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生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胡益進. 博士. 大學生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研究生: 許雅惠. 中華民國. 撰. 101 年 7 月.

(2)

(3) 論文授權書.

(4) 誌 謝 終於到了論文付梓的階段,心中滿是喜悅與感激。 首先誠摯的感謝指導教授胡益進老師悉心的指導與鼓勵,使我在 研究過程中獲益匪淺。也要謝謝口試老師呂昌明老師、李明憲老師給 我很多專業的提點,讓我得以重新檢視論文內容的盲點並加以修正改 進。老師們的寶貴意見使得本論文得以更為完整而嚴謹,在此致上最 誠摯的謝意。 感謝素珠、慧美、玉娟、秀娟、淑珠、桂馨、俊宜等同窗好友, 在我論文寫作遇到瓶頸時,不厭其煩的分享經驗,讓我的研究過程從 不孤單。即使你們在工作最繁忙之際,都不惜犧牲睡眠,陪伴我度過 最難熬的時光,並不斷的提醒我再撐一下就海闊天空了。 感謝父母的照顧與陪伴,感謝老公的支持與鼓勵,感謝家人對我 的包容與體恤,讓我完全無後顧之憂,得以專心工作與研究。謝謝我 的小寶貝,總在媽媽疲倦的時候,用你那小小的力量為我加油打氣。 感謝所擁有的一切,所得到的每一分幫助,使我得以朝著夢想前 進。所有的關愛之情,永銘於心。.

(5)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大學生睡眠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學生:許雅惠. 指導教授:胡益進.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大學生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以某國立大 學100學年度第二學期的日間部大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分層等比率隨 機抽樣,以自填結構性問卷為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發出550份問卷, 有效樣本為497 份,問卷回收率90.4%。 一、 以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評量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結果 顯示研究對象睡眠品質差者佔六成多,而且放假日的睡眠品質較 上課日的睡眠品質為佳。 二、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中「性別」 、 「學院」 、 「住宿地點」 、 「疾病」 與睡眠品質有顯著差異,且經Scheffe’s 事後檢定發現「學院」 組間有顯著差異,顯示工學院學生睡眠品質較科管學院差。 三、 研究對象的生活壓力與睡眠品質呈顯著的相關,即生活壓力越大 其睡眠品質越差,本研究相關性以課業壓力最大。 四、 研究對象的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呈顯著的相關,即睡眠習慣、飲 食習慣、運動習慣、睡眠環境、網路使用習慣越差者,其睡眠品 質越差。 五、 研究對象自覺健康狀況、飲食習慣、睡眠環境、網路使用習慣等 預測變項能有效預測睡眠品質,可解釋睡眠品質總變異量為 36.5%,其中以「網路使用習慣」影響力最大。. 關鍵字:生活壓力、睡眠衛生、睡眠品質. i.

(6) Study on the Sleep Quality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A Master Thesis By Ya-Hui Hsu Abstract This study purpose to investigat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leeping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ubjects were collage students at one national university during February and June, 2012.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one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delivered to subjects with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Among 550 copies of distributed questionnaire, 497 were valid. The returned rate was 90.4% .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ing: 1. More than 60% of the subjects were found by PSQI to have bad sleeping quality. The sleeping quality on weekends was better than weekdays. 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leeping quality and genders, collages, living locations, and diseases. With further analyzing with Scheffe Post Hoc, it was found that students from engineering collage had worse sleeping quality than students from scientific management collage.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living stresses and sleeping quality. Heavy living stresses, especially the academic stress, might result in worse sleeping quality. 4. Subjects with worse sleeping behavior, diet preference, exercise preference, sleeping environment, and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might had worse sleeping quality. 5. The predictors such as self-health awareness, diet preferences, sleeping environment,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sleeping quality. The explanatory power was 36.5 % and the internet usage behavior was the most influential. Key words: living stresses、sleeping hygiene、 sleeping quality. ii.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4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 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睡眠與健康 ....................................... 7 第二節睡眠品質的探討 ................................... 13 第三節影響睡眠品質的相關因素 ...........................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7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33. iii.

(8)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之現況與分析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之現況與分析 .................... 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之關. 係與分析 ............................................... 53 第四節 睡眠品質相關變項對睡眠品質預測情形 .............. 64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 68 第一節結論 ............................................. 68 第二節建議 ............................................. 69 參考資料: ................................................. 71. iv.

(9) 表目次 表 3-3-1. 測量工具各項分量表之信度考驗 ......................................... 29. 表 3-5-1. 研究統計方法摘要 ................................................................. 32. 表 4-1-1.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之分佈 ..................................................... 35. 表 4-1-2. 研究對象生活壓力得分之分佈 ............................................. 37. 表 4-1-3. 研究對象睡眠習慣之分佈 ..................................................... 40. 表 4-1-4. 研究對象飲食習慣之分佈 ..................................................... 42. 表 4-1-5. 研究對象運動習慣之分佈 ..................................................... 44. 表 4-1-6. 研究對象睡眠環境因素之分佈 ............................................. 45. 表 4-1-7. 研究對象網路使用行為之分佈 ............................................. 47. 表 4-2-1.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總分及睡眠品質等級之分佈 .................. 48. 表 4-2-2.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次構面之分佈 ......................................... 51. 表 4-2-3.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次構面得分之分佈.................................. 53. 表 4-2-4. 研究對象睡眠品質總分及睡眠品質等級之分佈 .................. 53. 表 4-3-1. 背景因素與睡眠品質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56. 表 4-3-2. 自覺健康狀況與睡眠品質之皮爾森積差相關 ...................... 57. 表 4-3-3. 生活壓力各分項與睡眠品質之皮爾森積差相關 .................. 57. 表 4-3-4. 睡眠習慣與睡眠品質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60 v.

(10) 表 4-3-5. 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之皮爾森積差相關 .............................. 63. 表 4-4-1. 虛擬變項轉換表..................................................................... 64. 表 4-4-2. 睡眠品質各預測變項之多元共線性診斷分析結果 .............. 65. 表 4-4-3. 各預測變項對睡眠品質之複迴歸分析.................................. 67. vi.

(11) 圖目次 圖 3-1. 研究架構………………………………………………….26. vii.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六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為研究目的; 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為重要名詞操作型定義; 第六節為研究限制。以下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睡眠是基本的生理需求,是維持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人 的一生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好的睡眠品 質可說是不容忽視。最近睡眠不足已成為美國公衛的一項挑戰,根據報 導有 10%的民眾有慢性失眠經驗及 25%的人覺得經常睡眠不足,而睡眠 不足易導致意外事故,且常伴隨著慢性疾病的發生,睡眠不足已列入健 康行為高風險。(Vail-Smith, Karen, Felts, W. Michael, Becker, Craig,2009)。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睡眠問題已成為當前困擾人們生活品 質的突出性問題,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全台灣有超過 25%民眾有失眠的 困擾(Kao, Huang, Wang, & Tsai, 2008)。2006 年 8 月,行政院主計處「健 康生活調查」的研究資料指出,目前國人之失眠問題相當嚴重。其中, 15 歲以上之族群遭受失眠困擾者高達 24.4%,相較 2002 年之調查結 果,失眠問題增加了 4.6%。 睡眠問題是青少年常見的問題,在歐美國家,約有 11%到 30%青少 年曾經經驗過不同類型的睡眠問題。睡眠問題的種類從難以入睡、夜間 醒覺到較嚴重的睡眠疾患。在臨床實務中,高達 40%的青少年有睡眠問 題的抱怨,此外 Liu 等人所做的中國與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也顯示,兩個 國家的青少年睡眠問題也有相當高的盛行率,約為 10%到 37%。青少年 1.

(13) 睡眠問題造成的後果相當嚴重,從白天嗜睡、心血管問題、學習問題、 發展遲滯、情緒行為問題、注意力缺損、及其他日間功能的缺損(王志寰、 楊建銘、黃玉書,2010)。 大學生由青春期進入成年早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階段,其健康狀 況令人關注。根據國家健康機構指出,大學生普遍面臨睡眠品質不佳及 白天想睡問題,其中美國大學生就高達 60%的人表示睡不好且晚睡現象 越來越盛行,而韓國及台灣大學生超過 60%的人有睡眠不足及睡眠障礙 情形(Tsui & Wing, 2009) 。大學的新鮮人多數首次離家,學習獨立、脫 離父母管教,開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不論是多采多姿的社團活動、考 試前夕趕報告時通宵達旦的熬夜苦讀、徹夜上網聊天、玩遊戲、狂歡等 都可能造成經常的晚睡或熬夜,長期下來甚至形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和睡 眠慣性(Brown, 2002; Brown, Soper,&Buboltz, 2001;李宇宙,2000)。 睡眠時間不斷延後與縮減的結果,其後果可能產生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睡眠相位延遲徵候(delay sleep phase syndrome, DSPS)、 日間嗜睡(daytime sleepiness)等睡眠障礙(Brown, Soper, & Buboltz, 2001;蘇東平,2000)。而青少年的「睡眠相位延遲徵候,DSPS」容易 導致上課遲到、白天嗜睡、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成績低落、學校適應 困擾等問題(Thorpy, Korman, &Spielman, 1988)。 Henrik etc(2007)指出,亞洲大學生普遍有睡眠問題且睡眠生活型態有 變糟情況,許多大學生傾向晚上社交、打工、上網、打電動、下午小睡, 導致生理週期被倒亂,不好的睡眠品質會影響學生的健康、課業表現、 學習過程甚而導致事故或實驗意外。研究者因從事學校護理工作,在和 學生閒聊中發現大學生經常有上課精神不振、遲到、缺課甚而昏倒的情 形,進而發現學生睡眠不足或抱怨晚上睡不著的情況日益嚴重。在熬夜 疲憊下,睡眠問題有些後果是立即的,有些後果則是慢性的,也就是如 2.

