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研究"

Copied!
2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者居家室內

空間之研究

受 委 託 者 : 陳柏宗建築師事務所 研 究 主 持 人 : 陳柏宗 協 同 主 持 人 : 林義濱 研 究 員 : 蘇玲玉、王雅婷 研 究 經 費 : 新臺幣 98 萬元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107 年 12 月

(本報告內容及建議,純屬研究小組意見,不代表本機關意見)

(2)
(3)

目次...Ⅰ 表次...Ⅱ 圖次...Ⅲ 摘要...Ⅳ Abstract...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7 第一節 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相關文獻 ... 7 第二節 高齡者居住環境設計之內涵 ... 17 第三節 療癒環境與高齡者居家室內環境設計之關係 ...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7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27 第二節 研究設計 ... 28 第四章 建立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之檢核要項 ...33 第一節 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檢核表 ... 33 第二節 應用檢核表進行高齡者居住環境檢視-以團體家屋為例 .... 55 第三節 小結 ... 74 第五章 療癒性環境導入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應用與推廣 ...75 第一節 療癒性環境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實務探討 ... 75 第二節 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模擬示範 ... 85 第三節 療癒性環境導入居住空間之應用建議 ... 103 第四節 療癒性環境導入高齡者居住環境之推廣-研討會 ... 115 第五節 專家座談會 ... 117 第六節 小結 ... 11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21 第一節 結論 ... 122 第二節 建議 ... 124 參考文獻 ... 126 附錄一、評選會議記錄 ... 129 附錄二、期中報告審查意見回覆 ... 134 附錄三、期末報告審查意見回覆 ... 138 附錄四、Oestra Hospital 案例照片 ... 142 附錄五、AHP 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調查表 ... 145 附錄六、研討會紀錄 ... 157 附錄七、研討會講義 ... 161 附錄八、訪談內容 ... 193

(4)

II

表 次

表 2 - 1 療癒性環境應具備要素之文獻整理... 13 表 2 - 2 療癒性環境應具備要素整理... 14 表 2 - 3 高齡者居住安排與型態... 22 表 3 - 1 訪談大綱... 29 表 3 - 2 訪談單位代表一覽表... 30 表 3 - 3 訪談團屋一覽表... 31 表 4 - 1 專家一覽表... 35 表 4 - 2 修正型德爾菲法結果... 35 表 4 - 3AHP 問卷專家一覽表... 36 表 4 - 4 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檢核表... 37 表 4 - 5 檢核表權重分析... 47 表 4 - 6 訪談團屋一覽表... 55 表 4 - 7 團屋案例一介紹... 56 表 4 - 8 團屋案例二介紹... 58 表 4 - 9 團屋案例三介紹... 60 表 4 - 10 團屋案例四介紹 ... 63 表 4 - 11 團屋案例五介紹... 64 表 4 - 12 團屋案例六介紹... 67 表 4 - 13 療癒性環境因子 2-1 檢核全臺團體家屋... 70 表 4 - 14 療癒性環境因子 3-1 檢核全臺團體家屋... 71 表 4 - 15 療癒性環境因子 4-1 檢核全臺團體家屋... 72 表 5 - 1 實務設計上的考量要項... 80 表 5 - 2 專家座談會與會一覽表... 117

(5)

圖 3 - 1 研究流程 ... 27 圖 4 - 1 療癒環境層級架構 ... 34 圖 4 - 2 檢核表發展流程 ... 34 圖 4 - 3 階層一權重值差異比較 ... 50 圖 4 - 4 階層二權重值差異比較 ... 50 圖 4 - 5 階層 1-1 權重差異比較 ... 51 圖 4 - 6 階層 2-1 權重差異比較 ... 51 圖 4 - 7 階層 3-1 權重差異比較 ... 52 圖 4 - 8 階層 3-2 權重差異比較 ... 52 圖 4 - 9 階層 4-1 權重分析比較 ... 53 圖 5 - 1 客廳之療癒性環境示意圖 ... 98 圖 5 - 2 開放式廚房與餐廳之療癒性環境示意圖 ... 99 圖 5 - 3 臥室之療癒性環境示意圖 ... 100 圖 5 - 4 浴室之療癒性環境示意圖 ... 101 圖 5 - 5 陽臺之療癒性環境示意圖 ... 102 圖 5 - 6 直接體驗自然之示範 ... 107 圖 5 - 7 間接體驗自然之示範 ... 108 圖 5 - 8 以人為本的設想示範-客廳 ... 110 圖 5 - 9 以人為本的設想示範-客廳 ... 111 圖 5 - 10 以人為本的設想示範-臥室 ... 112 圖 5 - 11 以人為本的設想示範-浴室 ... 113 圖 5 - 12 以人為本的設想示範-陽台 ... 114

(6)

IV

摘 要

關鍵詞:療癒環境、室內設計、團體家屋

一、 研 究 緣 起

高齡社會的到來已是各國需積極面對的課題,於考量高齡者生活環境之面向 中,除了給予「安全」的無障礙環境以及「安心」的社區式照顧服務,更應該以 排解壓力、恢復心靈平和的「安定」為依歸,並藉由療癒性生活環境的規劃設計 與提供,來促進身、心、靈三者間的平衡,以提升高齡者晚年生活的品質。 高齡者隨著時間老化的過程中,鮮少能完全維持健康自主的狀態,往往會因 為老化而產生如步伐失衡跌倒、營養不良、甚至失智症等狀況的發生,進而引起 負面的情緒壓力危害健康。過去普將其視為身體機能退化現象而怠慢輕忽,然而 隨著即將邁入的超高齡社會,如何在老化的過程中,藉由外界的物理刺激來改善 因身體機能的衰退而導致個體面對逆境的身心狀態,進而提升晚年生活品質,已 是日益受到重視與探討的高齡療癒性環境議題。本研究擬研究如何以療癒環境的 觀點與設計,來協助高齡者在日常居家生活即可得到、甚至更進一步提出可減緩 失能失智者衰退進程的設計建議,達到促進健康生活的目標。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療癒環境的設計要能逐步順遂地推展進入高齡者真實的生活區域,必須要有 政策上的協助,使能無礙地進入推展與實踐的場域。目前臺灣正大力推展社區照 顧設施的設立,其中團體家屋強調需規劃成高齡者在社區中的另一個「家」,且 此類設施讓設計者能有介入發揮的平台,以提供家庭般的生活空間,讓高齡者能 長期居住在其中,以經營理想的居家生活。同時,團體家屋也強調居住環境的硬 體設施與軟體服務的完整配套提供,以提供失能與失智的高齡者在身心靈上完善 的生活照顧。因此本研究擬以現有已營運的團體家屋做為實際探討療癒空間應推 展的檢核對象。 本研究以文獻回顧法探討療癒環境與居家空間設計兩者之關連性,並建立不 同居家空間可操作檢視的研究要項;藉由焦點團體法,和與會專家共同探討如何

(7)

訪並以檢核表記錄六間現有的團體家屋,以了解並探討其室內空間設計與理想療 癒空間設計的具體對應。藉由前述研究方法具體探討未來對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 所應具有的規劃設計要點,以協助高齡者獲得健康生活的療癒環境之設計目標。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成果為臺灣推展療癒性環境之規劃設計的重要基礎,使台灣高齡者居 住空間的設計與供應能朝向療癒的健康建築之方向邁進,療癒性環境住宅的推展 可使高齡者得以在有品質、有尊嚴的居住環境中,透過空間中具備的各種身、心、 靈療癒元素中,感受到舒適、愉快與幸福,在這樣的生活空間下得以安享餘年, 療癒環境的設計亦能夠妥適且順利的逐漸導入高齡者生活空間,進而使在地生活、 成功老化得以具體實踐。在目前中央政府積極推展長照2.0與社區式長期照顧服 務如團體家屋、小規模多機能等設施之空間設計時,提供給經營者與建築規畫設 計者作為有所依循的參考準則,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於實務規畫社會住宅時可具 體應用,給予設計單位作為參考依據。

(8)

VI

Abstract

Keyword: healing environment, interior design, group house

I. Research Rationale

The advent of an aged society has become a serious issue which many countries need to deal with. When it comes to considering the aspects of living environments for the aged population, a “safe” barrier-free environment, a community-based care service that can offer the state of “peace of mind”, and a pressure-relieving and mentally restoring “stability state” ought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order to plan and create a healing environment. A balanced body-mind-spirit condition can therefore be achieved, opening a door to the “successful aging” for the elderly.

It is common to see fall, dementia, cognitive disorder and so on happened in the elderly. The accumulation of impairments make individual have difficulties in getting along with the surrounding facets, the life quality is decreasing therefore. However, the declines of body physical condition are seldom to be taken seriously, as most people do think that is something of normal. It was commonly be ignored but as the increasing amount of aged population, the issue of aging is worthy thinking and discussing.

