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本探討與分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成本探討與分析

一、成本分類

王献彰(2011)、大濱庄司(2012)、鄭榮郎(2013)為了達到更高程度之價 值,而付出之代價稱之為成本。基於定義不同與分類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為了清 楚分辨與比較,茲分類各成本名稱如下:

(一) 依據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比例變動關係劃分:成本總額在某時期與某 業務量範圍間,因業務量增減而影響成本是否呈比例變動。

1. 固定成本(FixedCost): 總成本固定不變,不因業務銷售或生產數量 多寡而有影響。例如:廠房、設備及基本組織、租金合約或廣告支出。

2. 變動成本(VariableCost): 在一定範圍內,隨產銷量之增減變動,

而總成本隨產量成正比例變動者。如:原料、工資..等。

3. 半變動成本(Semivariable Cost)或半固定成本(semifixed Cost)

或混合成本(Mixed Cost)。

(二) 根據企業功能分類:依據產生成本的企業部門功能進行分類。

1. 製造成本:物料加工、原物料成本、設備維修、設備投資、人力薪資、監 工、廠房租金、清潔等費用。

2. 銷售成本:廣告費用、銷貨運費、接單、銷售、採購等費用。

3. 管理成本:總辦公室之員工薪資、人事、會計與總務部門成本、品管或 倉儲等費用。

4. 財務成本:請付款、理財活動、投資活動等費用。

(三) 根據成本與產品關係分類:按能否確定成本歸屬某產品或某部門為標準。

29

1. 產品成本(Product Cost):成本因製造產品而生,該成本應於產品銷 售時轉化為費用,若未出售則應遞延改列存貨。

30

二、成本改善

大濱庄司(2012)、鄭榮郎(2013)產品開發初期可稱為「開發設計階段」, 成本改善活動可由該階段開始實施,由於初期即進行改善,因此在此期能改善產 品成本的機率相對較高,例如:零組件模組化、產品結構套用模組設計、減少新 規格設計等;接續於開發早期階段應由設計與製造部門協同進行「生產性檢討」, 透過不同部門各司其職之專業發揮所長,相互檢討改進,藉以降低原料與零組件 之成本,並可一併改善產品結構以便縮減製造流程或活用生產技術。當企業內部 各部門或成員以專案方式推動此類活動,將能使成本改善於短期內提升效率。

圖 6 成本改善活動-成本改善機率 資料來源:圖解工廠構造與管理,世茂出版

隨著常態性成本改善的活動範圍越廣,所需之時間與能量也要跟著變大,

但對於提高獲利的貢獻程度也越大,如圖 9,分列三項目標如下:

(一) 削減變動成本,例如:降低原物料成本。

(二) 削減固定成本配合生產量支出之費用,例如:非核心業務外包、會 計、人事、資訊等支出。

(三) 削減固定成本,例如:降低人事成本、相似部門合併。

研發設計 製造準備 物料採購 製造 管理

%

31

圖 7 成本改善活動

資料來源:圖解工廠構造與管理,世茂出版

本研究將參考「成本分類」原則、「成本計算」架構與「成本改善」理念,建 立「加油站加油設備生產力最佳化」之數學計算公式。

成本

總收入 損益平衡點

利潤 變動 成本 固定 成本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