(14) 果沒有治療或改善,經年累月可能會對身心健康造成某些影響,然而近 幾年發現確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輕忽睡眠品質,不重視睡眠衛生,任由 睡眠問題存在甚至加重,經年累月對身心健康造成某些影響,青少年的 健康是國家最大的資產,不只影響個人未來成人階段的健康狀態,更足 以影響國家未來競爭力(行政院衛生署、國家衛生研究院,2009)。目前國 外對於青少年的睡眠研究文獻相當豐富,但國內大多針對成人或老人,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影響大學生睡眠品質的 相關因素,以作為日後學校舉辦相關衛教活動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及睡眠品質的現況。 二、探討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之關係。 三、探討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等相關因素對睡眠品 質的預測力。.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下列問題: 一、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的現況為何? 二、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是否會因背景因素各變項之不同水準而有差 異? 三、研究對象的生活壓力與睡眠品質間是否有相關? 四、研究對象的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間是否有相關? 3.

(15) 五、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是否能有效預測其睡眠 品質?.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問題,提出研究假設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背景因素的不同水準而有顯著的差異。 1、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性別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2、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年級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3、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學院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4、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住宿情況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5、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打工狀況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6、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社團參與情況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7、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疾病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8、研究對象的睡眠品質會因自覺健康狀況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二、研究對象的生活壓力與睡眠品質有顯著的相關。 三、研究對象的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有顯著的相關。 四、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生活壓力以及睡眠衛生能有效預測其睡眠品 質。. 第五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與本研究有關之名詞,其操作型定義如下: 一、大學生 指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北部某國立大學全體在學大學生。 4.

(16) 二、背景因素 指個人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學院、住宿情況、打工狀況、 社團參與情況、疾病史及自覺健康狀況。 1、性別:指男生或女生。 2、年級:指一、二、三、四年級。 3、學院:指研究對象就讀科系所屬的學院分類,共分為理、工、電資、原 科、生科、人社、科管七個學院。 4、住宿情況:指研究對象的住宿地點是住在學校宿舍、校外租屋、自己家 裡、還是住在親友家。 5、打工狀況: 指研究對象有無打工,平均每週打工幾小時。 6、社團參與情況:指研究對象有無參與社團活動,如果有參加每週參與社 團活動幾小時。 7、疾病史: 指研究對象是否曾被醫師診斷出疾病。 8、自覺健康狀況:自覺健康狀況包括研究對象「與上學期自己比較的健康 狀況」、「與同年齡比較健康狀況」及「認為自己目前的健康狀況」 等三個部分。 三、生活壓力量表 參考呂岳霖(2004)、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等分別設計的量 表為藍本,編製「生活壓力量表」來評估。將生活壓力分為:課業壓力、 家庭壓力、人際壓力、生涯規劃、情感壓力、經濟壓力六大類,分數越 高,表生活壓力越大。 四、睡眠衛生量表 主要以 Mastin等 ( 2006 )之睡眠衛生量表 (Sleep Hygiene Index) 為藍本,並參考相關文獻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李雅玲(2009)、 許喬雅(2010)、林綺芬(2011),將睡眠衛生區分為:睡眠習慣、飲食習 5.

(17) 慣、運動習慣、睡眠環境及網路使用習慣,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衛生越 差。 五、睡眠品質量表 是指研究對象主觀評價其睡眠的滿足感,及研究對象自覺睡眠需求被 滿足的程度。以 Buysse 等人(1989)所發展的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為藍本,並參考相關文獻武 文月(2004)、陳秀貞(2007)、邱史珊(2008),包括個人主觀睡眠品質、 睡眠困擾、睡眠時數、睡眠潛伏期、睡眠效率、安眠藥物使用及日間功 能障礙等項目,得分越高,表示睡眠品質越差。.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 因經費及人力的考量,只選定北部某國立大學作取樣,研究結果僅 能推論到母群體,無法代表台灣所有大學生的現況。 二、本研究採問卷施測,屬事後回憶,可能因回憶偏差而產生誤差。 三、本研究受研究對象人數及場所限制,採用主觀之問卷調查,無法輔 以睡眠生理檢查儀器,可能降低所測的相關變項的效度。. 6.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睡眠與健康;第二節為睡眠品質的探討; 第三節為影響睡眠品質的相關因素。. 第一節 睡眠與健康. 一、睡眠生理學 睡眠是指一個人處在無意識,但可在受到適當刺激後醒來的過程, 其涵蓋了許多變數。它是一種腦部網狀體系與大腦皮質的刺激訊息傳 遞,處於較不頻繁的狀態,並且與生化物質息息相關,是人生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蔡政楒,2000)。整個夜晚的睡眠週期,是處於非快速動眼 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NREM 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簡稱REM 睡眠)交替,非快速動眼期可分成四 個階段,第一階段入睡期、第二階段淺睡期,第三階段熟睡期和第四階 段深睡期,不同階段的腦波型態及生理反應也有所不同(葉曉萍,2006)。 正常的睡眠週期先由淺層的NREM 睡眠開始(第一、二期),逐漸進入深 層之NREM 睡眠(第三、四期),較深層的NREM 睡眠集中於睡眠之早 期,而在90分鐘左右,第一次的REM 睡眠產生(15-20min),是為一個睡 眠週期。一般的睡眠有4 至6個週期,因人而異,而且隨著週期進行,每 一次REM 睡眠時間增加,而NREM 睡眠逐漸變短且變淺( Carskadon & Rechtschaffen, 2005;熊道芬,2008)。 因年齡的不同,睡眠的時間和型態亦有不同,以30 週大的胎兒REM 睡眠約占總睡眠時數的80%,而新生兒平均每日睡眠約17小時,其中有 7.

(19) 50%是REM 睡眠;6 個月大時,每日睡眠已降為13 至14 小時,REM 睡 眠占30%,明顯白天醒,夜晚睡的作息型態;直到4至5歲,REM 的百分 比降到成人水準,大約佔睡眠的20%~25%(廖士程、李明濱、李宇宙, 2000;葉曉萍,2006) ;6歲平均睡眠為11至12小時(羅孝穗,2005;Heussler, 2005),大多皆可以睡的很深、很沉,11歲為9-10小時,到了青少年時, 睡眠時數已近似成人,為7至8 小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總睡眠時數 會隨年齡增加而逐漸減少,一般來說,最好的睡眠時數是7 到8 小時, 過少或過多的睡眠時數對罹病率和死亡率都會增加(羅孝穗,2005) 在人體內有一個機制來維持睡眠需求的滿足,當一個人睡了很久之 後,要再入睡就不太容易;相對的,如果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睡時, 就能夠很快入睡,這個機制稱為睡眠的恆定機制(Homeostatic Process)。 另一個機制影響到我們的睡眠,告知我們什麼時候是該睡覺的時間,什 麼時候是該清醒的時間,這個機制稱為日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 也就是我們一般講的生理時鐘( Dijk & Franken, 2005) 。 日夜節律是由中樞神經運作,有二群神經細胞被認為負責生理時鐘 的運作,這兩群神經結合起來就是視束交叉上核位於腦部底部稱為視交 叉上(suprachiasmatic nucleus)所調控,它透過與松果體的聯繫來控制體 內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的時間,影響個體嗜睡與清醒的程度,體內其 他生理活動的韻律,包含體溫、內分泌系統、離子代謝、睡眠與甦醒、 消化系統的活動等。若除去所有的外界刺激,如光線、社會活動,鐘錶 時間等,並供應足夠的食物時,人類的日夜週期(或清醒-睡眠週期) 為二十四小時,但若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和牽制作用,會使得此種 時相反應的生物曲線(phase-response curve)往前(phase-advanced), 或往後(phase-delayed)移動(張書森、李明濱,2003)。若時相往前移會 使人不到夜間就會昏昏欲睡,天還沒亮則醒來了;相反的,若時相往後 8.

(20) 移則使人變成夜貓子,到了凌晨才思睡,整個白天都暈沉沉的無法工作 (Rosenwasser & Turek, 2005, Dijk & Franken, 2005) 。 二、睡眠重要性與功能 健康的生活型態是影響健康的最大因素,而健康的生活型態指的是 個人日常生活中一切與健康有關的行為與習慣,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 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姜逸群、黃雅文, 1992;黃席珍,2003)。有名的睡眠專家威爾斯、韋伯(Wiles Webb)醫生 也形容睡眠為「溫柔的暴君」,這句話指出睡眠需求重要特性,這個需 求是不容抗拒的,它是很重要的恢復階段。 從傳統養生的觀點來看,睡眠可讓身體休養生息,從西方醫學來解 釋睡眠功能,大致有以下幾個論點:(一)復原理論:認為睡眠可以幫助恢復 體力與腦力。(二)保存能量理論:認為睡眠時人體可以減少身體能量的消 耗。不過這屬於較早期的研究,近年研究發現,在「快速動眼期」睡眠 狀態中,也需消耗相當多的能量,有時甚至比白天活動所需能量更大。(三) 適應理論:面臨時差或陌生環境,可藉由睡眠的過程來調整適應新環境的 能力。(四)重整及固化記憶理論:認為人可以在睡眠過程中達到整合和修 復腦部記憶的功能。(五)健全神經網絡理論:在睡眠過程中,人體內的神 經細胞及神經突觸能得以重整和修復。(六)核心體溫調節功能:人體藉由 睡眠調節核心體溫,調整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影響人體的免疫系統。(七) 本能理論:睡眠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其間的差別只在於需要的睡眠時間不 同而已(陳濘宏、吳家碩,2008)。(八)演化論:各種不同類型的睡眠方式是 在生存的長期演化而演進來的。 睡眠是大腦運動的休整期,是身體能量的聚積期,合理的睡眠是健 康身體的一個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放鬆心情、紓解壓力,使人精神、 體力都更好,身體的成長修復狀況較佳,抵抗疾病的能力較強,也較不 9.

