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書寫:女性情懷與母性對話

第四章 張秀亞的現代主義散文書寫

第五節 書寫:女性情懷與母性對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節 書寫:女性情懷與母性對話

強調個性解放的五四女作家如冰心、廬隱、馮沅君、凌叔華、蘇雪林等人的 女性文學,既以反映婚姻自主與戀愛自由、選擇具母性議題的「愛的哲學」、真 善美理想為療救社會秘方、女性意識的覺醒緊密相連等創作,顯示女性追求自我 的發展。在接受五四文化運動後的新式啟蒙教育後,醉心於精神覺醒、古典文學 的浸濡與新文藝的吸收。這群女性作家的努力營造,使著作在無意識間與男性主 導的文藝政策悖離,透過這種悖離,「女性散文」呈現全新美感;因為是無意識,

「母性特質」未能脫離父權文化論述,仍舊存在於生活瑣事的柴米油鹽與賢妻良 母的持家育兒裡。張秀亞早年受到凌叔華的影響,兩人淵源至深,薰習間也獲知 凌叔華與英國著名意識流小說家維吉妮亞.吳爾芙之間的往來佳話,因此在愛屋 及烏之下,很早就接受吳爾芙的文學及觀念。維金尼亞.伍爾芙鮮明女性主義的 寫作觀點,帶給了張秀亞有關女性意識的啟蒙,因此張秀亞雖然沒有明顯之女性 主義提倡,卻有著鮮明的「女性自覺」154。在伍爾芙著作中,以意識流手法開啟 女性自我意識與書寫空間,在她的作品中,早在一九二九年就嘲笑批判西方的男 性價值──以戰爭作為主題的著作往往比論及在一個客廳中的女子感情的著作 重要。這對熟悉當代女性主義的讀者而言,不難理解為什麼最難照映「時代性」

和「社會性」的家庭倫理及男女關係,只是男性批評家口中的瑣事,而不屑贅言 駁斥。她的閱讀者──張秀亞,不但立刻產生共鳴,喚醒過去的記憶,更進一步 闡釋分析其作風,在女性自覺的迴盪與傳承影響下,張秀亞以「空間」的塑造,

開拓出屬於自己自由彩繪的舞台,她用筆端勾勒出讓思想馳騁的空間,用文字展

154 任一鳴曾為「女性文學」「女性主義文學」「女性意識」「女性自覺」做過詳盡分析。首先,

「女性文學」隨著時代演進,女性思維解放的需要不是一種題材所能限制的,它變成女作家藝術 地把握世界的一種獨特的情感和思維眼光,從中昇華出的必然是既有女性的、又有人類普遍共有 的精神內涵,因此女性文學是一種開放的、發展的系統,它是女性作家或以強化的女性意識,或 以淡化的女性意識或以女性無意識潛意識表現的、包括女性生活在內的和超乎女性的全人類生活 的一切精神的和意義的文學。「女性主義文學」表現的是一種修正的態度,也表現一種解構的策 略,它批判以男性為主體的文化;倡導積極參與反對性別歧視的鬥爭;要求重新評價文學史,嘗 試重鑄傳統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法,甚至繼續探討文學中的種種性別意識,總之,這是一種女 性文化的創建,女性主義文學批評本身就是一種批評文化。「女性意識」就是女作家的主體意識 之一,首先體現為女作家明確的性別自認,即「女性自覺」。在這大前提下,女作家以其特有的 經驗關注女性生活、女性生存處境、女性命運,並以其特有的眼光關照社會,過濾人生從而對人 生社會,尤其是女性生活有更多的發現、更深的理解。《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香港:青文 書屋,1997),頁 21-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開意識之旅,帶領讀者進入她的空間生活。因之,她的散文,語言詞句清麗、韻 味深長,是詩化的語言,豐富的詩詞引用與修辭技巧,給予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 與繽紛畫面。透過文字,鮮明呈現書寫視角中的女性情懷與母性對話,在女性與 母性環繞下,以抒情、頌歌、喟嘆,呼喚內心情感。張秀亞的散文作品中有著「女 性文學」裡豐富的「女性意識」與「女性自覺」,憑藉著她敏銳的感受力和豐富 的想像力,為讀者建造出一座清新美好的閱讀花園。

