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惠、關稅減免等投資優惠措施,都屬於經濟勸誘的手段,可以用來改變目標國的 政策行為。然而,這些投資優惠在最初推出的時空環境與今日不同,彼時台商的 投資優惠可視為對外招商引資的一環,主要係基於自身改革開放所需而推出之政 策,結果明顯將促進大陸各開放城市的經濟發展,自然難稱是為了「惠及台胞」

而推出。學界談及「惠台」政策時,也認為起於胡錦濤時期74,並不包含第一階 段的「企業投資優惠」。

因此,本文將「惠台政策」更精確地定義為:中國大陸針對台灣百姓,給予 經濟與其他層面的利益與誘因,使其改變對大陸的態度之政策。因此,惠台政策 不僅是促進商貿投資的「以商圍政」,更是透過施惠民眾以影響台灣民意走向的 措施。以下惠台措施之演變,將從表 3-1 中的第二階段(2006 年~2015 年)胡 錦濤對台的政策開始介紹。

第一節 惠台政策:起源與流變

中共建政之初,兩岸陷於軍事衝突及外交之爭,中國大陸誓言「解放台灣」, 官方對台灣民眾僅可透過前線心戰喊話。直至 1979 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 員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才由官方正式宣告對台政策由「武力解放」轉向「和 平統一」,接著於1981 年 10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即提出「有關和 平統一臺灣的九條方針政策」(俗稱葉九條)。然而,「和平統一」的具體實踐方 式,在鄧小平時期提出的是「一國兩制」方案。751995 年 1 月江澤民發表《為促 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俗稱為「江八點」,其內容通篇除了 延續鄧的「和平」喊話,也更多提及兩岸民間交流與溝通。76至此,「和平統一」

74 耿曙,〈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第 48 卷第 3 期,

2009 年 9 月,頁 8-12;曾于蓁,〈大陸對臺農漁採購政策變化「契作」機制及其效果〉,《問題 與研究》, 第 54 卷第 1 期,2015 年 3 月,頁 97-98。

75 鄧小平於 1982 年 1 月曾表示:「九條方針是以葉劍英副主席的名義提出來的,實際上就是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兩制是可以允許的,他們不要破壞大陸的制度,我們也不要破壞他那 個制度。」。參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原理的形成和主要內容〉,《中國共產黨新聞 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07/65708/65722/4444475.html>。

76 〈江澤民: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人民日報》,1995 年 1 月 31 日,

<https://udn.com/news/story/7333/4288265>;蘇天澤,〈福建 GDP 首超台灣 啟示兩岸統合最佳 路徑〉,《香港01》,2020 年 5 月 28 日,

79 Hsin-Hsin Pan, Wen-Chin Wu and Yu-Tzung Chang, “How Chinese Citizens Perceive Cross-Strait Relations: Survey Results from Ten Major Cities in China,”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26, No. 1, Jan. 2017, pp.616-631.

80 Lowell Dittmer, “Taiwan and the Issue of National Identity,” Asian Survey, Vol. 44, No. 4, Jul./Aug.

2004, pp. 475-48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向獨立」與「儘快獨立」立場由1994 年合計 11.1%上升至 2002 年的 18.1%,相 同期間,「偏向統一」與「儘快統一」立場的加總則由 20%下降為 18.2%,兩者 幾乎不相上下,隔年更出現交叉、台灣人統獨立場出現逆轉。再如圖3-2 所示,

該期間台灣民眾的「台灣人」認同翻倍成長,「中國人」認同則減半,顯示其對 台政策與工作未能達到促進台灣人的中國人身分認同之效;2000 年陳水扁上台 後,北京對台灣人支持強調台灣主體與獨立的民進黨感到警覺,除了必須檢討過 去促統作為,更需加強對台獨的遏制,因此政策雖仍「促統」,卻更新增「防獨」

