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關係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關係

一、 研究母群體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以新北市新店區某國民小學 105 學年度第二學 期在學之五、六年級群體學生為母群體,班級數及人數。如表 3-2-1 所 示:

表 3-2-1 新北市新店區某國民小學 105 學年度(第二學期)年級暨班級人數統計 班級

年級

班級數 年級人數

五年級 5 123

六年級 5 121

二、 研究樣本和方法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規律運動行為之相關因 素。因此以新北市某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 105 學年 度第二學期註冊在學的五、六年級普通班(不含特教班)學童為母群體。

考量高年級學生思維與表達能力,故將研究對象進行普測。

2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學者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附錄二),使用呂昌明、卓 俊辰、黃松元(2002)編製之運動自我效能問卷(問卷使用同意書見附錄 三、附錄四、附錄五)。

一、 結構式問卷

(一)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

包括性別、年級、有無參加校內(外)運動社團、家長教育程度、

身高、體重、身體質量指數。

(二) 第二部分: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量表

本部分量表包含運動總類、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強度等,

調查內容如下:

1. 運動總類:以研究對象最常參與的運動行為,共二十種運動項 目,並選出最常從事的三項運動。包含籃球、棒球、羽球、

足球、躲避球、舞蹈、快走、爬山、跑步、游泳、腳踏車、

獨輪車、跳繩、扯鈴、太鼓、角力、空手道、跳遠、滑板、

其他…等。

2. 運動頻率:研究對象自我回憶最近一星期裡運動天數(體育課 除外)。分別為每週 1 天、每週 2 天、每週 3 天、每週 4 天、

26

每週 5 天、每週 6 天、每天運動,共 7 個選項。

3. 運動時間: 研究對象自我回憶每次運動時間。區分為 30 分鐘 以下(不含 30 分鐘)、31 分鐘(含)以上,共 2 個選項。

4. 運動強度:學童自覺運動強度,分為輕度、中度、激烈三項。

輕度運動:一點也不覺得累、很輕鬆、呼吸不喘、不流汗。

中度運動:會喘、有流汗,但還可以說話的程度。

激烈運動: 很累、很喘、全身流汗、心跳加速。

(三) 第三部分:運動自我效能量表

本量表為測量學童在特定情境下,自我評估是否能克服生理、

心理、家庭等規律運動障礙因素,而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自我把握 程度。係使用呂昌明等人(2002)運動自我效能量表,內容共 13 題,把握程度依百分比表示,每題 0%~100%均分為 11 等級,0%表 示「沒有把握」,100%表示「非常有把握」。其百分比越高,代表 研究對象自我效能越高。

27

二、專家內容效度

本研究採用呂昌明、卓俊辰、黃松元(2002)編製之運動自我效能問 卷,為確定問卷內容的適切性與符合現況的需要,惠請六位相關領域專 家(附錄六),針對問卷內容的適切性用字遣詞等,撥冗提供寶貴意見,

並依據專家學者的建議,讓問卷之問題更能有效反映現況。運動自我效 能問卷原 14 題,CVI 值介於 0.67~1 之間,未達 0.8 的題目予以刪除,

原問卷第二題「當身體不舒服(生病)時,我還是會去運動」單題 CVI 值 0.67 未達 0.8 予以刪除,故正式問卷量表題數更正為 13 題。

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量表第 1 題「平時除體育課外,你最常從 事何種運動?」修正為「除體育課外,你最常從事的 3 項運動?」、第 2 題「除體育課外,你平均每週運動天數為幾天? (1)每週 2 天以下(2)每週 3~4 天(3)每週 5 天以上」修正(選項原 3 項,改為 7 項),即「(1)每週 1 天(2)每週 2 天…(7)每天運動」、第 3 題「最近一星期裡,除體育課以 外,你平均每次運動的時間? (1)30 分鐘以下(2)31~60 分鐘(3)61 分鐘以 上」修正(選項原 3 項,改為 2 項),即「(1)30 分鐘以下(不含 30 分鐘) (2)30 分鐘(含)以上。