Whether a healing elements could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in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elderly or not depends on the hardware installation from living environments, communities, or institutions and the supporting operations of corresponding software heavily. A successful combination of these conditions can then offer a comprehensiv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Therefore, on the purpose to make the elderly for having a better life quality, this research aim to discuss and bring up some suggestions via introducing healing elements into home/living environment by visiting 6 environments provided by existed and well-managed group homes in Taiwan.

(9)

In terms of methodology, literature review helped to construct the inventory of healing environment. Focus group were then introduced to check the contents, in-depth interviews went after to find out the status healing elements are used in Taiwan and some advices are given thus; on-site investigations are taken for design concepts analysis. Eventually, suggested key point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healing environments in Taiwan are drawn up for future reference.

III. Results

It is expected to set up a database for planning healing environments in Taiwan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On one hand, the database could be taken as a reference and guiding principle by designers. On the other hand,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users/representives could be viewed as tangible improvement recommendations for existing healing environm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expected to assist setting up an interdisciplinary platform, which can give caregivers advices in operation in the coming future.

In our wish, a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healing environment can enter the elderly living space properly and smoothly. This in turn can facilitate the loc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successful aging.

(10)
(11)

根據行政院統計資料,臺灣自107年3月底,65歲以上老年人口共計331萬人, 占總人口數14.1%,台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之推估, 預計於8年後(民國115年)老年人口將超過20%(內政部統計處, 2018)。而目前 65歲以上患有失智症之高齡者約為23萬人,未來亦將隨高齡社會持續成長。而高 齡者於時間老化的過程中鮮少能完全維持健康自主的狀態,往往會因為多重器官 機能同時衰退而產生如容易跌倒、營養不良、尿失禁、壓瘡、失智症、憂鬱症、 譫妄或多重用藥等症狀,致使個體不易應對遭逢的生理及心理狀態,進而影響晚 年的生活品質。過去普遍將其視為身體機能退化的現象而怠慢輕忽。然而隨著即 將邁入的超高齡社會,對應這些症狀所延伸相關議題已日益受到重視與探討。 據衛福部的統計指出(衛生福利部, 2014),當生活可以自理時,僅有14%的 高齡者願意住進機構;當無法自理生活時,有43%的高齡者「願意」住進機構, 但臺灣仍有超過九成以上的高齡者選擇與配偶或其他親屬同住(行政院主計處, 2006),顯示無論行動是否自如時,高齡者仍以居住於自宅而非安養機構或社福 設施為優先考量。然而面對大量的高齡自宅住者,如何在兼顧高齡者的身心狀態 與意願下,使其能在安全、安心的環境下生活,已成為近年來政府與社會大眾關 心的議題。故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即為探討如何以療癒環境的觀點與設計,來協助 高齡者面對並減輕因年老而在日常居家生活中所產生各式生活障礙,進而達到促 進健康生活的目標。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壹、研究緣起

面對老年人口的持續成長,且成長速率不斷攀升的狀況下,未來至2060年高 齡者人口比率將達到40%,此種人口老化的問題並非僅是臺灣的問題,更是全球 已開發國家的共同問題,因此臺灣必須及早因應以降低人口持續高齡化對於社會、 經濟的重大衝擊。

(12)

2 高齡者的身心狀態會隨著時間而逐漸下降,然而此種不可逆的狀態卻常因為 一開始的病況輕微或被視為老化過程中的一環而被輕忽。待高齡者因極度不適而 反應時,往往已需要醫療資源的介入照護。為避免擔誤就醫並減少醫療資源的浪 費,近年來已有學者提出由居家環境做為照顧醫療之起點,使亞健康的高齡者不 需離開熟稔的環境即可減緩病程的推進、在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的同時, 又可以能得到完善的照護照顧。 然而現今國內對於療癒環境的研究尚處於發展階段。特別是國內普遍對於療 癒環境的認知尚淺,然面對快速的高齡化社會,龐大的老齡人口與醫療健保以及 照護人力嚴重不足之問題,從基本的環境整理開始或許即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故在前述的研究背景下,本研究藉由文獻整理歸納的方式探討高齡居家環境設計 與療癒環境之間的關係、彙整並分析療癒性環境的客觀要素,並以實地觀察案例 與焦點團體法來探討對於療癒環境運用在建築與室內設計實務上,對於高齡者居 家空間的設計注意要項,以及對老化症狀的減緩效益,使高齡者獲得健康生活營 造的契機,進而達到實際療癒的成效與助益。

貳、研究背景

臺灣於101年所公布之社會福利政策綱領已明定以支持高齡者在家庭與社區 中受到照顧與保護為優先原則,並且必須考量在高齡者的最佳利益下提供補充性 措施,以符合老人個別化的需求與人性化的要求;於生活環境營造的面向中,除 了給予「安全」的無障礙環境以及「安心」的社區式照顧服務,更應該以排解壓 力、恢復心靈平和的「安定」為依歸,規劃療癒性的生活環境,提供身、心、靈 三者間平衡,以致促進老人完成成功老化的契機。 1989年美國加州聖地牙哥舉辦的「醫療照護設計」研討會首度提出「環境與 醫療」的創新概念,認為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與心靈福祉。而自1990年代開 始,「療癒環境」概念也逐漸成為醫療設施規劃設計的主流,對於療癒環境的看 法也開始從傳統觀念中「治療」(curing)所注重的身體損傷之修復,改變為強 調身體、心理及靈性三方面平衡,以自身的身體機能與心理感受,正向轉換負面

(13)

此營造療癒空間應更為需要強調減少環境壓力品質、提升工作效率、增加環境品 質,並且具有安全、安心、美觀與舒適的環境。 療癒環境是否能夠順遂的進入高齡者生活場域,必須仰賴居住環境、社區或 機構硬體設施的導入以及照顧服務軟體的配套營運,藉由兩者相輔相成,方能提 供高齡者完整的生活照顧與服務。臺灣目前對於療癒空間的概念與規劃方式尚處 於初步倡導的階段,將療癒環境的概念具體推展至高齡者真實的生活環境中是目 前政府積極導引介入的方向。特別是藉由目前政府所大力推展的團體家屋此種社 區式長照機構的設置來進行推展,由於團體家屋強調以提供給高齡者社區中的 「家」為主要目標,正好可以提供給政府衛福部與營建設計部門可以共同推動療 癒環境設計的一個重要平台,未來更可以推廣至高齡住宅的規劃設計。 推展療癒環境設計的另一重點在於一般社會大眾對於高齡者面對老化所產 生的相關身心變化並未有足夠的了解,常因錯誤觀念而對高齡者居住設施有所排 斥,也常見規劃設計單位因對高齡者可能面臨的狀態與真正需求不甚了解,故進 行了錯誤的設計,導致高齡者在設施或環境中無法獲得健康狀況的改善,反而甚 至造成身心健康的惡化。因此,藉由本研究針對療癒性環境設計的分析與整理來 提倡來加以導正,盼能促成高齡健康生活環境的形成。

(14)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壹、研究目的

藉由國內外文獻以及實際研究調查探討將療癒性環境導入高齡長者居家室 內空間所應考量的重要原則,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 一、探討療癒性環境在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應具備之特徵。 二、探討在高齡者居家室內環境進行療癒性環境設計之要點。 三、探討高齡者療癒性居家室內環境設計在未來高齡建築推展與運用的方 向。

貳、研究之重要性

本研究計畫可協助臺灣對於提供高齡者療癒環境設計之倡導有實際的助益, 並可對於目前臺灣現階段的高齡者住宅、社區照顧設施、長期照顧機構及醫療院 所,在針對高齡者面對不同老化症狀所需對應的療癒性環境設計上,提供參考與 建議,更可對於提供高齡者健康生活環境的設計有實質推動的成效,並可在未來 進一步與醫護及長期照顧領域結合,系統化發展面對高齡者在老化過程所面臨的 各式於不同場所設施中所需細緻考量之硬體設施與軟體配套模式,奠定為高齡者 提供健康建築的良好的基礎研究。 一、對於政府單位 建立療癒性環境構成之要素檢核與推動機制。 提出療癒性環境運用於高齡社會中的未來發展可能性。 協助推動療癒性環境的普及化。 提升臺灣整體高齡照顧產業水平與價值。 二、對於高齡產業經營管理者

(15)

