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規律運動行為的相關因素

男性學童較女性學童有較多運動行為(張清源,2005;林和志、黃國 光、曾明郎、陳燕雪,2012;李城忠、陳瑩如,2012;趙鋅國,2009;

謝偉雄等,2008)。預測運動習慣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中最重要的是性別、

男性較常運動 (黃淑貞等,2002;李彩華等,1998)。王淑芳等(2008)國 中生在運動行為階段在性別上有顯著的差異,且男生的運動階段較女生 好;運動項目(如快步走、爬樓梯、籃球、棒球、壘球、撞球、跳繩、

有氧舞蹈、搖呼拉圈、伏地挺身、桌球及瑜珈等)在性別上有顯著的差 異;劉翠薇等(1999)性別是最有預測力的變項,性別不僅直接影響規 律運動行為且對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結果期待及運動社會支持都有顯著 性影響。有關不同年齡層學生在運動行為研究,所得結果均為男生從事 運動的行為比女生高(王淑芳等,2008;李彩華等,1998;黃淑貞等,

2002;陳美昭等,2006;張清源,2005;Seabra, Seabra, Mendonça, Brustad, Maia, Fonseca & Malina , 2013),而女性比男性較少從事激烈運動,且 以輕度運動為主(Vershuur & Kemper, 1985)。

17

二、 年級

劉翠薇等人(1999)以新北市 435 人五專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二年 級學生從事休閒運動行為比例高於四年級學生。李彩華等人(1998)研究 中指出國中生一、二年級身體活動量均高於三年級學生。陳美昭等人 (2006)七年級女生規律運動比率明顯高於八年級女生。此結果有別於林 和志等人(2012)於雲林縣國小高年級 361 名學童研究中指出六年級生運 動參與行為明顯高於五年級生。杜靜鎔(2011)研究臺北市高中職 910 名學生運動行為,其三年級學生運動行為優於一、二年級學生。雖多數 研究年級對於規律運動具有一定影響力,但仍有少數研究指出,年級與 規律運動並無顯著相關性(龍炳峰,2000;柏佩蘭,2010)。

18

三、 運動社團參與

在學生時代參與運動團隊有助於個人日後的運動參與 (鍾東蓉,

2000)。教育部體育署(2003)頒布之「增加學生運動時間方案」,亦將 輔導成立運動社團納為執行重點,其目標為達成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累積 30-60 分鐘的身體活動時間,以享受終生運動樂趣。103學年各級學校學 生運動社團參與情形國小為 37.5%、國中為 30.5%、高中職為 28.6%、

大專校院則為30.2%(教育部體育署,2016)。黃省路、鍾潤華、劉榮華、

葉丁嘉(2015)研究中指出國小高年級參與學校運動社團以男生學童居 多,六年級參與社團比率比五年級來的高,社團中以球類社團參與人數 最多,其次分別為其他類、田徑類、舞蹈類、民俗體育類、極限運動、

游泳類、技擊類,而練習時數以每週練習時數2小時以內為主。陳淑芬 (2009)學校運動社團是推動校內活動與校內外競賽的最佳推手,在學校 體育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學生可透過運動社團的參與,建立成就感 和團隊合作精神,並可藉由體能活動來激發對身體活動的興趣,更進而 促進學生的全面性發展。

19

四、 家長教育程度

林和志等人(2012)以國小五、六年級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表示 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及每月收入等變項不會影響高年級學童運 動參與行為。此與龍炳峰(2000)以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規律運動行為 不受父母教育程度等個人背景因素之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之結果相 同。柏佩蘭(2010)調查國小高年級規律運動行為,研究結果顯示家長教 育程度與規律運動行為未達顯著差異。大多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規律運 動研究中指出父母親教育程度與規律運動無直接相關連性。

雖然多數文獻顯示父母親教育程度對於學童規律運動行為無顯著之 關係,但影響規律運動行為層面甚廣,尚無一致結論,希望透過本次研 究再一次探討之間關係。

五、 身體質量指數

趙鋅國(2009)研究顯示身體質量指數在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 程度上無顯著差異。張清源(2005)研究中也表示不同身體質量指數之 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行為上沒有差異存在。龍炳峰(2000)國小年級 學童規律運動行為不受身體質量指數個人背景因素影響。大多數對國小 高年級學童規律運動研究中指出身體質量指數對於學童規律運動參與 無顯著影響。

20

六、 其他相關因素

探究近年來國內研究規律運動行為之文獻中發現,影響從事規律運 動行為決策的因素很多,可以歸納為四大類,包含(一)個人背景因素:社 會人口變項、運動經驗、參加校隊或運動性社團與否、教育程度、身體 意象與身體自我概念、學習成效等(二)生理因素:健康體適能、疾病等(三) 心理因素:自覺健康狀況、運動參與經驗、自覺運動利益、自覺運動障礙、

運動自我效能、運動自我調節、運動享樂感、壓力因應、睡眠品質、樂 觀影響力等(四)社會支持:同儕、家人、教師的支持、工具的支持與環境 的支持等(龍炳峰,2000;柏佩蘭,2010;沈連魁,2004;石欣蓓,2011;

趙鋅國,2009;張清源,2005;林和志等人,2012;李彩華等,1998;

王淑芳等,2008;陳美昭等,2006;韓瑪琍等,2014;楊亮梅,2004;

黃淑貞等,2002;謝偉雄等,2008;黃貝玉,2004)。

綜合以上文獻,整理歸納出本研究之方向為個人背景變項、運動自 我效能與學童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因素分析,以瞭解本校國小五、六年 級學童規律運動行為實際情形。並關注學生如何評價平時自我規律運動 行為,除對本校生之規律運動行為及體適能水準進行瞭解,並比較性別 間與年級間體適能與規律運動行為之差異性是否存在,進而提供資料作 為本校將來推行校園健康體能促進策略之參考。

21

表 2-3-1 影響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

學者 年代 研究對象 影響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

Kumar, Ray, Roy, Ganguly, Dutta, Mahapatra,&Banerjee

Gonzalez-Suarez &

Grimmer-Somers

22

學者 年代 研究對象 影響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

王淑芳等人 2008 國中生 1. 性別

2. 社會心理支持;運動自我效能 3. 運動享樂感、運動知覺障礙運動結

果期望、運動自我調解(目標與計 畫)

陳美昭等人 2006 國中生 1. 個人背景因素 2. 運動社會心理 3. 身體意象 韓瑪琍等人 2014 青少年 1. 運動參與動機

2. 自我效能 3. 學習成效

資料來源:本研究者整理。

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