28

三、預試與信度考驗

本研究為瞭解研究對象對問卷內容文字理解程度、問卷填答時反應 及預估施測時間,於 2 月下旬透過行政聯繫,採立意取樣方式。預試對 象為母群體外的高年級學童,採以鄰近國小之五、六年級各抽出一班參 與問卷預試,共 2 班,合計 46 人,實際測得學生為 46 人,預試時間約 15 分鐘。預試過程模擬正式施測情形,先向研究對象說明填答注意事 項,並鼓勵預試對象提出問題,並詳實紀錄,以做為正式施測時問卷說 明參考。預試問卷回收後,進行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α)信度考驗。

分析結果量表信度為 Cronbach's α=.932,表示該量表具非常良好內部 一致性。

三、正式問卷之信度考驗

正式施測後進行 Cronbach's α 內部一致性信度考驗。分析結果量 表信度為 Cronbach's α=.873,顯示該量表具非常良好內部一致性。

表 3-3-1 運動自我效能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量表/樣本數 題數 預試

Cronbach's α

正式 Cronbach's α

運動自我效能量表 13 .932 .873

樣本數(n) 46 218

29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步驟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行政聯繫,第二階段為正式施測、

第三階段為問卷回收與處理。

一、行政聯繫

施測前,與學校學務處、教務處聯繫,取得學校行政協助。並與施 測之五、六年級導師說明研究目的、施測對象、及預估需時間等連絡事 項,並徵求班導師同意,再決定施測日期、時間、地點。

二、正式施測

正式施測時間於 106 年 3 月 6 日至 3 月 23 日止。依導師排定時間 將正式問卷送至各樣本班級,以全班學生為施測對象,由研究者先向導 師問卷內容說明。施測進行前,再由導師向施測對象說明施測內容及注 意事項,問卷填答時間約為 15 分鐘。

三、問卷回收與處理

五、六年級共發出問卷 244 份,扣除施測當日請假、廢卷、或有健 康限制的學生,有效問卷共 218 份(五年級 105 份;六年級 113 份),回 收率 89.34%。

3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 資料建檔

正式問卷施測回收後,去除無效問卷,將問卷進行編碼,並將譯碼 鍵入電腦。本研究的資料採用電腦 Excel 軟體整理,資料建檔後,使用 SPSS 22.0 for Windows 套裝軟體進行分析。

二、 統計方法 (一) 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佈、百分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標準差等描 述性統計方法;描述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分佈情 形與規律運動行為之現況。

(二) 推論性統計

1. 卡方檢定(Chi-square test):瞭解個人背景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 的關係。

2.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探討研究對象個人背 景因素分別與運動自我效能關係情形。

3. 多元邏輯斯迴歸分析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用來瞭解規律運動行為的重要預測因子。

4. 本研究統計考驗設定 p< .05 為統計顯著水準。

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假設,以統計分析結果說明共分為四節。

第一節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與規律運動行為分布;

第二節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與規律運動行為關係;第三節研究對象 個人背景因素與運動自我效能關係;第四節研究對象規律運動行為重要 影響因素探討。

第一節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與規律運動行為分布 本節就研究對象背景因素(性別、年級、運動社團參與、家長教育 程度、身體質量指數)、運動自我效能及其規律運動行為(運動頻率、運 動時間、運動強度)分布情形整體描述。