能夠更為明確的掌握療癒空間規劃設計時需考量的項目與要點。 提升規劃療癒性環境的專業性,提高設計品質,創造商譽與商機。 三、對於規劃設計者 擁有臺灣設計優良之療癒環境相關資料集成作為設計案例參考。 能夠更為明確的掌握療癒空間規劃設計時需考量的項目與要點。 提升規劃療癒性環境的專業性,提高設計品質,創造商譽與商機。 四、對於實際使用的高齡者 獲得身心靈三者兼具的整體照顧環境。 預防疾病或減緩老化所產生的生活障礙。 對失智症患者減少精神症狀的問題行為產生。 於人生的不同階段(健康、障礙、臥床、臨終)皆能夠獲得安適。 在平常生活的環境內即可得到成功老化的契機。 五、對於高齡者的家屬 藉由本研究所探討將療癒性空間導入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應用,將有助於 高齡者的家屬能安心將長輩留置於家中,延緩高齡者進入機構或設施的時間,具 體減輕家庭照顧者的負擔,有效促進高齡者與家人彼此間生活與照顧的融合,更 可以使高齡者能獲得持續在原有的家庭與社區中生活的機會,協助達成高齡者在 地老化的心願,實現在地老化、在宅老化之目標。

(16)

6

(17)

近年來,臺灣民眾對於空間規劃的設計需求逐漸趨向簡約、回歸自然。「療 癒系」、「五感設計」、「禪風」、「慢活」、「幸福感」等具有撫慰內心的主題在各類 型報章媒體頻繁出現,成為空間規劃設計的熱門風格與討論議題。特別是面對即 將到來的高齡社會,急劇上升的高齡人口數量已嚴重衝擊現今臺灣的社會結構與 生活方式。高齡者的日常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疾病等許多不可抗力因素,出現 各種的身心機能變化,部份甚至已嚴重影響平日的生活起居。然而多數的高齡者 並無自覺,認為其為自然老化過程中的一環而不以為意。過去文獻探討指出,大 部份高齡者的活動場域及空間使用多以居家環境為主。故如何在其做出良好的規 劃設計,使其能為高齡者能夠「安心」、「安全」且「安定」的使用,為目前規劃 設計單位的當務之急。 本章節共分成三個部份,在第一節首先定義療癒環境,闡釋療癒環境於學理 上之定義;第二節從高齡環境的演變角度切入,探討一適宜高齡者的居住空間所 需具備的要素;第三節再進一步將此兩者的關係作一分析與連結以期於未來建立 療癒環境資料庫時可提供初步建議資料。

第一節 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相關文獻

無論是居住在何種的空間形式-集合住宅、獨棟別墅、飯店或甚至是療養院 等,只要是用以當作家或類似家(as home)的場所,其所講究及追求的最終享 受皆是舒適感(comfort)。而舒適感除需要有基本的物質環境來提供外,尚需從 生理與心理的兩大基礎上來建構而成(李智勇, 2005)。 療癒環境所提供的不僅是物理環境對於患者本身疾病症狀的助益,更為積極 的目標是希望能藉由有效的環境設計,提供給個體享受舒適穩定的生活環境,進 而從心理層面上增強改善,使其對未來的生活經營能積極正向的面對。吳燦中 (2013)曾提出療癒環境是以人、事物、情境三項元素所共同構成的實質生活,為 能達到「安全」的無障礙環境、「安心」的社區式照顧服務,需以「人」為所有

(18)

8 一切的主體來進行療癒環境的設計與討論,方可創造出可以排解壓力、恢復心靈 平和的「安定」空間。

壹、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定義

Dethlefsen與Dahlke(1997)提出「疾病是走向療癒的道路」,大眾應先區別 療癒(healing)不等於治療。療癒並非來自於症狀的克服,而是「疾病的轉化」, 意即病人有趨向健康的轉變。此種轉化與臨床上對應不同疾病而給予醫療措施, 使病人透過治療行為獲得身心功能的改善有所不同,而是由主觀意識感知生理上 身體功能的改善與心理上自我感覺的好轉或心靈上由內而產生的正向感受 (Urich et al., 1991),而此種改善係可透過身心功能的檢查評估,如ADL(日常 生活活動量表)、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QOL(生活品質)以及化驗數據 來證明疾病的改善。換而言之,治療的目標要將疾病從個體的生理或是心理層面 解除,而療癒則是運用外在環境的正面因子來引發病患本身的內在力量,達到身 心靈三個不同層次的提升,並於提升的過程中,同時解除疾病對個體所帶來的不 適感, 因此療 癒是 以激發 內在 力量為 目的 促進病 患的整 體健 康狀態 (Day, 2002)。 大多數民眾談到高齡照顧時,大多會先聯想到醫療資源、長期照顧資源與藥 物,較少思索到居住環境的層面。大多數人皆在因自身的身體心像因老化或疾病 產生改變,使得長久居住習慣的空間與環境不再如從前一樣方便使用,甚至造成 阻礙時,方才開始思索該如何應對、如何藉由規劃良好的居住環境、空間來提早 為自己或為家人安排,以因應老後生活可能面臨之相關問題。 日本於90年代末期適逢泡沫經濟爆破,社會氣氛委靡不振。為追求心靈上的 平靜,因而出現「治癒系」(癒し系)(Healing Style)此一名詞,其主張以音樂、 寵物、玩具等工具手段來治療心靈。此後,只要符合能「給人平靜、舒服、心境 得以轉為正向、使人心情愉悅、感受溫暖、柔和的」的相關實體物品或影響氛圍 之應用,皆可被稱作「療癒系」。爾後,療癒系理念的應用愈趨多元化,例如在 空間規劃設計上,療癒系空間係指為一處能令人感到放鬆、紓壓與五感體驗的空

(19)

自我療癒力,協助個體在壓力下調節自己的狀態,並透過設計讓照顧行為能更便 利、更好用。因此,這樣的空間需同時俱備功能性與美學的室內設計,以達到讓 身心靈沉靜與安心的目標。 學者Pearson(2005)也提出所謂在自然建築中的「療癒的建築」即指不以有 形與物理性的健康為標準,而是將建築環境與身體的健康、精神與心靈上的滿足 三個層面彼此連結,構建出一個讓人可藉由人、物、境之間的動態平衡,進而恢 復精神、正向思考及放鬆身心的舒適環境。也就是說,療癒系空間所提倡的是「用 環境照顧人」的概念。因此,除了空間中的造型、材料、照明與色彩、感官刺激 等物理化學與生物因素外,同時亦需關注人與心靈環境互動。許多文獻皆已認同 居住環境是可以直指心理層面,與內心世界相互呼應。個體藉由五官感受接收來 自環境中的訊息,訊息透過個人意識的作用產生認知、判斷,進而產生喜愛偏好、 好惡與情緒反應,更進一步影響了個體的生、心理狀況,也因此身為專業設計者, 更應該重新思考如何以人為中心,將居住環境的設計回歸於人。特別在現今高齡 化的社會,快速爬升的高齡人口已是不可忽略的族群,故如何規劃出符合高齡者 身心靈需求的療癒空間,以個體內心的需求為起點的規劃設計更應被仔細探討並 釐清,以做出更貼近人心的溫暖設計。

貳、療癒環境指標

一、療癒環境的指標與要素

在健康照護的環境裡,壓力對個人的影響可能會降低療癒的效果。已有許多 研究(Urich et al., 1991; 李美芬, 2015; 張俊彥 & 陳炳錕, 2001)指出,相 較於都市中的人工環境,當人處於自然環境中時,較能夠促進正向的心理反應如 愉悅感、安適感、注意力恢復(attention restoration)、減輕日常生活中的壓 力;生理方面則可減輕疼痛程度、減緩心跳、血壓、肌肉放鬆等正向效益。其中 學者Kaplan等人(1989)對療癒環境設計提出「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ART),該理論比較了可令人恢復健康的環境與其他種類環

(20)

10 境,提出療癒環境應要能將心理疲勞減低且恢復直接注意力,且在理論架構出四 大特質藉以評估療癒環境的成效,亦成為現今評估療癒環境的重要指標,其四大 特質分述如下: (一)、 遠離(being away) 遠離可以分為三種層面,第一種是遠離環境中不相關或是令人不悅之刺激物; 第二種為遠離日常之環境、活動與掛心之事物,以及遠離會令人聯想起這一切相 關事物;第三種則是暫時停止對特定目標之追求。若能兼具這三種層面,則最有 可能產生恢復之效果(Hartig, Mang, & Evans, 1991; Laumamn, Gaeeling, & Stormark, 2001; 王翌, 2012)。 (二)、 延展性(extent) 延展性指一種在時間或空間上擴展成為更大且不同世界的環境(Kaplan, 1995),大致上可分為有形與無形兩類。有形(physically)的延展性指的是一種 豐富而協調的環境資源,可吸引人們的注意,並有探索(exploration)的可能 (Herzog et al.,1997);而無形(perceptually)的延展性所強調的是一種想像 (imagined) 的概念,人們可以在一個較抽象的程度上體驗延展性,在所體驗的 事物上對整個世界的了解之間有一個關聯性(connectedness)的概念(R. Kaplan & Kaplan, 1989)。 (三)、 魅力性(fascination) 魅力性是恢復性體驗中的重要元素(content)(S. Kaplan, 1995),其指的是 某些特定的事物、內容、事件或過程的本質,能夠輕易吸引人的注意與興趣者 (Hartig, Korpela, Evans, & Gaerling, 1997)。以過程為主之魅力性包括了思 考、行動與遐想等等,在探險、預測或是受到不確定及困難之挑戰時,人們總是 感到樂此不疲(S. Kaplan, 1995)。而富有魅力性的事物,一般是不需要直接注 意力而就能夠吸引其注意力(S. Kaplan, 1995)。

