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睡眠品質的相關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睡眠品質的相關因素

一、背景因素 (一) 性別

男女性睡眠的生理機制並不相同(Armitage, Smith, Thompson&

Hoffmann, 2001),健康女性的睡眠受到腦部代謝活動與生長賀爾蒙的影 響,在排卵期後,中樞體溫隨著黃體素增加而升高,而中樞體溫的改變 會影響人的生理時鐘,使得慢波及快速動眼期睡眠減少,因此女性對充 足的睡眠需求高於男性,女性需要的睡眠時間也比男性長。整體來說,

女性對睡眠不滿意的程度高於男性,尤其於月經前的經前症候群中,經 常會有失眠、過眠、惡夢、容易倦怠等問題,而至在生理期時也比較會 有嗜睡、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品質欠佳的情形(李宇宙,2000)。

根據民國九十三年社會發展趨勢的調查報告,女性睡眠狀況不佳之比例 高於男性(行政院主計處,2004),且各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女性失 眠是男性2倍(李宇宙、陳錫中,2007)。黃文俐(2003)、許喬雅(2010)研究 顯示,國高中女生的睡眠品質比男生差。然而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 邱史珊(2008)以大學生,張顥霓(2010)以國中生,林綺芬(2011)以高中生 進行研究後發現,性別與睡眠品質無顯著關係。

(二)年級

行政院主計處民國90年針對台灣地區年滿15歲以上民間人口調查,

其有睡眠障礙比率與年齡層均呈正向關係;換言之,不論男性或女性,

年齡層越高者其睡眠障礙的問題越嚴重(行政院主計處,2002)。年齡越 大,睡眠的質與量越不好,這是因老年人體內缺乏色胺酸(L-tryptophan),

且膽素酯脢(cholinesterase)和乙醯膽素(acethycholine)的比例失衡,造成老 人睡眠型態改變,色胺酸可幫助並維持睡眠,乙醯膽素的功能是延長睡

眠時間;而膽素酯脢的作用是縮短睡眠時間,因此,隨著年齡增加,深 睡期減少,淺睡期增長,老人發生睡眠問題的機率超過年輕族群(林嘉玲,

2000),但並不是學生就沒有睡眠問題。宋維村和高淑芬(2000)研究顯示,

隨年級升高睡眠時間相對減少,到了國中三年級,較多抱怨睡不夠,早 上睡醒仍覺得累,早上心情不好,晚起而遲到,及午睡打瞌睡的比例也 比國中二年級的多。黃文俐(2003)對完全中學進行研究,發現高中生比國 中生睡眠品質差。武文月(2004)以大學生、張顥霓(2010)以國中生、林綺 芬(2011)以高中生進行研究後發現,高年級學生之睡眠品質較差。Tsai &

Li(2004)針對台灣大學生性別及年級與睡眠型態的差異研究指出,女性大 學生在睡眠型態上較男性早睡早起且總睡眠時間較少,並且睡眠品質較 差;且一年級新生睡眠時間較其他年級為少。但陳揚燕(1996)、陳秀 貞(2007) 以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年級與睡眠品質無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就年級層面來看,在研究結論上仍存有爭議,

故本研究將年及列入研究的變項當中。

(三) 學院

由於各學系的發展目標、特色與課程理念不同,師生互動有異,學 生承受的壓力挑戰也不同,因此也會影響學生作息時間的分配。武文月

(2004)針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設計學院學生的睡眠品質較民生學院 及管理學院為差。陳秀貞(2007)對科技大學生研究顯示,人文學院學生的 睡眠品質較商管學院為差。所以,大學生所屬學院科系不同,其睡眠品 質有所差異。

(四) 住宿情況

對大學生而言,住宿的情況不外乎自己家裡、學校宿舍、校外租屋 或住在親友家裡。針對台灣大學生住宿生活適應調查發現,大學生喜歡 熱鬧的夜生活常跟朋友聊天、唱歌或上網交友、打電動,超過七成的住

宿生在午夜12 時以後就寢(周富美,2003 )。蕭嘉靖 ( 2005 ) 在報告中指 出住宿生經常使用網路的時段是晚上10 時至凌晨1 時,因此不同的作息 習慣,也造成許多住宿生的困擾。武文月(2004)的調查發現,住學校宿舍 的大學生其睡眠品質較差,邱史珊(2008)針對師範生調查發現,住宿別與 睡眠品質有顯著影響力。可見睡眠環境是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之一。歸 納上述文獻,宿舍生活因人與人相互激盪下,造成晚睡或睡眠干擾,而 影響大學生的睡眠品質。

(五) 打工及社團參與情況

隨著經濟起飛、生活形態的改變,大學生兼職成為一種校園風氣,

甚至是大學生的一種次級文化。部分的大學生將社團活動視為正課之 一,課餘時間打工。而根據莊惠雯(2004)對大學生時間分配的研究結 果,大學生課餘時間每週平均時數僅有22.65 小時,其中約四成的大學生 有打工,平均時數15.54小時,約六成的大學生會利用課餘時間參與社團,

平均時數為4.28小時。可見學生課餘時間有限,如果打工或社團參與的時 數過長,學生在時間的壓力下會犧牲睡眠,而形成不利睡眠的促進因素(陳 秀貞,2007)。邱史珊(2008)針對中部大學生做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調查 發現,參加社團活動是影響睡眠品質的相關因素,每星期參加社團的次 數越多,其睡眠品質不佳的機會就越大。然而,武文月(2004)及陳秀貞 (2007)針對大學生調查發現,打工及社團參與與大學生睡眠品質無顯著相 關。