(21) 會產生因壓力所致的疾病,如高血壓、頭痛、胃潰瘍等,受傷或生病的 人保持良好睡眠,則可加速康復的時間。若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 不好,則可能影響內分泌平衡,或使免疫系統受損,對人的身體、精神、 心智及情緒,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產生記憶力、警覺性、注意力和判 斷力減退,容易疲倦、生氣、暴躁及沮喪等現象,並且加速老化造成肥 胖;嚴重時,容易因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無法專心學習和工 作;或因駕駛、操作機械等而引發意外事故;並且睡眠不足的人會使體 溫調節發生障礙、免疫系統產生變化,白血球明顯不足,抵抗力下降, 對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危害,例如:意外事故、血壓上升、急性心臟病發 作、血糖不易控制、消化系統障礙......等(Cooper et al, 2000 ; Carno & Connolly, 2005 ; Peruzzi, 2005 )。 總之,睡眠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具有調整情緒、認知、記憶 及調節體內各種內分泌等恆定功能,對個體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安適都有 密不可分的關係(葉曉萍,2006),當我們犧牲睡眠的時候,不僅危害到公 共安全,也傷害、甚至是謀害了自己,所以,不能輕忽人體對睡眠的需 求。 三、大學生常見睡眠問題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大學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自由生活環境。可 能是參與的學校社團活動太多或是為了應付學校課業的需求,讓許多的 大學生產生了不定時就寢的睡眠型態(Ginter,Pilcher & Sadowsky,1997)。 Fernandez,Hicks & Pellegrini(2001)指出,大學生對睡眠的不滿意度在 2000 年高達 71%。Brown, Buboltz, Soper&Walter (2002)更指出,有超 過 73%的大學生會遭遇睡眠問題,另外有超過 15%的大學生的睡眠品質 很差。疾病控制中心國家學院健康風險調查報告中以美國東南部一所大 型大學為研究對象,發現 76.6%學生偶爾有睡眠問題,11.8%有睡眠品質 10.

(22) 差經驗。其中大學生常見睡眠問題中 82%有早上易疲倦現象、28%的人為 失眠所苦 。(Vail-Smith, Karen, Felts, W. Michael, Becker, Craig,2009)。因 此,”睡眠”經常是第一個改變的生活習慣,且大學生所面臨的睡眠問題 越來越嚴重。綜合國內外文獻大學生常見的睡眠問題如下: (一) 睡眠時數不足 Hicks, Fernandze, Pellegrini (2001)指出在過去的數十年之間,大學生 的睡眠時數有著急劇的改變,從 1969 年大學生的平均睡眠時數是 7.75 小 時到 2001 年卻減少到只有 6.65 小時,減少了 13.3%且睡眠不滿意從 24% 變成 71%。Buboltz 和同事研究中,發現大學生睡眠困擾高達 73% (Vail-Smith, Karen, Felts, W. Michael, Becker, Craig,2009)。國內從 1995 年 代開始重視,相關研究普遍指出台灣學生週間睡眠時數普遍小於 NSF 建 議的 9 小時(周舒翎,2008),蔡孟哲(2002)的調查發現,國人平均每日 的睡眠時間為 8 小時又 42 分鐘,若從不同年齡層來看,15 至 19 歲的 人睡眠時間最短,平均為每日 8 小時 24 分鐘。Yang et al(2003)指出 睡眠時數不足是台灣大學生睡眠困擾的首位,武文月(2004)的調查也 發現近三成學生每天平均睡眠時數不足三小時。而中國最近一項大型研 究針對江蘇省約 10,000 名大、中、小學生,學習和睡眠時間現況調查發 現,大學生平均每日睡眠時間為 7.82 小時(楊建文、李世榮、何廣力、馮 向明,2007)。可見,國內外大學生都存在睡眠問題且平均睡眠時數普遍 都少於 9 小時。 (二) 睡眠相位延遲 人體內睡眠清醒週期約為 25 小時,而外在環境的日夜節奏 ( circadian rhythm )為24 小時,因此人體內掌管睡眠清醒週期的節律器, 須感受外在環境的時間記號往前移1 小時,以配合外在環境晝夜的變 化。然某些人因生物時鐘規律異常的內在因素或人為的外在因素,導致 11.

(23) 睡眠清醒週期紊亂如睡眠相位延遲徵候( DSPS )( 葉世彬,2007)。 Galambos, Dalton, & Maggs (2009)調查中指出許多加拿大大學生較難去 適應睡眠困擾及睡眠不足等心智健康問題,因此常遭遇睡眠剝奪現象, 一天睡不到五小時。 (三) 日間精神不佳 日間精神不佳常是睡眠問題所反應出來的一個現象。不論是美國大學 健康協會 (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 ACHA ) 的調查或是國 內學者對大學生睡眠衛生的調查發現,學生睡醒後仍然感覺很疲勞、容 易打瞌睡、也容易因為小事而發脾氣。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2001) 的調查,當睡眠不足時,65%的受訪者自覺容易犯錯,64%的受訪者自覺 比較沒有耐心。Suibui, Uchiyama & Okawa(1999)的研究中發現睡眠相位 延遲徵候( DSPS )者比控制組有較長的睡眠期,且體內褪黑激素 (melatonin)有分泌相位後移的現象。褪黑激素是一種影響睡眠的荷爾蒙, 年輕人在夜間10 點開始分泌,凌晨到午夜3 點分泌到達高峰(蔡政楒, 2001)。因此,睡眠相位延遲的人會抱怨晚上難以入睡,而清晨正好眠, 對於生活形態需早起的學生,就會出現全身無力、提不起勁的狀況,精 神難以集中,想不出好主意,甚至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對在學的學生而 言,睡眠品質不佳,造成上課時間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學業 的表現(Link, &Ancoli-Israel, 1995;Andrew, Jesse & Russell, 2004)。 綜合上述文獻,大學階段學校所提供的自由環境、專業課程對許多 青少年學生而言,都是一種新奇的體驗。在相對有限的時間下,許多學 生寧願犧牲睡眠時數,因此衍生出許多睡眠問題如睡眠時數不足、睡眠 相位延遲及日間精神不佳等問題。. 12.

(24) 第二節 睡眠品質的探討. 一、睡眠品質的定義 睡眠品質是判定睡眠良好與否的重要指標。Johns(1971)認為睡眠 品質評估內容涵蓋:自覺對夜間睡眠之評價與睡眠持續時間。Parrott與 Hindmarch(1978)以時序性方式,認為睡眠品質應評估三大面向:容易 入睡性、睡眠週期完整性,與起床後行為與休息。Buysse 等學者(1989) 認為睡眠品質是指個人自我評估其睡眠特質是否能滿足個人需求程度, 包括三方面,質的方面:如主觀陳述對睡眠品質的評價、睡眠深度與充足 感;量的方面:如睡眠時數的長短、睡眠中曾發生的睡眠覺醒、睡眠潛 伏期的長短與睡眠效率;間接影響因素: 如使用安眠藥物、白天的疲倦程 度等。 綜合上述文獻,睡眠品質的定義性屬性包括:㈠睡眠質性評估:睡 眠滿足感、持續性、與深度;㈡睡眠量性計算,包括睡眠總時數的長短、 入睡時間的長短、睡眠期間覺醒次數等;㈢清醒後活動評量:清醒時的 精神狀態以及對清醒後活動的影響。 (邱曉彥,邱艷芬,2010). 二、睡眠品質的評量 睡眠品質是一複雜現象且難以客觀定義,要了解睡眠品質的良好與 否便需要有測量的標準, ( 鄧, 2003 ; Edwrs, & Schuring, 1993 ) 一般睡 眠監測與評估的方式可以區分為客觀儀器測量、主觀評量、以及睡眠觀 察三類: (一) 客觀測量 1.多項式睡眠生理檢查(Polysomnography , PSG):這是目前睡眠診斷的 黃金標準。此利用連續的腦電圖、眼動圖、下頦肌電圖等,客觀記錄 13.

