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原住民學障生成語教學設計及其成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中原住民學障生成語教學設計及其成效研究 "

Copied!
1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國中原住民學障生成語教學設計及其成效研究

研 究 生:吳佳潔 撰

中華民國一 0 五年十一月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國中原住民學障生成語教學設計及其成效研究

研究生:吳佳潔 撰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中華民國一 0 五年十一月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誌 謝 詞

連續三年的暑假,都在研究所中渡過,雖然很累,但很開心認識 了許多的同學及老師們,尤其是東東小組的同學。

完成這個研究,需要感謝的人很多,最重要也最感謝的恩師─蔡 東鐘教授,沒有蔡老師的諄諄教誨及給予指導,我無法完成這個研究。

也很感謝東東小組的同學,沒有東東小組的同學互相打氣、並肩作戰,

我也無法獨自面對;感謝賓中的校長及同事們,沒有他們的協助及支 持,我也無法安心的上課;最後,感謝口委的建議及指教,讓我有機 會成長、茁壯。

從徬徨無措,到接受挑戰,最後奮力一戰,這一路的心路歷程,

只有自己最清楚,感謝這過程中的給我鼓勵的人。我的爸媽總是那麼 支持我、疼愛我,當我最堅固的後盾,非常感恩。還有,感謝一直陪 我撰寫論文的許老師,你總是包容我的情緒且不斷給予我意見。

在台東工作已滿三年,三年來回憶很多,溫情也很多,期許未來 的自己一樣對於教學保有熱忱,對於學生仍舊充滿關愛和希望。

吳佳潔 謹誌 一 0 五年十一月

(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中原住民學障生成語教學設計及其成效研究

作者:吳佳潔

國立台東大學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摘 要

生活中處處可接觸到成語,舉凡聊天、報紙、電視節目甚至是國文課本等都 可接觸到,因此具備基本的成語能力很重要。然而,原住民學障生對於未學過的 成語常不知其義,也不會進一步思考其涵義,對於這方面的學習策略之匱乏,常 讓研究者覺得惋惜。因此,本研究挑選十五個成語,以文句脈絡教學法為教學策 略,以新聞報導為教材,以簡報為教具,設計一套文句脈絡法成語教學模式。對 三位國中原住民學障生實施教學,從中了解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及教學模式之 成效。結果發現,原住民學障生提升了成語理解力的成語個數,且會使用文句脈 絡法推論成語的意涵,因此此教學模式對於原住民學障生學習成語有正向的影 響。

關鍵詞:學障生、文句脈絡法

(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A Study on the Idiom Teaching Design for Indigenou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Its Effectiveness

Author: Chia-chieh Wu

Degree program of Remedial Chinese Teaching,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People are exposed to idioms everywhere in life, including chatting, newspapers, TV programs, and even Chinese textbook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ossess the basic ability of idioms. However, indigenou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usually do not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of unlearned idioms, and neither will they further reflect on their meanings. Researchers tend to feel pitiful for the lack of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is regard. Therefore, this study selected 15 idioms, used textual context approach as the teaching strategy, used news reports a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used briefings as teaching tool to design a textual context-based idiom teaching model. This study implemented teaching on 3 indigenou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o understand their comprehension of idioms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idioms comprehended by indigenou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as increased, and they would use textual context approach to deduce the meanings of idioms. Therefore, this teaching model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idioms of indigenou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Keywords: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textual context approac

(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目 次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成語教學 ... 5

第二節 學障生的學習狀況 ... 8

第三節 成語教學範疇 ... 1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3

第二節 研究程序 ... 14

第三節 研究過程 ... 16

壹、 研究階段 ... 16

貳、 執行階段 ... 16

參、 資料整理與分析 ... 20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21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23

第六節 資料分析 ... 29

壹、 資料整理與分析 ... 2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31

第一節 教學實施過程 ... 31

第二節 文句脈絡法成語教學模式成效之分析 ... 35

壹、 教材教具之選用分析 ... 35

貳、 以文句脈絡法推論成語之應用分析 ... 38

第三節 成語理解力之成效分析 ... 50

壹、 分析識字量前後差異 ... 50

貳、 分析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之前後差異 ... 51

(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 從造句分析課堂上的應用能力 ... 58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7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7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75

