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者於國中服務期間,曾遇過學生因不知如何抒解煩惱,結果 用美工刀在自己手上割劃一道道傷痕,藉以舒緩負面情緒和搏取重要 他人注意,也曾碰過學生透過吸菸來反抗爸媽或師長給予的管教,甚 至還有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生活壓力的學生在教室裡歇斯底里破壞公 物、大吼小叫…等狀況。透過工作生涯擔任班級導師的過程,察覺國 中校園存在諸多失衡現象,例如:國中學生對課業的習得無助感、缺 乏目標的生活、遭遇人際情感或校園霸凌問題、面臨升學壓力及親子 間發生衝突等等,往往令問題解決能力薄弱的青少年們無所適從。

校園裡不服管教的學生比例明顯上升,偏差行為層出不窮,除此 之外,發現學生的體適能比過去低落,在多次與學生個別進行師生交 流訪談後,慢慢歸納得出一些結論,國中學生的生活其實充斥著各式 各樣的壓力,所以致使問題橫生。

青少年面臨許多人生重大轉變,舉凡:身體上的成長變化、自我

認同、升學考試、如何與師長同儕和家人維持良好互動關係等等,無 不遠比國小階段需要更多的適應與調整。社會快速發展,環境隨之日 新月異,教育政策的改革,多重且複雜的新問題與個人價值觀建立的 衝擊之下,國中學生個人身心均可能遭受到不小的壓力,Stanley Hall

(1904)在 1904 年出版的「Adolescence」書中視青少年期為人生的

「狂飆期」,因為青少年必須調適生理、認知與情緒等各方面顯著的變 化,承受莫大的壓力。唐全騰於 2008 年研究顯示國中學生面對主觀生 活壓力時所採用的因應策略,容易使用不健康的方式面對,讓自己暫 時脫離煩惱與苦悶,或是對他人發脾氣及採取破壞性行為,青少年因 為壓力過大出現中輟、嗑藥、自殺、罹患精神疾病、憂鬱症或學校適 應不良等現象令人憂心重重。

如今,國中學生正面臨十二年國教開始上路的過渡時期,2014 年 的國中三年級學生成為國民教育九年一貫實施後的第一屆大會考的學 生,而國中二年級學生則成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第二屆學生,國 中一年級學生則剛從國小升上國中,面對新學習階段的變化,比國小 更多科目的學習挑戰,一點一滴的壓力無形中逐漸產生了。兒福聯盟

(2011)調查指出台灣學童高達四成曾經在晚上十一點後還在苦讀,

約一成曾因壓力大出現身心症狀,多達九成國中生睡眠少於八小時(朱 芳瑤,2011),學生為求於基本學力測驗脫穎而出,補習教育盛行剝奪

學生休閒放鬆時間,學生一個禮拜之間和家人相聚聯絡感情的時間非 常短暫,親子關係自然疏遠,曾幾何時能與父母好好坐下來吃飯、交 流談心?或與三五好友戶外打球、踏青放鬆呢?惡性循環的生活圈,

國中學生的壓力問題呈現成長狀態。

國中學生的家庭環境容易因父母親的諸多安排或不良親子關係而 產生生活壓力,學校環境因不同學習科目、同儕相處及老師教學等因 素也可能產生不同的生活壓力。周震歐學者於 2007 年的青少年輔導中 心需求評估研究中發現,青少年常求助的問題以人際關係問題最多,

其次為學業問題,再來為家人關係,生活事件的多寡,生活的變動均 容易造成生活壓力。有些學者認為,在青少年發展期主要的壓力源來 自家庭、朋友、學校和自己本身,每日經歷各種不同形式和來自不同 方向的壓力,生活壓力幾乎成為人生成長過程中的經驗。

行政院主計處 2009 年所作的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顯示 15 至 24 歲青少年之困擾以「學校、課業問題」最多,占 69.24%,所以為了 避免青少年面臨課業壓力採取消極因應方式,應鼓勵其參與休閒活 動,使青少年藉著休閒活動的效益來調解課業上的壓力(簡志吉,

2011)。哪些因素會影響青少年知覺壓力?這是研究者所關心的,了解 現況有助於教師處理班級問題,也可做為家長養育的參考,大家集思 廣益想出對策,幫助青少年順利渡過青少年時期。希望藉由研究然後