(21)

高度的相容性,因為自然環境可與人們的喜好產生興趣與共鳴(S. Kaplan, 1995)。 當個人想做之事情符合環境之要求所提供之資源時,便會產生相容性(Hartig et al., 1997)。而基於此基礎,人們所從事的行為是自然且自在的,也與環境整體 相容,因此人們可以順利地追求目標,輕易地完成其活動(S. Kaplan, 1995)。 在美國,自90年代起「療癒環境」之概念開始受到了解並支持,逐漸成為醫 療設施規劃設計的主流。Huelat等人(2003)提出療癒環境的營造始於「身體」的 基本生理需求。然而一個真正有意義的療癒環境必須能兼顧「全人」-包含在身 體、心理、靈性三方面皆能得到滿足(Huelat, 林妍如, & 陳金淵, 2007)。吳燦 中 (2013)指出,療癒環境是「一處可以誘發身體自體療癒且具有正向轉化能力 以提升空間使用者身、心、靈完全健康的環境」。Dellinger(2010)則提出所謂的 療癒環境(Healing Environment),應為(1)一處療癒身、心、靈的空間;(2)一 處所有事物充滿敬重與尊嚴的空間;(3)一處以建築支持生、老、病、癒等關鍵 性時刻的空間,並於其中將藝術、建築規劃、室內裝修與景觀設計、設備、材料 以及施工、管理等硬體資源充分地垂直彙整,再加上醫學、心理學、工學等不同 跨領域的軟體因素進行水平的整合。 本研究進一步彙整國內外療癒性環境之專家學者提出療癒環境應具備要素, 彙整摘要如表2-1(表2-1療癒性環境應具備要素之文獻整理),文獻包含Jain Malkin分別於1992年及2006年所提出13項療癒環境應具備之元素;Huelat於2007 出版的《療癒環境-身心靈的健康照護環境設計》一書中所提出13項將療癒性環 境之整體設計導入醫療機構,以對病人有益為考量的設計要項;2013年吳燦中教 授所著《生活.設計與健康療癒環境》一書,結合其醫學與建築跨領域的專業背 景,提出10項療癒環境規劃設計所應具備元素。

英國Sheffiled大學亦於2010年提出以The Sheffield Care Environment Matrix (SCEAM)為發展基礎,適用於除了SCEAM所評估的護理之家(nursing home) 與高齡者照顧之家(residencial care home)之外的各類高齡住宅的評估準則- Evaluation of Older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s(EVOLVE)。評估準則以「通

(22)

12

2017);美國全建築設計指引Whole Building Design Guide(Smith & Watkins) 倡導美國建築師公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AIA)在2012年提出針 對老年人健康照顧場域進行規劃設計時,除需考量環境的軟硬體設施及照顧品質 外,同時亦需兼顧患者、家人以及照顧者於一心理-社會性支持的療癒性空間及 四項療癒因子,在老年人的健康照顧過程中用以支持其心理、社會與靈性需求, 並在術後恢復與醫護人員的效率上有可量變的正向效應,即可稱為具療癒性的環 境。 相較於國外對於療癒環境已有明確的定義並有跨領域的專家學者提出論述 並積極倡導,國內對於療癒性環境構念的導入與應用仍處於理論建構階段,仍有 待更多的專家學者以跨領域的專業與思惟,結合理論與實務設計工作透過相關實 證研究加以驗證,並經由研究成果的分享,以發展適用於臺灣的療癒性環境應用 辦法。

(23)

作 者 Jain Malkin(1992)、 2006) Barbara J.Huelat(2007) University of Sheffield(2010) 美國建築師公會 (AIA)(2012) 吳燦中(2013) 療 癒 性 環 境 具 備 要 素 1. 好的空氣品質 2. 理想的熱舒適 度 3. 噪音受到控制 4. 尊重私密性 5. 適當的日光照 明 6. 自然的視覺景 觀 7. 生病者視覺的 舒緩 8. 恢復者視覺的 刺激 9. 與自然景觀的 連結 10.正向轉移注意 之消遣 11.接近社會的支 援 12.控制選擇的自 由與機會 13.環境壓力源的 去除,包含噪 音、眩光、缺 乏隱私及不好 的空氣品質等 1. 為整體身、心 、靈來設計 2. 為社區社會性 來設計 3. 規格 4. 塗飾與材質 5. 舒適的家具 6. 曲線與柔和邊 緣 7. 柔和的光線 8. 美麗的物體 9. 可理解性 10.正面的分散力 11.自然的景觀 12.為生命設計( 提供社會性 支持空間) 13.喘息/休息之 地 1. 個人化與選擇 2. 尊嚴及私密性 3. 舒適與控制 4. 個人照顧 5. 建築內的社會 支持 6. 提供設施外社 交 7. 可及性 8. 實質支持 9. 感官支持 10.失智支持 11.健康與安全、 12.保全 13.照顧工作 1. 減少、去除環 境中的壓力源 2. 提供正向的散 心消遣 3. 使社會支持發 生 4. 給與使用者控 制感 5. (WBGD 全建築 指引引用 AIA /AAH) 1.與自然連結及 互動的中介空 間 2.一處可以讓心 靈沉靜的場所 3.可以享受人物 境互動的心境 空間 4.有天人合一的 舒壓空間 5.融合藝術與自 然的場所 6.容許個人掌握 的時間與空間 7.充滿自然健康 元素的機會 8.滿喫的自然四 季色彩變化 9.可以擁有自我 認同的第三場 所 10.逃避時間與自 我的角落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針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療癒性環境應具備之要素,本研究歸類為 下列五大項目,分別為(1)促進健康、(2)五感感受、(3)接近自然、(4)社會支持、 (5)尊重自我選擇,分述如下:

(24)

14 表 2 - 2 療癒性環境應具備要素整理 作者 類別 Jain Malkin Huelat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美國建築師 公會(AIA) 吳燦中 促進健康     五感感受     接近自然    社會支持      尊重自我選擇 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促進健康 為整體身、心、靈來設計、好的空氣品質、適當的日光照明、塗飾與材質、 個人照顧、失智支持、健康與安全、照顧工作、減少、去除環境中的壓力源、環 境壓力源的去除,包含噪音、眩光、缺乏隱私及不好的空氣品質等。 (2)五感感受 理想的熱舒適度、噪音受到控制、生病者視覺的紓緩、恢復者視覺的刺激、 規格、舒適的家具、曲線與柔和邊緣、美麗的物體、柔和的光線、實質支持、感 官支持、滿喫的自然四季色彩變化、正向轉移注意之消遣、正面的分散力、舒適 與控制、提供正向的散心消遣、一處可以讓心靈沉靜的場所、有天人合一的紓壓 空間。 (3)接近自然 自然的視覺景觀、與自然景觀的連結、與自然連結及互動的中介空間、融合 藝術與自然的場所、充滿自然健康元素的機會、自然的景觀。 (4)社會支持 接近社會的支援、為社區社會性來設計、為生命設計(提供社會性支持空間)、 建築內的社會支持、提供設施外社交、使社會支持發生、可以享受人物境互動的 心境空間。

(25)

控制選擇的自由與機會、喘息/休息之處、個人化與選擇、尊嚴及私密性、 舒適與控制、容許個人掌握的時間與空間、可以擁有自我認同的第三場所、逃避 時間與自我的角落、給與使用者控制感。 經由上述要素歸類可得知,健康是影響生活品質的直接要素,廣義的健康是 含括身、心、靈三個層面的健康,因此一個療癒環境應得以促進使用者的健康。 人體五大感覺器官(視、聽、嗅、觸、味)反應了環境使用者的主觀感受,去除環 境中不好的感官因子所產生的負向感知、壓力並均衡且適當的提供結合美學、藝 術的五感刺激,可以提供舒適、放鬆的感受甚至更進一步有效地撫慰身心靈。

二、國外療癒性環境之應用

療癒性環境起源於Dr. Ulrich (1991),居住在具有對外窗並可看見戶外自 然景觀之病房的患者,在手術後的疼痛耐受度與恢復狀況皆優於無法享有戶外景 觀的患者,此發現同時種下了園藝治療與療癒庭園的發展根基,在國內外皆被廣 泛應用於醫療照顧環境-包含兒童醫院、精神科醫院與高齡者長期照顧環境中。