參考文獻... 77

壹、 研究用書 ... 77

貳、 參考書目 ... 77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 79

附錄二 專家教師建議表 ... 80

附錄三 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之前測 ... 81

附錄四 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之後測 1 ... 84

附錄五 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之後測 2 ... 85

附錄六 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之後測 3 ... 86

附錄七 十五個成語簡報教材 ... 87

附錄八 十五個成語的學習單 ... 117

附錄九 研究對象推論成語之答案 ... 132

(1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次

表 1 學生資料 ... 21

表 2 專家教師資料表 ... 24

表 3 S1 推論成語意涵之完全錯誤類型 ... 40

表 4 S1 推論成語意涵之不完全正確類型 ... 41

表 5 S1 推論成語意涵之完全正確類型 ... 42

表 6 S2 推論成語意涵之完全錯誤類型 ... 43

表 7 S2 推論成語意涵之不完全正確類型 ... 44

表 8 S2 推論成語意涵之完全正確類型 ... 45

表 9 S3 推論成語意涵之完全錯誤類型 ... 46

表 10 S3 推論成語意涵之不完全正確類型 ... 47

表 11 S3 推論成語意涵之完全正確類型 ... 48

表 12 文句脈絡法推論成語的比率及百分比 ... 49

表 13 教學前後的識字量情形 ... 50

表 14 成語理解力測驗前測之答題狀況 ... 52

表 15 成語理解力測驗後測之答題狀況 ... 54

表 16 前後測具成語理解力之個數表 ... 55

表 17 前後測具成語理解力之成語 ... 56

表 18 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 ... 57

表 19 S1 學習篇的造句 ... 60

表 20 S2 學習篇的造句 ... 60

表 21 S3 學習篇的造句 ... 61

表 22 S1 言語篇的造句 ... 62

表 23 S2 言語篇的造句 ... 63

表 24 S3 言語篇的造句 ... 63

表 25 S1 德行篇的造句 ... 64

表 26 S2 德行篇的造句 ... 64

表 27 S3 德行篇的造句 ... 65

表 28 S1 情感篇的造句 ... 66

表 29 S2 情感篇的造句 ... 66

表 30 S3 情感篇的造句 ... 67

表 31 S1 動物篇的造句 ... 68

表 32 S2 動物篇的造句 ... 68

表 33 S3 動物篇的造句 ... 69

表 34 成語造句通過比率 ... 69

(1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35 成語造句通過百分比 ... 70

(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次

圖 1 研究架構 ... 13

圖 2 研究流程圖 ... 14

圖 3 教材編輯流程圖………...15

圖 4 教學流程圖………...18

圖 5 教學流程簡報圖………...19

圖 6 教學簡報及文字說明圖………...34

圖 7 前測具有成語理解力之個數表………...53

圖 8 成語理解力進步百分比之長條圖 ………...57

(1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生活中舉凡報紙、雜誌或是電視新聞等,都可以看到成語的蹤跡,且這些成 語對於文章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也使文章更加精鍊,所以成語是語文中重要的一 部份。使用了成語,有時不僅能縮短敘述的經過,還有傳神且貼切的形容效果,

因此使用合適的成語,可添加作文的風采。

研究者認為成語對於國文的學習而言是很重要的,舉凡報章雜誌、電視節目、

國文課本、考試試卷甚至平時的聊天都會接觸到,然而成語的範疇是浩瀚無涯的,

而在生活中卻時常出現常用的成語。有些成語淺顯易懂,有些成語卻艱深難懂,

但學習成語應從接觸機率高的成語開始學起,因為出現機率高的成語價值性也較 高,不僅可應用在平時溝通聊天,撰寫文章也可使用,也有助於文章的閱讀呢。

學習成語有不少好處,因此希望學障生也能學會基本的成語,接下來說明本 研究的編輯過程。本研究以設計成語教學模式為主軸,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及目 的,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設計,希望研究對象能透過此研究,提升 學障生的能力。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書寫文章時,為了使文章更加精煉,常添加成語,成語的使用不僅增添風采,

還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且平時閱讀文章,文句中有時會夾雜著成語,因此若不理 解關鍵性的成語,等於沒有掌握到文章中欲傳達的概念,所以學會基本的成語是 有其必要性的,鄭培秀(2005)指出成語在國文中有重要的角色,且成語的重點是 語義的理解,然而很多成語是無法一看就明白其意思,所以是需要學習的。

研究者擔任國中特教教師,任教於原住民學校的資源班,發現資源班的學障 生語文素質低落,詞彙理解能力低,且閱讀時常囫圇吞棗,隨意瀏覽,常常不清 楚文章表達的意涵及內容。研究者觀察所教的原住民學生,發現很大原因是因為 詞彙理解能力低,遇到未讀過之生字或詞彙常常跳過,少了一些關鍵詞彙,文章

(1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內容的理解當然有限,所以常會不懂文章所表達的大意。再者,學生沒有耐心讀 完整篇文章,五、六百字的文章對他們而言,負荷量過大。

且根據研究者的觀察,學障學生對於文字的意會程度極差,例如某次在文章 中講到「精打細算」這個成語,詢問學生這個成語是指哪方面的,學生回答「算 命!」算命與精打細算的意思相差甚遠,學生單單由該成語之文字所衍生相關語 詞來猜測,這雖然是學習常用的方式,但並不是適用於每個詞彙或成語,因此可 以利用其他線索來加以判斷,然而學障學生會使用的學習策略卻很有限。

類似的例子不少,筆者由上課中常觀察到學生對於文字的意會程度不佳,常 常需要教師協助或提示線索,才得以勉強推敲出大概的意思。而成語出現的機率 卻不小,因為不僅課本、習作會出現,國文試卷也是常見其蹤影,若不瞭解成語 意涵,常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影響試卷的作答。因此,學習成語是國中國文重 要的一環,鄭培秀(2005)指出成語是詞彙系統的一部分,是有完整意義的固定詞 組,然而有些成語的表義性低,成語的意涵是需要學習的。

然而中文的詞彙如此廣泛,一般常見的學習方式是直接定義,背誦其解釋。

而成語的範疇浩瀚無涯,不可能倚賴教科書學習全部的成語,因此自學的能力很 重要。陳淑麗(2013)指出運用適當的表徵,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詞彙概念,對於學 習詞彙會是有助益的,因此指導學生學習適當的表徵是很重要的,而表徵中的利 用上下文線索確定詞意是研究者所教的學生缺乏的能力。

鄭雅丰(2012)研究指出,可透過文章中的語境來促進學習者理解成語的意思,

而語境的定義可從狹義及廣義兩種定義來說明,簡單的說,狹義的語境就是指文 章中的上下文段落、上下句子,還有文章中的前言後語,通稱為語境;而廣義的 定義,則包括了全部的線索及情境,例如人們溝通聊天時,所有的姿態、表情、

聲調、情境和事件等,皆稱為語境。

既然成語重要,且學習成語的語境也重要,但因學障生兩者能力都低落,且 透過學習策略來編輯教學的範例不多,適合學障生學習的教學設計亦是如此,因 此,研究者想設計一份教學模式,結合兩種成分的成語教學。

研究者採用的是狹義的語境為上下文段落,利用上下文線索推論詞意的策略,

也就是文句脈絡教學法來設計成語教學,期待透過此設計使學生學習成語及策 略。

(1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為了使學障生增進語文能力,在課堂中不僅可以學習成語,又可以學習策略 的使用,因此設計了此研究,以期透過此成語教學設計達到以下目的:

1. 設計適用於國中原住民學障生的有效成語教學模式。

2. 提升原住民學障生的成語理解力。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 文句脈絡法是否適合學障生推論成語?