(25) 睡眠的結構和階段,計算出總睡眠時數、覺醒次數、睡眠潛伏期、睡 眠效率。左右側前方脛骨肌的肌電圖則協助判讀是否出現陣發性的四 肢抽動。胸部和腹部的起伏運動,鼻腔—口腔氣流和血氧飽和度測定 則用來偵測呼吸中止。藉著同時記錄睡眠期間的所有變數與指標,以 評估所有的生理病理變化(劉勝義,2004)。 2. 活動紀錄器(Actigraphy):是一個形狀長得像手錶的儀器,戴在非慣 用手腕或腳踝,可回家配帶。利用加速度感測器,感應動作變化,而 間接測量「睡眠—清醒」狀態,必須24小時穿戴,連續記錄至少3天。 測量項目包括有入睡時間、起床時間、躺在床上總時間、總睡眠時間、 清醒次數、清醒總時間與睡眠百分比與白天嗜睡情形等(邱曉彥,邱 艷芬,2010;Littner et al., 2003)。 3.多次入眠期測試(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測量個體嗜睡 程度的標準方法。需藉由腦電圖、肌電圖及眼電圖等多項睡眠生理儀 器,只是電極粘貼的位置及操作步驟不同,而最大不同是多次入眠期 測試是在白天執行,以瞭解患者白天的嗜睡程度(葉世彬,2007)。 4.睡眠觀察法 ( Observation of sleep ):睡眠觀察則是藉由醫護人員或實驗 人員從旁觀察受試者的睡眠狀態,好處是儀器不會因儀器妨礙原本的 睡眠行為,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與時間進行觀察與紀錄,也可以藉由攝 影記錄的方式減少人力負擔。睡眠觀察所耗費的人力頗大,所觀測的 結果僅能作為總睡眠時間、睡眠活動與某些特定睡眠疾病的觀察,相 對而言比較沒有效率。(熊道芬,2008) (二) 主觀測量 1.睡眠日記(Sleep Log):常用的是睡眠尺和表格型睡眠日記。「睡眠尺」: 圖像式的紀錄法,方便許多對數字不敏感的人,可以清楚呈現影響睡 眠品質的眾多原因。主要由一條時間標線及附加說明的符號所組成。 14.

(26) 「表格型睡眠日記」:一般以七天為一個單位,每一天又分為上半部與 下半部。上半部是利用一早起床回想前一晚的睡眠情形,下半部主要 是記錄一些日間清醒狀態與睡眠衛生相關的生活習慣,可以利用當天 下午時填寫。絕對不要一口氣填寫數天的日記,不需計算實際的時間 與次數,只需大略估計即可(李宇宙,2007)。 2.訪談法(Interview):專業人員以結構式訪談法來收集睡眠的相關資料, 此法較能澄清問題及避免資料的漏失,但訪談人力可觀。 3.睡眠問卷法(Questionnaires):以具有良好信度、效度的睡眠品質量表 由受試者自行勾選能代表自己情況的選項,由於花費便宜、操作方便, 適用於大規模睡眠品質調查。最常被拿來使用的問卷即是Buysse 等人 (1989)設計出來的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其評量內容有七項:個人主觀睡眠品質、睡眠潛伏期、 睡眠時數、睡眠效率、睡眠困擾、安眠藥物使用和日間功能障礙,每 項0-3 分,總分21 分,分數愈高表示睡眠品質愈不佳,國內許多調查 大學生睡眠品質的研究皆是使用此問卷(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 邱史珊, 2008)。該量表之Cronbach’s α 值為0.83,顯示有高度之內在 一致性。 綜合上述,客觀性的睡眠品質評量雖可獲得睡眠生理學資訊,但需 配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操作費時,紀錄與分析繁雜,對於大規模的 調查確實是一項負擔。而主觀性的睡眠問卷操作方便,如能配合具良好 信效度的測量工具,是睡眠品質大規模調查可行的方法。本研究以主觀 的問卷為測量工具,研究問卷參考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SQI)及相關文獻 修改後,由研究對象自行填答。. 15.

(27) 第三節影響睡眠品質的相關因素. 一、背景因素 (一) 性別 男女性睡眠的生理機制並不相同(Armitage, Smith, Thompson& Hoffmann, 2001),健康女性的睡眠受到腦部代謝活動與生長賀爾蒙的影 響,在排卵期後,中樞體溫隨著黃體素增加而升高,而中樞體溫的改變 會影響人的生理時鐘,使得慢波及快速動眼期睡眠減少,因此女性對充 足的睡眠需求高於男性,女性需要的睡眠時間也比男性長。整體來說, 女性對睡眠不滿意的程度高於男性,尤其於月經前的經前症候群中,經 常會有失眠、過眠、惡夢、容易倦怠等問題,而至在生理期時也比較會 有嗜睡、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品質欠佳的情形(李宇宙,2000)。 根據民國九十三年社會發展趨勢的調查報告,女性睡眠狀況不佳之比例 高於男性(行政院主計處,2004),且各國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女性失 眠是男性2倍(李宇宙、陳錫中,2007)。黃文俐(2003)、許喬雅(2010)研究 顯示,國高中女生的睡眠品質比男生差。然而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 邱史珊(2008)以大學生,張顥霓(2010)以國中生,林綺芬(2011)以高中生 進行研究後發現,性別與睡眠品質無顯著關係。 (二)年級 行政院主計處民國90年針對台灣地區年滿15歲以上民間人口調查, 其有睡眠障礙比率與年齡層均呈正向關係;換言之,不論男性或女性, 年齡層越高者其睡眠障礙的問題越嚴重(行政院主計處,2002)。年齡越 大,睡眠的質與量越不好,這是因老年人體內缺乏色胺酸(L-tryptophan), 且膽素酯脢(cholinesterase)和乙醯膽素(acethycholine)的比例失衡,造成老 人睡眠型態改變,色胺酸可幫助並維持睡眠,乙醯膽素的功能是延長睡 16.

(28) 眠時間;而膽素酯脢的作用是縮短睡眠時間,因此,隨著年齡增加,深 睡期減少,淺睡期增長,老人發生睡眠問題的機率超過年輕族群(林嘉玲, 2000),但並不是學生就沒有睡眠問題。宋維村和高淑芬(2000)研究顯示, 隨年級升高睡眠時間相對減少,到了國中三年級,較多抱怨睡不夠,早 上睡醒仍覺得累,早上心情不好,晚起而遲到,及午睡打瞌睡的比例也 比國中二年級的多。黃文俐(2003)對完全中學進行研究,發現高中生比國 中生睡眠品質差。武文月(2004)以大學生、張顥霓(2010)以國中生、林綺 芬(2011)以高中生進行研究後發現,高年級學生之睡眠品質較差。Tsai & Li(2004)針對台灣大學生性別及年級與睡眠型態的差異研究指出,女性大 學生在睡眠型態上較男性早睡早起且總睡眠時間較少,並且睡眠品質較 差;且一年級新生睡眠時間較其他年級為少。但陳揚燕(1996)、陳秀 貞(2007) 以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年級與睡眠品質無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就年級層面來看,在研究結論上仍存有爭議, 故本研究將年及列入研究的變項當中。 (三) 學院 由於各學系的發展目標、特色與課程理念不同,師生互動有異,學 生承受的壓力挑戰也不同,因此也會影響學生作息時間的分配。武文月 (2004)針對大學生的研究發現,設計學院學生的睡眠品質較民生學院 及管理學院為差。陳秀貞(2007)對科技大學生研究顯示,人文學院學生的 睡眠品質較商管學院為差。所以,大學生所屬學院科系不同,其睡眠品 質有所差異。 (四) 住宿情況 對大學生而言,住宿的情況不外乎自己家裡、學校宿舍、校外租屋 或住在親友家裡。針對台灣大學生住宿生活適應調查發現,大學生喜歡 熱鬧的夜生活常跟朋友聊天、唱歌或上網交友、打電動,超過七成的住 17.

(29) 宿生在午夜12 時以後就寢(周富美,2003 )。蕭嘉靖 ( 2005 ) 在報告中指 出住宿生經常使用網路的時段是晚上10 時至凌晨1 時,因此不同的作息 習慣,也造成許多住宿生的困擾。武文月(2004)的調查發現,住學校宿舍 的大學生其睡眠品質較差,邱史珊(2008)針對師範生調查發現,住宿別與 睡眠品質有顯著影響力。可見睡眠環境是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之一。歸 納上述文獻,宿舍生活因人與人相互激盪下,造成晚睡或睡眠干擾,而 影響大學生的睡眠品質。 (五) 打工及社團參與情況 隨著經濟起飛、生活形態的改變,大學生兼職成為一種校園風氣, 甚至是大學生的一種次級文化。部分的大學生將社團活動視為正課之 一,課餘時間打工。而根據莊惠雯(2004)對大學生時間分配的研究結 果,大學生課餘時間每週平均時數僅有22.65 小時,其中約四成的大學生 有打工,平均時數15.54小時,約六成的大學生會利用課餘時間參與社團, 平均時數為4.28小時。可見學生課餘時間有限,如果打工或社團參與的時 數過長,學生在時間的壓力下會犧牲睡眠,而形成不利睡眠的促進因素(陳 秀貞,2007)。邱史珊(2008)針對中部大學生做睡眠品質之相關因素調查 發現,參加社團活動是影響睡眠品質的相關因素,每星期參加社團的次 數越多,其睡眠品質不佳的機會就越大。然而,武文月(2004)及陳秀貞 (2007)針對大學生調查發現,打工及社團參與與大學生睡眠品質無顯著相 關。 (六)疾病史 身體疾病症狀在達到某種嚴重程度時,會提升中樞及周邊神經系統 的亢奮狀態,致使患者無法放鬆身心而影響睡眠;罹患慢性病的總數越 多,用藥越多,其睡眠品質越易受影響(黃文玲,2004;廖碧媚,2006)。 (七)自覺健康狀況 18.

