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療癒性環境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實務探討

第五章 療癒性環境導入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應用與推廣

第一節 療癒性環境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實務探討

第一節 療癒性環境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實務探討

本研究團隊整理五個業界訪談單位之訪談內容依訪談大綱(表 3- 1訪談大

76

行設計規劃之現況,接下來闡述理想的高齡者於使用療癒性環境時,應包含的設 計重點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與困難。最後請訪談單位提出欲將療癒性環境概念與 手法導入高齡者自宅的居家室內空間時之建議,以作為後續相關單位在推展應用 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以及設計單位在為高齡者打造宜居、友善且以高齡者為 本的設計之應用參考,訪談內容逐字稿詳如附錄八。

壹、療癒性環境於臺灣的應用現況

療癒環境是以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為基礎進行建構而成,然而就訪談內容 可得知,目前此兩概念政府雖已推廣,然卻尚未廣及地方,且社會大眾亦未普遍 認知。

「……這個房子一開始就不是為高齡者所設計,是由於居住在這裡的人老了,

使其成為高齡者的居住環境,因此這個環境需要被改善……」(受訪對象1)

「……嚴格來講,我們現在住的房子80%以後都沒有辦法用了,因為都不是 用通用設計去蓋的……」(受訪對象2)

「……目前臺灣室內裝修相關從業人員、各產業對療癒性環境都沒有太多的 涉略與推展,相關資訊很少……」(受訪對象3)

「……少數私人所有或有收費金額較高的老人居所之專案,其規劃設計才可 能有此種精緻化的設計……」(受訪對象3)

在臺灣現今已處於高齡社會之中,並且將在短暫的未來即刻進入超高齡社會。

根據工研院統計,臺灣高齡產業市場規模預計於2025(李沃牆, 2018)年達有3.6 兆台幣產值,市場潛值以樂齡用品、醫療照護與安養、金融保險、教育與休閒等 項目為大宗。然而現今業界實際針對高齡使用者進行自宅之既有建物居家環境改 造案例、新建建築案、或購買毛胚屋進行規劃設計等各種可能型態仍為少數,對 此現象受訪單位代表提出以下幾種可能因素:

一、 現行 65 歲以上高齡者之價值觀

其居住空間的規劃並未隨時間、身心狀態的變化而進行改造。究其原因,大多皆 認為住屋「堪用就好」、「留給下一代」仍是主要的價值觀。

「……大部份的高齡者若經濟狀況OK,對他們來說住在自己的窩就是最好的,

金窩、銀窩都比不上。在實際上,一般人有自己的家,習慣的環境,絕大部份不 會想再花幾百萬把自己的家改造成什麼模樣,就算會想規劃設計,也是在較年輕 時就會弄。若是個人居家就不用考慮這個區塊,因為大部分一般人的居家通常不 太會去談美學,只需要幫他注意怎麼樣是安全……」(受訪對象4)

「……戰後嬰兒潮雖是熟齡市場很好的指標以及指標客戶,然而熟齡族又有 世代差異,以目前75歲以上的世代,他們大多認為金錢就是要留給子女,不可能 接受花個幾百萬去把房子裝修的漂漂亮亮。 然而現今50歲到65歲的人比較會為 自己思考,他會覺得說我自己的生活也很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感覺也沒那 麼好,因此我們有發現此世代的斷差……」(受訪對象5)

二、 社會大眾之價值觀

其實不僅是高齡者,現今社會大眾普遍對其居住空間的要求大多仍停留在堪 用、實用階段,認為裝修、美學是「花錢」、「浪費錢」且非必要的改變。

「……一般人對室內裝修的需求偏向實用,較少會因此多編列預算進行「美 化」、有效率的療癒等要求……」(受訪對象3)

「……大部份認為人老了只有多了安全上、醫療照護上的需求……」(受訪 對象3)

三、 裝修主導權

現階段的社會中,大部份高齡者仍未具有為自己改造居住空間以符合逐漸老 化的身心狀態之觀念,因此往往容易錯過仍擁有主導權、有餘力可進行改造的階 段。此外,也因為沒有為自己準備的觀念,因此,即便簡易的相關的老年設施、

傢俱配置也不會納入居家環境的配置中。

78

「……我們認為必須在人生最後一次能掌握裝修主導權時想到這個問題,因 為當到了一個年齡,高齡者可能已沒有裝修主導權,而當沒有裝修主導權時,子 女不見得能替高齡者想到……」(受訪對象5)

「……知名衛浴品牌也反應,雖然大家知道有這個需求,但是購買的比例很 低。在日本也同樣遇到這個問題,即便高齡者比例高,商品開發很多,即便使用 者是針對全齡都可以使用,但銷售卻是不到1%……」(受訪對象5)

貳、療癒性環境於實務導入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

問題與建議

本階段彙整訪談單位代表以其在空間規劃設計之多年經驗,看待療癒性環境 導入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所既存之問題並提出相關建議,歸納如下述:

一、既有建築結構系統

現今集合住宅經常遭遇之問題為受限於建築本身設計,包含房屋隔間太小、

浴室與管道間相鄰、廁所空間太小、與其他空間共用隔間牆等狀況。這些狀況使 得欲將無障礙環境導入居家室內空間時產生諸多阻礙,且這些阻礙大多發生在小 型住家,也就是一般家庭所能承擔買房或租屋的範圍-約40至50坪之空間。以三 代家庭的居住習慣,推估至少需三房二廳的配置,若欲再加上可供輪椅使用與迴 旋的空間,則需更大的空間。