張秀亞在文學創作上雖然沒有顯明的女性主義的提倡,但在反共意識高漲的 五○年代,政策領導文藝的潮流中,她首先選擇以細微事件表達最真實的感情,

因此在她的文本中多是溫情歌頌對大自然的眷戀,與對出生地、求學的古都、避 難的山城、滄桑的婚姻、情感的流露,用細膩筆法雕塑出創作裡不可或缺的主題,

在大陸來台的女性作家與其同輩中,為台灣文壇帶來一股柔中帶剛的文學氣息,

實為激發六○年代女性主義興盛的一道伏流,並在女作家群日益龐大的今日,回 溯出張秀亞在時代中為女性文學開闢的一條蹊徑。

其次,在妻職、母職與自我的拉鋸裡,中國傳統男性對女性審美的理想與情 懷,多是以表現出嫻靜的風姿為顯著特徵,男性自古便如此定位另一半的內在型 態,妻職是對夫而言,母職是對子而言,女性在終其一生須守護的家園,總是自 願或非自願的遵照千年來固若金湯的規範。既然「嫻靜」是女性內在彰顯的顯著 特徵,表現於外的就是端莊的風度以及含蓄的情調,化身而成文學,就被稱之為

「閨秀」式的風格,在女性發聲園地已相當窄化的中國文壇,一旦出現了第二性 的文字之聲,幾乎脫離不了這個框架,是以,這是中國歷代女性文學所反應出來 的共同特徵,也可以說是中國歷代女性作家作品的個性特點。要扮演好妻職,又 要扮演好母職,那麼,真正的自己何時才能出現?恐怕只有在夜深人靜只有自己 還醒著的時候,才能有一方空間看看自己,奢侈的作著屬於自己的夢,當天空泛 著魚肚白,光線亮眼時,只能悄悄走出夢的國度,這也是為什麼女性作家透露內 心世界與想像的時間點,總是落在月兒升起星子閃爍的黑夜,這時候真正的文學 藝術創作在感情的炙燃與掙扎下,才能呈現一種精神的昇華。張秀亞的作品就是 這種以「美的感受」、「女性視角的關懷」與「精神的昇華」衝突拉鋸下,給予讀 者閱讀時的激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除了西方的吳爾芙在女性扮演的角色上給了張秀亞深刻的啟發,東方的廬 隱、郁達夫在情感濃烈與狂熱上,也影響了張秀亞。廬隱在種種悲哀中體悟到女 性命運常是受到牽制與壓抑,作品在這種煎熬中透露成熟思維。她表達女性的命 運主要是在婚姻方面,呈現女性的情感與昇華、矛盾與無奈,廬隱寫成了《或人 的悲哀》,張秀亞也有個<或人的日記>,篇名與筆調正有著異曲同工之感。同 樣在婚姻路上嚐過苦果的張秀亞,在<來時的道路──回顧來時路,蒼茫橫翠微

>亦敘述著結婚後三年的歷程,終於認清婚姻事實的她,體認到與于犁伯個性上 的迥異,兩個不相同的靈魂被一個錯誤的紅線綁縛,最後的結局完全與幸福美滿 背道而馳,張秀亞自述「拋棄了書卷,而來縫補犁的襪子」,不啻是一種身為妻 職所應放下最鍾愛的筆硯轉而在家事中任勞任怨的悲哀!若愛情終究是忠誠而 甜美的,那麼這種犧牲對女性來說或許值得,畢竟回報的是鶼鰈情深的美麗,可 嘆惋的是張秀亞卻雙手捧著負心的淚水,一顆完整的心隨著于轉身關上的門而破 碎。向來給人認為光明聖善的她,逃不過憤怒詈斥的情緒,文筆再如何溫文儒雅,

仍舊寫下數語悲切痛心:

斑斕的星輝下,蝙蝠到處亂飛著,橋下送來淡淡的荷葉清香。那些美麗的往 事,卻如同燈影一般的消失了。如今,只有孤零的我,凝望著窗外茫茫的夜 空,我幾次都要哭出聲來了。155

結婚兩年,你已終日流連於秦樓楚館,終於金屋別築,含恨莫訴的,只是我!

