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核心反應訓練之相關研究

核心反應訓練最早是由 Koegel 夫婦提出並應用於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訓練 上,國外的 PRT 理論已在十幾年前備受重視,國內也陸續有研究者發表相關的研 究結果,以下依研究目標來介紹國內與國外運用在 PRT 理論上的相關研究,分別 歸類為:語言溝通、社會互動、遊戲技巧等。

一、與語言溝通相關之研究

Koegel,Camarata,Valdez-Menchaca ,與 Koegel(1998)採跨受試多基準線 設計,以三名自閉症兒童為對象實施 PRT 教學策略,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自發性 提問的次數提高,同時能類化到不同的物品、情境和人物。

Koegel, Koegel,與 Surratt(1992)採重複倒返實驗設計,以三名學齡前自閉症 幼兒為對象,探討如何以核心反應訓練來減少干擾行為的出現,研究結果發現幼 兒在語言反應上有明顯增加,同時也能有效降低干擾行為的發生。

Koegel, Koegel,與 Carter(2003)採跨受試多基線設計,以二名分別 4 歲與 6 歲的自閉症兒童為對象,透過 PRT 教學策略與繪本來教導學生使用問句以提升各 方面的語言能力,研究結果顯示能有效提升受試者使用問句的正確率,且能將語 言表現類化至家庭;在其他語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平均語句長度、使用問句的 次數、總動詞與相異動詞的次數。

Koegel 等人(2010)採跨受試多基線設計,以三名學前自閉症兒童為對象,

以兒童感興趣的物品結合 PRT 教學,提升兒童主動提問行為,當兒童能正確說出 問句,就能獲得該物品,也能以物品做為自然增強物,研究結果顯示兒童在主動 使用問句能力皆有明顯的提升,並且能類化至家庭情境,也習得正確使用介係詞 之能力。

施淑媛(2005)採跨受試多試探設計,以三名智能障礙兒童為對象,使用 PRT 教學策略,研究結果顯示能有效提升智能障礙兒童自發性溝通行為,延長溝通語

24

句,增加說話總字數。

李亞澄(2009)採時間系列設計(A-B),以二名學前自閉症幼兒為研究對象,

以 PRT 為自變項,自閉症兒童的口語溝通能力為依變項,探討功能性語用、語法 句型結構、平均句長、有目標之主動提問及整體語言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 在功能性語用、語法句型結構、平均句長、有目標之主動提問及整體語言能力皆 有明顯的提升,班級導師與家長也到持著正向態度,肯定 PRT 對受試者的語言能 力有顯著的進步。

林樺鋒(2011)採 A-B-M-P 設計,以二名國小自閉症兒童為對象,以 PRT 為 自變項,自發性提問之口語溝通行為、回應性口語溝通行為語平均語劇長度為依 變項,探討受試者的口語溝通行為變化。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在自發性提問皆有 明顯的進步。

朱思穎(2014)採單一受試跨行為多重基準線設計,以一名學前多重障礙兒 童為對象,以 PRT 為自變項,功能性詞彙、語言理解與表達性語言為依變項。研 究結果顯示受試者的功能性詞彙、語言理解語表達性語言能力皆有提升,此外,

語言理解語表達性語言能力仍然具有維持的效果。

研究者綜合以上與語言溝通相關研究,整理出表 2-4 表 2-4

語言溝通相關研究之統整表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施淑媛(2005)

三名國小 智能障礙 兒童

溝通行為能力 的提升

能有效提升自發性溝通行 為與反應性溝通行為,並 延長語句與說話總字數

(續下頁)

25

Koegel, Koegel,與 Surratt(1992)

三名學前

Koegel,Camarata ,Valdez- Menchaca ,與 Koegel(1998)

三名自閉

Koegel, Koegel,與 Carter(2003)

4 歲、6 歲

26

外,施淑媛(2005)、朱思穎(2014)分別以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學前多重障礙幼 兒為研究對象進行 PRT 教學研究,結果也能有效提升溝通行為。PRT 教學研究中,

目前尚未以發展遲緩幼兒為研究對象來提升口語表達能力,故引發研究者想針對 此方向進行探討。

二、與社會互動相關之研究

Pierce 和 Schreibman(1997)以八位一般同儕為協同進行 PRT 訓練,內容包 含直接指導、示範、角色扮演和回饋,運用在 7 歲語 8 歲的自閉症兒童互動情境 中,分別以介入前、中、後的錄影作為觀察方式,比較互動的變化。提升自閉症 兒童的正向行為,透過同儕的介入也能有效提升類化能力。

Hupp 和 Reitman(2000)教導二位家長使用代幣增強與削弱策略,以自家 8 歲自閉症兒童為對象,試圖改善眼神注視不佳以及回應等待時間過長等其他社交 問題。研究結果顯示,透過 PRT 模式的行為改變,讓目標行為由負面行為轉為正 向行為。

賴月汝(2006)透過普通班同儕學習 PRT 概念,並應用在教導三位自閉症學 童的社交技能。結果顯示,在經由接受過 PRT 訓練的同儕協同下,三位受試者在 共同注意力、自發性互動能力、維持互動能力以及語言反應能力,均有顯著且正 向的提升。

