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口腔衛生行為之相關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口腔衛生行為之相關因素

根據林珠莉(2005)在其研究中指出,影響學童口腔保健行為之相 關因素很多,如年齡、性別、社經地位、學業成績、政府的口腔健康政 策、口腔衛生知識、態度、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口腔衛生習慣,是影 響口腔衛生的重要因素。此外,陳弘森等(2006)曾經針對台灣地區兒 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中發現,性別、年齡、家中孩子數、飲料與甜食的 喜好、飲食習慣、潔牙次數與時機、定期檢查與否、口腔健康知識與態 度,都與齲齒有顯著性相關。因此根據上述資料,可見得預防齲齒的口 腔衛生行為受許多背景因素的影響,下列將以口腔衛生行為相關之影響 因素進行文獻整理分析與探討。

一、基本變項

(一)社會人口學因素 1.性別

在口腔保健行為表現上,多數的研究顯示性別不同,其口腔衛生行 為也不相同(呂宜珍、金繼春,1999)。根據研究若將口腔健康狀況與性 別比較,都發現女性整體的口腔健康狀況比男性差(馬懿慈,2004;曾 意純、潘奇、楊奕馨、謝天渝、歐陽文貞,2003)。楊奕馨(2006)調查 結果發現女生有60.1%的恆牙齲齒盛行率比男生為48.0%高出12.1%,顯示

24

女生有較多之齲齒人口。

另一方面在口腔保健行為的表現研究上,呂佩霖(2005)整理國內 外的青少年口腔保健行為相關研究發現,大多研究顯示口腔保健行為是 女性優於男性。像是刷牙頻率、牙線和漱口水使用、餐後潔牙等的機率 都是女性較高,在口腔保健行為的執行方面,正確程度也以女性表現較 好(周志銜等人,2004;曾筑瑄、謝天渝、楊奕馨,2003;楊貴郎,2003;

李火傳,2002;周佩螢,2009; Farsi , Farghaly, & Farsi , 2004;Mumghamba

& Fabian,2005;Al-Ansari & Honkala , 2007)。與芬蘭州在性別差異對 11-12歲學童口腔健康有關之生活型態中發現,與口腔健康有關的生活型 態 女 生 的 表 現 較 男 生 健 康 (Poutanen,R.,Lahti,S.,Tolvanen,M.,Hauscn, H,2007)。另有其他相關的研究顯示,不同的性別,口腔衛生的習慣也不 同(Kassem , Kassak , Dagher, & Doughan,2001)。由研究顯示可知,性別不 同,口腔衛生行為亦不同。

2.年級

王凱助、王瑞筠(1995)研究發現學童的年級別與學童的餐後潔牙 行為有顯著關係,學童的年級別越高,其餐後潔牙的人數百分率越多,

顯示年級對口腔衛生行為有正向影響,即年級越高,口腔衛生行為越好。

因而年齡也被認為是重要變項之一(劉婉柔、胡益進、林瑞誼,2009;

張雀鳳、楊奕馨,2006)。然而曾筑瑄等人(2003)的研究顯示,發現年

25

齡越大,正向的口腔保健行為越少,隨著年齡增加,口腔健康狀況、齲 齒率也越來越嚴重(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1;林亭枝、謝天渝、吳逸 民,2005;王清雅,2009)。陳麗麗等(1998)曾調查中部三個地區學童 口腔衛生知識及態度,顯示年級對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並非是成正比。

然而亦有研究發現年級與口腔衛生行為無顯著相關(呂宜珍、金繼春,

1999;張豔鈴,2001;洪羚孆,2010)。由以上研究顯示,年級對於口腔 衛生行為的影響似乎並非絕對,仍需做進一步的探討。

3.家庭社經地位

影響子女各方面的發展有許多因素,包括家長的教育程度和職業與 家庭經濟狀態等,而在口腔衛生方面亦有相關研究,如呂宜珍和金繼春

(1999)研究中指出,學童的口腔衛生行為會依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而 有顯著差異,社經地位越高,口腔衛生行為表現就越好。呂佩霖(2005)

的文獻整理中也提到,許多研究結果發現父母親的社經地位是影響青少 年口腔健康狀況及口腔保健行為的重要因子,這說明父母的社經地位愈 高,其子女的口腔健康狀況與其利用牙醫門診服務的情形會越好(Mattila, Ojanlatva, Paunio, Hyssala, Sillanpaa., 2005;Levin, Shenkman, 2004;楊貴 郎,2003;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1)。卜婷芳(2006)研究發 現,學童口腔保健態度與父母親教育程度有關。由於每個人學習的背景 不同,同住者可能要比沒有同住的雙親影響力更大(Reid, Schmied, &

26

Beale, 2010;Tan, Luo, Zong, Zhang,Mou,&Duan, 2010)。葉瀞云與胡益進

(2009)研究發現,雙親職位、教育程度越高,其青少年齲齒率越低、

填補率越高。另外,雙親會督促刷牙、自身口腔衛生行為良好,其子女 口腔衛生行為也會因此比較好(洪文綺、黃淑貞2007;胡益進等,2007)。

家庭是學童口腔保健養成之最主要的學習場所,探究不同家庭社經地位 對學童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是公共衛生的重要課題,亦為本研究欲探 討的變項。

4.學業成績:

游尚霖(2002)曾經於高雄縣某國小高年級學童口腔衛生習慣研究

發現,學業成績與口腔衛生習慣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針對芬蘭、挪威、

瑞典北歐三國的 11、13、15 歲青少年的刷牙與甜食消費行為之研究結果 指出學業成就、性別、同儕相處時間、教育計劃、家庭飲食型態與甜食 消費行為、刷牙行為有顯著相關(Rise, Wold, & Aaro, 1991)。Petridou , Athanassouli ,Panagopoulos and Revinthi(1996)的研究發現口腔衛生行為 較佳的青少年,普遍在學業成績表現較好。其他相關研究顯示,不同刷 牙習慣與學業成績有顯著相關(Kuusela , Honkala ,Kannas , Tynjala, &