2. 以新聞短文做為推論成語的教材是否合適?

3. 透過此成語教學設計,學障生是否會使用文句脈絡法推論成語意涵?

4. 此教學設計是否有提升原住民學障生的成語理解力?

(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 學障生

根據『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對學習障礙鑑定基準如下(民 102):

(一)智力正常或正常程度以上。

(二)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的差異者。

(三)注意、記憶、聽覺理解、口語表達、基本閱讀技巧、閱讀理解、書寫、

數學運算、推理或知覺動作協調等任一能力表現有顯著困難者,且經評估後 確定一般教育所提供之學習輔導無顯著成效者。

在學習上具有以上特徵的學生,稱之為「學習障礙生」,簡稱「學障生」。 2. 成語教學模式

本研究所指的成語教學模式,包含教師執行成語教學時所使用的教學策 略、教材、教具及學習單,統稱為成語教學模式。

3. 成語理解力

本研究所指的成語理解能力,是指學生理解和應用的成語的能力,二者 都具備才得以稱為具有成語理解力。「理解」是指在自編成語理解力的測驗 中能選出成語正確的釋義,「應用」是指在課堂中能以目標成語口頭造句,

在自編成語理解力的測驗中能將成語配對至適當的句子,藉此用來評量學生 的成語理解力。

(1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套成語教學模式,以下分三節探討,第一節探討成語教學,

第二節探討學障生的學習現況,第三節探討成語教學範圍。

第一節 成語教學

成語教學策略 一、

成語教學策略非常多元,傳統的教學法是直接定義法,學習者背誦釋義,得 知其意思,但卻缺乏語用的部分。徐毓珮(2010)綜合他人的研究,對成語教學提 出以下輔助性教學法:

1. 故事法:透過故事性的情節內容或典源,讓學生獲得可理解的具體形象,

例如「揠苗助長」、「對牛彈琴」等,藉由故事內容來理解該成語的意涵。

2. 圖畫法:藉由圖像化讓學生理解成語,如「鶴立雞群」就可從圖片得知 該成語,但無法得知深層的成語意義,且局限於有具體形象的成語。

3. 觀察法:應用成語至所處的情境,如眺望大海時,就可使用「一望無際」、

「波光粼粼」等成語。

4. 比較法:將相似或相反的成語放置同一情境,一同比較。例如辨別「鬱 鬱寡歡」和「神采飛揚」。

5. 歸類法:將有同一概念的成語放置一起,讓學生一併學習。例如形容「憤 怒」的成語有「怒火中燒」、「火冒三丈」等。

上述的成語教學策略有許多,卻與傳統的定義教學法類似,僅歸類、輔助圖 片或是加入成語故事典源來幫助學習者記憶,未能跳脫傳統的定義教學法。

然而,鄭雅丰(2012)提出「對於中文成語的理解,添加語境的條件可以提高 成語的熟悉度、可分析性,進而達到理解的效果」,且鄭培秀(2005)指出「採用上 下文則是提供完整的使用情境讓學習者能較容易理解成語詞義及其搭配用法,可

(1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以更有效地引導學習者學習成語」,由此可見上下文的語境對於學成習語而言,

是相當重要的線索。

另外,根據 Johnson&Steele 研究指出,教導「由文推詞意」策略,有助於 學生閱讀學習,在詞彙意義、詞彙應用或文章理解方面,皆有顯著成效(引自林 素秋,2013),因此認為由上下文脈絡推論詞意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邱小芳(2008)指出,「文句脈絡教學法」是對於不懂的詞彙,指導學生從文 本中的上下文來推測出詞彙的意義,這樣不只可以保留詞彙意義,更能從中習得 詞彙的應用

且鄭培秀(2005)指出「不論是促使學習者瞭解成語詞義還是語意搭配成分,

一段有情節的文章較一句單獨的文句,效果來得好,因為學習者可以利用上下文 推測詞義,更瞭解成語適用的語境,所以教師設計練習題型可多加採用」,由上 述研究可知上下文段落,相當重要。

而語境、上下文及文句脈絡的相似度極高,廣義而言皆是指文章的上下文段 落,因此在本研究統稱此教學法為「文句脈絡」。

文句脈絡教學法 二、

「文句脈絡教學法」是對於不明白的詞彙,利用該詞彙的上下文脈絡、相關 線索及詞彙本身去猜測詞意(邱小芳,2008;歐素惠,2003)。

而文句脈絡法教學,教學流程如下:(1)找出重要且學生不懂的詞彙(2)請學 生猜測該詞彙之詞意(3)從文章相關線索或詞彙本身去猜測相關詞意(4)最後查字 典確認詞意,找出語文本最接近的詞意(歐素惠,2003)。

文句脈絡法的精隨在於讓學習者遇到不懂的詞彙,可以找尋線索,從中去推 敲該詞彙的意義,此技巧雖然一般人常用且已經內化成自己的能力,但是對於部 分學障生而言,卻不清楚如何使用「文句脈絡法」策略,需要別人指導及學習方 能學會。

教材的選擇 三、

文句脈絡教學法的教學,需要搭配文章的上下文段落,方能使用,因此需要 有含該成語的文章或是文句才能教學,因此研究者開始思索著要從何處尋找教材,

(2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且教材是生活中容易接觸到、具有故事性及對學習者有吸引力的,因而想到生活 中最常見文章就是報紙新聞。

新聞報導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及上下文段落,有利於使用文句脈絡教學法的 成語教學,因此研究者決定以新聞內容做為教材的來源。

小結 四、

有上下文的段落對於學習成語而言,可維持較久的記憶,且可學習成語的語 用方式。學習「文句脈絡法」的策略,往後在無人指導下學習者也可獨自透過此 技巧推論未學過的成語,平時也可用於考試的作答,方金雅(2010)指出此策略是 應試技巧之一。