張惠音(2007)採跨受試多基準線設計,以二名自閉症女童為對象,介入 PRT 教學,結果顯示二位研究對象在維持互動行為的頻率,主動的行為次數皆有明顯 的提高,且具有類化的成效。

陳依秀(2009)採單一受試的跨情境多基準線設計,以一名國小三年級自閉 症兒童為對象,同儕為二名自閉症兒童的同班同儕。透過二名同儕學習 PRT 概念 後教導自閉症兒童表現適當的學習適應行為,結果顯示在接受 PRT 訓練的同儕教 導下受試者能有效提升學習適應行為。

27

Pierce 和 Schreibman

(1997)

28

其家庭而言,社會互動也是迫切需要的。

三、與遊戲技巧相關之研究

Stahmer(1995)教導七位 4-7 歲的自閉症學童運用 PRT 模式進行象徵性、複 雜性的遊戲行為,以此研究受試者遊戲的創造技巧。在經由 PRT 模式的訓練後,

七位受試者皆能習得複雜且創造性的象徵遊戲行為,在訓練褪除後,也能跨情境、

玩具種類、互動對象的將互動技能類化延伸。

Pierce 與 Schreibman (1997)採跨受試多基準線設計,以二名十歲自閉症 兒童為對象,介入 PRT 教學,訓練受試者與同儕維持互動、主動對話與遊戲的能 力,研究結果顯示 PRT 能提升受試者被同儕接納的正向行為,延長並維持與同儕 互動的時間,增加主動性、語言能力和共同注意行為,具有類化和維持的效果。

鍾佳蓁(2004)採跨行為多試探設計,以一名三歲七個月的中度自閉症 兒童為對象進行 PRT 教學,探討對增進象徵性遊戲行為之成效,研究結果顯示 PRT 能增進自閉症兒童的象徵性遊戲行為,且提升主動性語言與社會互動能力。

研究者綜合以上與遊戲技巧相關之研究,整理出表 2-6 表 2-6

遊戲技巧相關研究之統整表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鍾佳蓁(2004) 一名 3 歲

自閉症幼 兒

增進象徵性遊 戲行為

PRT 能增進自閉症兒童的 象徵性遊戲行為,且提升 主動性語言與社會互動能 力。

(續下頁)

29

Stahmer(1995) 七位 4-7 歲自閉症

Pierce 與 Schreibman

(1997)

30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核心反應教學策略對提升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口語溝通 能力之成效,以一名經教學醫院鑑定為發展遲緩,並經鑑輔會鑑定安置在高雄市 公立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的學前特教班。研究設計採用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

(Single subject research)中 A-B-A’設計。本章就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研 究工具、研究程序和資料處理與分析探討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圖 3-1 研究架構圖

研究架構圖如圖 3-1 所示。本研究採單一受試中的 A-B-A’設計處理,以了解 核心反應訓練教學法的實驗程序與分析介入處理的前後結果。自變項是由研究者 直接對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介入 PRT 模式進行教學,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的口語

控制變項 評量者與教學者

教材教具安排 教學環境 增強策略

自變項 核心反應訓練

研究對象 一名發展遲緩學生

依變項 一、整體語言能力

功能性語用 語法句型結構

平均句長 二、評價

32

溝通能力為依變項,控制變項為:評量者與教學者、教學環境、教材教具安排以 及增強策略。探討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的功能性語用、語法句型結構、平均句長 以及整體語言能力變化之情形。

(一)自變項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核心反應訓練」,由研究者擔任介入者,並針對個案的口 語表達特性:有直述表達能力、語句不完整(約 3-5 個字)、遭遇困難時不會適當 使用語句解決問題、教學示範後可立即仿說(約 5-7 個字),參考李亞澄(2010)

增進學前自閉症口語溝通之關鍵反應訓練方案,綜合改編而成的教學方案。

(二)依變項

本研究之依變項為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口語溝通能力的變化情形,學齡前發 展遲緩幼兒口語溝通能力包含功能性語用、語法句型結構、平均句長,以及整體 口語表達能力等四個依變項。

(三)控制變項

本研究之控制變項為:

1. 教學者與評量者:教學者與評量者均為正式合格學前特殊教育教師,與評量 者間一致性達 90%以上。

2. 教材教具安排:採用研究對象喜愛的物品並搭配我會說圖卡系列,引發主動 操作或表達的動機。

3. 教學環境:避免教學時受到其他同儕干擾,研究者選擇教室後方的獨立空桌 且於下午學生人數較少的時段進行教學實驗。

4. 增強策略:採取直接增強、社會性增強,以及給予直接操作教材教具的增強。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實驗對象為一名經教學醫院診斷為發展遲緩,並經高雄市鑑輔會鑑定 為發展遲緩,目前安置於高雄市某一所公立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的學前特教班。

研究對象的選擇在語言聽理解方面須具備理解簡單的生活用語能力,在口語表達 方面能將物品命名、表達基本需求、說出簡單的直述句(約 3-5 個字)但語意、

研究對象的選擇在語言聽理解方面須具備理解簡單的生活用語能力,在口語表達 方面能將物品命名、表達基本需求、說出簡單的直述句(約 3-5 個字)但語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