一、 個人背景因素分布情形

研究對象背景因素分布情形,整理如表 4-1-1 所示。以下就性別、

年級、運動社團參與、家長教育程度、身體質量指數(BMI)等加以描述。

(一)性別

研究對象中,男生 121 人(55.5%)、女生 97 人(44.5%),

男生較女生多。

(二)年級

研究對象中,五年級 105 人(48.2%),六年級 113 人 (51.8%),共計 218 人。

32

(三)運動社團參與

研究對象運動社團參與情形,有參與運動社團者 66 人(30.3%),無參與運動社團者 152 人(69.7%),以無參 與運動社團學童居多。

(四)家長教育程度

研究對象中家長教育程度以高中(職)畢業占 31.7%及 專科或大學畢業占 31.2%為主要,其次不知道 19.7%,推 測因素為多數學童因父母親離異、隔代教養、母親為新 住民故對父母親教育程度多表示不清楚或拒絕回答,其 他研究所(碩士、博士)畢業占 7.8%、國中畢業占 6%、

識字或國小畢業占 3.7%。

(五)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

本研究參考衛福部公布之「兒童與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 指數(BMI)建議值」(行政院衛生署,2013),依 BMI 值區 分為體重過輕、體重適中、體重過重、肥胖四種等級。其 中體重適中 142 人(65.1%)居多,體位不良者(除體重適中 者外)76 人(34.9%)。分別為肥胖 36 人(16.5%)、體重過重 35 人(16.1%)、體重過輕 5 人(2.3%)。

33

34

二、 運動自我效能分布情形

運動自我效能共計 13 題,百分比分為 0%~100%。愈近 0% 對 運動的把握程度愈低,分數也愈低;愈近 100%對運動的把握程 度愈高,分數也愈高。0%則得 0 分、50%則得 5 分、100%則得 10 分。其運動自我效能量表總得分最大值為 130 分,最小值為 0 分。整體平均值為 60.15。

由表 4-1-2 各題得分顯示,研究對象對於能夠持續運動最有把 握的前三名依序為「即使在假日時,我也能像平常一樣去運動」(平 均值 6.81)、「當我心情不好時,我還是會去運動」(平均值 5.93)、

「即使有其他有趣的事(如打電動,抓寶)可以做,我還是會去運 動」(平均值 5.88)。

而最沒有把握克服的三名分別為「當家中有事需要我幫忙時,

我還是會去運動」(平均值 2.69)、「當家人要我花時間陪他們時,

我還是會去運動」(平均值 2.91)、「當天氣不好時(如下大雨、寒 流、天氣太熱),我還是會去運動」(平均值 3.07)。

研究結果顯示,研究對象因家中需要幫忙、陪伴家人、天候因 素等,而沒有把握持續運動行為,約僅有 2~3 成的把握可能會去 從事規律運動,此與柏佩蘭(2010)研究結果部分相同,而研究 對象自我效能每題平均值介於 2.69~6.81 之間。

35

36

37

三、 規律運動行為分布情形

本研究規律運動行為意指每週至少運動 3 天、每次至少 30 分 鐘,運動時的強度達到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程度(即中等程度以 上),除在校體育課時間外,可從事相同或不同屬性之運動。以下 就運動總類、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及規律運動行為 分別描述。

(一) 運動總類

研究對象所從事運動總類,前三項依序為籃球、跑步 (第二、三並列)。分別將前三順位前五名運動分述如下:

1.第一順位:籃球 56 人(25%)、跑步 35 人(15.6%)、快走 28 人(12.5%)、躲避球 23 人(10.3%)、羽球 17 人(7.6%)。

2.第二順位:跑步 49 人(22.8%)、躲避球 27 人(12.6%)、

快走 25 人(11.6%)、籃球及腳踏車各 21 人(各 9.8%)、

羽球 16 人(7.4%)。

3.第三順位:跑步 47 人(22%)、腳踏車 26 人(12.1%)、羽 球 20 人(9.3%)、快走 18 人(8.4%)、躲避球 17 人(7.9%)。

近年因政府或各企業單位推行路跑或長短程馬拉松競賽等活 動,加上學校實施中高年級零時晨跑等活動,故研究對象運動

項目「跑步」位居第二、三順位可能產生影響力。

38

表 4-1-3 運動總類次數、百分比分布(n=218)

運動總類

第一順位 第二順位 第三順位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