因成語有其重要性,且文句脈絡教學法對學習成語成效不錯,且此策略又可 應用至新詞彙的學習,故研究者決定以「文句脈絡教學法」作為設計教材的策略。

(2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學障生的學習狀況

學障生具備的能力不盡相同,是屬於異質性高的群體,在學習上個別差異大,

但經分析及研究,具有普遍性的特徵,以下分別探討。

在閱讀上,學障生學習的特徵:

一、

林佩欣(2003)綜合其他學者的研究指出,學障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容易 受到文章中的細節或過多的資訊干擾,而不清楚文章的主旨為何,且易忽略文本 的整體關聯性,可見過文章多的訊息會干擾學障生。

干擾學障生閱讀理解的因素因人而異,林佩欣(2003)綜合他人看法指出,影 響閱讀障礙兒童在閱讀理解的原因有下列因素:(1)對於句子間的意思無法融會貫 通,無法同時處理過多的訊息,只能個別的處理單一句子(2)認為文章開頭的第 一句即是文章的主旨,即使第一句與其他內容不符,也無法發現(3)理解文意容 易受到個人的舊經驗的主觀意識的影響(4)不明白文章中各詞彙的意思(5)無法分 辨指示代名詞所指的對象(6)文章大意的理解能力差(7)無法完整的閱讀文章,常 會跳行或是漏字,因此文章內容理解力差。因此,可發現文本過長、文章訊息過 多或是文章複雜度高皆會影響學障生的閱讀理解。

學習障礙生在單一文字的認讀能力尚可,但是在閱讀理解上仍有困難,田茂 修(2012)綜合他人研究,指出學障生有以下問題:

1. 對於已讀過的文章,有統整及推論困難

2. 無法完整描述已閱讀過的文章內容,在回憶方面有困難,或是描述的故 事偏離主軸

3. 無法從文本中,尋找前後文段落有前後呼應或相關的線索 4. 無法按照順序回憶完整的事件

5. 常不清楚文章主題,受限於回憶困難而不明瞭 6. 找出文章重點,有明顯困難

(2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學障生詞彙學習的現況 二、

學習障礙學生雖然智力正常,但在聽、說、讀、寫、算等方面有困難,導致 學習上較為落後,但每個人障礙狀況不盡相同。陳國洲(2005)指出,學障生在語 文方面也經常出現閱讀遲緩、造句困難、造詞困難、詞彙缺乏等困擾,而田茂修 (2012)指出,學障生因受閱讀理解能力低弱的影響,所習得的詞彙量較一般學生 來得少。除了上述研究發現外,研究者在教學現場中,發現學障生的理解能力較 差,又因思考運作較慢,提取文字或記憶詞彙常發生困難,所以詞彙量有限。

適合學障生的詞彙學習策略 (一)

學障生常因為理解困難、思考時間長、無法了解文意等特質,需要適合他們 的學習策略,才能幫助他們有效學習。歐素惠(2003)比較三種教學法指出「詞彙 定義教學法、語意構圖教學法及文句脈絡教學法在閱讀障礙兒童之閱讀理解成效 上,發現三種教學法都有正向教學成效,其中在詞彙學習上效果最明顯的是文句 脈絡教學法,且此方法對於閱讀理解也有幫助」。

另外,林素秋(2013)以弱勢低閱讀能力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孩童的理解力 會隨著年級增長,從閱讀過程中可提升推論詞彙之能力,因此透過上下文推論詞 意的策略對學童而言是重要的,不應過度仰賴字典來了解詞意。

許多教學法對於學障生學習有幫助,其中歐素惠(2000)的研究中,又以文句 脈絡教學法的成效最明顯,

學障生閱讀困難常用學習原則 (二)

學習障礙生常因文章過於冗長、看字易跳行、閱讀速度緩慢、理解能力差等 因素而缺乏學習動機,因此學障生更需要有效的學習原則。

王怡婷(2008)指出學習障礙常使用的原則如下:

1. 多重感官的應用:

在閱 讀理解 方 面,可指導 學 障生利 用 視覺 (visual)、聽覺 (auditory)、 動覺 (kinesthetic)、觸覺(tactile)來學習幫助理解,也就是所謂的 VAKT 法。可使用 圖片或照片、接收語音訊息、大聲朗誦、手指著文字、眼睛追視文字等方式,

來幫助閱讀理解。

(2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 後設認知策略的運用:

指導學障生利用自我提問策略監控自己的閱讀,例如詢問自己讀書的方式對 嗎?是否有看懂文意?以後設認知監控自己的閱讀情形,幫助自己學習。

3. 連結生活化閱讀材料:

生活化的素材往往是平時的經驗,因為接觸機會大,所以對學障生而言,反 而容易連結生活經驗,對於理解更有幫助,例如可蒐集與節慶、文化有關的 材料。另外,像是便條紙往來、社群網站的訊息、部落格等有助於學障生的 閱讀。

4. 學習態度與動機的提昇:

提供太複雜且太難的文章,容易降低學障生的學習動機,且不易有成就感,

而錯失學習機會。所以盡可能選擇符合他們能力、生活經驗的文章,提昇學 習的動機。教師也可透過師生共讀、合作學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 更容易進入閱讀的情境。

小結 (三)

指導學生學習詞彙的教學策略眾多,其中詞彙定義法最常使用,例如課本上 提供的詞彙解釋即是,然而卻讓學生失去思考、猜測詞意的機會,因此遇到新詞 彙常需要尋求協助。

學障學生因推論能力差且缺乏使用學習策略的能力,在教學現場常會發現學 障生詞彙量少且理解詞彙的能力低,對於閱讀常囫圇吞棗,且學習動機薄弱,學 習常倚賴教師。

然而,中文的詞彙量如此廣泛,教師在國中的教學範圍有限,因此研究者思 索著在無協助之下學障生如何幫助自己理解詞彙,參閱各研究資料,筆者發現學 會學習策略對他們而言很重要,而「文句脈絡教學法」的策略成效不錯,值得學 障生學習,且與第一節成語教學策略相符。