(30) 健康不在只是沒有疾病或是疼痛就算是健康,它是屬於一個正向的 狀態(張宇翔,2011)。睡眠時間長短是健康狀況和死亡的預測因子,除了 導致憂鬱症等情感性精神病的發生率增加外,對於身體症狀也是一項惡 化因素(李宇宙,2000)。許多內科疾病或臨床表徵如頭痛、發燒、咳嗽等 易影響到睡眠的進行,進而引起睡眠障礙(蘇東平,2000) 。武文月(2004)、 陳秀貞(2007)及陳美娟(2008)以大學生,許喬雅(2010)、張顥霓(2010)以國 中生進行研究後發現,自覺健康狀況較差者,其睡眠品質較差。 綜合歸納上述文獻發現,性別、年級別、學院、住宿情況、打工及 社團參與情況、疾病史、自覺健康狀況,這些背景因素對睡眠品質可能 為重要影響因子,故本研究將這些因素都納入考慮。. 二、生活壓力 生活壓力係指在日常生活中,個體感受到內在個人因素及外在環境 因素對自我表現的要求,經主觀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因應的資源,自覺無 法達成而形成一種被壓迫的感受,進而引發身體上、認知上、情緒上和 行為上的連鎖反應(呂岳霖,2004 )。 壓力對個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都會產生影響,其中對生理的影響 包含自主神經系統與神經內分泌的作用,自主神經系統的交感神經作 用,會刺激腎上腺髓質分泌乙醯膽鹼素具有維持覺醒度的功能,腦下垂 體釋放腎上腺皮質激素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腎上腺素也有促進覺醒抑制 REM的生理作用(廖士程等,2000),故個人因生活壓力而產生緊張、焦慮 等現象,會使得個體的覺醒系統保持在緊張狀態,導致入眠困難或難以 維持良好的睡眠(蘇東平,2000)。 Hicks&Garcia(1987)研究結果發現壓力狀態與睡眠時數呈負相關, 當壓力程度較高的時候,睡眠時數就比較短。Kelly等人(2001,2003) 19.

(31) 研究結果發現大學生睡眠的時距與憂慮呈負相關,睡的較少的人比較有 憂慮的傾向,其中人際關係是最重大影響睡眠壓力來源。 Fortunato&Harsh(2006)指出課業壓力對學生睡眠品質呈負相關,宋維 村和高淑芬(2000)研究發現升學管道也會影響睡眠,如自學班比聯考班的 學生每天總睡眠時間長。黃文俐(2003)研究發現國中學生課業壓力大,其 睡眠品質愈差。張顥霓(2010)、林綺芬(2011)的研究也發現國高中生的生 活壓力越大,其睡眠品質也越差。Galambos,Dalton & Maggs (2009)指出, 壓力導致大學生睡眠品質差。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以學業、家庭、 人際、情感、生涯規劃、經濟等壓力與睡眠品質的相關性研究,發現大 學生的生活壓力越大,其睡眠滿意度、睡眠品質及日間精神狀況也越差。 然而Carney,Edinger,Meyer,Lindman,and Istre(2006)研究發現積極參 與社交學生比不活躍學生睡眠品質好(Galambos,Dalton & Maggs, 2009)。 由上述文獻顯示睡眠品質會受到生活壓力影響,因此探討大學生睡 眠品質時,學業、家庭、人際、情感、生涯規劃、經濟壓力等相關因素 是不可忽略的,且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 、張顥霓(2010)、林綺芬 (2011)的研究均發現學生的生活壓力確實與睡眠品質相關。。. 三、睡眠衛生 「睡眠衛生」這個名詞最早是在20多年前由Peter Hauri博士最先提 出,用以描述患者可以自行從事消除干擾睡眠的因素並增進良好的睡眠 行為。睡眠衛生指的是個人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生活之道,以及社會大眾 所追求健康的睡眠行為(曾雯綺等,2005)。將睡眠衛生當作健康的生活型 態來施行,甚至可以避免睡眠障礙的發生。會影響睡眠生活型態因子當 中最主要的包括內因性因素,如飲食、咖啡因、尼古丁、酒精與運動, 及外因性因素,如寢室的光線、溫度、噪音、通風與寢具等睡眠環境(楊 20.

(32) 建銘,2008)。 (一)睡眠習慣 由於生理時鐘的運行,人們吃飽飯後,尤其在12 點到14 點之間易 顯得昏昏欲睡( Dinges, Orne,Whitehouse, &Pren,1989)。午睡是對抗午 後睡意的一種方法,午睡能去除睡意、提振精神,但是過度的午睡會減 少主要睡眠的深度,延長睡眠潛期 ( Dinges et al.1989; Naitoh,1981)。 在Tsai & Li(2003)的研究中則發現午睡超過一小時,反而會增加夜間 睡眠時醒來的次數。Stampi, et al 研究發現,最理想的午睡時間是20分 鐘,而其他研究也發現30分鐘以內的午睡是有利的 (Hayashi, 1999 ),如 果在下午或傍晚午睡兩小時,則會降低夜間的睡眠品質(Werth, Dijk, Acherman,& Borberly,1996),因此午睡的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影響夜間的 睡眠。Thorleifsdottir, Bjornsson, Benediktsottir, Gislason, & Kistbjarnarson (2002)的研究報告中發現,白天有打瞌睡或午睡情形,晚上的睡眠時 間會明顯減少。黃文俐(2003)以完全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則發 現,午睡習慣與睡眠品質無顯著關係。 睡眠品質、睡眠時數固然重要,但規律的睡眠型態對獲得良好睡眠 品質也相當重要,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2006)研究發現,各國青少年的睡 眠型態有幾項共通性,像是睡眠時數越來越少、入睡時間有越來越晚傾 向、不固定時間上床、起床、週間週末睡眠型態不一致。武文月(2004)、 許喬雅(2010)指出,越常改變就寢時間與睡眠總時距者,其睡眠品質差。 (二)飲食習慣 1.睡前吃消夜 飲食習慣是最息息相關的因素,也是最常被忽略。晚餐的飲食要注 意,不要太晚吃或吃太飽,過油或辛辣的食物要避免(張熙,2010)。而晚 餐中也要注意吃下去後會產氣的食物不要吃太多,產氣食物會使得腸胃 21.

(33) 蠕動增加,造成身體的負擔,讓身體無法休息放鬆(楊心怡,2008)。當然, 餓著肚子上床會干擾睡眠,因飢餓的感覺會讓人睡不著(黃惠鈴,2009) 所以,要注意飲食習慣以免影響到睡眠。 2.刺激性物質 :刺激性物質包括咖啡因、酒精、菸。 (1) 咖啡因:咖啡因存在於咖啡及茶類飲料中,但可樂、可可、巧克力棒等 物質都可能含咖啡因(楊建銘,2008)。腦中腺肝B酸adenosine是一種神 經傳導物質,能促進深層睡眠,而咖啡因會抑制令人想睡的化學物質 腺肝B酸adenosine分泌,進而影響深睡期(黃玉書,2005),咖啡因的效 果可以持續數小時,建議就寢前四小時內只能吃無咖啡因食物(楊建 銘,2008)。Charles & Bright(2003)調查191 位七、八、九年級青 少年學生咖啡的飲用情形,發現飲用大量的咖啡與夜間的睡眠時間縮 短有顯著的關係,並且飲用咖啡會增加夜裡醒來的次數以及增加白天 的嗜睡情形。黃文俐(2003)研究發現,有「喝茶、可樂、咖啡等咖 啡因飲料習慣」睡眠品質較差。武文月(2004)研究後發現,喝咖啡因 飲料的頻率愈高者,其睡眠品質較差。陳秀貞(2007)研究發現,「飲 用含咖啡因飲料習慣」、「睡前四小時飲用含咖啡因飲料」者,其睡 眠品質較差。 (2) 酒精屬於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會縮短入睡期,剛開始有促進睡眠 的效果,但仍會破壞睡眠結構且導致睡眠中斷,特別在後半夜。當乙 醇被代謝,便會出現戒斷症狀而導致睡眠被剝奪、口渴及頻尿現象(楊 建銘,2008)。Buboltz et al., 2006; Roehrs & Roth( 2001)指出飲酒會干 擾REM睡眠(Galambos, Dalton, & Maggs, 2009)。黃文俐(2003)以完 全中學研究發現,有「喝酒習慣」者睡眠品質較差。武文月(2004)、 陳秀貞(2007)以大學生進行研究後發現,有喝酒和以喝酒方式促進睡 眠者,其睡眠品質較差。Galambos, Dalton, & Maggs(2009)網路調查加 22.