以位於瑞典Goeteborg地區的Oestra Hospital為例,Oestra Hospital此為 一建在緩坡上二層至三層之建物,為佔地約18,000平方公尺的精神科醫院。該建 物的原設計屬一般傳統醫院型式,然為求打破過去精神病院冰冷灰暗的印象,在 2005年所進行的改建主旨便以為「藉由建物來抒緩患者與患者家屬的痛苦為主要 概念,以及建物本身協助以加速療癒的進程、提升照護的效益」為主要概念來進 行規劃設計。 改建工程在醫院的室內外皆採用了大量的療癒性元素-包含引入不同的自 然元素及擬自然意象,如:(1)為強化五官的刺激,在公共區域開設天井引入自 然光線,該區也作為溫室增加接觸植物的機會;設計每間病房皆有對外窗可直接 看見戶外景色;(2)每個住宿單元皆設有日光室;利用感官刺激將空間劃分出不 同層級及屬性,創造出仿生的環境;(3)空間規劃從私、半私密、半公開到公開, 讓使用者可依意願自由選擇互動對象及場所,強調尊重病患的自我選擇;(4)在 協助病患的健康以及自立能力方面,則以無障礙設施及通用設計、清晰明瞭的動

(26)

16 線規劃,引導病患主動走到戶外活動。除此之外,也鼓勵病患在花園蒔花弄草, 作為治療的方式之一(如附件四)。 在經歷了近兩年的工程時間,設計單位將改建前後的病患情況以量化評估, 調查結果指出,在醫院改建後,病患需強制給藥或約束的次數下降、病患攻擊行 為減少、出院7日內再入院比例亦降低,顯示外在環境的改善確實使個體的身心 理狀態更好,此亦為療癒環境導入實質設計之研討案例。 對應臺灣對療癒性環境概念的應用仍以在戶外空間進行療癒花園的建構為 主,如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癒花園」以及台東聖母醫院-「沁園-心靈療癒 花園」等廣為人知的療癒花園皆為跨域與園藝治療結合的延伸應用,透過建造花 園展現愛與關懷的初衷,並結合大自然的療癒力量進行應用,藉以園內空間配置 和花卉植栽之選用,安撫與陪伴遇到逆境的人們。 至於將療癒性環境的推廣應用到高齡者的居住環境則是近年來開啟的新興 議題,濫觴於2017年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東海大學關華山教授所進行之年度 研究案「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社會之評估研究」。本研究則延續2017年之研究, 進一步探討如何將療癒性環境導入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之實際應用。

(27)

近年來隨著對高齡議題的重視,高齡者居家環境的設計亦日益受到注重。如 何讓高齡者能安心、安全且安適地在其居住環境內,享有尊嚴的自主生活,甚至 藉由生活在療癒性環境中來達到身心靈的放鬆、舒適而獲得療癒的效果並進一步 改善身心機能,是未來建築設計的趨勢,亦是本節所欲探討之重點。 蕭惠文(2007)整理國外對於高齡住宅的使用,指出其使用對象主要為對獨立 生活感到不安、或帶有不同失能程度且需透過服務的引進來協助維持獨立自主日 常活動的老人。建構高齡住宅之目的即為為保障高齡者居住的安全,進而提升自 主能力回復趨近原本健康狀態下的生活,同時亦藉由硬體部份例如無障礙空間的 設計、保護性看視系統;軟體部份例如餐飲服務、家務協助、提醒用藥、交通服 務、安全服務、健康監護、護理管理、娛樂活動等,依入住者的個別需求選擇, 來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

壹、高齡者住宅環境規劃之演變

隨著戰後嬰兒潮世代邁入高齡期,不論在國內外,居住環境如何支持高齡者 的老後生活都是備受重視的課題。無障礙環境概念發起於1950年代,在主張正常 化的原則,以除去環境中之障礙為主軸,保障障礙者的移動權。而後隨著人權維 護的觀念與考量面向變得更廣泛,將所有人都納入考量下所誕生的通用設計隨即 被提出並逐漸受到重視與推展。而一良好的高齡居住空間不僅只考慮此兩要素,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已於1986年的渥太華憲章中提出「全民健康是世界各國的 共同目標,且應於公元2000年前達到全民均健的目標」。為達到打造一適合高齡 者的療癒空間,需先由學術基礎進行理論分析。 本節針對前述的演變過程進行深入探討,包含無障礙環境、通用設計與健康 環境等議題,分述如下:

(28)

18

一、無障礙設計(Barrier-free Design)

無障礙設計濫觴於50年代,緣起於北歐各國為整合統理社會問題,並讓身體 帶 有 殘 障 者 也 可 回 歸 主 流 , 使 其 在 社 區 中 可 以 和 一 般 人 一 樣 過 正 常 化 (normalization)的生活。然無障礙設計的正式發展卻是在二戰後的美國。當時 為照顧大量傷殘士兵及小兒麻痺患者,讓他們可以再次回歸社會,並解決當時層 出不窮的社會問題,美國國家標準協會於 1961年制定了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Making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Accessible to and Usable by the Physically Handicapped(關於美國身體身心障礙者易接近、

方便使用的建築、設施設備的基準規範書),更進一步在1973年訂定「建築最低 標準」-規定高齡者住宅的10%必需要設計成無障礙空間,且正式規定由政府補 助興建的住宅需要有一定比率供身心障礙者使用的設計,並在隔年通過「排除建 築障礙法」,明訂高齡者等同於身心障礙者,引領無障礙環境設計的普及,更協 助確立高齡者老後生活對居住環境的需求。 回歸亞洲地區,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的人口推計公報數據,截至2018年6 月,日本65歲以上高齡者已達總人口數的28.0%。做為亞洲區老年人口數攀升最 快、比例最高的國家,日本於70年代即開始關心無障礙環境的設計。從最初讓身 心障礙者與高齡者皆可以過正常的居家生活的「居家福祉」開始,逐步發展到讓 身心障礙者可以從室內走到社區街道的「福祉社區營造」。1986年,日本提出「地 域高齡者住宅計畫」來檢討高齡者住宅社區與生活層次的問題,並將其結果整合 為「銀髮住宅計畫(silver housing project)」。該計畫是當代最先將無障礙設 施具體化到高齡住宅的先驅。爾後隨著人口組成的急速高齡化,無障礙設計之使 用對象逐漸由身心障礙者擴大推廣到高齡者。可惜在後續的法律制定及修法過程 中,大多只著重在建築物的物理空間是否能讓身心障礙者使用無礙,並未完全將 高齡者的使用需求全面納入。 到了80年代,高齡人口開始快速增加,由於此年齡層的消費人口具有決定性 的影響力,使得許多企業開始關注他們的購買力與消費力,相對的帶動企業與教

(29)

誕生。

二、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

「通用設計」(Universal Design)於1985年開始被正式統一定義,強調通用 設計不是只針對身心障礙者而是應該以「所有人」為設計對象(曾思瑜, 2003)。 在過去工業化的發展過程中,產業與產品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大眾化的消費 需求往往為產品研發的重要考量。大部份的設計單位欠缺評估不同使用者的生理、 心理狀態與使用心得,使得許多原本就存在設計中的問題、不恰當或勉強能用的 缺失帶給部份使用者感到不便利、不適應、不舒適、不好用等感受。 通用設計受無障礙設計所啟蒙,在1974年由Mace等學者所提出。其主張設計 商品時所考量的使用對象不應僅侷限於特定的使用族群,而是應回歸設計之初進 行調整,以「全體大眾」為使用對象。也就是說,不應僅考慮行動不便的使用者, 而是讓所設計出的空間、產品、環境等讓所有人都能使用。 現今討論通用設計的研究中多認同由Mace等人(1974)所提出的七大設計原 則:(1)平等使用(Equitable use):設計應該是一視同仁地讓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2)彈性使用(Flexibility in Use):設計應是可符合所有使用者的偏好與能力; (3)簡單與直覺性使用(Simple and Intuituve Use):設計本身簡單明瞭,使用 者不會因本身的理解、知識、語言等因素而對設計產生誤解或不會使用;(4)可 有效理解的訊息(Perceptible Information):設計本身應包含必要的資訊讓使 用者可輕易讀取,如在雜吵的環境中觀看電視時,應有字幕輔助;(5)容許錯誤 (Tolerence of Error):設計本身應將風險及所不樂見到的一切可能降到最低, 例如教學軟體在使用者做出不適當的選擇時所出現的指導說明;(6)輕鬆使用 (Low Physical Effort):設計本身應是容易且輕鬆使用;(7)適當的距離與使用 空間(Size and Space for Approach and Use):保留適當的使用距離與使用空 間,避免使用者因體型、姿勢或行動不便而無法使用。