綜合成語教學策略與學障生的學習策略,「文句脈絡教學法」皆有不錯的成 效,因此決定採用此策略,以連結生活經驗的新聞內容為教材,設計適合學障生 的成語教學,以期對學障生有幫助。

(2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節 成語教學範疇

中學生該學那些成語 一、

中學生該學哪些成語,教科書上並沒有明確規範,都是由課文中學習而來的,

或是教師補充與課文大意相近成語或相反成語,且教育部只有編定<成語典>,

並無審定版的成語的教材,只有坊間才有整本的成語學習教材。

而鄭培秀(2005)指出「根據詞彙教學理論得知,在選擇教學詞項時,使用頻 率為首要考量,因為這對一般學習者閱讀及使用而言能產生較大的效益。」且熟 悉度是影響理解成語的關鍵之一,熟悉度愈高也愈容易理解(鄭雅丰,2012)。

挑選成語教學範圍 二、

國中國文課本及試卷容易出現成語,也是國中生易接觸到的,因此參考康軒 文教事業所出版的國文課本之教師備課用書,由教學經驗達二十年的專家教師從 中挑選常見的成語,作為研究者的教學範圍,以下專家教師所挑選的十五個成 語:

(1)不恥下問 (2)精益求精 (3)九牛一毛 (4)食言而肥 (5)潛移默化 (6)老生常談 (7)一諾千金 (8)忘恩負義 (9)朝三暮四 (10)莫逆之交 (11)溫故知新 (12)眉飛色舞 (13)杞人憂天 (14)一見如故 (15)喜出望外

小結:

三、

本研究使用的策略為文句脈絡教學法,使用的文章來源為新聞報導,且 以常見的成語為挑選原則,所挑選的成語不僅是國中生的學習範圍且是使用 機率高的成語。因為常見的成語在生活中的接觸機會高,推論詞意也就愈容 易,因此以專家教師所挑選出來的成語為編輯範圍。

(2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研究者在教學上發現學障生對於未知詞彙經常在閱讀時跳過,為了解決此狀 況,研究者設計了此行動研究。研究者先了解成語教學策略以及學障生詞彙學習 策略有哪些,最後選擇兩者都適用的文句脈絡教學法,利用此策略設計「文句脈 絡法成語教學模式」,指導學障生學習成語。最後,分析學生在教學後是否有習 得十五個成語的成語理解力,及分析此教學模式的成效。

本文句脈絡法成語教學模式如下:

圖 1 文句脈絡法成語教學模式 成語教

學模式 策略

成語理 教材 解力

教具

文句脈 絡教學

理解 能力

應用 能力

新聞 報導

簡報

(2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分為「研究」、「執行」、「資料整理與分析」三大階段。各階段分別說明如 下:

圖 2 研究流程圖 編製成語教材

十五個教學單元 執行教學

紀錄學習單內容 上課書寫學習單

後測評量 以自編「成語理解 力」測驗

每五個單元 以文句脈絡法的

教學策略

每週教學二次,每 次上一個單元。

分析前後測評量及學習單內容,評估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 撰寫研究結果

諮詢專家教師的意見,評估此教學模式之成效

以報紙新聞為教 材

以挑選的十五個成語為 範圍

進行前測評量 編輯前後測

確定成語範圍 依康軒國中國文之教師

備課用書為範圍。

由專家教師挑選出常 見的十五個成語。

以「測量成語的成語理 解力」的概念編輯

三個國中原住民學障 生為研究對象 研

資 料 整 理 與 分 析

(2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3 教材編輯流程圖

選定十五個 成語

每個成語挑 選合適的新 聞報導

選取所需段

以文句脈絡 教學法的方 式編輯簡報

製作上課學 習單

(2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節 研究過程

壹、 研究階段

一、選定成語的範疇

1.收集成語:教學範圍為所挑選出的十五個成語。

2.編輯前後測題目:為了評量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設計前後測測驗以利了解 研究對象的能力。前後測為自編的成語理解力測驗的紙筆評量,題目相同,但後 測每 5 個單元評量一次,總共三次。

3.成語理解力評估:在研究者自編的成語理解力測驗中,「詞意配合題」這大題 是評量研究對象的理解能力,「選詞填空」這一大題是評量研究對象的應用能力,

同一個成語在這兩大題皆答對,才得以說研究對象具備該成語的成語理解力。

貳、 執行階段

一、編輯成語簡報教材

教材選擇—新聞內容 (一)

本研究挑選成語的原則為國中生應學且常見的成語,所選擇的教材為新 聞內容。至於新聞使用的原則及過程如下:

(1)新聞來源:

以網路為工具搜尋新聞報導,無設限新聞報導來自哪家報社。

(2)挑選具有教育意義的:

研究者過濾新聞內容,新聞內容也具有潛在課程的功能,可能會影響研 究對象。因此,有關政治、色情等內容筆者不予採用,盡量選擇合適且 具有教育意義的新聞報導。

(3)擷取所需要的段落:

因過多且繁複的內容會降低學障生的學習動機,因此研究者刪除不必要 的內文,但以不影響成語為原則。新聞標題若跟成語無直接關係,也不

(3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採用標題。

(4)修改段落文字:

擷取的段落文字若太冗長,予以修改,減少過多資訊;若段落文字使用 艱深、少用的詞彙,為避免造成學障生過多的負擔,研究者會替換詞彙。

(5)文章數量:

一個成語為一個教學單元,每個成語呈現一篇新聞報導,總共有十五個 單元。

使用的教具─簡報 (二)

研究者製作簡報教材,透過投影的方式呈現,師生一同共讀,簡報除 了文字之外,也有呈現圖片,部分成語有連結動畫,讓研究對象可以觀看。

研究者製作的簡報有搭配動畫及音效,透過視覺及聽覺的感官刺激來引起學 生注意。另外,上課教室配有電子白板,除了可投影,也可在電子白板上書 寫文字,相當方便。研究者也有製作上課學習單,讓研究對象於上課時間完 成。