(六)疾病史

身體疾病症狀在達到某種嚴重程度時,會提升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 的亢奮狀態,致使患者無法放鬆身心而影響睡眠;罹患慢性病的總數越 多,用藥越多,其睡眠品質越易受影響(黃文玲,2004;廖碧媚,2006)。

(七)自覺健康狀況

健康不在只是沒有疾病或是疼痛就算是健康,它是屬於一個正向的 狀態(張宇翔,2011)。睡眠時間長短是健康狀況和死亡的預測因子,除了 導致憂鬱症等情感性精神病的發生率增加外,對於身體症狀也是一項惡 化因素(李宇宙,2000)。許多內科疾病或臨床表徵如頭痛、發燒、咳嗽等 易影響到睡眠的進行,進而引起睡眠障礙(蘇東平,2000)。武文月(2004)、

陳秀貞(2007)及陳美娟(2008)以大學生,許喬雅(2010)、張顥霓(2010)以國 中生進行研究後發現,自覺健康狀況較差者,其睡眠品質較差。

綜合歸納上述文獻發現,性別、年級別、學院、住宿情況、打工及 社團參與情況、疾病史、自覺健康狀況,這些背景因素對睡眠品質可能 為重要影響因子,故本研究將這些因素都納入考慮。

二、生活壓力

生活壓力係指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感受到內在個人因素及外在環境 因素對自我表現的要求,經主觀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因應的資源,自覺無 法達成而形成一種被壓迫的感受,進而引發身體上、認知上、情緒上和 行為上的連鎖反應(呂岳霖,2004 )。

壓力對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都會產生影響,其中對生理的影響 包含自主神經系統與神經內分泌的作用,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作 用,會刺激腎上腺髓質分泌乙醯膽鹼素具有維持覺醒度的功能,腦下垂 體釋放腎上腺皮質激素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腎上腺素也有促進覺醒抑制 REM的生理作用(廖士程等,2000),故個人因生活壓力而產生緊張、焦慮 等現象,會使得個體的覺醒系統保持在緊張狀態,導致入眠困難或難以 維持良好的睡眠(蘇東平,2000)。

Hicks&Garcia(1987)研究結果發現壓力狀態與睡眠時數呈負相關,

當壓力程度較高的時候,睡眠時數就比較短。Kelly等人(2001,2003)

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睡眠的時距與憂慮呈負相關,睡的較少的人比較有 憂慮的傾向,其中人際關係是最重大影響睡眠壓力來源。

Fortunato&Harsh(2006)指出課業壓力對學生睡眠品質呈負相關,宋維 村和高淑芬(2000)研究發現升學管道也會影響睡眠,如自學班比聯考班的 學生每天總睡眠時間長。黃文俐(2003)研究發現國中學生課業壓力大,其 睡眠品質愈差。張顥霓(2010)、林綺芬(2011)的研究也發現國高中生的生 活壓力越大,其睡眠品質也越差。Galambos,Dalton & Maggs (2009)指出,

壓力導致大學生睡眠品質差。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以學業、家庭、

人際、情感、生涯規劃、經濟等壓力與睡眠品質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大 學生的生活壓力越大,其睡眠滿意度、睡眠品質及日間精神狀況也越差。

然而Carney,Edinger,Meyer,Lindman,and Istre(2006)研究發現積極參 與社交學生比不活躍學生睡眠品質好(Galambos,Dalton & Maggs, 2009)。

由上述文獻顯示睡眠品質會受到生活壓力影響,因此探討大學生睡 眠品質時,學業、家庭、人際、情感、生涯規劃、經濟壓力等相關因素 是不可忽略的,且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 、張顥霓(2010)、林綺芬 (2011)的研究均發現學生的生活壓力確實與睡眠品質相關。。

三、睡眠衛生

「睡眠衛生」這個名詞最早是在20多年前由Peter Hauri博士最先提 出,用以描述患者可以自行從事消除干擾睡眠的因素並增進良好的睡眠 行為。睡眠衛生指的是個人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生活之道,以及社會大眾 所追求健康的睡眠行為(曾雯綺等,2005)。將睡眠衛生當作健康的生活型 態來施行,甚至可以避免睡眠障礙的發生。會影響睡眠生活型態因子當 中最主要的包括內因性因素,如飲食、咖啡因、尼古丁、酒精與運動,

及外因性因素,如寢室的光線、溫度、噪音、通風與寢具等睡眠環境(楊

建銘,2008)。

(一)睡眠習慣

由於生理時鐘的運行,人們吃飽飯後,尤其在12 點到14 點之間易 顯得昏昏欲睡( Dinges, Orne,Whitehouse, &Pren,1989)。午睡是對抗午 後睡意的一種方法,午睡能去除睡意、提振精神,但是過度的午睡會減 少主要睡眠的深度,延長睡眠潛期 ( Dinges et al.1989; Naitoh,1981)。

在Tsai & Li(2003)的研究中則發現午睡超過一小時,反而會增加夜間 睡眠時醒來的次數。Stampi, et al 研究發現,最理想的午睡時間是20分 鐘,而其他研究也發現30分鐘以內的午睡是有利的 (Hayashi, 1999 ),如 果在下午或傍晚午睡兩小時,則會降低夜間的睡眠品質(Werth, Dijk, Acherman,& Borberly,1996),因此午睡的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影響夜間的 睡眠。Thorleifsdottir, Bjornsson, Benediktsottir, Gislason, & Kistbjarnarson

(2002)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白天有打瞌睡或午睡情形,晚上的睡眠時 間會明顯減少。黃文俐(2003)以完全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則發 現,午睡習慣與睡眠品質無顯著關係。

睡眠品質、睡眠時數固然重要,但規律的睡眠型態對獲得良好睡眠

睡眠品質、睡眠時數固然重要,但規律的睡眠型態對獲得良好睡眠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