四 《帶只杯子出門》,麥田出版社。

《尋找雨樹》,林白出版社。

一九九五 《闌干拍遍》,河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 《在海風裡飛翔》,雲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 《喻麗清人生情感散文》,湖南文藝出版社。

二○○○ 《飛越太平洋》,陝西太白文藝出版社。

《山霧居手記》,四川人民出版社。

報導文學

一九八七 《把花戴在頭上》,與唐孟湘合著,爾雅出版社。

一九九一 《沿著綠線走》,時報出版公司。

小說

一九八○ 《紙玫瑰》,光啟出版社。

一九八八 《喻麗清極短篇》,爾雅出版社。

一九九一 《愛情的花樣》,爾雅出版社。

一九九五 《愛情的花樣》大陸版,時事出版社。

兒童文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九七八 編選《兒歌百首》,爾雅出版社。

二○○一 藝術家小傳,三民書局。

喻麗清嘗試創作多種文類,在諸多文類中,她自喻「詩」才是她靈魂與精神 的皈依,但讓她馳譽文壇的卻是「散文」,她善於探索生命無常與生活微細感觸,

頓悟藝術之雋永與人生之愛,觀察喻麗清早期的作品《千山之外》、《青色花》等 著作,每一段故事雖然略顯青澀,細嚼其中所追求的空靈淡雅與慈愛心境,十分 近似張秀亞文字的風格。而《帶隻杯子出門》則被譽為喻麗清散文歷程的全新出 發,表現出一種獨特的生活美學,在深刻浪漫中亦見清新雋永,從小處透露出靈 性的追尋與耐人尋味,這一系列的抒情成為她散文寫作的主軸,除了知性與感性 的平衡,亦兼具了動人心弦的感觸,細膩的美感經驗亦承襲了張秀亞、艾雯美文 的寫作哲思。她彷彿隨性地告訴讀者──帶隻你自己的杯子,漫步在這個處處美 景的大千世界吧!

不僅創作量豐且廣,橫跨諸多文類之外,喻麗清習畫亦十多個年頭,在《喻 麗清極短篇》、《愛情的花樣》、《未來的花園》等書中,可以看出她繪畫的天分與 藝術學養,將畫作欣賞與文學結合,使文中有畫,畫中有文,這點與她所聲聲師 承張秀亞可謂異曲同工之妙。

旅法華文女作家呂大明,1947 年生於福建南安,1949 即被家人帶至臺灣,

她在臺灣的人文與自然環境汲取文學養份,並從父母那裏獲得克己謙和與浪漫唯 美的薰陶。在充滿文藝氣息的家庭中長大,少女時期的她便開始對繆斯女神頂 禮,加入了人才濟濟的耕莘文教院青年寫作班。1966 年,尚在臺灣國立藝術專 科學校就讀,便以散文<秋山,秋意>拿下耕莘文教院寫作比賽散文組亞軍,並 獲得了擔任評審的張秀亞欣賞。兩年後,第一部散文集《這一代的弦音》,即由 慧眼識才的張秀亞作序出版。不久,此集又榮獲臺灣幼獅文藝文學獎首獎。於臺 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後至英國牛津學院高等教育中心進修,取得利物浦大學碩士 後進入法國巴黎大學攻讀博士。她曾任光啟社節目部編審和臺灣電視公司基本編 劇,先後編寫過《孔雀東南飛》等廣播電視劇 200 多部、英國任密西塞郡 M.C.C.S 特約編劇、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等職。這樣的求學歷程與人生經歷使具有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古典文學深厚底蘊的她,寫下了大量融合中西文化與古今中外文學藝術的散文 佳作,例如在 2010<粗糙與精緻>一文中,論到自然主義小說家莫泊桑與陸機

<文賦>的比較,她提到莫泊桑以一枝精緻的筆描寫筆下粗糙又悲哀的小人物,

這些人物內心充滿慾望,沒有太高的道德水準,捉住人類生存競爭的有利條件,

缺乏往崇高精神領域探索的目標。莫泊桑嘗試透過這類在生存競爭中浮沉的人 物,淨化了齷齪的人生,並用他的文采激起讀者悲憫的情緒。而陸機的<文賦>

談到文藝創作與批評的標準,正是要將文章講求遣辭的妍蚩、字句要表達意象 外,更要懂得操斧伐柯裁剪的藝術,並細心觀察宇宙的佳妙韻律。她表示莫泊桑 的創作不是前無古人,但他用字斟句酌的修辭的功夫激起讀者悲憫的情緒,已達 到<文賦>的標準,因此莫泊桑在法國文壇的地位,因他精雕細琢的藝術流下嘆 詠。

其它關於呂大明出版的散文集有《大地頌》《英倫隨筆》《寫在秋風裏》《來 我家喝杯茶》《南十字星座》《尋找希望的天空》《冬天黃昏的風笛》《幾何緣三角 情》以及在大陸出版的《流過記憶》《伏爾加河之夢》《塵世的火燭》等。《來我 家喝杯茶》是旅居巴黎的呂大明,集生活藝術和哲學所寫下的文章。她醉心於一 切美的事物,喜歡散步在美的領域中,在炎炎長夏,呂大明的散文如一杯清涼茶,

清新了讀者的視野。《南十字星座》喻人生如旅,生命的列車載著所有人向四面 八方的時空飛奔,旅途中車窗外絕美的景色上演了原野上的風鈴草花、星空夜裡 的燦爛、黃昏幕景的遲遲逗留不去。書中一貫地包含了呂大明人間至情與生活哲 思,著意刻畫著美的闡釋。而《冬天黃昏的風笛》則透過英國湖畔詩人柯爾雷治 的「古渡孤舟」,表達舟中如人生一般,上面載滿了驚奇、美與智慧,在人生這 場夢中,每個人都是如過客來去匆匆,有一天時光也會將塵土當成我們的饋 贈……。

回顧呂大明的創作歷程,散文創作的初始和<中央副刊>、天主教光啟社、

耕莘文教院與張秀亞有極深的淵源173,她曾在耕莘文教院的寫作班受教於張秀 亞,在二十二歲時出版《這一代的弦音》就已有「小秀亞」美譽,與張秀亞的《北

173呂大明《來我家喝杯茶》(台北:爾雅,1991 年),頁 105-1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窗下》非常近似,文采的麗詞佳句和抒情狀景,都可見張秀亞的深刻濡染。比起

窗下》非常近似,文采的麗詞佳句和抒情狀景,都可見張秀亞的深刻濡染。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