簡報編輯方式─以文句脈絡教學法的步驟編輯 (三)

簡報編輯步驟如下:

(1)呈現已修改過的新聞內容 (2)目標成語:用方框圈起來 (3)上下文 相關線索:標示底線 (4)設計動畫:按一下滑鼠,出現「猜測詞意」等文 字 (5)設計動畫:例句之圖片使用動畫出現。

二、執行教學:

(一)教學時間

研究者利用早自修時間在資源班教室上課,一週上兩次課,每次上課三 十分鐘,一次上一個單元,教學時間總共為期二個月。

(3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教學流程

研究者的教學流程如圖四的步驟,每個教學單元都透過這些流程來進行 教學,而研究者製作的教學簡報也是透過這些步驟進行編輯,下圖呈現研究 者的教學流程。

圖 4 教學流程圖

教學簡報依教學流程編輯,研究者依此設計,透過動畫呈現文字方框並 搭配音效,十五個單元皆依照此範例編輯,底下圖五呈現簡報範例。

(1)全體一起朗誦 短文。

(2)教師講解文章 內容大意。

(3)將目標成語圈 起來。

(4)提示線索:

以動畫方式,呈現 上下文的線索。

(5)學生推論成語 詞意:引導學生思 考,並將推論的詞 意寫下來。

(6)評估詞意:請 學生將推論詞意 套入文中,評估是 否合適。

(7) 教師提供正 確釋義:請學生朗 誦並抄寫下來

(8)影片欣賞:觀看 成語典故影片

(僅杞人憂天、九牛一 毛及朝三暮四有影片)

(9)閱讀短文:將 正確釋義套入文 章中,體會正確用 法

(10) 欣賞例句:

呈現 4 個例句,

一同朗誦及體會 用法。

(11)師生共同造句:由學生 口頭造句,教師順其語句 及書寫文字

(3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5 教學流程簡報圖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三、紀錄學習單內容:

研究者記錄研究對象推測成語的答案,在師生共同造句的部分也都需要明確 作記錄。

參、 資料整理與分析

一、資料整理:

1、前測<成語理解力測驗>及識字量評估測驗:記錄三位研究對象在前 的評量結果。

2、整理學習單:紀錄研究對象的作答情形。

3、後測<成語理解力測驗>及識字量評估測驗:整理三位研究對象的評 量結果。

二、分析資料:

1、成語教學模式:參考已整理的專家意見,和學習單中使用文句脈絡 法推論成語的紀錄,綜合評估此教學模式的成效。

2、成語理解力:參考已整理的前後測資料,及學習單的師生共同造句 大題,綜合評估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

三、評估研究結果:

綜合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及專家教師的意見,評估此研究是否有助於 學障生提升成語理解力,呈現教學成效的結果。

(3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節 研究對象

研究者任教的學校為台東偏遠地區的國中,為原住民重點學校,百分之九十 五皆是原住民。而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的對象為七年級的資源班學生,學生 資料分別如下:

表 1 學生資料

S1 S2 S3

年級 七年級 七年級 七年級

族籍 排灣族 排灣族 阿美族

性別 男 男 男

身份 學障生 學障生 學障生

學障生的異質性高,從平時上國文課,觀察到三位研究對象的學習狀況,描 述如下。

S1 的學習狀況:

識字能力低下,相似字容易混淆,朗誦課文速度緩慢,詞彙量不多,學習的 意願常跟著心情調整,心情不好就直接趴睡,抄寫速度快,但能獨自寫出的文字 有限。上課易分心,很多詞彙需要解說方能理解,不會主動看書,作業常沒交或 在教師監督下完成,學習非常倚賴課堂中的教師講解。

上課喜歡發表,對於新聞內容很感興趣,對他而言似乎很新鮮,但 S1 比較 偏向聽覺學習型,他的吸收大都來自教師講解,且他聽覺記憶能力還不錯,聽過 可記得七、八成。至於閱讀短文對他來說有點吃力,因為閱讀速度慢且很多文字 不認識,也沒耐心完成,需要搭配增強系統的使用。S1 非常沒有耐心,平常考 試常無心看題目,常常花 5 分鐘就整張考卷作答完畢,需要教師在旁提醒,但有 時他也顯現不耐煩。他的學習也受心情影響,例如他跟同儕的互動、知道同時間 班上同學在看影片等,都會影響他的學習動機,影響教學的進行。

(3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S2 的學習狀況:

書寫文字速度極為緩慢,思考運作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但文意理解能力不 錯,學習動機高,很願意回答問題且認真學習,是三位學生中學習態度最好的。

朗誦課文是三位中最快,詞彙量及識字量也是最多,對於不懂的地方會主動提問,

國文成就在班級平均之上。

S2 的識字能力、理解能力較佳,對於文章的內容較能掌握,但部分詞彙他 亦不懂,但對於教師的提問,他答對的機率較高。S2 思考的速度較慢,因此他 回答時需要多花點時間等他回覆,對於回答他非常謹慎,深怕回答錯誤。由於他 思考時間長且因就讀體育班早晨都要晨訓,有時會顯現出很疲倦,但他是很認真 學習的學生,也因為他程度較佳,所以造句他都獨力完成,除了部分文字不會書 寫會提問之外。

S3 的學習狀況:

S3 是這學期新轉來的學生,識字量很有限,朗誦短文常需要協助,有時連 程度不是很好的 S1 都可以協助他,對於不懂的文字他會勇敢提問。S3 也是偏重 聽覺學習型,他透過教師講解可以理解短文大意。口語表達的能力還不錯,表達 的邏輯性高,但識字能力低下,很多小學程度的常見字不認識,朗誦課文速度緩 慢,會書寫的文字有限,上課易分心,常常坐不住,上課時間會站起來伸懶腰,

