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檢核表進行高齡者居住環境檢視-以團體家屋為例

第四章 建立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之檢核要項

第二節 應用檢核表進行高齡者居住環境檢視-以團體家屋為例

56

貳、案例說明

本節整理訪談對象資料,以下呈現團體家屋之案例六例,彙整其所在地點、

服務對象與人數以、服務特色、空間規劃以及現況照片等,分別彙整如下。

表 4 - 7 團屋案例一介紹 地點 南投縣

服務對象/人數 失智:中度 2 人、重度 7 人,共 9 人。

服務特色

1. 生活環境家庭化:鼓勵長輩攜帶有記念性、原本慣用物來佈置臥室。

2. 照顧服務個別化:延續高齡者原有的生活模式,在食衣住行育樂等方面保有 自我尊嚴的生活選擇,安心、快樂、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如每位長輩可有不 同的作息時間、不同的餐食等。

3. 強調「生活即復健」的照顧模式:以親人般的溫馨陪伴,觀察發現長輩原有 的生活潛能,從旁提供生活支援或環境支援,鼓勵長輩參與家庭與社區活 動,發揮潛能。提升自信、培養自立自主能力。

4. 提供有意義的休閒活動,增加感官刺激,減緩退化與促進健康。

5. 減少問題行為的出現:找尋失智症長輩行為背後的原因,針對原因協助克服 障礙,取代表面行為的解決。

空間規劃

現況照片

58

待改善之處

1. (2.1.2)提供清楚易辯識的視覺導引做為方向的辯識,如顏色、藝術品、標 示、圖案等導引以引導高齡者使用。

說明:雖有簡易標示,然並無於各重要空間皆有指引或標示。

2. (2.1.3)提供易於辯識且舒適放鬆的色彩運用。

說明:房屋既有風格強烈,較不易且不適當再添加其他色彩。

3. (3.1.3)提供與遠端親友進行連繫的資訊設施或空間,如視訊設備與空間。

說明:營運單位無提供。若高齡者有此需求需自行準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 - 8 團屋案例二介紹

地點 臺中市

服務對象/人數 失智:共 16 人 服務特色

1. 設有沉靜身心的空間,結合西藏頌缽音樂治療,當失智長輩情緒不穩定 時、工作人員疲憊時能有沉澱、放鬆的場所可誘發療癒性。

2. 自聘護理師提供專業照護需求,以超過法定的照顧人力比,提供失智高齡 者充分的生活支持與安排。

3. 聘請專業美術老師為照顧空間設計佈置,使每間空間配色與繪圖皆不同,

各具特色。

4. 結合中鄰近地區學生志工、桌遊店、受托者家屬以及許多公益團體等不同

社會資源,提供高齡者多元化的互動與活動機會。

5. 請過去曾為音樂老師的受托長者擔任音樂課程老師,工作人員並在旁輔 佐,使其能繼續發揮能力,在自立照顧自己的同時也能照顧他人。

6. 提供安寧與臨終照護專業,引導高齡者與家屬對彼此「道謝、道愛、道歉、

道別」的四道人生的習題,最終善終人生。

現況照片

待改善之處

⚫ 衛浴空間之無障礙設施。

60

表 4 - 9 團屋案例三介紹

地點 臺北市

服務對象/人數 失智:輕度 2 人、中重度 15 人,共 17 人。

服務特色

1. 室內空間約 100 坪,室外空間約 200 坪。大門口即可見生態豐富的池塘與 充滿可食蔬果的園藝區。

2. 強調「生活即復健」的照顧模式:提倡高齡者從日常生活的活動中得到訓 練復健,例如鼓勵長輩自己備菜、曬衣或從事園藝活動還活動四肢。照護 人員從旁陪伴,觀察發現長輩尚存的生活潛能,從旁提供生活支援或環境 支援,以提升自信、培養自立自主能力。

3. 提供失智高齡者居住及餐飲服務。

4. 適當引導、輔助失智症高齡者生活參與及管理,使能因應簡單的緊急狀況。

5. 協助失智高齡者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能力,再依其需求提供必要支援。

6. 制定個別照顧計畫,幫助失智高齡者安心地過正常生活。

7. 與鄰近特約醫療機構建立緊急後送及相關合作服務模式。

空間規劃

現況照片

62

待改善之處

1. (2.1.1)提供明確亦便是的空間組織與動線規劃。

說明:租用既有自用住宅改做團體家屋,既有隔間牆影響空間動線。

2. (2.1.2)提供清楚易辯識的視覺導引做為方向的辯識,如顏色、藝術品、

標示、圖案等引導以引導高齡者使用。

說明:雖有簡易標示,然並無於各重要空間皆有標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地點 嘉義市(聖母醫院) 服務對象/人數 失智:輕度 2 人、中度人、重度 人

