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徑路搜尋

壹、徑路搜尋介紹

徑路搜尋法於1985年由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計算研究實驗室 Schvaneveld(1990)與其研究小組,研究發展出用以測量知識結構的方 法,設計知識網路組織工具(Knowledge Network Organizing Tool,簡稱 KNOT),用來執行徑路探測網路分析。

在統計上,徑路搜尋網路是以圖解理論為基礎,它是以節點和鏈結相 互連接方式來呈現網路結構,它使用徑搜尋量尺化算則(pathfinder scaling algorithm),來計算節點與節點間的關係和位置,一個節點代表 一個概念。而節點與節點之間的關係則為鏈結,但沒有命名,鏈結有鍊値 它以距離權值表示其鏈結強度或表示語意上概念關聯的程度,也能預測學 習者的學習表現。鏈結的特色是能表徵知識結構中概念與概念間的關係,

並藉此了解哪些鏈結間的關係比較重要,但也因鏈結沒有命名,在解讀圖 解時較難直接瞭解其網路結構型式 (Schvaneveldt, 1990)。

貳、徑路搜尋過程

徑路搜尋網路分析知識結構的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徑路搜尋之引出 知識、徑路搜尋之表徵知識結構、徑路搜尋之評價知識結構,茲就三個步 驟分別說明及描述如下:

(一)徑路搜尋之引出知識

知識結構的引發可從字詞聯想法(word association)、卡片分類 法(card sorting)、序列回憶法(ordered recall)與相似性評定法等 評量方法獲得資料(涂金堂,2001),徑路搜尋法通常採用相似性評定法,

產生一個接近性矩陣資料。先選定欲進行研究的一群概念,兩兩成對,由 受試者進行判斷各配對概念間的相似性、關連性或心理距離值,如此將可 獲得一個對稱性的接近性矩陣(proximity matrix,簡稱 PRX),這個接

近性矩陣將作為資料分析的輸入值,徑路蒐尋網路分析會將此接近性矩陣 轉換成資料網路(DATANET),或稱為完整網路(complete network),

資料網路中每條鍊結的鍊值等於接近性矩陣元素的值。理論上,當網路上 的概念接近性矩陣資料以徑路搜尋量尺化算則(pathfinder scaling algorithm)轉換成距離矩陣和徑路搜尋網路(PFNET),徑路搜尋網路重視

的權值為 1+5=6。當r=2 時,則徑路的權值就是運用歐基里德距離的運算

圖 2-3-1 接近性矩陣與徑路搜尋網路(改寫自 Goldsmith, Johnson &

Acton, 1991)

A B

C D

E

(三)徑路搜尋之評價知識結構

徑路搜尋網路之評價,主要是將受試者的徑路搜尋網路和參照結構進 行比較,Goldsmith & Davenport (1990)認為比較兩個徑路搜尋網路的相 似程度,可以區分為兩種方式,第一種是以圖形理論為基礎,計算節點之 間距離的相關程度,如圖形理論距離指數(graphical theoretical

distance,簡稱 GTD 指數)及接近性指數(proximity index,簡稱 PRX 指 數);第二種則以集合理論為基礎,計算兩個網路中相鄰節點交集與聯集 的商數平均值,稱為相似性指數(closeness index,簡稱 PFC 指數或 C 指 數)。三個指數數值越小表示受試者與參照結構越不相似(鍾世帆,200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