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語理解力之成效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成語理解力之成效分析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從上表得知三位研究對象的識字量起始能力相當懸殊,依識字量前測字數多 寡排序分別為 S2、S3 及 S1。S2 的識字量達 2048 個字,S3 為 402 個字,S1 則為 201 個字。在教學結束後,三者的順序依舊沒變,在前後測的百分等級也無差異,

但比較前後測字數的差異,有些許的不同,S1 的識字量增加了 215 個字,S2 的 識字量增加 100 個字,S3 的識字量增加了 102 個字,Z 分數的部分也有些微的變 化。

雖然三位研究對象在百分等級上沒有提升,但在識字量的字數上,皆有稍微 增加,依字數增加的多寡排序為 S1、S3 及 S2。其中,S1 在三者的識字量中,表 現最差,但同時他也是三位研究對象中字數增加最多;S2 的識字量最好,但是 字數增加最少的一位;S3 則是識字量居中,增加的字數也是居中。

前測日期距離後測日期約相距兩個月,從上表可知三位研究對象雖在百分等 級上有提升,但在識字量的字數上是有變化的,最少增加 100 個字,最多增加 215 個字。

貳、 分析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之前後差異

研究者所設計的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共有兩大題,分別為「詞意配合題」

和「選詞填空」。「詞意配合題」用來評量研究對象對於目標成語的「理解」能力,

「選詞填空」則用來評量研究對象對於目標成語的「應用」能力。同一成語具備

「理解」和「應用」兩種能力,才得以說具備該成語的「成語理解力」,前後測 皆以此標準去評量。

在教學進行之前,對三位研究對象實施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作為該測驗的 前測評量,了解三位研究對象在未實施教學前,對這 15 個成語的起始能力,以 下表格陳列研究對象在這兩大題的作答情形,作答正確的成語給予打勾,最後再 計算具備成語理解力的成語個數。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14 成語理解力測驗前測之答題狀況

前測

S1 S2 S3

成語╲能力 理解 應用 成語理

解力 理解 應用 成語理

解力 理解 應用 成語理 解力

(1)不恥下問 V V V V

(2)精益求精 (3)九牛一毛

(4)食言而肥 V V V V

(5)潛移默化 V

(6)老生常談 V V

(7)一諾千金 V V V

(8)忘恩負義 V V V V V V V

(9)朝三暮四 (10)莫逆之交

(11)溫故知新 V

(12)眉飛色舞 V V

(13)杞人憂天 V

(14)一見如故

(15)喜出望外 V V

總計 0 4 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在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的前測評量,S1 具備成語理解力的成語為零個,S2 則具備「不恥下問、一諾千金、忘恩負義、食言而肥」四個成語的成語理解力,

S3 則具備了「忘恩負義」一個成語的成語理解力。三位的研究對象具有成語理 解力的個數皆在五個以下,最多的為 S2,最少的為 S1,圖 7 呈現三位研究對象 在前測具有成語理解力的個數表。

圖 7 前測具有成語理解力之個數表

在實施教學後,研究者每五個單元實施一次後測評量,範圍為這五個教學單 元,評量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作為教學後的測驗。每五個單元實施一次後測 評量,因此有三次後測評量,且因每週實施教學為兩個單元,所以五個單元須為 期兩週半。

研究者統整三次後測評量,得知三位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之情形,S1 具 有「不恥下問、杞人憂天、忘恩負義」三個成語的成語理解力,S2 十五個成語 皆具有成語理解力,S3 則有「食言而肥、忘恩負義、朝三暮四、眉飛色舞」四 個成語的成語理解力,以下表 15 為三位研究對象的作答情形。