(34) 拿大大學生發現無飲酒者,睡眠品質較佳。 (3) 香菸中含尼古丁,屬於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低劑量的尼古丁會有 輕微的鎮靜和放鬆的效果,但是當其濃度上升時,因為乙醯膽鹼的作 用,反而會有提神的效果造成不易入睡且不易維持睡眠(楊建銘, 2008)。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研究發現,吸菸與睡前吸菸的頻 率愈高者,其睡眠品質較差。 (三)運動習慣 適量的運動體內會製造腦內啡(endorphins)帶給身體一種自然的暢快 感,幫助肌肉放鬆,加上中心體溫驟降,便能立即入睡,熟睡期與深睡 期也會加深加長,睡眠干擾減少且能達到充分休息的效果(張美惠、葉萃 雰、陳泰滄,1992)。人類的核心體溫在一天中會持續改變,下午核心體 溫升高,入睡後降至最低溫(王偲潔、林大豐,2006),臨睡前的運動 使體溫上升,會干擾睡眠,尤其是激烈運動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加亢 奮,造成無法入眠的現象(蔡政偲,2001)。另外,褪黑機素是松果體 中合成的荷爾蒙,其合成與分泌受晝夜長短的控制,可增加睡眠總時數 和睡眠效率、改變睡眠結構,進而改善睡眠品質,有促進睡眠的作用, 而激烈運動後產生的大量自由基,會消耗許多褪黑激素,循環的褪黑激 素也會減少,所以睡前二小時內最好不要做劇烈運動以免影響睡眠(王 偲潔、林大豐,2006)。武文月(2004)發現,於睡前兩小時激烈運動的頻 率愈高者,其睡眠品質越差。然而,陳揚燕(1995)對大一新生、賴正 全(2003)、黎俊彥、吳家碧、吳佳儀(2002)對大專生及陳秀貞(2007)、 陳美娟(2008)對大學生的研究顯示,有無規律運動對睡眠品質並無顯著差 異。綜合上述,多數的文獻顯示規律運動對睡眠品質有正面影響;不同 運動時段也會影響睡眠品質:早晨運動對睡眠品質較無影響,下午及傍 晚時段對睡民品質有正面效果,但睡前的激烈運動對睡眠則有負面影響 23.

(35) (王偲潔、林大豐,2006)。 (四)睡眠環境 包括物理環境與心理環境。物理環境指的是寢室的光線、溫度、噪 音、通風與寢具等(楊建銘,2000),而心理環境則指會影響睡眠的情 緒狀態或活動。許秀娟(2006)認為光線干擾愈嚴重,發生睡眠品質差的機 率愈高,光線進入眼睛會減少褪黑激素分泌,使人不易入睡,就寢應盡 量避免多餘的光線(陳濘宏、吳家碩,2008)。噪音會造成睡眠週期改變、 易醒睡眠期和第一睡眠期的次數增加,是影響睡眠的一大因素,林佳谷 等人(1998)對公衛學生所做睡眠環境的調查,發現有35.2﹪的學生睡覺 時會經常受到噪音的干擾。此外,睡眠環境的溫度、濕度、空氣清新流 暢性、室友及寢具舒適感也會影響睡眠品質和睡眠品質有明顯的相關(武 文月,2004;許喬雅,2010;陳怡文,2010;林綺芬,2011)。陳秀貞(2007) 研究發現,心理環境中睡前從事費神的工作影響睡眠品質程度最大且睡 眠物理環境越差,睡眠品質越差。 (五)網路使用習慣 根據行政院交通部統計處2007年統計資料推估,台灣地區民眾上網 比率為58.4%,上網率和上網時數都有逐漸增高之勢,尤其是「12歲~未 滿20歲」青少年族群使用網路的情形更為普遍。網路為人們帶來傳遞知 識、訊息的方便,同時也衍生一些問題。游森期(2002)發現大學生過 度使用網路者,他們的學業成績較差;Brenner (1997)指出80%的學生 會因上網而有飲食不定時、睡眠不足及時間管理的問題,尤其是光亮刺 激的電腦遊戲不但影響睡眠潛期,也會縮短REM 睡眠(Shigekazu, Yutaka, Liu, & Akira, 2005)。2005 年對全國大學生網際網路調查發現,大學生 平均每週網際網路使用的時間為22.45 小時(教育部統計處,2005)。然 大學生因課業、學業或研究所需要的上網時間,平均每週只有6.89 小時, 24.

(36) 用在非學業的網路使用時間平均每週有15.56 小時;在上網時段方面,傍 晚6 點到晚上11 點上網的只有60.5%,晚上11 點到凌晨1 點上網者高達 34.9%(教育部統計處,2005)。武文月(2004)也發現大學生愈習慣於 午夜十二時到清晨六時之間上網的頻率愈高及因上網而延遲入睡,其睡 眠品質愈差。陳秀貞(2007)每周上網時數並不會影響睡眠品質,但在深夜 上網,會降低睡眠品質。 在睡眠衛生方面,各文獻證實睡眠衛生是睡眠品質的重要預測因 子。睡眠衛生中的各項因素如睡眠習慣、吸菸、飲酒、飲用咖啡因飲料、 睡眠環境等皆會影響睡眠品質,但規律的運動則需再探討(武文月,2004; 陳秀貞,2007;邱史珊,2008;張顥霓,2010;林綺芬,2011)。學生上 網現象相當普遍,過長的上網時數不但壓縮有限的課餘時間,當學生將 上網時段挪到凌晨時,也會影響學生的睡眠品質(武文月,2004;陳秀貞, 2007;張顥霓,2010;林綺芬,2011)。 由上述文獻可知影響睡眠品質層面相當廣泛,因此,個人背景因素、 生活壓力、睡眠衛生都會對睡眠品質產生影響,要有好的睡眠品質這些 因素都要考慮在內。. 25.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 工具;第四節為研究步驟;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背景因素 性別 年級別 睡眠品質. 學院 打工狀況. 個人主觀睡眠品. 社團參與. 質. 住宿情況. 睡眠潛伏期. 疾病史 自覺健康狀況. 睡眠時數 睡眠效率. 生活壓力 課業壓力. 睡眠困擾. 家庭壓力. 安眠藥使用. 人際壓力 日間功能障礙. 生涯壓力 情感壓力 經濟壓力 睡眠衛生 睡眠習慣 飲食習慣 運動習慣 睡眠環境 網路使用習慣. 圖3-1 研究架構 26.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 研究母群體 本研究以北部某國立大學 100 學年度第二學期的日間部所有大學生 為研究母群體,依據教務處所提供的學籍資料,共有 5869 人。. 二 、研究樣本: 基於研究時間與人力的考量,本研究採分層等比率隨機抽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的方法來選取樣本。參照 Krejcie & Morgan(1970)提出 的「決定研究活動樣本大小」,母群體總數介於 6000 人時,施測樣本數 約為 357 人。但考量問卷的回收率及樣本代表性,將全校大學生依 7 個 學院分層,7 個學院包括理學院、工學院、電資學院、原科院、生科院、 人社院、科館院,各學院依年級分為 4 個年級後,再隨機抽取約 550 位 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剔除廢卷後,有效問卷 497 份,可用率 90.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為配合研究目的需要,參考國內 外相關研究,問卷設計過程包括擬定問卷初稿、內容效度考驗、預試及 完成正式問卷。 一、擬定問卷初稿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架構、相關文獻,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研究 設計包括以下內容問卷以收集研究資料。 (一) 背景因素問卷 此部分包括研究對象之性別、年級、學院、住宿情況、打工狀況、 社團參與、疾病史及自覺健康狀況。 27.

(39) (二) 生活壓力量表 參考呂岳霖(2004)、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張顥霓(2010)、 林綺芬(2011)之等分別設計的量表為藍本,編製「生活壓力量表」來評 估。將生活壓力分為:課業壓力、家庭壓力、人際壓力、生涯規劃、情 感壓力、經濟壓力六大類,本分量表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由研究對象 根據自己對量表各題敘述來勾選答案並予以計分,選項分別為「從未影 響」 、「很少影響」 、 「有些影響」、 「經常影響」、 「總是影響」,計分依序為 1-5 分。分數越高,表生活壓力越大。 (三) 睡眠衛生量表 主要以 Mastin等 ( 2006 )之睡眠衛生量表 (Sleep Hygiene Index) 為藍本,並參考相關文獻(武文月,2004;陳秀貞,2007;李雅玲,2009, 許喬雅,2010;林綺芬,2011),將睡眠衛生區分為:睡眠習慣、飲食 習慣、運動習慣、睡眠環境及網路使用習慣,以Likert 五點量表計分, 選項分別為「沒有」 、 「一週1次」 、 「一週2-3次」 、 「一週4-5次」 、 「一週6-7 次」,計分依序為1-5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衛生越差。反之,分數越 低,睡眠衛生越好。 (四) 睡眠品質量表 以 Buysse 等人(1989)所發展的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為依據,並參考(武文月,2004;陳秀貞, 2007;李雅玲,2009,許喬雅,2010;林綺芬,2011)等分別設計之量 表為藍本編製,其內容包括:主觀睡眠品質感受、睡眠困擾、睡眠時數、 睡眠潛伏期、睡眠效率、安眠藥使用及日間功能障礙等七大項。每大項 得分介於 0 至 3 分,七大項得分加總介於 0 至 21 分之間,得分越高,睡 眠品質越差。睡眠品質總分>5 分,表示研究對象有兩大項屬於睡眠困難 或超過三大項正處於中度的睡眠困難,所以是為睡眠品質不佳;睡眠品 28.