據訪談內容得知,目前在實務上雖已有許多室內裝修的技術、材料、創新產 品可被應用於療癒性設計上,然而就實務應用層面上,房屋的結構系統往往才是 最根本且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現今臺灣有近成的集合住宅皆非通用設計下 的建築產品,亦非考量為高齡者所需的設計規劃,因此當高齡者由健康期逐漸邁 入障礙期時,皆面臨了需要大刀闊斧地改造環境空間的狀況。

人都有能力讓辛苦買來的房子全面改建或重金改造。如何能在現有建築條件不更 動的狀況下滿足需求,就必須仔細檢討如何避免既有建築的不足並且避免讓問題 繼續發生,同時亦需勸導規劃設計單位於進行設計時,能摒除過去以最大利益為 優先考量的設計理念,改以多面向考量為本的多元化設計,才能為後續的使用者 保留使用彈性,也讓未來若欲變更設計時,規劃設計單位有足夠的空間去發揮與 改造,使在地老化的理想有機會被實現。

此外,亦有受訪單位代表認為現今於臺灣所談的療癒性環境大多仍流於形式 或學術理論。若一昧將療癒建立在通風採光,或者認為使用木頭、石材等自然材 質就是療癒,則顯得過於狹隘。所謂的療癒應包含身、心、靈三個層面,除了物 理環境的導入應用外,應探討更多關於心靈層面的議題,例如個體的生活習慣、

愛好興趣等具個別性且影響頗具的因子,將之納入整體的規劃設計考量,才有可 能達到真正的療癒。

二、社會大眾對於老後生活仍鮮少規劃

根據漂亮家居雜誌2014年以目前有意進行空間規劃者的調查指出,改造項目 中最不被重視的是「興趣」。大部份的受試者甚至寧願花最多的錢在花最少時間 的地方,而非在其最喜歡的地方。因此療癒性環境的推展仍需透過宣導,鼓勵社 會大眾培養個人愛好與興趣,盡早為老後生活進行規劃,並鼓勵設計工作者扮演 提醒、輔助規劃熟齡生活的角色。

參、療癒性環境於實務設計上的考量要項

本階段彙整訪談單位代表針對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依其 實務經驗提出之設計上應注重之考量要項並依訪談編號彙整如下表(表 5 - 1實 務設計上的考量要項):

80

8. 室內各處均提供可坐下休憩的地方

82

假。如大廳挑空、大而舒服等,再加進一些設施。大廳後面納入有綠化、大面窗,

看起來舒服……」(受訪對象01)

「……對於高齡者而言三餐大概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兒女要回來吃晚餐,

對他們而言是重要的事情。所以讓他煮菜或是有一個大一點的空間可以大家共同 來做一件事情,不管是園藝也好或者聽音樂、唱歌,或是有些老年人喜歡畫畫,

甚至像我母親是做外丹功等,我覺得創造這種空間對他們而言是有意義的……」

(受訪對象02)

二、保留過去的記憶,保障歸屬感與自尊

對於高齡者而言,生活重心多是建立在家庭,自尊建構在自我存在的價值上。

因此若能充分的尊重高齡者的自主性,使其獲得接納,有助於高齡者建立自我歸 屬感與安全感。

「……回歸過去的記憶與熟識的環境。 每個高齡者依據過去的人生歷程,

有其特有的社經地位、專業、專長,生活背景,不要去設定特定的空間模式……」

(受訪對象3)

「……觸及回憶與深層情感,使其在視覺、聽覺上可以有互動與回應,比起 應用特定材料、空間更有利與意義……」(受訪對象3)

三、使用者角度出發

越來越多的研究皆同意,愈想做出貼近人心、使人滿意的的設計,愈需要從 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而非過往以設計單位為思考本體來進行設計。

「……規劃療癒性環境時,需多與高齡者溝通,明白高齡者要的要與不要的 是什麼,從溝通脈絡中發現高齡者需求的模式。以我自己母親為例,與子女住的 近但獨居,不喜歡人多吵鬧,但她養了三隻貓,我為她設計了許多貓可以活動跑 跳的地方,如:後陽台設計一個平台,貓可以在那裏曬太陽、門上開一個小門使 貓可以自由進出、跑來跑去,對她而言這就是一個很棒的生活空間,她每天追著 那些貓就有很多事情要做……」(受訪對象3)

中,這才會療癒。要讓療癒是自然而然形成。如他很喜歡喝茶,就要給他一個泡 茶的地方,他很喜歡畫畫,就要給他一個畫畫的區域……」(受訪對象05)

四、增加與自然的接觸機會

設計自然化的環境或相關圖片皆能產生對腦部產生正向刺激,有助於產生較 高的alpha腦波(又稱安定波),讓人的身心處於放鬆、平靜的狀態,對健康有正

設計自然化的環境或相關圖片皆能產生對腦部產生正向刺激,有助於產生較 高的alpha腦波(又稱安定波),讓人的身心處於放鬆、平靜的狀態,對健康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