透過教育的方式,讓國中學生能練習處理自己的壓力,奠定未來迎接 人生不同階段的挑戰基礎。休閒活動是用來舒緩壓力垂手可得的好工 具!親身代班經驗中:學生從事體能性課程或藝術人文課程後,情緒 的穩定度較高,像是聯課活動時間帶學生到操場活動筋骨打球,或進 行社交聯誼性質的聊天活動後,下一節的上課秩序明顯改善了。

參與休閒活動可以放鬆身心,讓生活變得愉快、有趣,同時還能 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沈哲丞,2009)休閒活動對於青少年的發展 歷程具有正向功能,正當的休閒活動參與可使青少年有機會體驗成功 的滋味,促進其自我實現,有助青少年人格健全(郭靜晃、魏弘貞、何 明晃 2007),休閒活動可以讓青少年在較自由輕鬆的情境中發掘生活 樂趣、激發創造力、發揮潛能,建構人際關係網路,提供角色練習的 機會,學習社會參與的溝通技巧,達到社會化目標,釋放壓力、鬆弛 緊張增加正向的情緒經驗,對於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調適功能(引自 連怡婷,2010)。除此,參與休閒活動也能讓人學習負責任的社會行為,

综合種種論點及從事休閒活動的優點,家長和工作教育者也許可以思 考藉助休閒活動安排陶冶學生品格,培養其良好行為。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動機與重要性,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研究對象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壓力之現況。

二、探討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和休閒活動參與之關係。

三、探討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和生活壓力之關係。

四、探討研究對象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壓力之相關。

五、探討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和休閒活動參與對生活壓力之預測 力。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與架構,本研究問題如下:

一、研究對象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壓力現況為何?

二、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和休閒活動參與之關係為何?

三、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和生活壓力之關係為何?

四、研究對象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壓力之相關為何?

五、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和休閒活動參與是否能有效預測生活壓 力?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研究假設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水準不同時休閒活動參與有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水準不同時生活壓力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休閒活動參與及生活壓力有顯著負相關。

四、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和休閒活動參與能有效預測生活壓力。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一、國中學生:本研究所指之國中學生為 102 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 新北市某國民中學七至九年級已註冊之學生。

二、社會人口學變項:本研究指的是學生相關的背景資料,包括性別

、年級、家庭社經地位、補習狀況、每週零用錢金額、在校段考 成績表現。

三、休閒活動參與:本研究指的為主要參考張嘉禛(2009)「南投市國 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社團參與之關係」研究中之「休 閒參與量表」的休閒活動參與類型及頻率,自行修改編製「休閒 活動參與量表」,以參與休閒活動之類型(運動或體能型休閒活 動、藝文型休閒活動、社交型休閒活動、康樂型休閒活動、作業 型休閒活動等五類型),及休閒活動參與之頻率衡量休閒活動參

與之情形,研究對象在「休閒活動參與量表」上之得分愈高者表 示此類休閒活動參與頻率愈高,分數愈低者表示此類休閒活動參 與頻率愈低。

四、生活壓力:本研究指的是國中學生遭遇環境中一切人、事、物之 相關生活事件,經由主觀認知之後所知覺的困擾程度。主要參考 馮麗君(2008)「國中生生活壓力、正向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 關聯性研究」之「國中生日常生活情形量表」後,自行修改編制 國中學生生活壓力量表。此量表涵蓋個人、家庭、學校、人際四 大層面所知覺到的生活壓力。研究對象在「國中學生生活壓力量 表」上之得分愈高者,表示其在生活上所知覺到的生活壓力程度 愈大,得分愈低者,表示其在生活上所知覺到的生活壓力程度愈 小。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實施過程中有一些限制與問題,茲將研究限制陳述如下:

一、本研究因受到人力、物力、時間等限制,僅以新北市某國中之學 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無法推論到新北市其他學校或其他縣市 和其他求學階段之學生。

二、本研究採橫斷性研究,因果關係推論上無法提供明確之證據。

三、本研究所探討之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活動參與、生活壓力等資 料,僅限於本研究工具所涵蓋之範圍。

四、本研究採自填式問卷,故會因研究對象當時身心狀況、回答意願、

事後回溯等因素造成結果之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