(40) 質總分≦5 分,表示睡眠品質不良。 二、效度考驗 本研究問卷初稿擬定後,為提高問卷內容適用性、完整性及正確性, 於2012年3月邀請對研究主題有豐富學養及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7位(詳見 附錄一)進行內容效度考驗。參酌專家學者審查意見及建議後修訂問卷, 完成預試問卷。 三、預試 為了解問卷題目之適切性及受試者填答反應及所需時間,於2012年3 月下旬,選取一、二、三、四年級非樣本的學生各10位,做為預測問卷之 發放對象。共回收40份有效問卷。預試過程模擬正式施測情形,先說明 研究目的及填答所需注意事項,填答完畢後收集受試者對問卷的瞭解程 度及建議,並進行預試問卷回收,內部一致性信度考驗(Cronbach’s α),含「生活壓力量表」、 「睡眠衛生量表」、「睡眠品質量表」(表3-3-1), 其α值介於0.604-0.902 之間。將統計結果及受試者意見與指導教授討 論後,修改問卷,形成正式問卷。 四、正式問卷 將預試結果及受試者所提寶貴意見與指導教授討論後,修改或刪除 不適當的題目,完成正式問卷,問卷量表α值介於0.739-0.897 之間(表 3-3-1)。. 表 3-3-1 測量工具各項分量表之信度考驗 分量表名稱 生活壓力 睡眠衛生 睡眠品質. 題數. 預試問卷 (N=40). 27 22 14. 0.902 0.604 0.805 29. 正式問卷 (N=497) 0.897 0.739 0.783.

(41)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以調查研究法進行探討,研究過程主要包括準備、問卷施測 及回收。 一、準備階段: 收集與整理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確定研究主題、研究問題與架構、 及問卷編制並進行專家效度考驗、預試和完成正式問卷工作。 二、問卷施測及回收: (一)預試過程 為了解問卷的適切性,選取一、二、三、四年級非樣本的學生(40 人)進行預試問卷施測,取得有效問卷40份。預試問卷回收後,進行項目 分析與信度考驗並修改內容完成正式問卷。 (二)正式問卷施測 施測時間於2012年4月開始,為期二個星期實施,施測過程中,由研 究者事先說明研究目的、注意事項,並強調此問卷採匿名方式僅供學術 研究用,請學生放心作答,以取得研究對象之信任。問卷填答完成後, 當場收回問卷,作答時間約10-15分鐘.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問卷回收後,將有效問卷編碼並將資料輸入,以SPSS for Window 17.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分析方法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 (一)以次數分配、百分率來呈現類別變項分佈情形。 (二) 以平均數、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來呈現等距資料分佈情形。 30.

(42) 二、推論性統計 (一)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 –way ANOVA)及事後比較(Post Hoc) 來了解研究對象的性別、年級、學院、打工狀況、社團參與、住宿 情況及疾病史等變項,在不同水準時,其睡眠品質是否有顯著差異。 當達顯著差異時,再進行事後比較,若組間變異數同質時,進行薛 費氏事後檢定(Scheffe’s method);組間變異數不同質時,則進行 Dunnettes T3檢定。 (二) 以皮爾森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考驗自覺健 康狀況、生活壓力、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之相關性。 (三) 以複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考驗各預測變項對睡眠品質之預 測力。. 31.

(43) 表 3-5-1 研究統計方法摘要 研究目的. 研究假設. 統計方法. 1.瞭解背景因素、生 1. 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 次數分配、百分率、平 活壓力、睡眠衛生. 眠衛生與睡眠品質的現況為何?. 與睡眠品質的現況. 均數、標準差、最大 值、最小值. 2.探討研究對象的背 1.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會因性別、年級 景因素、生活壓. 別、學院、住宿地點、打工、社團. 力、睡眠衛生與睡. 活動、疾病之不同水準而有顯著差. 眠品質間的關係。. 異。.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2.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會因自覺健康狀況 皮爾森積差相關 不同而有顯著相關。 3.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會因生活壓力不同 皮爾森積差相關 而有顯著差異。 4.研究對象睡眠品質會因睡眠衛生不同 皮爾森積差相關 而有顯著差異。 3. 探討研究對象的. 1.研究對象不同背景因素、生活壓力與 複迴歸分析. 背景因素、生活壓. 睡眠衛生對睡眠品質有顯著預測. 力、睡眠衛生對睡. 力。. 眠品質的預測力. 32.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為研究資料統計分析後的結果呈現,分為四節陳述:第一節為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之現況與分析;第二節為研究 對象睡眠品質之現況與分析;第三節為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生活壓力、 睡眠衛生與睡眠品質之關係與分析;第四節為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生活 壓力、睡眠衛生對睡眠品質預測情形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生活壓力、睡眠衛生之現況與 分析. 本研究對象扣掉拒答、漏答的,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497份(見 表4-1-1)。將有效問卷依性別、學院別、年級與母群體做適合度檢定發 現:性別(χ(1)2=0,p>.05)、學院別(χ(6)2=4.9,p>.05)與母群體 2. 未達顯著差異,但年級別(χ(3) =6.22,p<.05)與母群體達顯著差異, 因在施測時,四年級學生人數較無法掌握且拒、漏答人數較多,導致有 效問卷在適合度檢定時較其它年級人數少,所以與母群體有些微差異。. 一、背景因素 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年級、學院、打工狀況、社團參與、 住宿情況、疾病史及自覺健康狀況等共八項,分述如下(見表 4-1-1) : (一) 性別 研究對象男性 66.8% (332 人)佔多數,女性 33.2%(165 人)。 (二)年級 33.

(45) 研究對象四個年級中一年級佔 28.8%(143 人)、二年級佔 24.3% (121 人)、三年級佔 27%(134 人)、四年級佔 19.9%(99 人)。 (三) 學院 研究對象以就讀學系所屬的學院,共分為七個學院,其中理學院 13.5%(67 人) ,工學院 24.9%(124 人) ,電資學院 16.9%(84 人) ,原科 學院 12.3%(61 人) ,生科學院 5%(25 人),人社學院 16.3%(81 人), 科管學院 11.1%(55 人)。 (四) 打工狀況 研究對象沒有打工佔 74.6%(371 人),有打工者佔 25.4%(126 人), 打工者每週打工的平均時數為 6.64 小時。 (五) 社團參與情形 研究對象沒有參與社團者為多數 55.7% (277 人),參與社團者 44.3% (220 人),其中參與社團學生每週花在社團的平均時數為 6.77 小時。 (六) 住宿情況 研究對象之住宿地點以住在學校宿舍最多 54.5%(271 人),其次為 校外租屋 38.6%(192 人) ,自己家裡 5.2%(26 人)及住親友家裡 1.6% (8 人)人數較少。 (七) 疾病史 研究對象無疾病史佔 85.7%(426 人),有疾病史佔 14.3%(71 人)。 (八)自覺健康狀況 共有三題,計分方式 1 至 5 分,分數範圍 3 至 15 分,最小值為 3, 最大值為 15,分數愈高表示自評健康狀況愈差。 「自覺健康狀況跟上學期比較」認為自己目前健康狀況「普通」的 佔 56.3%(280 人)最多,其次為認為「好」的 20.1%(100 人),認為「不 好」的 18.7%(93 人),最少的是「非常好」「非常不好」各佔 2.4%(12 34.

(46) 人); 「跟同年齡的人比較」認為自己健康狀況「普通」的佔 54.5% (271 人)最多,其次是認為「好」的 23.1%(115 人),最少的是「非常不好」 佔 2%(10 人);整體而言「自認自己目前的健康狀況」認為「普通」的 最多佔 57.9% (288 人),其次為「好」的 20.5%(102 人),自認「非常 不好」佔 1.4%(7 人)最少。 故根據上述資料顯示,研究對象在「自覺健康狀況跟上學期比較」, 「跟同年齡的人比較」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及整體而言「自認自己目前的 健康狀況」都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普通」的比例最高。. 表 4-1-1.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之分佈. 變項名稱 性別 年級. 學院. 住宿情況. 打工狀況 社團參與情形 疾病史. 類別 男 女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理學院 工學院 電資學院 原科學院 生科學院 人社學院 科管學院 學校宿舍 校外租屋 自己家裡 親友家裡 無 有 無 有 無 有. 人數(n) 332 165 143 121 134 99 67 124 84 61 25 81 55 271 192 26 8 371 126 277 220 426 71 35. 百分率(%) 66.8 33.2 28.8 24.3 27.0 19.9 13.5 24.9 16.9 12.3 5.0 16.3 11.1 54.5 38.6 5.2 1.6 74.6 25.4 55.7 44.3 85.7 14.3.

(47) 表 4-1-1.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之分佈. 自覺健康狀況 與上學期的自己比較. 跟同年齡的人比較. 自覺目前身體健康狀況.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平均數. 非常好. 12. 2.4. 2.99. 0.76. 好. 100. 20.1. 普通. 280. 56.3. 不好. 93. 18.7. 非常不好. 12. 2.4. 非常好. 13. 2.6. 2.93. 0.77. 好. 115. 23.1. 普通. 271. 54.5. 不好. 88. 17.7. 非常不好. 10. 2.0. 非常好. 11. 2.2. 2.96. 0.73. 好. 102. 20.5. 普通. 288. 57.9. 不好. 89. 17.9. 7. 1.4. 非常不好 自覺健康狀況總分. 最小值:3. 最大值:15. 8.88. 標準差. 2.09. 二、生活壓力 生活壓力評量包括課業壓力、家庭壓力、人際壓力、生涯規畫、情 感壓力及經濟壓力六個構面。共有 27 題,計分方式由「從未影響」 、 「很 少影響」 、 「有些影響」 、 「經常影響」、 「總是影響」,得分為 1-5 分,總分 介於 27-135 分。分數越高,表生活壓力越大。 36.

