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知識結構

壹、知識結構與知識表徵

長久以來不同的學者對知識結構的定義因研究的重點、研究動機、觀 點理論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見解。張新仁(1993)學習者將所學到的知識,

在腦中形成一個有組織的層級架構,即為知識結構。江淑卿、郭生玉(1997) 認為知識結構存在於長期記憶中概念間的關係與組織,有助於個人進行儲 存、提取和操弄等訊息的處理歷程。涂金堂(2000)知識結構是學習者經 由認知過程,將所接收到的外界環境訊息,在腦中消化、吸收、重新組織 成一個層級架構,再將它結構化的結果,也就是說知識結構是儲存在長期 記憶中的一種心理結構。由此可知,知識結構的差異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 表現,但我們無法直接看到知識結構的內涵,在了解知識結構時我們需透 過知識表徵而得知。

認知心理學家Solso(1995),歸納提出五種有關人類不同的知識表 徵結構模式:

1. 群集模式(clustering model)

在此模式中,評量方式是給予受試者一些不相關的字,讓受試者將這 些字利用自由回憶( free recall)的方式來分類,而這些被歸類在一起 的字就是「群集」,也就是受試者對這些字的知識概念群集表徵。

2. 集合理論模式(set-theoretical model)

此模式中,認為概念是以集合(set)或訊息彙整的方式來組織並表 徵的,該集合可以以類別或類別之屬性或特徵來加以歸類。

3. 語意特徵比較模式(semantic feature-comparison model)

此模式認為受試者是將知識視為以多向度空間所組成,知識概念在記 憶中則是以一組「語意特徵」(semantic feature)來表徵的。每個概念 意義由界定類別的定義性特徵(definingfeature)和概念所持有的特色

性特徵(characteristic feature)所組成。

4. 網路模式(network model)

在此模式中,知識是以各個獨立單元所聯結形成的網路方式儲存在記 憶中,我們之所以能夠記憶每ㄧ個字,是因為它與一個複雜的「關係網路」

(network of relationships)聯結在一起的緣故。

5. 神經認知模式(neurocognitive model):

在此模式中,認為知識分散儲存於許多的神經單元,每個神經單元不 代表一個概念,知識是存在於神經單元(unit)間的聯結裡,並且以神經 網路(neuronetwork)的組織方式來表徵的。

余民寧(1997)在Solso(1995)提出的五種知識表徵模式中,認為

「網路模式」最具應用價值,因為該理論模式隱含著重大的教育涵義。

人類記憶裡的概念之所以能夠牢牢被記住是因為和一個較複雜的「關 係網路」連結而且被貯存,所以對教學而言,學習者如果能將舊有的知識 結構網路和新知識產生關係聯結,則新知識就能被轉化並記憶下來。

貳、知識結構的測量

知識是很抽象的,我們無法使用一般測量法測量我們的知識。學者對 知識在我們腦內是如何組織的,研究出很多知識結構的測量方法。Koubek

& Mountjoy(1991)就將測量方法分為四類,但這四類方法也各有其特點 和限制(江淑卿、郭生玉,1997):

1. 晤談法:

此法透過晤談、放聲思考、原案分析、觀察或文件分析等過程取向的 方法,以分析個體的知識結構。此法特色是能深入了解個體知識結構的內 容,而其限制為所獲得的資料需透過主試者主觀的解釋且較難統計。

2. 分類法:

構。此法的特色是快速簡單,可瞭解結構的特質和變化,而其限制是無法 處理團體平均的知識結構,結構性和系統性介於晤談法和量尺法之間,仍 需要透過主試者主觀的解釋評分。

3. 圖解法:

此法是透過訓練以幫助個體熟悉概念構圖技巧,將個體的概念構圖依 據評分系統計分,以評量個體的理解能力。此法的特色是將知識結構的內 容進一步量化,而其限制是評分時需要透過主試者主觀的解釋,無法免除 主觀經驗影響。

4. 量尺法:

此法是透過不同量尺化程序測量知識結構,此法的特色是以客觀和統 計的方式,產生圖解以及和知識結構相關的量數,其限制是無法確實瞭解 概念接近性所代表的意義。

本研究為獲得客觀的數據,以便進行研究分析,故選擇量尺法。有關 研究知識結構的量尺法包括集群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多向度量 尺(multidimen sional scaling,MDS)和徑路探測網路分析(pathfinder network analysis)等,其內涵、特色、限制如下(鍾世帆,2005):

表2-2-1 多向度量尺、集群分析與徑路搜尋之內涵、特色與限制

(K-means methods),根據相似性客觀地將相似者歸集在同一集群,藉 此了解教學前、後測集群分佈情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