因此上課時間有時會請他協助擦黑板等事情。

S3 對於試卷的題目常沒有耐心閱讀,常常 5 分鐘就可以完成作答,但是若 提供報讀服務,S3 可以表現更好。S3 不會主動閱讀,對於學習是倚賴學校的,

但學習動機還不錯,相較之下家境不錯。

(3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工具有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學習單紀錄及諮詢專家 教師的紀錄,分別說明以下:

前測評量─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

一、

<成語理解力測驗>為前測,測驗目的是為了得知研究對象對於目標成 語的成語理解力。本測驗共分為二大題,分別是「詞意配合題」和「選詞填 空」,「詞意配合題」測驗研究對象的理解能力,「選詞填空」測驗研究對象 的應用能力,兩大題使用的成語範圍皆為所挑選的十五個成語。以下為兩大 題題目的設計方式:

(1)詞意配合題:此大題參考教育部<成語典>,羅列十五個成語的正確 釋義,讓研究對象找出配對的成語,填入正確代號。

(2)選詞填空:此大題共有十五題句子,由上下句子的線索,找出正確 的成語填入代號。

在理解及應用兩大題皆得分的成語,才能說研究對象具備有該成語的成 語理解力,最後分別計算研究對象具有成語理解力的數量及呈現哪些成語。

由此測驗得知,在未進行教學前,了解研究對象在十五個成語中具備哪 些成語的成語理解力,掌握研究對象的起始能力。

識字量評估測驗:

二、

此為標準化測驗,由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於 103 年出版,發行機關 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要編製者為洪儷瑜教授、王瓊珠教授及其 團隊,屬於正式測驗。研究者用此測驗來評估受試者的識字量,採用的常模 為花東常模,用以了解三位研究對象在教學前後的識字量及百分等級。

(3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後測評量─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

三、

每教完五個單元實施一次後測評量,共評量三次。評量內容語一樣含有 分別是「詞意配合題」和「選詞填空」,題目設計與前測題目相同,計分方 式也與前測一致,以此來評估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

歸納學習單的內容:

四、

研究者統整研究對象在課堂中所書寫的學習單,紀錄研究對象的作答內 容。第一個部分記錄教師給予線索後,學生猜測成語的答案,第二部分為師 生共同造句的內容,總共呈現十五堂課的內容。

專家教師的建議:

五、

專家教師為國文領域合格專業教師,以學校兩位國文教師擔任研究者的專家 教師。研究者提供研究對象的前後測評量結果、學習單書寫內容、教材簡報及教 學影片給專家教師,尋求專家教師對「教材的選擇及呈現」、「策略應用」和「教 學設計」三個向度的建議及看法,並歸納諮詢專家教師的內容及建議。以下為專 家教師資料:

表 2 專家教師資料表

A 教師 B 教師

教學年資 20 年 4 年

大學學歷 中興大學中文系 彰師大國文系

是否有國文科 合格教師證

是 是

(3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在「教材的選擇及呈現」、「策略應用」和「教學設計」三個向度中,每個向 度又分成三個題目請教專家教師,專家教師的看法呈現如下。

分析教材教具 (一)

研究者以新聞報導為教材,以簡報為主要教具,以下訪問專家教師的看法,

尋求專家教師的專業建議。

1.使用新聞報導當教材合適嗎?

A 老師:可以,新聞內容可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B 老師:適當,新聞稿貼近生活適合學生閱讀,建議可搭配學生有興趣的題 材,會使學生更加有動力閱讀。

2.新聞報導挑選的適當性如何?

A 老師:可盡量挑選符合學生背景條件的報導,例如:運動、動漫、卡通、

偶像相關新聞,所選報導不宜太長。

B 老師:適當,但建議可再斟酌文句使用,盡量以學生能夠理解的簡單文字 呈現,可以讓學生更抓得住學習重點。

3.以簡報呈現短文教材,師生共讀,您覺得如何?

A 老師:可以,簡報的背景色可選用亮色系,吸引學生注意。

B 老師:合適,建議可增加新聞影片畫面或聲音輔助教學,刺激學生感官學 習。

研究者自省:

專家教師對於研究者選擇新聞報導為教材皆認同,新聞內容有故事性但由於 部分文字對於研究對象而言,太過艱澀,因此建議文字的使用應再白話。研究者 對於教材,有些微調整及修改,但為了新聞內容的脈絡或是上下文句可提供線索,

盡可能保留新聞的完整性。雖然部分文句用字過深,但在上課時間研究者會給予 指導,也會講解文章內容,同時研究者認為研究對象不應只侷限在過於簡單的文 句上,新聞內容是平時容易接觸的,因此研究者對於新聞內容沒有過分精簡。但

(3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給予過長文章,以至於模糊目標成語,研究者對於教材的處理應在精緻化。至於 建議增加新聞影片,以刺激學生的感官,研究者認為這是很不錯的建議,經過新 聞影片的撥放,可能提高研究對象的推論成語的能力,這可做為改進之處,簡報 背景的處理也應精緻化。

分析策略應用 (二)

研究者所設計的成語教學,應用了文句脈絡教學法的策略於課程中,全部單 元皆使用此策略,以下為訪問專家教師對於此設計的建議。

1.以文句脈絡法來推論成語,合適嗎?

A 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猜測的答案並評估是否合適,可提升判斷力。

B 老師:合適,加強學生語感培養,會使脈絡教學更有效。

2.使用的文章是否適用文句脈絡法來推論?

A 老師:可,教師挑選文章宜先篩選過,教學初期應先挑選前後相關性高的 新聞。

B 老師:可,可嘗試句子字數由短到長逐步練習,讓學生熟悉文句脈絡的推 斷。

3.研究者設計的提示線索是否有幫助學生推論成語?

