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第貳章 文獻檢閱與理論對話

由於兩岸關係研究對於台灣係「存亡」之學問,因此自兩岸對峙至今累積的 研究眾多,從學術導向至政策導向的研究不一而足,儘管如此,仍可將兩岸關係 研究區分為三大面向:兩岸互動面、國內政治面與國際環境面。本研究定位於兩 岸互動面,就該面向而言,主要可分為五種研究途徑:權力不對稱理論、分裂國 家模式、規範性研究與名分秩序論,以及整合理論。38其中,整合理論的新功能 主義強調經濟效益將外溢影響其他領域的合作,也包含擴展至政治領域的整合,

這種觀點屬於政治經濟學的範疇,被用來研究兩岸經濟交往可能引發的政治效應。

39本文以經濟治略觀點作為主要理論基礎,開始地方政府對台政策的檢證,並於 其後進行理論對話與省思。同時,就目的而言,中共的惠台措施係為了最終達成 兩岸統一的目標,因此統一戰線理論是了解對台政策的重要關鍵。綜上所述,本 文將以統戰理論為經、經濟治略與整合理論為緯,交織成為研究的基本觀點。

第一節 統一戰線:對台政策的根本

統一戰線概念最早來源於馬克思與恩格斯在 1848 年《共產黨宣言》中的談 話:「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的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40列寧則 是統一戰線的實踐者,領導俄國人民建立共產政權,他對統一戰線有更細緻的詮 釋:

要戰勝更強大的敵人,只有盡最大的力量,同時必須極仔細、極 留心、極謹慎、極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敵人之間的一切「裂痕」,哪怕是

38 Yu-Shan Wu, “Theorizing on Relation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Nine Contending Approache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9, No. 25, Nov. 2000, pp. 407-428;吳玉山,〈重新檢視爭辯中 的兩岸關係理論〉,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二版)》(臺北:

五南出版,2017 年),頁 15-27。

39 高朗,〈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 係理論》(臺北:五南出版,1999 年),頁 42-75。

40 中國統一戰線全書編委會編,《中國統一戰線全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 年),

頁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國資產階級之間以及各個國家內資產階級各集 團或各派別之間的一切利益對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機會,哪怕是 極小的機會,來獲得大量的同盟者,儘管這些同盟者是暫時的、動搖 的、不穩定的、靠不住的、有條件的。41

中共的統一戰線理論,則以毛澤東為集大成者。毛澤東運用的統一戰線,早 期最成功的例子是抗日戰爭時期,其強調團結工農階級、資產階級及一切保衛國 家的人民於對外矛盾中的重要地位。42爾後,毛澤東在中共建政前夕曾確立統一 戰線對於中共革命的指標地位:「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 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繫人民群眾的黨;一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軍隊;一 個由這樣的黨領導的各革命階級、各革命派別的統一戰線。這三件是我們戰勝敵 人的主要武器。」43至此,統戰已成為毛澤東革命的「三大法寶」之一。44至於完 成統一戰線目標的方法,毛澤東認為有二,第一是團結,但又必須同時進行鬥爭;

第二是批評、教育和改造,毛澤東認為,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是唯一正確的 方法。45毛澤東關於統戰的言論多次強調敵我之間的矛盾,也顯見其統一戰線與 階級問題、矛盾論是緊密相扣的。

建政後,中共繼續利用統一戰線至今,目前官方定義的統戰有廣義與狹義兩 種,廣義統戰是指不同社會政治力量在一定條件下,為了一定的共同目標而建立 的政治聯盟或聯合;狹義統戰是指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戰略策略,主要是無產階 級自身團結和同盟軍問題。46從上述定義,可得知推動與領導統一戰線的主體是 中國共產黨,即便有其他團體、組織或個人的存在,也都必須接受中共的領導。

41 中國統一戰線全書編委會編,《中國統一戰線全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 年),

頁5-6。

4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頁 253。

4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頁 1369。

44 毛澤東認為,中共革命成功的三大法寶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及黨的建設。

45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頁 1012;毛澤東,《毛澤 東選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頁 82;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年),頁 2-3。

46 〈統一戰線概念的由來〉,《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2014 年 5 月 8 日,

<http://tyzx.people.cn/n/2014/0508/c372202-24992673.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2

另根據中共中央統戰部的官方資料,對台統一戰線工作任務相當廣泛:「貫 徹執行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廣 泛團結台灣同胞,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47顯見中共對台方針政策,

幾乎就等同於對台統一戰線工作,並隨著兩岸與國際情勢變化而調整。就此而言,

本文所欲分析之惠台31 條,自然也屬於中共統一戰線政策的一部份。

中共對台統戰的研究不少,但多為兩岸對峙時期所做,且屬描述性研究。自 兩岸增加接觸與交流之後,當今以傳統統一戰線為理論基礎分析中共對台政策的 研究並不算多見,僅引介如下。

楊開煌的研究檢視歷屆中共統戰會議的統戰路線、工作重點與實際效果,最 後指出當代統戰重點對象為境內非共黨知識分子、港澳台僑胞及外國各政黨與人 士。文中接續分析台灣學界對統戰研究的兩大缺失,即未能正確分析「客觀形勢」

與「敵人」;文末則提出中共當代對台統戰主要任務,第一是健全社會主義民主 化的論述,第二是聯合全球華人以排斥台灣,第三是藉由在國際倡議和平以孤立 台灣,最後則是以軍事武裝為統戰根本,對台灣形成壓力。48

曾于蓁的研究強調「制度型統戰」,她將中共對台統一戰線置於「制度場域」

觀察,該研究認為,統戰的制度場域,係用以強化台灣青年的利益聯繫,實際做 法包含政策補貼等直接利益,以及連接市場、資源等間接利益,目標是促使台灣 青年逐步融入大陸市場。曾于蓁以訪談台灣赴陸青年為論證,指出青創基地作為 統戰之制度性場域的運作邏輯與障礙。儘管青創基地在對台統戰中更具有實用性,

其能否轉變台灣青年之身分認同,亦有待時間與後續研究檢證。49

47 〈港澳台和海外統戰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什麼?〉,《中央統戰部》,2016 年 5 月 18 日,

<http://www.zytzb.gov.cn/tzb2010/wxwb/201605/60ef9c004f214abcba5c0643a03db4cd.shtml>。

48 楊開煌,〈中共「統戰會議」之分析-兼論兩岸學界對統戰之研究〉,《遠景季刊》,第 2 卷第 2 期,2001 年 4 月,頁 97-134。

49 曾于蓁,〈統戰的制度場域:青創基地與臺青的利益連結〉,《國家發展研究》,第 18 卷第 1 期,2018 年 12 月,頁 111-1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