(30)

20 一個好的設計所需考量的因素眾多,結構安全、成本、工程技術、環境因素 與美感等種種皆需通盤納入思考。一般而言,設計必須符合大多數人的使用需求, 然而通用設計的概念則是將產品或服務的可使用性延伸到最大,讓「每一個人」 都能沒有困難的使用。

三、健康環境(Health Environment)

人口老化不僅是社會變遷的趨勢更是世界各國積極重視的議題,健康更是人 類 在 生 命 進 展 過 程 中 不 斷 追 求 的 目 標 。 根 據 世 界 衛 生 組 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於1948年對健康的定義為「健康係指人在身體、心理、社會 皆處於完全安康的狀態,而非只是免於疾病或衰弱」。意即人體健康的狀態是在 生理、心理與社會環境三者交互影響與調節下,處於身體與心靈的平衡,再加上 安康的社會環境讓個體感到健康幸福的狀態。因此個人的健康與環境的健康息息 相關。

世 界衛 生組 織於 1986 年 進 一 步於 渥太華宣 言 (The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提出「健康」是一個強調社會與個人資源(resource),以及 結合現實物理環境中能量的綜合概念,而「健康促進」(health promotion)是一 個能讓人們能夠掌握且改善自身健康的的一個過程。更應該落實實質健康環境的 提供,其中更包含心理之健康。 而聯合國在1972年於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迄今,各國亦已陸續針對 健康建築議題進行研究探討與倡議。其中健康建築之範疇包含了綠建築、永續建 築、智慧綠建築等。建築師Hal Levin於1995年提出以「室內環境品質」與「整 體環境品質」兩大構面來定義健康建築。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 Quality,IEQ)的考量範圍除溫溼度、聲、光、熱、氣與通氣換氣速率等,更包 含不產生有害化學物質、不滋生細菌、病毒等影響使用者免疫力、注意力的因素; 整體環境品質則是指建築對整體地球資源的使用、效益以及對環境的衝擊。環境 的好壞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品質,更威脅人體健康與生存,攸關人類未來的生存

(31)

自然界、土地、生命、能源資源等設計元素。 因此,健康促進不應該只是健康相關單位的責任,而應該是關係到個體整體 生活型態的議題。也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進一步於2010年提出健康住宅的 定義以及環境評估標,其認為唯有能讓居住者在生理、心理與社會皆處於良好狀 態的住宅才是健康住宅,並提出15項標準1作為室內環境設計之參考依據(CDC, 2016; WHO, 2010; 鄭宜平 & 林杰宏, 2016)。 在專門給高齡者居住的空間裡,物理環境的條件滿足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 即是提供環境的安全與便利性。要增加安全性,設施需考量避免意外發生與結合 智慧科技的安全守護系統,或在意外發生時也能即時通報,但又不會讓人覺得失 去隱私。便利性則需有助於達到無障礙環境,讓大部份的高齡者能獨立運動,且 重要的活動空間與臥室的通道必須暢通便利。若設施上都能採用上述標準即能增 加個人控制的感覺,避免無助(helpless)發生,進而引發對住處的正面評價。 欲打造一安心、安全、安適的良好居住空間,健康無毒的環境品質為其基礎 且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無障礙環境之推動,現今政府除積極宣導外,大多數 先進國家已將之納入法規使其具有強制力,進而保障所有的弱勢族群。而強調建 築、設備設施的方便使用性、可及性及適用性的通用設計,雖尚未具有強制性但 均已在世界各地被積極推崇與廣泛應用。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以及健康環境三 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住宅 15 項標準: 1.低過敏相關的化學物質濃度。 2.為符合標準 1 的要求,應盡少使用具逸散性化學物質的建材。 3.良好的通風換氣設備,可將室內污染物質排出室外,並針對高氣密性與高隔熱性之住宅採用連 外換氣系統定時換氣。 4.廚房爐具設有局部排氣設備。 5.起居室、臥室、廚房、廁所、走廊、浴室等室內空間應保持在 17 至 27℃之間。 6.室內濕度維持 40%至 70%之間。 7.二氧化碳<1000PPM。 8.懸浮微粒濃度<0.15mg/m2。 9.噪音<50 dB。 10.平日日照> 3 小時以上。 11.設有充足亮度的照明設備。 12.住宅須具有充足的能力抵禦自然災害。 13.具有充足的每人平均建築面積,並確保私密性。

(32)

22 者為建構療癒性環境的必要基礎且缺一不可。這三者完善了高齡者在居家生活上 的物理環境需求。 本研究所關切之療癒環境提供內在心理層次與靈性需求的滿足,其目的除了 為讓高齡者能在不依靠傳統醫療的方式下回復身心的健康外,更藉由積極自立的 生活支持與居住環境品質的優化來豐富餘年生活,同時亦扭轉了過去大眾對於老 後日常生活的負面刻板印象,亦呼應了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活力老化目標。

貳、高齡者居家環境之現況

對於高齡者居家環境的設計,學者陳政雄(2006)認為應滿足因應高齡者身體 機能的老化及生活形態的變遷而能彈性使用的功能性。楊謹華(2017)也提出,若 欲滿足基本的高齡者住宅需求,應從其根本便將高齡者的居住空間營造為一處終 其一生都不需搬遷的居家環境,意即從處於健康的狀態開始至臨終前的最後一刻, 都能居住在同一環境中,此亦為終生住宅提出之緣由。藉由終身住宅的落實,可 以減少住進機構的機率,避免人員、醫療等資源的支出,同時減少社會的負擔(謝 瑩蕙, 2005),進而達到讓高齡者安全、安心且安定的身心狀態以及在宅老化、 在宅臨終的生活目標。 檢視臺灣高齡者的居家環境文獻可發現,現階段探討高齡者居家環境之文獻 多從高齡者的健康狀態進行分析,多將高齡者依身心健康狀況分為「健康期」、「障 礙期」,與「臥床期」三個階段進行分類與討論(表 2 - 3高齡者居住安排與型態)。 健康期的高齡者居住於一般住宅中,可自行打理生活;障礙期的的高齡者部份已 需進入服務住宅或照顧住宅中,接受他人的協助來應付生活中的一切;而處於臥 床期的高齡者一般居住在機構或醫院中,需要完全由他人照顧。然而對高齡者而 言,依不同健康狀態進入不同的居住環境,一方面除需應付身體上的不便,另一 方面還需處理因面對新環境所產生的心理不適,並非最佳的生活居住方式。 表 2 - 3 高齡者居住安排與型態 身心狀況 健康期 障礙期 臥病期

(33)

跑、跳、走 輪椅等輔具 分佈比率% 75% 20% 5% 生活能力 可以自理 需要別人照顧 居住安 排與居 住型態 居家 一般 住宅 服務 住宅 照顧 住宅 轉介到機構 老人住宅 終身住宅 機構 安養 養護 長期 照護 醫院 老人之家 養護之家 護理 之家 安寧 病房 (資料來源:陳政雄,2006) 但無論是一般的住宅或老人住宅,甚至是終生住宅等相關論述,在目前仍僅 著重於實質環境對於高齡者不同階段需求提供基本的對應,對於如何藉由環境的 設計以提升心靈健康之感受,仍未能有所著墨,此亦為本研究所提出如何以療癒 環境的理念,落實到高齡者居家還境的設計之重要性。

(34)

24

第三節 療癒環境與高齡者居家室內環境設計之關係

藉由前述文獻的探討可發現,當個體處於自然環境中或有接觸自然元素機會 時,對於身心狀態皆有正向的恢復及療癒效果。高齡者的居家環境設計濫觴於八 O年代的無障礙設計,經過通用設計與健康環境的演變發展至今,以療癒環境為 主要訴求的規劃設計已成為發展趨勢。 療癒本身所提供的並非僅是針對使用者本身疾病或不便的助益,而是更積極 地欲藉由實質環境的設計,使個體能享受更為舒適、安定的生活環境,使其可在 無形之中進一步地由身心靈根本回復到健康的狀態。愛與關懷是療癒的根本,提 供空間或家中的一隅作為社會互動、社交活動的場所可強化使用者人際間的互動 並拉近關係,因此在居家室內規劃療癒環境之設計時,應具備五感感官刺激之設 計,在設計導引下提供正向的注意力恢復、正向消遣、使心靈沉靜、紓壓的空間 或角落,以調節身心壓力、滿足靈性需求。 尊重是來自於心中對另一個生命帶有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依據使用者 的自我意識本應可選擇其主觀感受導引下所希望的環境與情境氛圍控制,透過自 我控制與選擇,使高齡者對於所處環境生發認同感與歸屬感是療癒環境真正能達 到療癒成效的重要根基。創造療癒環境並沒有單一準則,必須考慮人性、應用觀 察、判斷力與設計專業,更重要的是以愛與關懷為出發而打造的才有機會得以成 為療癒性環境。 廣義的健康含括身、心、靈三個層面。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 所提出的需求理論包含五個層次:依序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進一步的歸屬 感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因此,為滿足人類的生存需求,適當地將療 癒環境要素導入居家室內規劃設計提供使用者有與自然景觀、自然元素連結及互 動的空間與機會,回歸萬物的根源接受來自自然本身的療癒,並透過自然界生命 循環不息的徵象,使高齡者感受生命力以及永續的認知實有其之必要。 然回顧臺灣高齡者的居家空間,目前現有對於居住環境相關規範架構的要求 仍僅只滿足於人類需求的最基本。居住環境應如何再進階化,以滿足人類需求為

