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壓力之相關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壓力之相關因素

(一)性別

鄭味玲(2007)「屏東縣國中生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態度及休閒阻 礙之研究」結果得知不同性別國中生在「社交型」、「運動型」、「技藝 型」、「知識文化型」休閒活動參與上達顯著水準。陳昭亨(2011)「國 中生人格特質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之國中生 在「大眾傳播性」、「戶外活動性」、「運動性」、「文化活動性」、「嗜好 性」等五大類型之休閒活動參與上有明顯不同且有顯著差異,男性較 偏好動態的休閒活動,女生則喜歡靜態的活動。

(二)年級

連怡婷(2010)「高雄市國小音樂資賦優異學生和一般學生休閒活 動參與類型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的結果發現,不同年級音樂班學生 在參與「運動類」和「活動類」的休閒活動達顯著差異,在「運動類」

是四年級顯著高於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在「活動類」是五年級和六 年級顯著高於三年級學生。

(三)父母婚姻狀況

曾含玲(2011)「高中職生休閒參與、復原力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性 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婚姻狀態」在高中職學生「知識性」之休閒活

動參與上有顯著差異,父母婚姻狀態為其他者的高中職學生在知識性 休閒活動參與程度大於其父母婚姻狀態正常及離異的學生。

(四)家庭社經地位

張嘉禛(2008)「南投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社團參 與之關係」中,不同家庭社經之學童在「運動型」、「娛樂型」、「學藝 型」休閒參與上有顯著差異,在運動型、娛樂型、學藝型上,高社經 之國小學童顯著高於低社經之國小學童。李瑞陽(2011)「國小高年級 學童家長親子休閒活動參與頻率與阻礙之研究─以台中市神岡區為 例」,得到不同家庭收入的家長在親子休閒參與頻率方面有顯著差異的 結果,在神岡區中,家庭月收入越低的家長整體親子休閒參與度亦較 低;相對地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家長在休閒預算亦相對較高,進行須花 費的親子休閒活動,參與程度因此較高。

(五)補習狀況

趙雍台(2005)「不同都市化程度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休閒參 與之研究—以台南與高雄地區為例」中,參加課後安親班或補習班之 學童在休閒場所參與頻率上高於沒有參加的學童。

(六)每週零用錢金額

許智傑(2008)「原住民藝能班青少年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 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中發現每月可支配零用錢多寡會影響原藝班青少

年在休閒參與的「社交」層面,每月可支配零用錢為 1,001 元~2,000 元和 2,001 元(含)以上者社交活動參與皆高於每月零用錢 1,000 元

(含)以下者,顯示每月可支配零用錢越高,其社交活動參與越頻繁。

二、影響生活壓力之相關因素

(一)性別

黃于芬(2007)「大學生人際壓力、自我壓力、獨處偏好、獨處經 驗與憂鬱傾向關係之研究」得知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客觀與主觀人 際壓力上有顯著差異,且女生的壓力均高於男生,但在客觀與主觀自 我壓力上並無顯著差異。顏碧伶(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

生活壓力與網路沉迷之關係研究」發現國小高年級女學童在「環境壓 力」、「學校壓力」與「自我壓力」等層面的生活壓力感受顯著大於男 學童。

(二)年級

許伯榕(2011)「大學生生活壓力、休閒調適與心理健康間關係之 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不同年級在「學校壓力」上有顯著差異,「三 年級」的大學生高於「四年級」與「二年級」兩組的大學生。楊雅婷

(2012)「國中生知覺第二性徵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獲得不同年級 對國中生知覺壓力有差異的結果,國中八年級女生知覺月經來潮壓力 顯著高於國中七年級女生;國中八年級女生知覺同儕以第二性徵開玩

笑的壓力顯著高於國中九年級女生,此外,國中七年級學生感受身高 的壓力顯著高於九年級的國中學生。

(三)父母婚姻狀況

李彥瑾(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壓力、家庭氣氛與生活適應 之研究」中得到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生活適應各分層面上,不因家庭結 構(雙親、非雙親)之不同而有所差異。許昭雅(2011)「青少年生活 壓力、休閒需求與自覺健康狀況關係之探討」顯示父母婚姻狀況影響 生活壓力中家庭生活因素,父母離婚的青少年在「家庭生活」方面較 父母同住的青少年的壓力較為顯著。

(四)家庭社經地位

陳星孜(2010)「台北縣新住民與本國籍國中學生生活適應困擾 與人際壓力因應之研究」中家庭平均收入較低者自我關懷困擾、身心 發展困擾、課業學習困擾高於家庭平均收入較高者;家庭平均收入較 低者使用暫時擱置因應、情緒發洩因應高於家庭平均收入較高者。呂 秀卿(2012)「免試入學方案與國中生升學壓力之相關研究-以基北區 為例」獲得不同家庭社經水準國中學生感受升學壓力因學生家庭社經 水準而有差異的結果,不同家庭社經水準國中學生在「身心負荷」因 素上,社經水準愈高學生,其所感受到的身心負荷愈高。