A 老師:是,建議教師之後逐步減少線索提示,讓學生有機會獨立完成。

B 老師:是,適當給予協助可幫助學生推論。

研究者自省:

研究者在平時教學中,覺得研究對象缺乏策略使用的能力,心裡覺得很可惜,

因而有了此設計。文句脈絡法並不難,但學障生卻不會使用,也沒耐心運用,因 此利用課堂中指導。

因使用文句脈絡法,所以研究對象會反覆的閱讀上下文段落及不斷思考,對 於這樣的練習,有助於研究對象的推論。也許推論的答案不正確,但練習的過程

(4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對他們而言是重要的,讓他們從中學習判斷何者較適合,對於試卷選擇題的作答 也是有幫助的。研究者設計的線索提示目的就是協助學生歸納、整理,協助學生 推論。

專家教師認同研究者的設計,但寶貴的建議很值得做為改進之處,例如 漸進式的增加短文的長度,讓難度逐步提升;線索提示逐步減少,讓學生獨立練 習,這些意見相不錯,在此次研究上檢討,未來可在教學編輯上做進一步的修正,

讓學生獲益更多。

分析教學設計 (三)

1.線索的給予和歸納,適當性如何?

A 老師:可,以顏色及方框歸納提示,利於學生思考。

B 老師:適當,適時給予線索及歸納可以讓教學更流暢,讓學生學習更有效 率。

2.教師的線索提示,出現動畫的順序性合適嗎?

A 老師:依文的邏輯性或因果關係呈現,利於學生思考和猜測。

B 老師:合適,依照推論語序出現可增進學生培養思考的邏輯順序。

3.研究者以動畫方式呈現提示線索,這樣的設計如何?

A 老師:搭配聲效引起學生注意方,效果不錯。

B 老師:佳,物體的變動可吸引學生注意,增加學習成效。

研究者自省:

線索的給予和歸納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研究者分析文章內容,以方框 呈現歸納類別,並同時在文章中畫線,都是使用簡報中的動畫技巧。簡報動畫的

(4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使用,是為了提升學習者的動機及便於歸納,研究者在短文中直接呈現上下文的 線索,利用方框、圖片及動畫等視覺輔助,讓學生更便於思索和推論。

專家教師認為這些設計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研究者 則認為提示線索的歸類及呈現,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線索提示是為了幫 助學生推論,透過這樣反覆的教學,期待未來學生能內化成自己的能力,學會文 句脈絡法的推論,但因研究時間不夠長久,無法得知學生是否能應用在其他學 習。

未來教學上,教師可逐步減少提示線索,慢慢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如此一 來可檢測學生是否真的學會,也可在需要協助時,從旁給予幫忙,相信學生可獨 立完成時,也會充滿成就感。

(4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六節 資料分析

壹、 資料整理與分析 資料整理

一、

成語教學模式 (一)

(1)歸納專家教師的意見:由研究者提供研究對象的前測評量、教學紀 錄及教學影片及教學流程給兩位專家教師,尋求專家教師對「教材的選 擇及呈現」、「策略應用」和「教學流程」三個向度的建議及看法,最後 再予以歸納。

(2)整理學習單紀錄:整理學生猜測成語意思的答案,分析三位研究對 象使用文句脈絡教學法推論成語的狀況。

成語理解力 (二)

(1)前後測評量:整理三位研究對象前測及後測結果,分別條列對哪些 成語有成語理解力及識字量情形。

(2)整理教學紀錄:整理學習單造句的狀況,分析在課堂中能應用成語造 句的情形。

分析資料:

二、

(一)成語教學模式的成效:分析「教材的選擇及呈現」、「策略應用」

和「教學設計」三個向度的狀況,判斷其成效。

(二)是否有提升成語理解力:分析前後測評量及造句通過比率,

歸納此研究是否有提升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

撰寫研究結果:

三、

依分析成語教學模式及成語理解力的結果,撰寫研究結果,對於是否適 合學障生給予評論。

(4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4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設計一套成語教學模式,透過課程設計及教學指導,學障生能透 過此課程學習成語及策略的使用,以下分小節探討。

第一節 教學實施過程

實施期間及地點 一、

研究者實施教學期程為兩個月,從 105 年 5 月至 105 年 6 月,每週教學兩次,

每次一個單元,利用早自修或是第八節球隊訓練時間,教學時間為半小時。上課 地點在資源班教室,使用教室內的電子白板教學,簡報為主要教具。

增強系統的使用 二、

增強系統與平時上課使用的相同,都使採加分制度,完成課堂作業、上課認 真、有回答問題皆可加分,再以點數換取物品。

教材及教學實施歷程 三、

十五個教學單元,都是相同的教學流程,研究對象在上兩個單元後,也熟悉 此流程。對於教學實施步驟的流程圖,研究者呈現文字及簡報教材來說明。

(1) 全體一起 朗誦短文。

(2) 教師講解 文章內容 大意。

(4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將目標成 語圈起來。

(4) 提示線索:

以動畫方式,

呈現上下文的 線索

(5)學生推論成 語詞意:

引導學生思 考,並將推論 的詞意寫下 來。

(6) 評估詞意:

請學生將推論 詞意套入文 中,評估是否 合適。

(4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7) 教師提供 正確釋義:

請學生朗誦並 抄寫下來。

(8) 影片欣 賞:觀看成語 典故影片。

(僅杞人憂天、九 牛一毛及朝三暮 四個單元有影片)

(9)閱讀短文:

將正確釋義套 入文章中,體 會正確用法。

(10)欣賞例句:

呈現 4 個例 句,一同朗誦 及體會用法。

(4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11)師生共同 造句:由學生 口頭造句,教 師順其語句及 書寫文字

圖 6 教學簡報及文字說明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2) Enhan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iction and non-fi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Supported Rea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nd e-Learning resources.. • 3) Exploring

This glossary aims to provid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ose English term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Business,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Studies at secondary level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focusing on designing the bicycle traffic safety Lesson Plan to enhance the bicycle riding safety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pre-teaching test and the

In order to partition the GPS market into different segments, this paper used purchase motives, product attributes and consumer lifestyle as the variables for market

In this study, teaching evaluation were designed to collect performance data from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the “satellite image-assisted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research result may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determin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living quality of assembled farming cottages, which can be referred by government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