(35)

化與活力老化已為世界性的目標,也因此突顯療癒性環境於高齡者居住空間之應 用的關鍵性。 因此本研究以Kaplan夫婦(1989)提出的注意力恢復理論之四大面向作為基 礎,並參照上述國內外療癒環境專家、學者以及學術單位對於療癒環境之空間規 劃所提出之五大要素,藉由研究設計來探討、對應高齡者居家環境所應呈現的空 間設計要點,並做成檢核要項以供設計者運用參考。並進一步以高齡者居家空間 的分類(如客廳、餐廳、廚房、浴室、陽台及臥室等)來探討當各空間在療癒環境 設計引導下,所應重視之設計要點,並提出設計運用之原則,以為未來後續研究 之基礎。

(36)
(37)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旨在探討高齡者居家空間內所應具備之療癒性特性及其 設計要點,然考量在實際情況下鮮有民眾願意接受陌生對象進入家中探視調查, 且居住建物的種類與形式多而複雜,故現階段以團體家屋做為研究取代對象。本 章節共分為兩部份,在上一章節回顧文獻建立學術立論後,於本章第一小節說明 整體研究流程,第二小節則說明所採用之研究方法對象。

第一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建立研究流程,其說明如下: 期 初 階 段 期 中 階 段 期 末 階 段 研究動機、目的 文獻回顧 療癒環境 高齡居家空間 焦點訪談 檢核表修訂 研究方法與設計 檢核表建立 期中審查 實地調查 深入訪談 研究分析與結論 研討會 期末審查 成果報告 焦點訪談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五章 第六章

(38)

28

第二節 研究設計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推導療癒性環境將可如何被導入高齡者居家生活環境中、如何對高 齡長者的健康狀況及生活品質產生助益,以及未來應如何將療癒性環境推展至高 齡者居住環境,以文獻回顧、AHP層級分析、深入訪談、焦點團體來進行探討, 其說明如下: 一、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 整理歸納從無障礙環境至療癒環境的演變,同時蒐集國內外療癒空間相關案 例,分析其室內設計方式,將高齡者因老化所產生種種不便、療癒環境設計與居 家室內環境三者的關連性系統性建構,做為後續研究的發展基礎。 二、AHP 層級分析法 本研究為建立全面向、完整成熟的高齡者居家療癒性環境評估工具,故應用 AHP層級分析法建立療癒性環境檢核表,分為第一階段為修正型德爾菲法專家問 卷調查與第二階段AHP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調查。 第一階段先以文獻蒐集及腦力激盪將資料匯整,建立基本問卷架構,階層構 念參考Kaplan與Kaplan、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於療癒性環境應具備之要素、美國建 築學會等專家學者所提出的療癒環境設計概念與設計參考準則,考量國內外風俗 民情的不同將評估細項列舉。問卷設計分為三個階層,共計27個問項。聘請老年 學、護理及建築等相關領域專家以修正型德菲法(Modified Delphi Method,MDM), 專家逐條評量所列評估細項之「適當性」與修訂建議。修正後的問卷最後彙整問 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第二階段將修正後問卷重整為「AHP層級分析專家問卷調查表」(如附錄五), 邀請老年學、護理及建築等相關領域專家,應用其專業評定本研究各評估項目之 優先順序與權重(表 4 - 4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檢核表)。

(39)

第三階段將建立之檢核表應用進行現地調查(on-site survey),藉由參訪團 體家屋此種專為失智症高齡者提供像「家」一樣的照護場所,逐一針對其玄關、 客廳、餐廳、廚房、臥室、浴廁、陽台或花園等不同空間進行檢視,詳實記錄並 分析其空間元素的構成、空間組織、形式、室內設計手法等建築硬體元素之操作, 並以平面圖等相關圖說繪製記錄,同時探訪照顧服務軟體的搭配與提供,作為分 析與歸納印證療癒環境設計資料。 三、深入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 本研究為了解臺灣目前對於療癒性環境於高齡者居住空間之應用發展、現階 段面臨之困境以及未來如何將療癒性環境推導至建築與室內設計等產業界,故向 建築與空間設計產業界相關公會或協會代表進行深入訪談。本研究團隊建立訪談 大綱、撰寫訪談邀請函,針對建築師與室內設計裝修之公會、協會提出訪談邀請, 並透過協會代表協助引薦向室內設計雜誌總編輯請益。本階段訪談實務界代表共 五位(表 3- 2訪談單位代表一覽表),應用訪談大綱(表 3- 1訪談大綱)與檢核表, 深入探討目前臺灣室內設計實務界對於高齡者居住環境與療癒性環境之應用與 經驗。 表 3- 1 訪談大綱

訪談大綱

1. 您所知目前療癒性環境在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是如何進行配置與規劃 設計? 2. 您認為理想的療癒性環境若欲應用於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應具備哪 些要素?建議應如何規劃與應用? 3. 您認為將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者的居家室內空間,於實務上對於高 齡者的身心靈會帶來哪些影響? 4. 您認為將療癒性環境導入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有什麼樣的困難? 是否 有建議的策略以協助推廣? 5. 請協助推薦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者居住環境實例(可供參觀拍照或 有相關作品可供使用於研究與發表)。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0)

30 表 3- 2 訪談單位代表一覽表 編號 專家 代表單位 專家類別 訪談地點 1 葉○○ 台南市建築師公會 建築師 台南市 2 鄭○○ 大台中建築師公會 建築師 台中市 3 趙○ CSID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 設計師 台北市 4 吳○○ 台中市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 設計師 台中市 5 張○○ 漂亮家居 編輯 台北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焦點團體(Focus Group) 焦點訪談的實施分為兩階段進行:在文獻回顧與深入訪談法完成之後,邀請 建築、室內設計與長期照顧領域專家學者進行第一場療癒空間焦點訪談,其旨在 針對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建立療癒性環境檢核表以及層級架構的擬定提出意見與 建議。第二場專家座談會邀請老年學、醫護、社工等背景的專家學者探討高齡者 居家環境以及團體家屋中,導入療癒元素要項的注意要項,蒐集並整理與會專家 的意見與看法,作為建構療癒空間設計的初步檢視要點。

貳、研究對象

本研究針對研究方法、研究設計以及療癒性環境應用於高齡者室內居住空間 之應用與推展等議題,邀請具建築、空間設計背景之專家學者共六名;其後再邀 請醫學、護理及老年學等相關背景共12名跨領域之專家學者進行焦點團體討論。 針對檢核表之研究對象,考量實際情況,由於高齡者的住所大多屬私人住宅, 且建築型態多而複雜,其設計改造與否因人而異,故在研究上往往僅能進行原則 性的探討。且一般而言,民眾對於陌生對象進入家中探視調查的接受度及意願並 不高,更使得若欲以高齡者的私人居家空間進行研究探討倍加困難。所幸近十年 來社區照顧的推展加上新型居住與照顧模式的不斷推陳出新,給高齡者不同的選 擇與真實生活上的對應,其中對於如何在社區中提供另一個可供長者住宿與接受

(41)

生活的「家」環境變更顯得日益重要。故本研究以「社區中的第二個家」-團體 家屋做為取代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目前全台9間團體家屋提出參訪邀請,經訪談邀請後最終同意研究 團隊參訪與空間環境紀錄之單位共6例,訪談對象詳見下表(表 3- 3訪談團屋一 覽表)。 表 3- 3 訪談團屋一覽表 編號 地點 1 南投縣 2 臺中市 3 臺北市 4 嘉義市 5 花蓮市 6 基隆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另外,訪談對象在訪談過程中,除對訪談大綱之問項提出見解外,並協助提 供建議療癒性環境應用之可參考案例與案例照片作為本研究提出療癒性環境於 高齡者居家室內空間在應用上的指引與參考。

(42)
(43)