0 1 2 3 4 5

S1 S2 S3

成語理解力測驗之前測

前測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15 成語理解力測驗後測之答對情形

後測 S1 S2 S3

成語╲能力 理解 應用 成語理

解力 理解 應用 成語理

解力 理解 應用 成語理 解力

(1)不恥下問 V V V V V V

(2)精益求精 V V V

(3)九牛一毛 V V V V V

(4)食言而肥 V V V V V V V

(5)潛移默化 V V V V

(6)老生常談 V V V V V

(7)一諾千金 V V V V

(8)忘恩負義 V V V V V V V V V

(9)朝三暮四 V V V V V V V

(10)莫逆之交 V V V V

(11)溫故知新 V V V V V

(12)眉飛色舞 V V V V V V

(13)杞人憂天 V V V V V V

(14)一見如故 V V V V

(15)喜出望外 V V V

總計 3 15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從自編成語理解力後測作答狀況可發現,S1 在「理解」及「應用」兩部分 的答對題數都有增加,但本研究的「成語理解力」需同時具備理解能力及應用能 力,才得以稱之為具有成語理解力,而 S1 同時具備有理解及應用能力的成語個 數只有三個,因此 S1 具有 3 個成語的成語理解力的成語,分別為「不恥下問、

杞人憂天、忘恩負義」。

S2 上課最認真學習,也是最用功的一位,有不懂的地方上課會發問,他在 實施教學後的後測評量,三份後測評量皆全對,因此 S2 具備 15 個成語的成語理 解力,是三位研究對象中最多的一位。

至於 S3 在理解的部分,答對題數有增多,但在應用的部分,答對四題,同 時在理解及應用皆答對的題數為四題,因此 S3 具備成語理解力的成語個數為 4 個,分別為「食言而肥、忘恩負義、朝三暮四、眉飛色舞」。

比較三位研究對象的在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的前後測作答狀況,發現具有成 語理解力的個數有增加的趨勢,S1 從 0 個增加至 3 個,S2 從 4 個增加至 15 個,

S3 從 1 個增加至 4 個,其中以 S2 最多,以下表 16 呈現前後測具有成語理解力 的成語個數,從表中可看出三位研究對象的後測答對題數大於前測,其中後測答 題正確最多者為 S2。

表 16 前後測具成語理解力之個數表 具成語理 研究

解力個數 對象 S1 S2 S3

前測個數 0 4 1

後測個數 3 15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而三位研究對象在前後測具備成語理解力的成語有那些呢?以下表 17 呈現 三位研究對象在前測及後測具有成語理解力的成語。

表 17 前後測具成語理解力之成語

S1 S2 S3

成語╲前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1)不恥下問 V V V

(2)精益求精 V

(3)九牛一毛 V V

(4)食言而肥 V V

(5)潛移默化 V

(6)老生常談 V

(7)一諾千金 V V

(8)忘恩負義 V V V V

(9)朝三暮四 V V V

(10)莫逆之交 V

(11)溫故知新 V

(12)眉飛色舞 V V

(13)杞人憂天 V V

(14)一見如故 V

(15)喜出望外 V

總計 0 3 4 15 1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三位研究對象雖在後測有增加成語理解力的成語個數,但增加的成語個數不 一,因此研究者計算其進步百分比,藉以了解三位研究對象的進步狀況,計算至 小數點第一位進行四捨五入,計算「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的公式為下:

研究者依表 16 計算三位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其中 S2 進 步百分比達 73%,S1 和 S3 兩位進步的百分比相同,皆為 20%。以下表 18 呈現 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圖 8 則是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的長條圖。

表 18 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

圖 8 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之長條圖

0% 20% 40% 60% 80%

S1 S2 S3

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

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

S1 S2 S3

前後測進步百分比 20% 73% 20%

後測個數–前測個數

總題數 × 100%

©

©

© 自己造得成語有(1)不恥下問、(5)潛移默化和(11)溫故知新,S2 的句子通順且運用 得宜,文字也沒有錯誤。

©

©

©

©

©

S1 與班上同學相處不和睦,成語(14)一見如故和(10)莫逆之交的主詞是班上 對他包容極高的同學,因此有關於好交情的成語 S1 皆是以他為對象。成語(13)

©

©

©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由上述資料得知三位研究對象在課堂中,成語應用能力通過的比率 S1 為 10/15,S2 是 9/15,S3 是 5/15。

研究者將三位研究對象的通過比率,轉化成通過百分比,以表 35 呈現通過 百分比,從中得知 S1 通過百分比最多,最少則是 S3。

表 35 成語造句通過百分比

S1 S2 S3

通過百分比 67% 60% 33%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