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工具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工具有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學習單紀錄及諮詢專家 教師的紀錄,分別說明以下:

前測評量─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

一、

<成語理解力測驗>為前測,測驗目的是為了得知研究對象對於目標成 語的成語理解力。本測驗共分為二大題,分別是「詞意配合題」和「選詞填 空」,「詞意配合題」測驗研究對象的理解能力,「選詞填空」測驗研究對象 的應用能力,兩大題使用的成語範圍皆為所挑選的十五個成語。以下為兩大 題題目的設計方式:

(1)詞意配合題:此大題參考教育部<成語典>,羅列十五個成語的正確 釋義,讓研究對象找出配對的成語,填入正確代號。

(2)選詞填空:此大題共有十五題句子,由上下句子的線索,找出正確 的成語填入代號。

在理解及應用兩大題皆得分的成語,才能說研究對象具備有該成語的成 語理解力,最後分別計算研究對象具有成語理解力的數量及呈現哪些成語。

由此測驗得知,在未進行教學前,了解研究對象在十五個成語中具備哪 些成語的成語理解力,掌握研究對象的起始能力。

識字量評估測驗:

二、

此為標準化測驗,由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於 103 年出版,發行機關 為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要編製者為洪儷瑜教授、王瓊珠教授及其 團隊,屬於正式測驗。研究者用此測驗來評估受試者的識字量,採用的常模 為花東常模,用以了解三位研究對象在教學前後的識字量及百分等級。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後測評量─自編成語理解力測驗:

三、

每教完五個單元實施一次後測評量,共評量三次。評量內容語一樣含有 分別是「詞意配合題」和「選詞填空」,題目設計與前測題目相同,計分方 式也與前測一致,以此來評估研究對象的成語理解力。

歸納學習單的內容:

四、

研究者統整研究對象在課堂中所書寫的學習單,紀錄研究對象的作答內 容。第一個部分記錄教師給予線索後,學生猜測成語的答案,第二部分為師 生共同造句的內容,總共呈現十五堂課的內容。

專家教師的建議:

五、

專家教師為國文領域合格專業教師,以學校兩位國文教師擔任研究者的專家 教師。研究者提供研究對象的前後測評量結果、學習單書寫內容、教材簡報及教 學影片給專家教師,尋求專家教師對「教材的選擇及呈現」、「策略應用」和「教 學設計」三個向度的建議及看法,並歸納諮詢專家教師的內容及建議。以下為專 家教師資料:

表 2 專家教師資料表

A 教師 B 教師

教學年資 20 年 4 年

大學學歷 中興大學中文系 彰師大國文系

是否有國文科 合格教師證

是 是

©

©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對他們而言是重要的,讓他們從中學習判斷何者較適合,對於試卷選擇題的作答 也是有幫助的。研究者設計的線索提示目的就是協助學生歸納、整理,協助學生 推論。

專家教師認同研究者的設計,但寶貴的建議很值得做為改進之處,例如 漸進式的增加短文的長度,讓難度逐步提升;線索提示逐步減少,讓學生獨立練 習,這些意見相不錯,在此次研究上檢討,未來可在教學編輯上做進一步的修正,

讓學生獲益更多。

分析教學設計 (三)

1.線索的給予和歸納,適當性如何?

A 老師:可,以顏色及方框歸納提示,利於學生思考。

B 老師:適當,適時給予線索及歸納可以讓教學更流暢,讓學生學習更有效 率。

2.教師的線索提示,出現動畫的順序性合適嗎?

A 老師:依文的邏輯性或因果關係呈現,利於學生思考和猜測。

B 老師:合適,依照推論語序出現可增進學生培養思考的邏輯順序。

3.研究者以動畫方式呈現提示線索,這樣的設計如何?

A 老師:搭配聲效引起學生注意方,效果不錯。

B 老師:佳,物體的變動可吸引學生注意,增加學習成效。

研究者自省:

線索的給予和歸納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研究者分析文章內容,以方框 呈現歸納類別,並同時在文章中畫線,都是使用簡報中的動畫技巧。簡報動畫的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使用,是為了提升學習者的動機及便於歸納,研究者在短文中直接呈現上下文的 線索,利用方框、圖片及動畫等視覺輔助,讓學生更便於思索和推論。

專家教師認為這些設計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學生的學習,研究者 則認為提示線索的歸類及呈現,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線索提示是為了幫 助學生推論,透過這樣反覆的教學,期待未來學生能內化成自己的能力,學會文 句脈絡法的推論,但因研究時間不夠長久,無法得知學生是否能應用在其他學 習。

未來教學上,教師可逐步減少提示線索,慢慢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如此一 來可檢測學生是否真的學會,也可在需要協助時,從旁給予幫忙,相信學生可獨 立完成時,也會充滿成就感。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