服務特色

1. 定期與日本交流,率先引入創新的照顧服務與設施設備,例如:活動式如 廁輔助器、可掀式沐浴座椅、離床感測器等。

2. 結合區域醫院資源,提供便捷的復健、營養、複診、身體評估等醫療服務。

3. 定期安排高齡者於社區漫遊並拍照紀錄,與社區鄰里居民建立友善關係。

4. 戶外庭園為高齡者休憩與園藝治療的最佳場域。

5. 支持失智症長輩自立生活,例如自行收、晾衣物。

6. 自己的房間自己布置與安排,擺放自己的慣用物品、擺飾、選擇喜歡的床 單、懸掛照片或自己的畫作作品。

現況照片

6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 - 11 團屋案例五介紹

地點 花蓮市

服務對象/人數 失智:中度 6 人、重度 12 人 服務特色

1. 高齡者每天在戶外庭園空間享用早餐,開闊的戶外庭園可進行團體活動、散 步;也可在照護人員的支持下赤腳踩踏土壤、進行園藝活動,以訓練下肢肌 力保持行動能力。

2. 高齡者在照顧服務人員的輔助下參與每日三餐的製作,分工挑菜、洗菜、烹 煮等,建立高齡者自我認同感與對家屋的歸屬感。

3. 經常帶受托長輩外出社區散步,與社區居民互動

4. 因臨近海濱公園,故室內採光佳,尚有豐富戶外自然景觀與新鮮空氣流通,

撫慰身心。

5. 學生志工的陪伴提供高齡者有跨世代互動的機會,學生亦可從中盡早認識失 智症與生命歷程。

空間規劃

65

現況照片 [從文件中擷取

絕 佳 的 引 文 或 利 用 此 空 間 來 強調重點,藉此 吸 引 讀 者 的 注 意力。若要將此 文 字 方 塊 放 置

66

待改善之處

1. (2.1.7)提供無壓迫感的空間尺度,如挑高的客廳與餐廳。

說明:原為空軍招待所改做團體家屋,受限於既有建物空間無法變更,但藉 由多面開窗,使視覺上空間延伸不致壓迫受限。

2. (4.1.1)提供多樣的各活動空間選擇,如宗教區、寵物室。

說明:使用既有建物便有室內空間、樑柱受限的狀況產生。但戶外空間開闊,

現已規劃使用部份戶外空間作為療癒花園與寵物治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地點 基隆市 服務對象/人數 失智:中度 6 人、重度 3 人

服務特色

1. 提供高齡者自由參與準備當日餐點,但不勉強沒有興趣的長輩參與。

2. 每周固定安排高齡者進行社區巡禮活動,連結高齡者過去在社區生活的回 憶。社區信仰中心亦體貼地設有無障礙設所供長輩使用。

3. 規劃動靜態活動,亦經常與鄰近幼兒園互動,讓孩童的天真無邪,帶給高齡 者充足的生命力。

4. 該家屋鄰近山,在不同季節可聽見自然界的蟬鳴、鳥叫。

5. 高齡者自己佈置房間、輪流收折衣物。

6. 室內空間挑高、面積寬敞,裝修材料選用木質地板、木質扶手,提供舒適、

溫暖、無壓力的空間感。

空間規劃

6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70

引目光焦點的元素,如藝品、雕

72

空間或櫥櫃。

4.1.6

提供可進行個人活動的隱私空 間,如專屬臥室、座位或更衣

空間。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經由全台六間失智症團體家屋的參訪與與空間介紹,並應用檢核表的27項療 癒性環境檢核要素與團體家屋代表進行討論,大多數檢核項目皆有達到。整理不 符合的項目可得知,大部份現有空間環境與理想的療癒性環境之差異,主要為(1) 無法提供明確易懂的空間組織與動線規劃;(2)無法提供無壓迫感的空間尺度。

產生這些不足的主要原因係由於使用既有建物提供照顧服務所產生的的使用限 制。

此外,在樓地板面積有限的情況下,樓高、樑柱、隔間牆皆會造成動線安排 上的侷限與空間壓力。然,此種社區式長期照顧服務自過去未被納入法定正式長 期照顧服務至今,空間規劃與軟硬體設施設備挹注都非規劃初期就能一步到位。

公部門或規劃設計單位往往在只能在有限的資源下,分階段逐步改善,並透過其 他折衷辦法進行空間改造與美化,例如開窗、壁紙、繪畫、照顧服務等以彌補室 內空間環境的不足,甚至犧牲工作人員的辦公空間僅為讓失智症長輩可以有更多 的空間使用。

藉由團體家屋環境的檢核與交流,本研究團隊將療癒性環境中所倡導的五感 刺激、色彩計畫、多樣的個人活動空間選擇與室內導入自然元素等概念與團體家 屋營運代表分享,使其在後續的逐步改造過程,能依各團體家屋狀況適當選擇運 用。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