(五)補習狀況

蔡旻珊(2012)「台中市都會及偏遠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壓力 及因應策略之研究」發現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生活壓力源之「課 輔才藝方面」,不同補習(安親班)課程、家教課程、才藝課程或課後 輔導總時數為「1-5 小時」、「6-10 小時」、「11-15 小時」、「16 個小時 以上」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生活壓力源之「課輔才藝方面」的壓力感 受度上較高於「無參加」的國小高年級學童。

(六)每週零用錢金額

張瀞如(2009)「青少年生活壓力、休閒態度與活動類型關係之 研究」中,每週零用錢金額之 100 元以下以及 1000 元以上之青少年在 家庭方面的壓力大於每週零用錢 500~999 元者,於零用錢夠用程度 上,每週零用錢非常不夠用、不夠用、剛剛好者之家庭壓力大於非常 夠用者;而零用錢非常不夠用者其壓力會大於夠用者。

三、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壓力之相關研究

簡志吉(2011)「參與補習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阻礙相關之研究」

指出參與補習國中生的課業壓力與休閒阻礙因素呈現高度的正相關,

顯示參與補習的國中生課業壓力越大,其休閒活動阻礙的強度越強。

所以參與補習的國中生需要適度的參與休閒活動,紓解補習所帶來的 課業壓力,相對也必須經由減輕課業壓力,來降低休閒活動阻礙的強 度。

Caltabiano(1988)研究顯示生活壓力和社交休閒、文化、嗜好 休閒合球類活動參與間有交互作用,意思是休閒可緩衝生活壓力減少 疾病症狀,隨後這些學者於 1995 年對不同研究對象做了相同的研究,

結果再次證明休閒不僅可以直接促進健康,還能緩衝生活壓力,獲得 休閒對健康有益的結果。1988 年 Wheeler 和 Frank 利用因素分析法找 出四個壓力緩衝因子,休閒是其中一項因素,得知休閒可以緩和生活 壓力促進健康。

1992 年 Caldwell,Smith 和 Wessinger 研究大學生休閒參與與健 康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參與休閒者知覺程度較高者的身體、心理及社 會層面較為健康。1993 年 Mounir 則研究 219 位男女休閒參與和健康 的關係,結果顯示休閒參與和休閒滿意與知覺健康有正相關。隔年,

Karlis 和 Dawson 也證實透過休閒參與可增進心理健康。接著於 1997 年 Sigenthaler 將有關休閒的研究做歸納,總結出休閒可增進多方面 的健康並能緩衝生活壓力事件,加強身體及心理的健康。

Coleman(1993)、Iso-Ahola(1996)指出,可能是參與休閒能提 供人們社會支持而讓人們遭受生活壓力時知覺自己是被支持的,另一 方面因為不斷從事休閒產生休閒經驗進而內化成自我決定傾向人格,

堅毅、控制來緩衝生活壓力,因此休閒所產生的自我決定傾向人格與 社會支持是有緩衝壓力的功能。休閒可正向影響健康,原因在於休閒

可中和壓力的傷害(Comeman,1993)。

Iwasaki and Mannell(2000)認為,遇到過度的挫折或是壓力時,

人們有時會有意識的選擇投入休閒,藉由休閒行為或本身的認知改變 來幫助調適壓力,隨之,人們會發現他們從事的行為會使壓力降低,

並且讓自己的心理認知得到協調。相關的研究指出休閒是可以幫助 人們因應壓力、保護與促進身心健康的工具(Iwasaki & Mannell, 2000; Kleiber,Hutchinson,& Williams,2002; Iwasaki,2003b;

Trenberth,2005)。

Iwasaki & Mannell(2000)提出「休閒因應」的階層式構面

(Hierarchical dimensions of leisure stress coping),解釋了休 閒如何幫助人們因應壓力的不同途徑,將其分成三層級:

(一) 第一層級:休閒因應信念(leisure coping belif)和休閒因 應策略(leisure coping strategies)兩部分

(二) 第二層級:休閒因應信念包含休閒自主(Leisure autonomy)

和休閒友誼;休閒因應策略包括休閒陪伴感(leisure companionships)、休閒緩和因應(leisure palliative coping)和休閒情緒改善(leisure mood enhancement)。

(三) 第三層級:休閒自主分為自我決定和賦權;休閒友誼分為情緒 支持(emotional support)、自尊支持(esteem support)、

具體支持(tangible aid)、資訊支持(information support)。 Iwasaki(2003c)提出休閒因應機制的獨立模式(Independent model)假設壓力、資源與身心健康之間彼此獨立,而壓力對於身心健 康有負面而直接的影響,資源對於身心健康有正向影響,但資源和壓 力彼此之間是獨立變數,也就是說不管壓力存在與否,資源對於身心 健康都具正面的影響,此模式說明了休閒友伴的支持可對身心健康產 生良好的效果。

女性在面對壓力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多為情緒焦點的因應方式因 應,例如找同儕傾訴、沉思及社會支持之方式來抒發壓力;男性在因 應壓力時則多為外部行為來抒發情緒,休閒活動為男性在面對壓力時 最常選擇的抒發方式。根據 Hample and Peterman(2006)的研究,

性別對青少在因應壓力時有顯著的影響,而女性在青少年初期容易使

性別對青少在因應壓力時有顯著的影響,而女性在青少年初期容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