的策略。當時由於兩岸政治的不互信,以及爾後陳水扁政府的作為非如北京所願,

大陸對於統一也從「寄希望於台灣當局」轉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813-1 台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布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82

81 胡錦濤於 2003 年 3 月參加第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台灣代表團審議時,針對對台工作談及

四點意見,其中包含「深入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參考陳斌華,〈胡錦濤就對台工作

提出四點意見〉,《新華社》,2008 年 6 月 13 日,<http://www.gov.cn/test/2008-06/13/content_1015493.htm>。

82〈臺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1994 年 12 月~2020 年 06 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 心》,2020 年 7 月 3 日,<https://esc.nccu.edu.tw/course/news.php?Sn=1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3-2 台灣民眾台灣人/中國人認同分布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83

有鑑於江澤民時期兼以軍事嚇阻與經貿交流兩手策略,兩岸政治卻漸形疏離。

胡錦濤上台後,改以新思維處理兩岸問題,發展出「透過經貿互動,爭取台灣民 心」等對台方針,但與過往給予台商優惠投資不同的是以單方的「大舉讓利」為 手法,84以期影響台灣民意趨向及社會對陸輿論,進而對台灣政府形成政策壓力、

改變兩岸關係。85這成為「惠台措施」的起源。86爭取台灣民心有兩部分,一是降 低對中國大陸的敵意,二是增加對兩岸交流的支持。「國共論壇」與「海峽論壇」

都是胡錦濤時期開始的兩岸交流活動,雖然兩者定位為民間交流與合作,但實際 上中共是其推動與支持的重要力量,具有半官方的性質,而大陸的惠台措施,常

83〈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 年 06 月~2020 年 06 月)〉,《國立政治大學選舉 研究中心》,2020 年 7 月 3 日,<https://esc.nccu.edu.tw/course/news.php?Sn=166>。

84 耿曙,〈經貿交流的政治影響:中共的對台新政與台灣的兩岸研究〉,《中國大陸研究教學通 訊》,第71 期,2005 年 11 月,頁 2,<http://politics.ntu.edu.tw/raec2/comm/71.pdf>。

85 Chien-min Chao, “Will Economic Integration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Lead to a Congenial Political Culture?,” Asian Survey, Vol. 43, No. 2, March/April 2003, pp. 280-304;高朗,

〈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包宗和、吳玉山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 北:五南,1999 年修訂版),頁 42-75。

86 耿曙,〈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第 48 卷第 3 期,

2009 年 9 月,頁 8-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透過兩論壇推出,可謂惠台政策重要的發布平台,因此,從歷屆國共論壇與海峽 論壇推出的惠台措施,能知曉惠台內容的演變與發展。以下說明之。

2005 年 4 月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共識,決定建立 雙方定期溝通的平台,因此國共論壇正式成立。87其後,自2006 年至 2016 年共 舉行過11 屆,並經歷四種主題名稱(見表 3-2)。前五屆雙方曾於會後發布共同 建議,並由陸方發布各項惠台措施;惟第六屆後再無特別發布惠台措施;第十屆 則取消共同建議。儘管僅前五屆有中共官方發布惠台政策,但加總已累積共 58 項惠台措施,仍值得研究其變化。2006 年 4 月,首屆「國共兩岸經貿論壇」88於 北京舉行,會後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陳雲林發布《15 項惠及台灣同胞 的政策措施》;第二屆則聚焦討論農業議題,改名為「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發布 兩岸農業交流20 條新舉措;第三屆更名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推出 13 項促進兩 岸交流交往與合作的政策措施;第四屆逢國際金融危機,提出 10 項惠台政策措 施;第五屆並無集中宣布惠台措施,係由文化部、教育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 總署等相關部門推出開放政策,包含出版、演藝及教育政策。

3-2 國共論壇演變

屆次 年份 名稱

一 2006 國共兩岸經貿論壇

二 2006 兩岸農業合作論壇

三~十 2007~2015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11 2016 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89;本文作者整理簡化。