156

我們艱難締造的心上愛情聖殿,也為另一個女人拆除淨盡。名義上,我依然 是你的妻子,事實上,你卻是別人的丈夫,我弄不清這是人間悲劇,還是喜 劇。157

你忘記了過去艱苦的日子,一心追逐人間的歡樂,像浮士德博士,把靈魂交 給了魔鬼,換來了妖艷的海倫!你從我同孩子們中間隱去了,做了另一個女

155張秀亞<懷念>《張秀亞全集 2》,頁 417。

156張秀亞<結婚十年>《張秀亞全集 2》,頁 203。

157張秀亞<雯娜的悲劇>《張秀亞全集 2》,頁 7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人的丈夫!另一些孩子的父親!158

字裡行間張揚著強烈的痛楚,毫不留情的撕裂原是溫婉纖柔的妻子,轉而高聲直 指尋求歡愉與壞人家庭的兩人,自謂縱使受了十六年新式教育,卻只能將一腔痛 苦訴諸於天。矛盾掙扎如此,大喜大悲如此,如歌如泣的情感跌宕起伏,如此直 訴胸臆的手法,或可說,張秀亞內心世界除了用意識流來探尋挖掘其隱密,另一 個層面是捨棄幽微,正似性情中人的廬隱其大膽分明的陳述,正似情感豐沛宣洩 的郁達夫!不過張秀亞再怎麼痛徹心扉,終究只能自行療癒這段灰色感傷的日 子,用一雙手、一隻筆,撥去浮雲,走入自然與家人的愛。將近十年的沉澱,原 本沸騰糾結的心情在<苦奈樹>見出轉化為釋懷的坦然,幸福並非單獨所能發 現,情感的破洞無法用缝襪的針彌補,唯有受到阻礙被愚弄的生命,才能被命運 之神引入正途。失婚的女性一旦從愛情的夢幻中踉蹌回到生活的現實,從「最高 之天」墮於「最深之淵」,目光的焦點從丈夫逡巡到一雙兒女身上,成為另一個 寄託。妻職轉向為母職,可以確定的是,後者是不會變調的角色。人生中不可承 受之重莫過於「情」,而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婚姻的挫敗,婚姻愛情往往在生活的

字裡行間張揚著強烈的痛楚,毫不留情的撕裂原是溫婉纖柔的妻子,轉而高聲直 指尋求歡愉與壞人家庭的兩人,自謂縱使受了十六年新式教育,卻只能將一腔痛 苦訴諸於天。矛盾掙扎如此,大喜大悲如此,如歌如泣的情感跌宕起伏,如此直 訴胸臆的手法,或可說,張秀亞內心世界除了用意識流來探尋挖掘其隱密,另一 個層面是捨棄幽微,正似性情中人的廬隱其大膽分明的陳述,正似情感豐沛宣洩 的郁達夫!不過張秀亞再怎麼痛徹心扉,終究只能自行療癒這段灰色感傷的日 子,用一雙手、一隻筆,撥去浮雲,走入自然與家人的愛。將近十年的沉澱,原 本沸騰糾結的心情在<苦奈樹>見出轉化為釋懷的坦然,幸福並非單獨所能發 現,情感的破洞無法用缝襪的針彌補,唯有受到阻礙被愚弄的生命,才能被命運 之神引入正途。失婚的女性一旦從愛情的夢幻中踉蹌回到生活的現實,從「最高 之天」墮於「最深之淵」,目光的焦點從丈夫逡巡到一雙兒女身上,成為另一個 寄託。妻職轉向為母職,可以確定的是,後者是不會變調的角色。人生中不可承 受之重莫過於「情」,而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婚姻的挫敗,婚姻愛情往往在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