Wold , 1997;洪文琦、黃淑貞,2007)。因此從文獻資料中可知,在許多 國家中,兒童的刷牙習慣與學業成績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係。

(二)學校規模

27

許多文獻顯示探討城鄉差異多以行政層級作為區別「城」、「鄉」之依 據。孫國丁與江顯雄(2004)以中部地區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顯示中 部偏遠地區學童,在齲齒平均顆數及齲齒發生率都比台中市高,研究發 現偏遠地區因缺乏醫療資源、就醫不便、經濟因素及部分孩童未加入健 保,致居民較容易出現不重視學童之口腔狀況。文獻發現城鄉間的差異,

會影響學童口腔的保健狀況,偏遠地區的學童,口腔健康情形較差。林 雯君、劉仁義、黃純德與謝明雪(2006)曾經調查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 為在城鄉的地區的差異-以高雄縣為例,研究發現因為城鄉的不同,市區 口腔衛生行為在有無定期看牙醫、看牙時機及是否有良好口腔保健行為 與鄉鎮、山地達顯著差異。因此,城鄉差異亦為本研究欲探討的變項。

(三)甜食攝取

甜食深受孩童青睞,連大人都難倖免於誘惑,一昧禁止學童吃甜食 似乎是不可能,唯教導父母篩選降低甜食攝取,並兼顧健康的食材內容,

適時滿足兒童的口腹之慾,給予定時定量攝取甜食後,鼓勵養成良好的 潔牙習慣,藉此助於降低齲齒率。由於零食中多以甜食為主,最易被細 菌作用發酵而產生酸,且多食用流動性液體的甜食會增加鄰接面齲齒機 會;在相關齲齒狀況的研究甜食攝取與齲齒有正向相關,而齲齒率不斷 升高的原因歸咎於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含糖、精緻食物攝取量增加,為 導致齲齒的重要原因。胡益進、姚振華等(2007)「96年學校口腔健康

28

促進推廣模式探討研究成果」 指出學童會為了牙齒健康而少吃甜食比率 只有佔24%。王凱助、王瑞筠(1995)調查發現國小學童平時吃零食及飯 後有沒有清潔口腔的習慣,與學童齲齒罹患的情形有顯著關係。吃甜食 習慣與立即刷牙習慣是齲齒發生的有利預測因素,因吃甜食習慣與牙菌 斑的形成與齲齒發生互有影響。由於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甜點、點心 與零食成為學童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齲齒率增加,口腔健 康受到波及(邱啟潤,1987;張怡民,2003)。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陳 弘森等(2006)針對年台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結果指出,

台灣不論是國小學童或是國高中青少年,95%以上都常常或偶爾有喝飲料 的習慣,常喝含糖的飲料87%,且喜歡點心、糕餅、糖果類的甜食。余慧 蓉等(2008)研究中顯示,97.85%的學生有喝飲料的習慣,其中常喝含 糖飲料者佔89.84%。這些喜好甜食且食用頻率高的兒童及青少年,有著 較多的齲齒齒數與較高的齲齒率。學童吃甜食的習慣與齲齒呈現正向關 係,愈常吃甜食者,其齲齒情況愈嚴重(Rise, Wold,& Aaro, 1991;Holm, 1990)。Eronat&Koparal(1997)曾經指出對糖類的消費行為愈多,形成齲 齒的機會也越多。可見少吃甜食對於預防齲齒是有正向的助益,不喜歡 甜食者的恆齒齲蝕指數及齲齒盛行率皆為最低。Heller et al.(2001)曾經針 對美國研究攝取汽水與齲齒之相關性,發現含糖汽水攝取越多而其齲齒 亦有顯著性增加。隨著糖類攝取增加而齲齒的發生也會增加(Yabao et al.

29

2005),另外隨著甜食量、點心及攝取頻率的增加也有相對上升的趨勢 (Tahmassebi et al. 2006)。整體而言,不論國內外學童甜食攝取的情形非常 盛行。

(四)口腔衛生知識

學童在國小階段正是健康態度與行為養成的關鍵期,在此期建立良 好的衛生習慣,對日後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國內外有許多關於口腔衛生的 相關研究指出,口腔衛生知識會影響口腔衛生行為。呂宜珍、金繼春(1999)

曾經研究指出,學童及母親的口腔衛生知識與學童口腔衛生行為有正相關 的顯著。Sheihan & Watt(2000)的研究指出口腔衛生的正確知識,是養成良 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重要的基礎。郭其華(2002)和張學祿(2003)的研究 顯示,口腔健康知識得分越高,其口腔健康行為表現也越好。口腔健康狀 況受牙齒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等影響,口腔保健知識充足其態度較積極行 為亦較正確,口腔健康較佳(Poutanen, Lahti,&Hausen ,2005)。然亦有研究 顯示,學生口腔衛生知識與餐後潔牙等口腔衛生行為無明顯相關性(陳麗 麗、郭憲文、賴俊雄,1998;張豔鈴,2001)。因此,口腔衛生知識是否 對口腔衛生行為有影響,亦納入本研究的研究變項。

二、口腔健康信念 (一)齲齒威脅性

呂宜珍(1994)曾經對高雄市國小學童口腔衛生行為所做的調查結

30

果發現,「學童口腔健康知覺」(包括蛀牙嚴重性、口腔健康及衛生重要

果發現,「學童口腔健康知覺」(包括蛀牙嚴重性、口腔健康及衛生重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