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實施程序依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準備階段、實驗教學階段、

資料分析處理階段。以下為實施流程與各階段詳述,圖 3-2 為實施流程圖。

圖 3-2 實施流程圖 一、準備階段

(一)蒐集相關資料與文獻

研究者依據目前的教學現況需求並與指導教授討論確定研究題目後,開始著 手蒐集國內外核心反應訓練的相關文獻與實徵性研究、發展遲緩兒童口語溝通能 力、口語溝通教學之相關研究論文、期刊與書籍,於閱讀後加以分析、整理,作 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二)擬定研究計畫

確定研究方向後,研究者將蒐集的相關資料與指導教授進行討論,擬定研究 內容及研究方式,著手進行撰寫研究計畫。

蒐集相關文獻

擬定研究計畫

選定研究對象 編寫評量表與 PRT教學活動

語言評量表測驗一 進行一對一教學

(未介入PRT)

語言評量測驗二 進行PRT教學 語言評量測驗三四

進行一對一教學

(褪除PRT) 語言評量測驗五六

進行家長訪談

資料整理與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41

(三)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學前特教班之學生,經教學醫院診斷為發展遲緩,

綜合報告書中的主要障礙為語言障礙,研究者希望可經由此實驗教學增進研究對 象之口語溝通能力,與家長商談後取得參加實驗之同意書。

(四)實施學前語言評量表與編寫 PRT 教學活動

本研究之評量表採用林寶貴(2008)修訂學前語言障礙兒童評量表,於 PRT 實驗教學活動中進行六次測驗。PRT 教學活動參考核心反應教學策略,並配合個案 之語言、認知、社會溝通進行設計,以增進發展遲緩兒童口語溝通能力之教學活 動。

二、實驗教學階段

(一)進行語言評量第一次測驗

測驗過程中由研究者本人進行錄影,再由另一位學前特殊教育教師擔任評量 者。以「修訂學前語言障礙評量表」實施前測,蒐集實驗前的語言溝通能力之相 關數據,作為 PRT 實驗教學後的對照依據。

(二)實施一對一教學活動

研究者根據研究對象的語言能力現況及興趣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在進行 教學活動一至三時尚未介入核心反應教學,讓研究對象先適應一對一教學方式,

避免其因情緒問題影響其口語表達溝通之表現。

(三)進行語言評量第二次測驗

研究者在教學單元一至三課程結束後,以「修訂學前語言障礙評量表」實施 第二次測驗,比較研究對象在教學活動前後的整體口語表達發展之差異。

(四)實施 PRT 教學活動

研究者根據研究對象的語言能力現況及興趣設計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並運用 自編的語料分析表,詳實記錄並加以分析受試者的語言表現。

42

(五)進行語言評量第三、四次測驗

研究者在介入 PRT 教學期間先進行第三次「修訂學前語言障礙評量表」測驗,

接續進行 PRT 教學,於課程結束後進行第四次測驗,蒐集研究對象在介入 PRT 教 學期間的相關口語表達能力之表現與發展。

(六)進行一對一教學活動

褪除 PRT 教學後,進行教學活動七至九,比較研究對象在 PRT 介入前後之功 能性語用、語法句型表達、平均句長、整體口語表達能力之表現。

(七)進行語言評量第五、六次測驗

研究者在教學活動結束後,以「修訂學前語言障礙評量表」進行第五次測驗。

隔二週後以此評量表進行第六次測驗,蒐集實驗教學後的語言溝通能力之相關數 據,與教學實驗前分數相互對照及比較,並加以分析了解其成效。

三、資料分析處理階段

(一)進行家長訪談

正式實驗教學結束後,請家長填寫核心反應訓練訪談表,並與家長進行深入 訪談,了解家長對於個案接受實驗教學後的滿意情形。

(二)資料整理與分析

研究者根據實驗教學的影片與錄音檔作為原始資料,將過程中所蒐集的資料 進行分析與整理,包含觀察者間一致性、功能性語用發生次數、句型變化、平均 句長及整體語言能力,以圖表呈現各階段的變化,運用目視分析法呈現實驗教學 前後趨勢走向的穩定度。

(三)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者將資料進行分析,撰寫研究結果、結論與建議,供未來相關教學與研 究作為參考。

4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