第四章 建立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之檢核要項

本研究透過文獻回顧法、腦力激盪法及AHP層級分析法,以高齡者為考量對 象,建立具效度之「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環境」檢核架構。此檢核架構參照文獻 回顧中學者Kaplan等人(1989)對環境設計提出「注意力恢復理論」(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ART)四大特質,以及國內外文獻對於療癒性環境應具備要 素,所歸納出五項構面以及各檢核細項,成為在不同居住空間可操作檢視的評估 要項,並作為本研究之檢核對象-團體家屋-像家一樣的高齡居住空間療癒性環 境檢核依據。

第一節 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檢核表

壹、檢核表層級與評估細項之建立

療癒環境檢核表以文獻回顧及腦力激盪法進行問卷架構的擬定。本研究參考 Kaplan 等人 (R. Kaplan & Kaplan, 1989)提出的注意力恢復理論 (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 ART),架構出四大特質包含(1)遠離(being away)、(2) 延展性(extent)、(3)魅力性(fascination)、(4)相容性(compatibility)作為療 癒環境之第一層級。

階 層 二 構 念 的 基 礎 以 美 國 全 建 築 設 計 指 引 Whole Building Design Guide(Smith & Watkins) 所 整理 由 美國建築 師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tects)於2012年所提出的療癒環境檢核表、Malkin、Huelat等學者所提出之 療癒環境要素文獻整理作為發展的基礎,並結合腦力激盪法將問項做適當修正以 符合臺灣現況。經過討論與歸納發展出五個評估因子,作為療癒環境之第二層級。 階層三為檢核細項共27題(圖 4 - 1療癒環境層級架構)。

(44)

34 一、檢核表建立流程 檢核表考量此次研究對象之特質,經適當修正後請專家進行構念與問項檢視, 以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很適當」至「很不適當」進行問項適當性的四點 評分。問項參考專家學者之意見修訂後進行效度分析,刪除效度過低之構念與問 項,而後再請專家依問項的重要性進行權重評比,建立具有效度的高齡者居家室 內療癒環境檢核表(表 4 - 4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檢核表)。 專家修訂 檢核表擬定 效度檢定 權重分析 (圖片來源:本研究整理) 應用 修正 圖 4 - 1 療癒環境層級架構 圖 4 - 2 檢核表發展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5)

二、專家效度檢定 本研究邀請的專家學者如下表所示(表 4 - 1專家一覽表)包含老年醫學照 護專家3位,老年心理學專家1位、老年建築師專家2位,共六位專家協助進行檢 核問卷內容之檢定。 表 4 - 1 專家一覽表 編號 職稱 專長 1 教授/醫師 老年醫學、感染症、慢性疾病與長期照護 2 教授 老人護理、社區護理、另類療法 3 教授 老年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管理、 安寧療護 4 建築師 老人友善生活空間、高齡服務住宅、社區型長照服務之建 築設計規劃 5 教授/醫師 阿茲海默氏症 6 教授/建築師 建築計畫、醫療建築、老人住宅規劃與設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修正德爾菲法結果分析

根據專家的4分法評分結果,使用內容效度指標(content validity index) 進行檢測,得到各題CVI值皆大於0.5(表 4- 2修正型德爾菲法結果),除1.1.2、 2.1.7、3.1.2、3.1.4、3.2.4、3.2.5、4.1.5的CVI值為0.83外,其餘題目之內 容效度指標皆為1.00,整體CVI值為0.96,大於檢定值0.5,顯示各題皆能充份反 應欲測項目。 表 4 - 2修正型德爾菲法結果 題號 CVI 題 目 1.1.2 0.83 提供可進行健身運動、復健的空間。 2.1.7 0.83 提供無壓迫感的空間尺度,如挑高的客廳與餐廳。 3.1.2 0.83 提供能與熟悉親友獨處與溝通交流的空間,如泡茶、休憩的角落。 3.1.4 0.83 提供可看見社區鄰里生活樣貌或進行實際互動的場所。 3.2.4 0.83 提供室內能獲得自然採光。

(46)

36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2.5 0.83 提供以自然材料做為室內裝修的材質,如木頭、石材。 4.1.5 0.83 提供可收納或儲藏私人物品的空間或櫥櫃。

貳、檢核表層級分析

本研究邀請六位專家逐條評量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環境檢核問卷之各項評 估因子與評估細項。問卷經專家填答後回收,經整理、刪減與修正已重整為「高 齡 者 居 家 室 內 療 癒 性 環 境 」 檢 核 表 。 第 二 階 段 以 層 級 分 析 法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邀請九位專家專家學者(表 4 - 3AHP問卷專家一覽表), 將評量項目的相對重要性進行比較。檢核表根據諸位專家評定之結果進行分析及 彙整,以作為將來各類高齡者居住環境空間改善的優先順序調整依據。 表 4 - 3AHP 問卷專家一覽表 編號 職稱 專長 1 教授/醫師 老年醫學、感染症、慢性疾病與長期照護 2 教授 老人護理、社區護理、另類療法 3 教授 老年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健康促進與健康行為管理、 安寧療護 4 建築師 老人友善生活空間、高齡服務住宅、社區型長照服務之建 築設計規劃 5 教授/醫師 阿茲海默氏症 6 教授/建築師 建築計畫、醫療建築、老人住宅規劃與設計. 7 教授 成人健康照護、安寧療護與癌症病人之照護、高齡及長期照護、成人教育 8 教授 醫病關係與情緒知能、高齡福祉之國際比較、組織行為與多層次分析 9 教授 長期照護與管理、健康與社會福利政策、社會老年學、醫護組織理論與管理、健康指標與測量 10 教授 社區護理、老人護理、長期照護、婦女健康、健康政策、社區健康營造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7)

表 4 - 4 高齡者居家室內療癒性環境檢核表 1.遠離性 評 估 因 子 編號 評估細項 (修訂前) 評估細項 (修訂後) 說明 1. 1 增 益 自 立 能 力 , 促 進 健 康 1.1.1 提 供 能 獨 立 使 用 的 生活設施,如行走路 徑扶手、無障礙廁所 與浴廁。 提 供 能 獨 立 使 用 的 生活設施,如行走路 徑扶手、無障礙廁所 與浴廁。 去 除 生 活 中 的 障 礙 使 不 同 生 活 能 力 的 人得以積極生活、便 利 地 享 用 空 間 設 施,獲得身心的滿足 與安全。 1.1.2 提 供 可 進 行 健 身 運 動、復健的空間與設 施。 提 供 可 進 行 健 身 運 動、復健的空間。 提 供 運 動 或 復 健 的 機能,有助於自立能 力的建立或維持,達 到健康之目的。 1.1.3 提 供 能 獲 得 健 康 與 疾 病 相 關 知 識 或 資 訊空間與設備,如圖 書室、閱讀角落、網 路與電腦。 提 供 能 獲 得 健 康 與 疾 病 相 關 知 識 或 資 訊空間與設備,如書 報室、閱讀角落、網 路與電腦或電視。 滿 足 高 齡 者 對 於 健 康 與 疾 病 相 關 資 訊 的 求 知 需 求 與 知 識 的累積與更新,支持 其追求健康。 1.1.4 提 供 能 進 行 規 律 行 走、逗留的場域,如 散 步 走 廊 或 公 共 空 間。 提 供 能 進 行 規 律 行 走、逗留的場域,如 散 步 走 廊 或 公 共 空 間。 便 利 與 舒 適 的 空 間 與動線規劃,誘發高 齡 者 行 走 、 活 動 意 願,達到促進健康之 目的。

(48)

38 1.1.5 提 供 進 行 日 常 生 活 活動之設施設備,如 廚 房 、 餐 廳 或 洗 衣 間、曬衣場。 提 供 進 行 日 常 生 活 活動之設施設備,如 廚房、餐廳、洗衣間 或曬衣場。 支 持 高 齡 者 進 行 日 常生活活動,產生自 我 勝 任 與 獨 立 感 以 及生活滿意度。 2.延展性 評 估 因 子 編號 評估細項 (修訂前) 評估細項 (修訂後) 說明 2. 1 減 緩 壓 力 2.1.1 提供明確易懂的空 間組織與動線規 劃,如大空間的整合 設計。 提供明確易識別的 空間組織與動線規 劃,如大空間的整合 設計。 視覺性通透空間與 動線規劃,去除複雜 的隔間產生之生活 壓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Sustainable tourism is tourism attempting to make a low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nd local culture, while helping to generate future employment for local people.. The

3. Works better for some tasks to use grammatical tree structure Language recursion is still up to debate.. Recursive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A network is to predict the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tire companies in Taiwan rubber industry,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service of privatization nursery, discussing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 quality and finding the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discuss the library materials distribution problem of urban public library systems which according to Apte and Mason’s (2006) strategy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Nei-Wan, though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and make up relative researches with travel cost method, this research evaluate the Compensation Vari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