87 潘錫堂,〈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評析〉,《展望與探索》, 第 7 卷第 8 期,2009 年 8 月,頁1-6。

88 自 2006 年開始,每年由國民黨與共產黨共同舉辦的論壇,首屆為兩岸經貿論壇,其後歷經 兩岸農業合作論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等,俗稱為「國共論壇」,2017 年 至2019 年未舉辦,參考周志豪,〈國共論壇辦不辦? 郝、江籲檢討〉,《聯合晚報》,2020 年 2 月19 日,<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355408>。

89 周志豪,〈國共論壇辦不辦?郝、江籲檢討〉,《聯合晚報》,2020 年 2 月 19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3-3 胡錦濤時期國共論壇發布之惠台措施

屆別 重要的惠台內容

第一屆(2006) 台灣農產品在大陸銷售、赴台採購農產品、認可台灣 學歷、制定《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准 許台灣人於大陸參加醫師資格考試及執業90

第二屆(2006) 推動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擴大兩 岸農業合作與技術推廣、簡化農產品赴陸審批程序91 第三屆(2007) 陸生赴台就讀、開放台灣居民報名15 類專業技術人員

資格考試、開放台灣航運及道路運輸企業在大陸經營 及其稅務優惠、擴大開放直航包機航點及完善民航合 作聯繫、加強兩岸海上搜救合作92

第四屆(2008) 加強協助台商融資與轉型升級、新能源及電子產業合 作、擴大採購台企面板、允許台灣人在大陸從事律師 職業93

第五屆(2009) 台灣學測達頂標可申請大陸高校、高校交換學生及互 認學分、成立兩岸出版交流試驗區、允許台灣演藝業 者赴陸設立分支機構94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整理自媒體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355408>。

90 〈陳雲林授權宣布 15 項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台 灣事務辦公室》,2006 年 4 月 17 日,

<http://www.gwytb.gov.cn/speech/tbldjh/201101/t20110123_1724287.htm>。

91 〈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中國台灣網》,2009 年 7 月 10 日,

<http://www.taiwan.cn/zt/jlzt/agricultural20y/zyhd/200907/t20090710_947921_2.htm>。

92 張勇、陳鍵興、茆雷磊,〈大陸宣布 13 項促進兩岸交流交往與合作的政策措施〉,《中國政府 網》,2007 年 4 月 29 日,<http://www.gov.cn/jrzg/2007-04/29/content_602314.htm>。

93 趙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 王毅宣布十項惠台政策措施〉,《中國台灣網》,2008 年 12 月 21 日,<http://www.taiwan.cn/zt/jmkj/jingmao/chengguo/200812/t20081221_802222.htm>。

94 〈大陸四部門公佈促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政策措施〉,《商務部台港澳司》,2009 年 7 月 11 日,<http://tga.mofcom.gov.cn/article/zt_jmwhltfive/subjectcc/200907/20090706399831.s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中共官方於 2009 年由各部委提出開放政策後,即不再於國共論壇集中發布 對台優惠措施。同年,為了主導與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的「海峽論壇」首次舉 辦,惠台政策改在此論壇發布。海峽論壇由國台辦、重要部委、福建省政府及大 陸各社會組織共同主辦,並邀請台灣的農漁會、商業公會、工會、民間團體及媒 體參與。作為重要的「國家級」兩岸活動,海峽論壇被定位為中國大陸直接面對

中共官方於 2009 年由各部委提出開放政策後,即不再於國共論壇集中發布 對台優惠措施。同年,為了主導與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的「海峽論壇」首次舉 辦,惠台政策改在此論壇發布。海峽論壇由國台辦、重要部委、福建省政府及大 陸各社會組織共同主辦,並邀請台灣的農漁會、商業公會、工會、民間團體及媒 體參與。作為重要的「國家級」兩岸活動,海峽論壇被定位為中國大陸直接面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