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代工產業市場發展及成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保持中立:獲利是市場上經營者的第一目標,但中立性亦非常重要,中立性係 指對不同的人提供相同的事物。

5.獲致利潤:在 B to B 的市場投資中,投資者往往無法等待到真正獲利的時候,

所以觀察的重點無非是發掘能獲致利潤的特性是否存在。

6.公開上市:市場經營者常有能力限制或本質上沒有競爭力,當其最佳時公開上 市,將能從公司中獲取最多的價值。

7.建立信任: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所重視的價格、快速、簡單等因素,

完全不適用於企業購買者,企業願意長期往來的對象,只有一項特 點:值得信賴,有信譽的知名網站。

由於已從 B to C 所學到的經驗以及企業效率提升所創造的商機,因此 B to B 的 發展比 B to C 更具規模也更快。儘管 B to B 市場潛力無窮,但由於早期市場進 入者所建立起的進入障礙,也使得很多後進的 B to B 服務提供者無法生存下來。

此外,許多 B to B 商業模式都有問題,而且大部分會失敗。小筆訂單交易造成交 易的毛利偏低,尋找提高毛利的機會將是關鍵。近年來,政府績極建立台灣產業 市集 TIM(Taiwan Industrial Marketplace);其目的在於,建立一個能凸顯台灣設 計、製造和服務特色的虛擬「台灣產業市集」產業網路電子市集的設立必須刻意 突顯台灣工業在產品設計,生產品質,快速反應市場需要及全球運籌管理的優越 能力;TIM 的特性為,由民間業者主導,政府可在 TIM 入口網站扮演適當角色 並協助整合各公協會配合辦理;在資訊內容上,以國內廠商、產品及相關產業動 態為主;在服務目標上,以撮合國內外相關企業,完成跨國貿易交易,如招商、

商品搜尋、詢報價、下單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相關資訊服務等;在政策功能上,作 為我國產業對外的展示窗口,展示政策、環境、產品趨勢以及技術能力等。

第二節 我國代工產業市場發展及成效

吳青松(1993)於台灣資訊電子業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一文中,針對當時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際、國內經營及產業環境之改變,歸納出台灣資訊電子業未來關鍵成功因素可包 含下列五項:

(1) 最具關鍵性的為行銷與產品創新能力,

(2) 設計與製程創新能力,

(3) 產品線完整能力,

(4) 服務與支援能力,

(5) 成本效率能力。

林芯玫(2002)於我國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競爭優勢之探討一文中指出,2001 年時,我國之筆記型電腦自有品牌產值約僅有 10%,而代工比重則高達 90%,

作者並認為,未來代工之比重將仍會持續增加比例。若我國代工廠商能提供「代 工品牌價值」,透過全面性、完善、客製化之服務來協助延長與品牌廠商間的合 作關係,即可獲得廠商支持而願意發展長期合作關係。

王啟章(2004)在廠商決定製造模式之關鍵因素-以美國四家電腦品牌大廠 為例之研究中指出:「廠商所決定之製造方式與零組件價格波動的劇烈程度有決 定性的影響,當零組件價格波動程度下降時,廠商會採取 BTO

(Build-Transfer-Operate,建設-移交-運營)或是製造模式來避免價格波動所帶來 的損失,當分段製造所需的運籌成本高於零組件波動程度時,廠商將採取具有規 模經濟的製造模式。」

蔡千姿(2005)在品牌與代工的經營策略研究-以台灣筆記型電腦為案例文 中,以台灣筆記型電腦廠商為案例進行品牌與代工經營策略研究。文中比較專注 於代工的「廣逹電腦」、品牌兼代工的「華碩電腦」,和只專注於品牌和行銷的「宏 碁電腦」,針對三者分別敘述如何建立起其競爭優勢,並比較三者營運模式間之 異同與優缺點。作者認為,若產業發展趨於成熟時,無論是採取品牌或是代工策 略進入市場者,其成功機率將非常渺小。代工業之核心在於製造、設計與全球快 速供貨,一個企業若要有更多之競爭優勢,必須注重發展策略,將重點放在增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產業附加價值而非以利潤第一為導向。

周立德(2005)於以系統思考針對品牌與代工角色之互動關係探討台灣筆記 型電腦代工業者毛利率持續壓縮問題之研究中指出,台灣資訊業代工在產量、全 球市佔率雖能屢屢創新高,但在此同時,毛利率卻不斷下滑。而作者針對代工業 毛利率壓縮提出一些看法:

一、毛利率壓縮之趨力

造成毛利率壓縮可能是來自於代工業者本身或是品牌業者,而針對品牌業 者,作者認為有下列幾點:

1. 品牌業者在釋出訂單時必會考慮代工業者的報價高低。

2. 品牌廠商會在各代工廠商間轉單。

3. 由於品牌廠商其他的縮減成本之舉動,例如:回收關鍵零組件採購權、網路 競標等,使得毛利率降低。

而來自於代工廠商的力量有下列幾點:

1. 代工廠商以本身之成本壓縮作為降價空間以求獲得訂單。

2. 代工廠商間面對競爭,主動殺價搶訂單以獲取更高的市佔率。

3. 代工廠商產能過剩必須填補。

而導致上述力量產生的更深層因素則包括下述兩點:

1. 品牌廠商間價格戰不斷,必須不斷向代工廠尋求更有利的產品成本結構。

2. 代工廠商間相同的心智模式:「衝量、比規模、把成本壓到最低才能生存」, 使得產能過剩與殺價搶單情形更加劇烈。

二、品牌大廠藉外包所獲得之競爭力,雖在短期有效但長期終將歸之無效 由於品牌業者不斷仰賴代工業者提供之低價作為自身品牌競爭力的來源,使 得我國之代工業者毛利率隨之而不斷下降,而市場之整體產業環境也隨著這樣的 惡性競爭而日漸嚴峻。

三、由於「結構影響行為」之影響,使得主導基模演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因品牌業者間、代工廠商間的價格惡性競爭,使得市場環境惡化、引鳩止渴。

四、微利化之最終結果尚未出現

因筆記型電腦產業之產量仍然持續成長中,在量的彌補下使得獲利衰退的情 況尚未出現在市場中,但只要產量無法持續增加或是毛利率持續下降,我國的廠 商即很有可能面臨獲利衰退之微利化最終結果。

五、對微利化問題的一些解決辦法

作者提出一下四種方向,以期能面對處理微利化問題,其作法分別從系統結 構中、跳脫系統結構、重新設計系統結構、不做改變四個方向來思考。

陳琦樺(2008)於台灣電子產業創造價值之研究中,以 Stewart (1990) 所提出 的現在營運價值(COV,Current Operating Value)為研究主軸,並透過對企業的自 由現金流量的研究,來進一步檢視它與企業的現在營運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關聯 性。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若是基本面越穩定的公司,其 t 期的現在營運價值(COV) 對 t+1 期的市場價值(MV) 將越有解釋能力;此外,若累積營運現金流量超過累 積投資現金流量越多的產業,其現在營運價值(COV) 的增加能帶來較多的市場 價值(MV)的增加。由上述兩點,研究者認為,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的運用,對 於公司經營之基本面是否穩定有直接影響,穩定者將對企業本身之價值創造帶來 正面結果。

黃偉信 (2009),於我國工業電腦國際競爭策略之研究-以研華股份有限公司 為例之研究中發現,工業電腦業者相較於一般電腦業者所重視的成本領導策略有 很大的不同,工業電腦業者所採用的是差異化結合目標集中之策略,而會造成這 樣的差異,應是因為其產業核心能力及客戶區隔不同所導致。

李文斌(2009)於企業經營危機管理—以筆記型電腦代工個案為例文中指 出,即使在公司內成功導入六標準差(6 Sigma)之觀念,但若無法有效整合其 發展策略方向,則成果仍難以發揮。而個案公司最後轉型成功的關鍵因素為個案 公司將六標準差之 DMAIC 改善步驟成功地與 QCC、QIT 以及 8D 等改善手法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為一,改善內部團隊之溝通,進而發揮改善整體組織。

蔡岳霖(2010)於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經營效率之研究-應用二階段 DEA 研究 中,以四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為對象,分析 2002-2008 年間之經營效率後,建 議廠商未來之改善方向應由各階段中效率值排名較為落後之階段先調整,以提升 促進整體之經營效率。

楊美華(2010)於電子代工業者面對指定供應商之因應對策研究中指出,無論 是何種形式之委外代工,下單品牌廠商都希望代工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採購成本 能透明化。而代工業者的利潤則是全來自代工工資及供應鏈的有效管理。

本研究發現已有部份代工業者擺脫過去利潤被壓縮的狀態。2010 年之全球 百大 IT 企業中,台灣的專業代工廠商即佔有 10 家,顯示台灣電子代工業在全球 市場上受到肯定。

陳文昭(2012)於台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之廠商競爭策略分析:以 W 個案公 司的進入與退出策略為例中提到:自 1985 年第一台筆記型電腦問世後,便開啟 了電腦產業革命的關鍵,從此,各大個人電腦品牌商便開始爭先恐後地進入筆記 型電腦的市場。在代工產業部份,早期台灣的代工廠和日、韓國及新加坡等國共 同競爭國際品牌商的訂單,但日、韓、星在競爭力不如台灣之下已先後退出代工 業。2007 年時,台灣筆記型電腦的全球佔有率更高達九成以上。但因代工業者 相互爭取客戶訂單,因而引發價格戰爭,市場上開始出現低價搶訂單之情況,這 樣的惡性競爭結果,也使得代工業者的毛利率開始逐漸下跌。除此之外,自 2009 年起,市場對於筆記型電腦之需求便開始逐漸趨緩,在這樣的雙重危機中,許多 公司便開始進行產業轉型,從客戶策略、組織重整佈局等,直到最後退出筆記型 電腦 ODM 代工的產業。

相關文件