(48) 由表 4-1-2 可知,壓力總分平均值為 59.78,標準差為 14.05。平 均值高於 3 分以上,即研究對象自覺壓力較大的項目共有 3 題,依序為 第 1 題「課業繁重」的 3.42,第 2 題「某些課程內容不易理解」的 3.19, 第 3 題「學業成績不理想」的 3.02。 依壓力類別的單題得分來看,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對象之課業壓力 最大(2.82分),生涯規畫壓力次之(2.76分),人際壓力再次之(2.08分), 而本研究對象之經濟壓力最小(1.72分)。 從生活壓力得分的分布來看生活壓力較大的事件為課業壓力,與武 文月(2004)研究結果相同,其次為面對生涯規劃壓力,可能與大環境經 濟不景氣、金融風暴事件有關。. 表 4-1-2 題. 研究對象生活壓力得分之分佈 從未影響. 很少影響. 有些影響. 經常影響. 總是影響. 平均. 標準. n(%). n(%). n(%). n(%). n(%). 數. 差. 目. 課業壓力. 2.82. 1.課業繁重(如考試、報告太多)。 14. 74. 167. 173. 69. (14.9). (33.6). (34.8). (13.9). 21. 110. 172. 140. 54. (4.2). (22.1). (34.6). (28.2). (10.9). 221. 95. 41. (23.1). (44.5). (19.1). (8.2). 32. 144. 181. 102. 38. (6.4). (29.0). (36.4). (20.5). (7.6). 86. 177. 158. 51. 25. (17.3). (35.6). (31.8). (10.3). (5.0). 267. 115. 73. 25. 17. (53.7). (23.1). (14.7). (5.0). (3.4). (2.8) 2.某些課程內容不易理解. 3.學業成績不理想。. 。. 25 (5.0). 4.有些老師要求嚴格。. 5.對修課科目不感興趣。. 6.考慮是不是要轉系。. 115. 37. 4.45. 3.42. 0.99. 3.19. 1.04. 3.02. 0.98. 2.94. 1.03. 2.5. 1.05. 1.81. 1.08.

(49) 表 4-1-2. 研究對象生活壓力得分之分佈(續). 家庭壓力 7.父母間有衝突。. 320. 116. 52. 7. 2. (23.3). (10.5). (1.4). (4.0). 385. 67. 35. 6. 4. (77.5). (13.5). (7.0). (1.2). (8.0). 9.父母對我期望太高(如就讀科. 213. 138. 90. 45. 11. 系、就業選擇)。. (42.9). (27.8). (18.1). (9.1). (2.2). 10.父母要求(管束)我太多。. 217. 154. 90. 32. 4. (43.7). (31.0). (18.1). (6.4). (0.8). 169. 234. 81. 13. 0. (34.0). (47.1). (16.3). (2.6). (0.0). 181. 208. 88. 19. 1. (36.4). (41.9). (17.7). (3.8). (0.2). (64.4) 8.父母分居或離婚。. 11.與家人發生摩擦爭執。. 12.家人健康有問題。. 人際壓力 13.與好友疏遠或分離。. 14.被同學或朋友指責、批評 。. 15.沒有談心的朋友。. 134. 198. 139. 23. 3. (27.0). (39.8). (28.0). (4.6). (0.6). 147. 202. 115. 28. 5. (29.6). (40.6). (23.1). (5.6). (1.0). 166. 182. 111. 30. 8. (33.4). (36.6). (22.3). (6.0). (1.6). 情感壓力 16.不知如何表達喜歡某個人。. 17.不知如何與異性交往約會。. 18.與男/女朋友衝突、吵架。. 19.與男/女朋友分手。. 20.面臨愛情對象抉擇。. 1.75. 3.88. 1.50. 0.77. 1.34. 0.73. 2.00. 1.08. 1.90. 0.97. 1.88. 0.77. 1.90. 0.84. 2.08. 2.42. 2.12. 0.88. 2.08. 0.92. 2.06. 0.97. 1.98 163. 195. 89. 33. 17. (32.8). (39.2). (17.9). (6.6). (3.4). 174. 178. 91. 39. 15. (35.0). (35.8). (18.3). (7.8). (3.0). 207. 164. 91. 26. 9. (41.6). (33.0). (18.3). (5.2). (1.8). 236. 160. 68. 16. 17. (47.5). (32.2). (13.7). (3.2). (3.4). 185. 183. 87. 33. 9. (37.2). (36.8). (17.5). (6.6). (1.8). 38. 4.01. 2.09. 1.04. 2.08. 1.06. 1.93. 0.98. 1.83. 1.01. 1.99. 0.99.

(50) 生涯規畫. 2.76. 21.畢業後面臨升學或就業的抉擇。 98. 22.擔心未來出路。. 23.擔心所學將來無法學以致用。. 24.擔心就業競爭力。. 118. 143. 100. 38. (19.7). (23.7). (28.8). (20.1). (7.6). 85. 119. 154. 95. 44. (17.1). (23.9). (31.0). (19.1). (8.9). 85. 130. 144. 96. 42. (17.1). (26.2). (29.0). (19.3). (8.5). 90. 121. 146. 91. 49. (18.1). (24.3). (29.4). (18.3). (9.9). 經濟壓力 25.家庭經濟發生困難。. 235. 170. 61. 26. 5. (47.3). (34.2). (12.3). (5.2). (1.0). 258. 153. 59. 20. 7. (51.9). (30.8). (11.9). (4.0). (1.4). 27.生活中所需費用不夠,需借貸或. 282. 137. 53. 18. 7. 打工。. (56.7). (27.6). (10.7). (3.6). (1.4). 26.自己需負擔生活中所需費用。. 4.48. 2.72. 1.21. 2.79. 1.19. 2.76. 1.19. 2.77. 1.22. 1.72. 2.46. 1.78. 0.92. 1.72. 0.92. 1.65. 0.91. 總分 59.78. 14.05. 三、睡眠衛生 睡眠衛生量表的題目,包括:睡眠習慣、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睡 眠環境、網路使用行為五個部分共 22 題。計分方式由「沒有」、「一週 1 次」、「一週 2-3 次」、 「一週 4-5 次」、「一週 6-7 次」,得分為 1-5 分, 總分介於 22-110 分。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睡眠衛生愈差。 (一)睡眠習慣 共有 5 題(由表 4-1-3) ,包括有無午睡的習慣、每次午睡的時間、 會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會在固定的時間起床以及平均每晚睡眠總時 間是大致相同的次數。由表 4-1-3 可知,在午睡習慣方面,以「沒有」 最多 44.7%(222 人) , 「一週 2-3 次」居次 33.2%(165 人),「一週 6-7 39.

(51) 次」最少佔 3%(15 人) 。每次午睡的時間以「沒有」最多 44.2%(200 人), 其次為 31-60 分鐘 27.2%(135 人) ,午睡超過 1 小時佔 10.4%(52 人)。 會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以「沒有」最多佔 38.2%(190 人),其次為 「一週 2-3 次」31%(154 人),「一週 6-7 次」最少佔 4.8%(24 人)。 會在固定的時間起床,以「一週 2-3 次」最多佔 35.4%(176 人),其次 為「沒有」34%(169 人) , 「一週 6-7 次」最少佔 4.2%(21 人)。平均每 晚睡眠總時間是大致相同的次數,以「一週 2-3 次」最多 38.8%(193 人) , 「一週 4-5 次」居次 25.6%(127 人),「一週 6-7 次」最少佔 4.4%(22 人)。 故由上述資料顯示,研究對象以「沒有」午睡、會在固定的時間上 床睡覺的比例較多, 「一週 2-3 次」會在固定的時間起床、平均每晚睡眠 總時間是大致相同的比例較高。. 表 4-1-3. 研究對象睡眠習慣之分佈. 項目 個案數 午睡 沒有 222 一週 1 次 59 一週 2-3 次 165 一週 4-5 次 36 一週 6-7 次 15 每次午睡的時間 沒有 200 30 分鐘以內 110 31-60 分鐘 135 61-90 分鐘 40 91 分鐘以上 12 會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 沒有 190 一週 1 次 37 一週 2-3 次 154 一週 4-5 次 92 一週 6-7 次 24. 百分比. 平均數 3.85. 標準差 1.15. 2.10. 1.09. 3.56. 1.29. 44.7 11.9 33.2 7.2 3.0 40.2 22.1 27.2 8.0 2.4 38.2 7.4 31.0 18.5 4.8 4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To explain why it takes longer for old people to sleep (B) To explain why people have difficulties in sleeping (C) To explain why people have variations in sleep duration (D)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aspects as perceived by the employers, nearly all aspects received a rating between “quite important” and “very important”, with Management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aspects as perceived by the employers, nearly all aspects received a rating between “quite important” and “very important”, with Management Skill

• Hong Kong Education City originated from a Quality Education Fund project in 2000 and developed into wholly-owned limited incorporated company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HKSAR

In these lessons, students will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on our daily life, and analyze the moral issues raised in it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ose related

By University students of the Chung Hua University for objects, to make use of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the factor analysis, considers the

Taiw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TCSI) model shown in Figure 4-1, 4-2 and 4-3, developed by the National Quality Research Center of Taiwan at the Chunghua University in

In terms of external cognitive factors, this research confirmed that assurance, apathy and price reasonability as par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 have influence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